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俊庆  叶恭银 《茶叶》1990,16(4):19-21
在自然界,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同种害虫的为害往往具有不同的避免、忍受或补偿能力,这是作物抗虫性的差别引起的。近数十年来,作物抗虫性的研究和利用进展较快,在有些作物上已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广泛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正>茶树的抗虫性是茶树长期适应虫害胁迫过程中通过自然和人工选择而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一种形态的和生理生化的特性。研究茶树品种的抗虫性,不仅是开展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对茶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抗性育种以及提高和保持现有品种的抗虫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开始关注茶树对害虫的抗性研究,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单一化学防治造成的害虫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促使了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的迅速发展。培育利用抗虫品种作为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避免化学防治的弊端,并有效地控制害虫,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于棉花抗虫性的利  相似文献   

4.
F·G·马克斯威尔等(1972)指出,由于昆虫抗药性日益增多的问题,法律对某些杀虫剂禁止使用,公众对环境污染的愈来愈关心,这都迫使人们不能不格外强调抗虫品种的力量。由于今后防治害虫时,把栽培,生物,以及选择性的因素结合成为综合的害虫治理系统,在一些抗虫性程度相当高的情况下,抗虫性本身就足以控制害虫(Painter 1968),即使作物对害虫只有低度抗性也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棉推广以来 ,年年有棉农反映其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弱 ,虫害重。经过调查表明 ,同一制种单位同一品种在某些地方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 ,这就否定了品种抗虫性弱的看法。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一些抗性较好的品种棉铃虫危害加重了呢 ?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总结如下 :1原因1 .1棉田杂草多。棉田除草不及时 ,田间滋生的杂草为棉铃虫等害虫创造了生长的栖息地。在杂草中二龄以上的棉铃虫 ,再爬到转基因抗虫棉花上 ,对棉花造成危害。1 .2棉田间种其它作物。棉田间种其它作物后 ,其害虫种群会变得复杂起来 ,如果对间种作物上的害虫防治不…  相似文献   

6.
汪荣照  詹武 《中国茶叶》2001,23(6):10-11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Gothe)]是江西各茶区主要的茶树害虫.由于该虫全年发生代数多,成虫又有陆续孕卵、产卵的习性,加之越冬代成虫产卵期长,因此世代重叠现象非常严重.研究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消长规律,对开展此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江西省婺源茶校经过20年的研究,已掌握了该虫的消长规律,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绿叶蝉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害虫的空间分布型,不仅可以揭示害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对确定资料代换、采用相应的抽样技术,以及对提高测报调查质量和防治技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绿叶蝉 Empoasca flavescens(Fabric-ius)是我省乃至全国茶树的一种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8.
随着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制订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时,不仅要考虑到棉田生态平衡,而且有必要从整个植棉区的作物相来统筹考虑,其中照顾到与棉花间、轮种作物田和棉田相邻作物田的天敌来  相似文献   

9.
棉花害虫发生为害的轻重,除气候因素和作物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敌因素的制约。保护利用天敌,并结合农药防治,是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策略之一。总结我省近年来的经验,提出了“保源、增库、节流”的方法,以增强对害虫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豆抗虫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冉  王彩洁  李伟  张礼凤  邢邯 《大豆科学》2007,26(5):771-774
虫害是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抗虫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虫害防治措施.准确的抗虫性鉴定则是抗虫育种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大豆对11种叶部害虫、籽粒害虫和茎秆害虫的抗性鉴定方法和分级标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由于田间害虫造成的粒用高粱减产达9%(Wiseman等,1981)。据估计,中美洲和墨西哥高粱籽粒的田间损失为20%,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这种损失更甚。通过使用植物的抗虫性可以使这种损失减少。作物和害虫的变异性高粱属是高度异化的,且易于发生突变。然而大多数国家的商业生产都是建立在一个狭窄的种质资源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茶树叶片组织结构及次生物质与茶树抗虫性的关系,并对选育抗虫茶树品种及开发植物源农药的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抗虫茶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茶树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假眼小绿叶蝉为主的茶园刺吸式昆虫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其特殊的产卵习性和危害方式使化学农药很难发挥理想的作用。茶树品种抗虫性研究作为控制刺吸式害虫的一种新途径,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而昆虫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作为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取食行为记录仪,参与到这一研究,明确了许多叶蝉行为和品种抗虫性间的关系。本文在分析EPG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EPG技术在茶园刺吸式害虫的取食行为、茶树品种抗虫性的检测和抗性机理方面的应用,并且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归纳出假眼小绿叶蝉的取食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0年代后期通过人工操作完成的苏云金芽孢杆菌 (简称 Bt)基因向棉花中的克隆 ,使棉花育种中利用远缘物种基因成为可能 ,解决了长期困扰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棉铃虫的危害。由于 Bt基因属简单显性遗传 ,目标害虫随时存在产生抗性群体的潜在危险 ,加之该类转基因棉抗虫性前强后弱 ,因此 ,综合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基因增强抗虫性成为近几年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把 Bt基因和抑制害虫消化代谢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简称 Cp TI)构建在一起 ,使抗虫程度和时空表达更加理想。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  相似文献   

15.
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是山东省茶树上主要害虫。笔者在对其种群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的同时,对其在枝条上的垂直分布进行调查,并根据其在枝条上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多  相似文献   

16.
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是全国茶树主要害虫,该虫在山东茶区发生比较严重,其发生规律在南方诸产茶省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山东尚无人研究,只是盲目地按照南方的防治时期进行用药,结果造成无虫时用药,或为害较重的被动局面。为了摸清该虫在山东的发生规律,有的放矢地  相似文献   

17.
茶树芽叶害虫对夏茶的威胁很大,在我们徽州地区,每年因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nes(Fabricius)]的为害而引起的损失达5~10%,其它害虫如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 pulina Wehrli)等的为害也很严重。不少地区,防治害虫不从害虫为害的部位、喷药器械的特点、药剂性能等因素考虑,就盲目定出每亩药液的用量,结果是成本高,工效低,当大面积发生虫害时难于控制,同时还会带来大量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山生态茶园害虫种类以及发生程度、危害程度的调查,发现有害虫11种,其中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秋季发生严重,而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ethe)春夏时期发生严重。结合马山生态茶园发生的情况,采用综合防治茶叶害虫的措施,并对主要害虫茶红蜘蛛和假眼小绿叶蝉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为进一步利用和保护丰顺马山生态有机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保证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假眼小绿叶蝉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 Gothe), 属同翅目 (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我国头号茶树害虫,以成、若虫刺吸茶梢汁液。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尖叶缘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陈宗懋(1997)认为假眼小绿叶蝉源于林木上的一种非适生性害虫,当茶树向山区、半山区发展时,该虫侵入茶园。由于叶蝉类以吮吸植物汁液为生,嫩梢密集,柔嫩多汁,假眼小绿叶蝉逐渐成为茶园中一个优势种。朱俊庆等  相似文献   

20.
各种虫害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种质资源中的抗虫性进行抗虫育种是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通过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特别是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技术)对几种主要害虫(包括欧洲玉米螟、西南玉米螟、甘蔗螟和穗蠕虫等)的抗性进行了基因作图和标记,结合候选基因途径对抗虫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该领域目前的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