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辣椒化感作用优势组分评价及GC-MS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文 《长江蔬菜》2011,(18):46-49
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分析评价了3种方法收集到的辣椒化感物质经3种不同洗脱剂的浓缩提取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确定了化感优势组分,并对优势组分进行了GC-MS鉴定。结果表明,连作6 a的辣椒种植地的土壤溶液经土壤原位收集法收集,并用甲醇洗脱所得的提取液(A2B3-6)为化感作用的优势组分,其化感隶属函数值为0.150。A2B3-6组分的GC-MS检测试验共检测到烷烃、芳香烃、醇、烯酸酯、芳香酸酯和含N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的相对质量分数最大(47.67%)、匹配度(86%)较高,其可能对辣椒的连作障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分蘖洋葱品种为"绥化"试材,研究了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和三氯甲烷4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的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组分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研究不同溶剂萃取对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条件下的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组分的化感作用最强,能够显著降低番茄种子发芽率,明显抑制番茄根系及幼苗的生长。因此,乙酸乙酯能够较好的萃取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的强活性化感组分,可以作为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研究过程中的主要萃取相。  相似文献   

3.
以西芹鲜根为试材,经乙醇浸提后,采用注层析法、化感作用检测法和GC-MS检测法,研究了西芹鲜根乙醇浸提液经第5、6次层析分离获得各层析流分与黄瓜枯萎病菌共培养,并计算出化感效果筛选出最佳流分,最后通过GC-MS检测出6次醇层物最佳流分中的化感物质成分,从而达到西芹鲜根中化感物质成分的纯化目的。结果表明:各流分均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化感效果与乙醇对照差异显著,第5次层析最佳流分为RE211018、RE29554、RE62359和RE68656,化感效果(相对于乙醇对照)依次为63.05%、70.84%、69.38%和59.16%;第6次层析最佳流分为RE2110186、RE295548、RE623597和RE686568,其化感效果(同上)分别提高至70.14%、71.38%、64.84%和60.63%。西芹鲜根第6次醇层物4个最佳流分中含有酚类、酯类、胺类和烷烃类共4类11种化感物质,分别为2,4-二叔丁基苯酚、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芥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丁基酯2-戊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Z)-9-十八烯酸酰胺、二十七烷和3-乙基-5-(2-乙基丁基)十八烷。  相似文献   

4.
半夏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夏根系分泌物及其不同极性组分为供试材料,半夏、莴笋、萝卜、白菜、苋菜为受试材料,采用生物测试的方法研究半夏根系分泌物对不同受试材料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半夏根系分泌物对萝卜、莴笋、半夏有化感抑制作用,作用强度为半夏莴笋萝卜。半夏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具有浓度效应,当浓度为1.122 3g·L~(-1)时,化感作用最强,对受试材料均呈化感抑制作用。半夏根系产生的化感自毒物质极性分布范围广,各极性部位产生自毒作用的强度不同,其中乙酸乙酯相最强,能强烈抑制半夏珠芽萌发和幼苗生长。根系分泌物可能是引起半夏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半夏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具有一定选择性,只有在合适浓度、遇到合适受体时才会产生化感作用。半夏根系产生的化感自毒物质极性分布范围广,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部位,能强烈抑制半夏珠芽萌发和幼苗生长,可能是大田生产中半夏连作地出苗率低、倒苗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化感物质对番茄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二苯胺3种化感物质对番茄幼苗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二苯胺均能影响番茄幼苗根系对N、P、K的吸收。随着邻苯二甲酸浓度的增加,其对番茄幼苗根系吸收N、P、K的抑制作用增强;低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以促进番茄幼苗根系对N的吸收,抑制对P、K的吸收,高浓度时对N、P、K的吸收均起抑制作用;低浓度的二苯胺可以促进番茄幼苗根系对N、K的吸收,抑制对P的吸收。从整体来看,这3种化感物质对P的吸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嫁接西瓜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采用南瓜、葫芦作砧木嫁接西瓜,研究了嫁接西瓜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嫁接西瓜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GC-MS检测。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在根系分泌物浓缩液浓度为2.5μL.L-1时,促进西瓜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西瓜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佳84-24为试材,研究了西瓜根、茎叶以及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并对西瓜根、茎叶和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GC-MS检测。结果表明:西瓜根、茎叶水浸提液浓度为2.5 g?L-1时,促进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在浓度大于5.0 g?L-1时,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同一浓度时,西瓜茎叶水浸提液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根系水浸提液。西瓜根系分泌物浓度在2.5 μL?L-1时,促进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浓度为5.0 μL?L-1时,也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西瓜根、茎叶和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在西瓜根、茎叶和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出32种化学物质,其中酯类化学物质最多,有14种|在西瓜根中检测到14种化学物质,茎叶中检测到19种,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22种,其中一些曾被报道为化感物质,说明西瓜不同组织中化感物质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化感作用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对莴苣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均能明显抑制莴苣幼苗的生长,其根系生长也明显受到抑制。通过隶属函数值可得出,不同作物对莴苣化感作用的大小顺序为黄瓜〉西瓜〉辣椒〉番茄〉白菜。  相似文献   

9.
葡萄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及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组培苗(‘晚红’葡萄,Vitis vinifera L.‘Red Globe’)和室外盆栽苗(‘贝达’葡萄, V. riparia × V. labrusca‘Beta’),研究了葡萄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并利用LC-MS技术对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室内试验表明:0.01、0.10、0.50 g ∙ mL-1(根系干质量/培养基体积)浓度的根系分泌物显著抑制葡萄组培苗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盆栽试验显示葡萄根系分泌物在低浓度的情况下促进植株生长,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酸(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而在高浓度的情况下植株生长抑制显著,PAL和SOD活性被激活,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9.16%和10.35%,MDA含量增加。LC-MS检测结果确定葡萄根系分泌物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两种酚酸类物质,推断含有软脂酸、1–二十一醇、柠檬酸、乌头酸、β–谷甾醇、邻苯二甲酸和没食子酸。采用‘山河二号’葡萄(V. amurensis × V. riparia ‘Shanhe 2’)组培苗检测证明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对葡萄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茄子/番茄嫁接植株根系分泌物对茄子黄萎病菌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刘娜  周宝利  李轶修  郝晶  付亚文 《园艺学报》2008,35(9):1297-1304
采用番茄为砧木嫁接茄子,研究了嫁接对茄子黄萎病的化感作用,并对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GC-MS检测。结果表明,与自根茄相比,嫁接茄子田间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性;其根系分泌物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达15.43%。进一步对各处理根系分泌物进行检测,嫁接茄根系分泌物中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变化。在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特征性化学物质:咔唑类、胺类、萸类、芴类、酮类、茚醇类、腈类,烃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而苯类、茚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嫁接辣椒根系分泌物对根腐病和青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根法收集辣椒根系分泌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研究嫁接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根腐病和青枯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砧木、嫁接辣椒和自根辣椒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存在较大差异,与自根辣椒根系分泌物相比,砧木和嫁接辣椒的根系分泌物能够抑制根腐病原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青枯病原菌假单胞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生长。表明嫁接辣椒根系分泌物组分变化是其减轻土传病害的重要机理之一。通过对砧木、嫁接和自根辣椒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推测砧木和嫁接辣椒根系分泌物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和二苯并呋喃对病原菌生长起抑制作用,经功能鉴定证明,0.2 m L·L~(-1)的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和0.1 g·L~(-1)的二苯并呋喃可降低辣椒发病率,产量分别比对照(清水)高31.7%和38.3%。  相似文献   

12.
华冠果实芳香物质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GC-MS分析,从华冠果实中检出70种不同成分的芳香物质。主要的物质为乙醇、乙酸乙酯、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醚、正已烷、二十七烷、1-甲氧基丁烷、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丙酸乙酯等13种物质,占芳香物质总含量的91%。华冠果实中含有正丁醇、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2种主要的特殊芳香物质。过高的醇类物质含量和比例变化改变了芳香物质平衡,尤其是正丁醇和2-甲基丁醇等C4-C5饱和醇的比例升高导致了华冠中特殊香味的产生,同时羟酸的含量义对异香味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龙牙蕉和香芽蕉叶片挥发性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永跃  梁碧玲 《果树学报》2006,23(5):711-714
应用GC—MS分析了龙牙蕉和香芽蕉叶片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2者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基本相同,但各类物质含量比例不同。龙牙蕉叶挥发油主要化学物质为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叶绿醇同质异构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香叶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兰酮、戊二酸二丁酯等23种,其中酮类占50.648%,酯类占29.457%,酚类(主要是苯酚类)占11.475%,烷酸类(主要是棕榈酸)占4.775%,醛类占3.703%。香芽蕉叶挥发油主要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棕榈酸、丁二酸二异丁酯、戊二酸二丁酯、番红花醛、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23种化学物质组成。其中酯类占41.011%,酮类占24.587%,醛类占10.3%,烷烃类占9.312%,烷酸类(主要是棕榈酸)占8.577%,醇类(主要是叶绿醇)占4.124%。龙牙蕉叶挥发性物质以酮类为主,其次为酯类和酚类;而香芽蕉以酯类含量最高,其次为酮类和醛类。  相似文献   

14.
徐宁  王超  魏珉  时伟  王秀峰 《园艺学报》2012,39(8):1511
 采用连续根系分泌物收集系统(CRETS)收集大葱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黄瓜种子萌芽及其枯萎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大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均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元藏大葱’比‘章丘大葱’的化感作用更强;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升高,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元藏大葱’根系分泌物的抑制程度大于‘章丘大葱’。大葱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杂环化合物、酯类、酰胺类、酸类、烃类、醛酮类、酚类、醇醚类以及萘类等物质,其中,前三者所占的比例较大。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苯并噻唑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苯甲酸苄酯、苯甲酸–4–甲基苯酯、2–甲硫基异硫氰酸苯酯相对含量较低,同一物质‘元藏大葱’根系分泌物中相对含量高于‘章丘大葱’。  相似文献   

15.
张万萍  赵丽 《中国蔬菜》2012,1(2):66-71
研究了紫皮蒜与白皮蒜不同苗龄根系分泌物、不同浓度水提取物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病病菌、草莓灰霉病病菌和番茄青枯病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紫皮蒜、白皮蒜均以苗龄20~30 d的根系分泌物对3种土传性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紫皮蒜水提取物完全抑制辣椒疫霉病病菌、草莓灰霉病病菌菌落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00 mg?mL-1,而白皮蒜的最低抑菌浓度则为20.00 mg?mL-1|紫皮蒜乙酸乙酯提取物完全抑制辣椒疫霉病病菌和草莓灰霉病病菌菌落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0 mg?L-1与2.50 mg?mL-1,而白皮蒜乙酸乙酯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要达到10.00 mg?mL-1和20.00 mg?mL-1,二者乙酸乙酯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达到20.00 mg?mL-1时对番茄青枯病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有机栽培红富士苹果芳香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孝娣  史大川  宋烨  翟衡 《园艺学报》2005,32(6):998-100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秋施有机肥后, 花前和套袋前分别均施有机肥栽培或均施复合肥栽培(对照) 的‘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Fuji’) 果肉中的挥发性物质, 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从有机肥栽培红富士苹果的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64种成分, 而对照中只有51种成分; 同时, 有机肥栽培红富士苹果主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也比对照高。红富士苹果香气类型以酯类为主, 其中主要酯类为乙酸丁酯、2 - 甲基- 1 - 乙酸丁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己酯、丁酸- 2 - 甲基己酯, 后3种酯的相对含量有机肥栽培明显高于对照, 分别比对照高出62.51%、75.1%和40.57%; 检测到的醇类物质主要有1 - 丁醇、( S ) - 2 - 甲基- 1 - 丁醇、1 - 己醇, 而对苹果风味有贡献的( S ) - 2 - 甲基- 1 - 丁醇为对照所没有; 醛类化合物两种栽培方式相对含量差别较大, 有机肥栽培的相对含量是对照的2.5倍, 且多检测出一种成分( E ) - 2 - 己烯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