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成年水牛头骨,一般宽厚、粗糙、切迹深、结节大,骨色较洁白,表面盖有一层厚韧的骨膜。额骨宽阔,没有额隆起和项隆起,而有粗大向后弯的角突。顶骨的顶部向后倾斜约30度,构成脑腔后半部的顶壁,有明显的顶面,与枕骨相接形成发达的枕嵴。鼻骨窄,前缘由切迹分为齿状的内,外两部,外部大,内部小;前段两侧与颌前骨鼻突连接。犁骨发达,腹缘与硬腭正中缝全相接,向后变薄变宽,把鼻后口分为左、右两部。副鼻窦包括:额窦、上颌窦、腭窦和筛窦四对,它们直接的或间接与鼻腔相通。  相似文献   

2.
对湖北白猪Ⅲ系公猪的繁殖特性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表明:小公猪初次出现性爬跨并伸出阴茎的日龄为98天,体重37公斤;第一次采得精液的日龄为130天、体重49公斤。最早能使母猪怀孕的日龄为150~155天、体重62~65公斤。从90日龄开始,睾丸和副睾指数迅速增加,180日龄时达高峰。120日龄时睾丸曲细精管中出现较多的精子,副睾管中有少量的精子。血液中睾酮含量从75日龄至165日龄上升很快,在165日龄时达856ng/100ml。240日龄的精液质量接近成年公猪的水平,从而认为湖Ⅲ公猪在120日龄进入初情期;150日龄进入性成熟期;初配期可在240~270日龄。  相似文献   

3.
在选用华贸I号、华贸Ⅱ号、华贸Ⅲ号(为皮特兰的杂交公猪)作父本,湖北白猪Ⅲ系、Ⅳ系和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作母本,进行二因交叉分组设计,并对9个杂交组合条项肥育性状(日增重,达40kg体重日龄,饲料利用率)进行系统测定,对各项性能进行交叉二因方差分析,其结果表明:父本华贸Ⅲ号(试期增重714.44g、达40kg日龄为93.26d、饲料利用率2.21),母本湖北白猪Ⅳ系(分别为699.65g、70.  相似文献   

4.
猪活体背膘厚度与胴体瘦肉率呈较高度遗传相关(r_A=-0.5——-0.6)。因此湖北白猪Ⅳ系(薄膘系)的选种,把话体背膘厚度作为主选纳入选择指数,由于猪六月龄重大小不等,此时将所测不同体重的相应背膘厚值代入指数式误差较大,而等到同一体重时测膘,又存在一定困难,只有把不同体重所测得膘厚值校正到同一体重(标准体重)时的膘厚进行比较,才能减少度量误差,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制定校正系数。  相似文献   

5.
利用猪易测的胴体性状或活体性状与胴体瘦肉率的关系,建立估测瘦肉率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于简化瘦肉率的度量手续,改进选择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选育过程中的湖北白猪Ⅲ、Ⅳ系的胴体和活体资料,对瘦肉率的估测作了进一步探讨,旨在探索采用较易度量的标志性状的前提下,求得较高估测准确度的可能性,以期既简化或免除胴体剥离手续,又获得瘦肉率数据。材料与方法利用Ⅲ系一至三世代(1981—83年)194头同胞肥育测定猪(活重90公斤)测得的胴体性状以及Ⅳ系一世代(1983年)60头同胞肥育测定猪(90公斤)屠宰前一天测得的有关活体性状分别与其屠宰后的瘦肉率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民猪的屠宰率60公斤以后低于哈白猪。民猪屠宰率低不是由于其胴长和胴宽不如哈白,而是由于臀部发育落后和肌肉生长缓慢。15—120公斤阶段肉脂骨皮的异速生长式(y=ax~b),脂肪生长系数的b值最大;肌肉次之,略小于1,但民猪的肌肉b值小于哈白;骨的b值最小;皮的b值大于骨,但民猪皮的生长系数b突出的大(超过1)。  相似文献   

7.
此项实验结果表明,正常饲养情况下,哈白猪的半胴肌从30公斤体重开始,逐渐大于民猪,到50公斤体重以后则绝对优于民猪。在骨长度方面,民猪的后肢骨和荐尻尾椎在30、50和70公斤体重阶段都优于哈白猪。在骨重量方面,两品种三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从30公斤饥饿到50公斤体重阶段,民猪在肌肉重、骨重和骨长度方面,对饥饿的抵抗力非常明显地强于哈白猪。当饥饿组从50公斤恢复正常饲养到70公斤体重时,民猪骨重的补偿力低于哈白猪;脊柱长的补偿力也低于哈白猪;肌肉重的补偿力有低于哈白猪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4个猪种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技术(限制性内切酶采用HaeⅢ,HinfⅠ,MspⅠ)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湖北白猪等4个猪品种共计161头猪H-FABP基因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在4个猪品种H-FABP基因5’-上游区验证了HinfⅠ-RFLP,在该位点上,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的基因型分布相似,二者与湖北白猪、大白猪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湖北白猪与大白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4个猪品种H-FABP基因第二内含子验证了HaeⅢ-RFLP和MspⅠ-RFLP,在HaeⅢ-RFLP位点上,杜洛克猪、长白猪、湖北白猪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大白猪与上述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在MspⅠ-RFLP位点上,长白猪、湖北白猪、大白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三者与杜洛克猪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据三个品系群的18头去势公猪和18头母猪的资料大体上与前人关于生长梯度的学说符合。60、240及300日令时平均体重分别为10.16±1.55、88.74±14.10及106.63±17.90公斤。120—180日令期间生长最快,平均日增重510.7克,其后减慢。60—240日令或体重10—90公斤期间平均日增重437克,每公斤增重饲料消耗量约合3.83饲料单位或消化能10260大卡、可消化粗蛋白质419克。屠前空腹活重83.17公斤时,屠宰率70.92%、胴体长77.72厘米、膘厚3.94厘米、皮厚0.33厘米、眼肌面积21.16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50.08%、脂肪34.84%、骨骼7.34%。三系间在日增重、饲料报酬及胴体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Ⅰ系皮最厚、Ⅲ系体短而体躯率(胸围/体长)高。关中黑猪可视为一个较早熟的品种群,但后躯发育不足需要改进。通过选择和饲养方式有可能培育成长躯、稍瘦和丰臀的猪。  相似文献   

10.
<正> 小香猪是我国宝贵的超微型地方猪种,也是全世界仅有的微型锗种,成年体重仅为15~38公斤。因早熟易肥,皮薄骨细,肉嫩多汁,香味浓郁。烹调时无腥味,不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故名小香猪。  相似文献   

11.
荣昌猪 产于四川省荣昌、隆昌两县,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之一,不仅肉质好,而且鬃毛优良。该种被毛均为白色,体型中等,属肉脂兼用型。母猪产仔平均每胎10头左右,断奶重10~15公斤。肥育猪在较好饲养条件下,一年可达100~125公斤,屠宰率一般为71%左右。 宁乡猪 中心产区是湖南省宁乡县的流沙河及草冲一带,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之一,其形成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早熟易肥,蓄脂力强,肉味鲜美,生长发育快等特点,属脂肪型。毛色为上黑下白的黑白花,母猪产仔为10~8头,8个月左右体重可达80~100公斤,屠宰率平均为70%。其特点是体质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原麝头骨的形态特征,标本(雌雄原麝头骨各一个)来自安徽省霍山县佛子岭地区。观察结果表明:原麝头骨狭长,骨块轻薄而坚硬。枕骨侧部的颈静脉突比枕髁短。额骨的鼻额部狭长,雌雄均没有角突,与鼻骨连接处略凹陷。鼻骨狭长,与牛的相似。泪骨泡没有牛羊的发达。颧骨的后端分为额突和颞突,分别构成了眼眶后缘和颞窝外缘的一部分。上颌骨外侧面的面脊不明显,切齿骨无切齿槽。鼻旁窦仅上颌窦和筛窦发达。  相似文献   

13.
猪的阴囊疝、脐疝、隐睾、锁肛等根据文献报导均系遗传疾患,对养猪生产有一定危害。特别是在利用小群闲锁繁育法建立品系的过程中,由于猪群近交系数的自然上升,患者频率有逐步提高的可能性,固然这有利于隐性有害基因的暴露和淘汰,但毕竟会给主选性状的择选带来麻烦。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在湖北白猪Ⅲ系基础群组建前,进行了为识别隐性有害基因携带者的测交工作。由于对阴囊疝的观察记载较为可靠,观察期限也较长,故对此遗传缺陷作了初步遗传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肉猪 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前期生长较慢,中期增重较快,后期脂肪沉积较快。一般情况下,生长育肥猪20~30公斤为骨骼生长高峰期,60~70公斤为肌肉生长高峰期,90~100公斤为脂肪蓄积旺盛期。其增重与品种及营养水平有很大关系,品种猪肌肉生长高峰期在50公斤(3~4月龄)左右,随着日龄的增加,到70~80公斤(4~5月龄)以后脂肪增长强度明显提高,并逐步超过肌肉增长强度,体内开始沉积大量脂肪。体重达到90公斤时屠宰效益最好。地方早熟品种在体重75公斤左右时出栏最为适宜,这时肉质好,屠宰率也高。以本地猪为母本,以外来瘦肉猪为父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猪,在7~8月龄(90~100公斤)时出栏屠宰率最佳。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国内外市场上对瘦肉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外贸市场上瘦肉型商品猪的销售竞争也十分激烈。为了迅速而有效地生产出瘦肉率高、肉质好的瘦肉型商品猪,我们于1981-1982年进行了以“湖北白猪”Ⅲ系为母本(其同胞测定瘦肉率为55.25%)的模拟生产瘦肉型商品猪的杂交试验。限于当时引进只有丹麦长白猪,故仅以丹麦长白猪作杂交父本,无法设立对照组和进行正反交。但考虑到通过本试验既可为Ⅲ系猪选用适宜父本提供资料,又可向部分国营农场及城市工矿区生产瘦肉型商品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北白猪Ⅲ系,是我校新培育成的瘦肉型合成品系。为了解该品系的种质特性,并为选种工作提供素材,测定其血液生化常值,探索2—3月龄和6月龄阶段以及性别间在血液生化指标上的差异显著性十分必要。为此,我们于1985年结合同胞肥育测定,对该系五世代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培育过程中的湖北白猪Ⅲ系的一世代的77头育肥猪和39头后备公猪的材料进行了生长胴体和体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配置了用胴体性状或活体性状以估测瘦肉率不同的多元回归方程,并从中选择出“最优”回归方程。还利用了通径分析方法将自变量(X)与依变量(Y)问的总相关分剖为其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对24头湖北白猪Ⅳ系五世代初产母猪产后各周体重及仔猪窝重进行测定研究表明:母猪哺乳期体重呈下降趋势,全期降重21.17kg,下降幅度为12.98%,平均每天降重353g,降重规律为前期快后期慢,降重高峰在产后28天;仔猪窝重呈直线增长,全期增重150.75kg,头平均日增重353g,增重规律为前期慢后期快;哺乳母猪体重与仔猪窝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Y器官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活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系统研究了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过程中Y器官的外观和组织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Y器官为淡黄色、扁平球状,其中分布有血窦和血管,腺细胞细胞质染色不明显,细胞核呈卵圆形,嗜碱性较强。卵巢发育过程中,Y器官组织学具有以下特征和变化:Ⅰ期,血窦和血管清晰可见,分布于血窦附近的腺细胞膨大呈泡状,且细胞核直径显著大于内部的细胞核直径(P<0.01);Ⅱ期,血管收缩,腺细胞体积变小,胞核直径减少为(3.64±0.62)μm(P<0.01);Ⅲ期,血窦边界模糊,呈退化状态,细胞核呈强嗜碱性;Ⅳ期,Y器官小叶间的空隙变大,腺细胞边界消失,很难发现核仁;Ⅴ期,Y器官小叶间的空隙进一步变大,细胞核直径进一步缩小、核膜皱缩。以上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过程中,Y器官呈退化的非分泌状态,因此,Y器官可能没有参与卵巢发育的内分泌调控。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猪生产中常采取在仔猪出生后2~3周、体重达到4.5公斤以上时,就与母绪隔离的一种断奶方式。断奶到60~75日龄的猪称为仔猪,又叫保育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