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北京地区的典型密闭式蛋鸡舍的冬季环境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对三七外墙和200mm厚加气混凝土屋面的密闭式蛋鸡舍,每只蛋鸡的通风量为1.3m3/h时,可维持舍内外温差19℃左右,舍内CO浓度2 100×10-6左右,最高NH3浓度不超过18×10-6。不同的进气口形式与位置对舍内温度、有害气体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蛋鸡叠层笼养工艺具有节约土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投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等优点,饲养密度达48.3~60只/m2,料蛋比2.2~2.5∶1,死淘率低于15%,与三层全阶梯笼养相比,可节约土地63.48%,提高劳动生产率160%~290%。  相似文献   

3.
黄淮豫东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冬小麦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90~240kg/hm,P556.25~221.25kg/hm,灌溉定额1500~3750m3/hm。低于阈值下限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水分利用效率(WUE,water use eficiency)低;高于阈值上限,水肥互作效应呈减小趋势;在阈值范围内,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增加N、P投入和适宜限量供水是提高水份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策目标和水文年型的水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1983年开始,在黄土高原长城沿线风沙区东部的榆林地区进行水稻节水灌溉及配套技术试验,先后围绕水稻生产中的灌溉、良种、育秧、密度、施肥等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优选组配,形成适合于当地生产的节水技术,从1993年起大面积推广应用,较常规技术可节水10440~14745m/hm2,增产11.1%~24.2%。1996年推广这一配套技术5800hm2,平均单产8356.5kg/hm2,较常规生产增产11.1%。  相似文献   

5.
气吹式杂交水稻精播排种器型孔型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杂交水稻软盘育秧和大田直播需要每穴2粒的精密排种器。气吹式排种器性能好,但每穴只能播1粒。对圆锥形、椭圆锥形、方锥体形3种型孔利用腊制模型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椭圆锥形型孔的排种均匀性优于其它2种,且当锥角为50°,喷嘴气流流量为10.40×10-4/s、型孔线速度为0.47m/s时,播种威优64稻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对在我国山东蓬莱建成的首批连栋鸡舍的环境状况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测分析,结果表明:现行砖混结构连栋鸡舍,夏季在纵向通风条件下,舍内的温度与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对笼养肉种鸡舍,在换气量为每千克体重5~8m/h时,舍内平均风速可达1.4~1.8m/s,进排风口温差在1.5℃以内。夏季开产的鸡群高峰产蛋率达到86.9%,产蛋率80%以上维持10周。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科研实验条件,更好地为现代畜牧业产业化服务,检验了农业部动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程控式人工气候舱(简称环控舱)的通风系统的功能,对装载动物的环控舱在正常运转5d以上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舱内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为11.3~19.7mL/m和890~1 400mL/m,均低于家畜卫生标准,但鸡试验舱在上午开舱门清粪前的氨气浓度和猪试验舱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接近了卫生标准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鼓泡曝气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种由增强PVC材料制成的微孔曝气软管,外径25mm,其管壁上有不通的锥孔,锥顶接近外表面,大端孔径0.05mm,每米管长有2万个孔。在充气压力下,锥孔打开,并产生0.25~1mm的气泡,额定过流能力为1m/(h·m),试验表明该管有较高的增氧能力和增氧动力效率(4~6kg/kW·h),可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和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优质花生新品种需肥特点及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优质中熟大果品种8130和优质早熟小果品种鲁花13号在产量潜力、肥料生产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8130高于旬花13号,但氮、磷、钾三元素适宜配比两品种相近、约为1:1~1.2:1.3;8130最高产量可达6752kg/hm^2,相应的公顷施肥量为:N132.8kg、P2O5 155.8kg、K2O174.0kg,鲁花13号最高产量可达5748kg/hm^2,相应的公顷施肥量为:N127.8kg、P2  相似文献   

10.
几蔬菜的养分需求与钾素增产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9种蔬菜研究表明,蔬菜各器官养分含量高而转移率低,属营养非完全转移型作物;蔬菜需肥量大,比谷类作物约高出1/3;蔬菜的钾氮吸收比高(大于1 ̄1.5),而磷氮吸收比低(小于0.3);每公顷产45 ̄75t蔬菜,约需N300 ̄450kg,P2O5 105 ̄225kg,K2O105 ̄210kg,1kgK2O可增产番茄26.1 ̄141.3kg,甘蓝11.2 ̄53.1kg,黄瓜5.8 ̄86.9kg,甜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