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架设防虫网、人工养蝇、引蝇访花并选择不同天气类型观察苍蝇、蜂和其他种类昆虫在杧果(Mangifera indica)花穗上的活动情况,研究杧果传粉的主导因子、人工养蝇和引蝇访花对提高杧果授粉受精率的效果,以及在不同天气类型情况下温度对主要传粉昆虫苍蝇访花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杧果主要传粉媒介为昆虫,其中苍蝇在杧果传粉中起主要作用,其次为蜂。苍蝇在杧果花穗上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影响,不同天气类型对苍蝇访花活动也有影响,在晴天天气条件下苍蝇在花穗上的活动时间和温度范围都较大。人工养蝇和引蝇访花可大幅度提高杧果受精发育果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龙眼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活动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网捕方式采集传粉昆虫进行鉴定,选择不同天气类型观察蜂类和蝇类等传粉昆虫在龙眼花穗上的活动情况,并通过架设防虫网研究龙眼传粉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龙眼主要传粉媒介为昆虫,传粉昆虫有3目9科17种,其中以蜂类和蝇类个体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73.3%和20.6%。蜂和蝇类昆虫在龙眼花穗上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影响,蜂类访花的适宜温度在25~30℃之间;蝇类在20.0℃开始访花并随温度升高访花次数增多,超过30.5℃访花次数减少。不同天气类型对蜂和蝇类昆虫访花活动也有影响,在晴天条件下蜂和蝇类昆虫访花次数较多,并且在花穗上的活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 Dunn)传粉生物学特性,对福建省漳州天宝五峰的细叶野牡丹居群的花部形态、花期、访花昆虫等进行观察,同时对其繁育系统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细叶野牡丹花瓣和内轮黄色雄蕊对访花昆虫有吸引作用;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食蚜蝇类、瓢虫类和蚁类;主要传粉昆虫有木蜂、蜜蜂;细叶野牡丹具典型的异型雄蕊,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人工自交和异交均具有较高的坐果率;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主动自交和自交不亲和现象;其繁育系统是兼性异交。  相似文献   

4.
[目的]查明西充县为主要授粉作物——脐橙传粉的传粉昆虫种类,测定脐橙对传粉昆虫的传粉依存度并对传粉昆虫对脐橙的传粉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网捕法和定点观察法,调查西充县脐橙种植园传粉昆虫种类,采用套袋试验测定传粉依存度并结合2020年西充县相关农林经济数据进行传粉昆虫对脐橙的传粉服务价值及其在西充县农业总产值中占比的计算。[结果]研究共有12种访花昆虫,隶属于7科10属,其中蜂类的人工蜂种为脐橙主要的传粉者,脐橙对昆虫传粉高度依赖,传粉依存度为0.27~0.88,脐橙对传粉昆虫的传粉服务价值约为6 524.4万~21 264.8万元,约占2020年西充县农业总产值的1.61%~5.25%。[结论 ]查明了西充县脐橙种植区主要的传粉昆虫种类,测定了脐橙作为西充县主要种植的一类水果类作物对传粉昆虫的传粉依存度,评估了昆虫对脐橙的传粉服务价值及其对西充县农业生态和经济的贡献程度,为后续传粉昆虫在西充县果园授粉系统中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德宏地区,对春砂仁产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蜜蜂有彩带蜂、隧蜂、中华蜜蜂、熊蜂、小蜜蜂、排蜂。其中彩带蜂、熊蜂、排蜂的有效传粉率高,小蜜蜂、隧蜂、中华蜜蜂次之。它们的数量、分布受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砂仁种植面积等的影响,呈动态变化。春砂仁的自然授粉由几种蜜蜂共同进行,蜂多,传粉机率则高。全天蜂次与采花次,采集高峰时间每小时平均蜂次与传粉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应用直线回归方程,可推算春砂仁花期是否具备足够传粉动力。观察结果表明,传粉率达90%以上的指标,是每平方米面积内当天开花50~70朵,采集高峰时间每小时出现钻花采集的蜜蜂20~30次。云南野生中华蜜蜂适应性强,生态类型多,定向筛选、繁育传粉效果好的蜂群,则可望解决初花期或缺少传粉昆虫地区的春砂仁授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风味玫瑰’自然结果率偏低的原因,运用花部形态、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花粉-胚珠比(P/O)以及人工授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风味玫瑰’生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1)‘风味玫瑰’的花有两种类型,一种花柱高于雄蕊,另一种花柱萎缩,很短;(2)花粉活力持续3d,柱头可授性持续5d,主要访花昆虫为蜂类;(3)平均单花花粉量/单花胚珠数(P/O)值为(605.7±25.1);(4)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可达30.19%,自花授粉坐果率为7.8%,明显比异花授粉坐果率低,表明‘风味玫瑰’交配系统类型是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研究结果认为,传粉效率低是其自然结果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大豆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和产量,需要选择适合大豆不育系传粉的蜜蜂种类,本研究采用意大利蜜蜂(意蜂)和中华蜜蜂(中蜂)对2个大豆不育系H3A和24A进行授粉试验,利用样方内计数和摄像的方法,统计访花蜜蜂数量和单花访问时间,采用常规考种统计授粉后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并调查了 4个处理的访花情况,系统比较了两种蜜蜂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访花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呈双高峰,两高峰均分布在10:00-14:00.对于不育系H3A和24A,意蜂的单花访问时间均短于中蜂的单花访问时间.访问24A的中蜂和意蜂数量少于对H3A的访问数量.对于不育系24A,访花的意蜂数量显著高于访花中蜂数量(P<0.01).4个处理授粉后的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结果均呈现出同一趋势,即Aml-24A最高,之后依次为Aml-H3A、Acc-24A和Acc-H3A;同一不育系,意蜂授粉后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中蜂(P<0.05);意蜂授粉后的H3A和24A的单株产量分别是对应中蜂授粉后的1.26和1.51倍.不同蜂种授粉后24A的百粒重均显著高于H3A(P<0.01).综合可见,在有限区域内,意蜂和中蜂均能完成大豆授粉,授粉效果意蜂优于中蜂.  相似文献   

8.
由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侵染引起的杧果露水斑病是近年杧果上新发生的病害,主要为 害果实。明确该菌能否穿透果皮侵入果肉,可为防治该病害选择合适的药剂提供依据。本 研 究 将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 和潮霉素抗性基因 hygB 表达盒插入了经定点突变后 Cl. cladosporioides 的 ITS 序列中,成功构建了 pITGH 重组载 体,将其用 PEG 介导方法转化杧果露水斑病菌原生质体,获得了在菌丝、分生孢子、萌发的分生孢子中稳定发出绿色 荧光的 GFP 标记菌株,该标记菌株与野生菌的菌落形态、颜色及致病力无明显差异,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野生菌。用该 标记菌株观察侵染过程,发现杧果露水斑病菌可以在杧果果皮上侵染和扩展,但不能扩展至果肉中。该结果为选择农 药类型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在活体杧果上的生物学、预测病害和通过观察定殖情况确定杧果品种的抗 病性等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热引1号胡椒为材料,利用形态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花器官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其发育进程.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胡椒花穗长度和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在20~28 d增长明显变缓.胡椒花为杂性花,兼具雌花、雄花和两性花,但雄花和两性花数量极少.胚珠为直生类型,具短珠柄,着生在中轴胎座上.胚珠和胚囊发育过程长达20d,速度比较缓慢.花穗同一部位雌蕊发育启动比雄蕊稍晚,但柱头在花粉囊破裂之前失活,这种雌雄异熟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远源杂交比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授粉探讨、成铃考察和模拟昆虫传粉试验认为,棉花可分为自花和异花授粉两大类群.以自花授粉为主的一般棉种,在网室隔离和大田开放授粉条件下,自然成铃率较高且稳定,一般可达40%以上.生产上昆虫传粉虽常造成异交压力,但因自身花粉多,授粉(受精)进程快等优势,使这种压力大为降低,品种保纯可基本保证.靠异交成铃的质核不育材料,受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网室和海南冬繁条件下,自然成铃几乎为零.此类生态条件利于保持系自交和不育系转育;在运城大田条件下,自然成铃率与常规品种接近.由于接受外源花粉的时间优势,扩大了昆虫传粉机遇,提高了异交成铃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甜菜二倍体授粉系经过群体淘汰、定向选择、小区试验、横向对比等一系列步骤,最终精选出较为理想的父系的育种程序。  相似文献   

12.
Measuring wild pollinator servic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we estim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native pollinators to mango fruit set production of two mango cultivars Mangifera indica (L). cv. ‘Sala’ and ‘Chok Anan’. Visitation rates of pollinators on mango flowers and number of pollen grains adhering to their bodies determined pollinator efficiency for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the crop. Chok Anan failed to produce any fruit set in the absence of pollinators. In natural condition, we found that Sala produced 4.8% fruit set per hermaphrodite flower while Chok Anan produced 3.1% per flower. Hand pollination tremendously increased fruit set of naturally pollinated flower for Sala (>100%), but only 33% for Chok Anan. Pollinator contribution to mango fruit set was estimated at 53% of total fruit set production. Our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nsect pollinations in mango production. Large size flies Eristalinus spp. and Chrysomya spp.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pollen carriers and visited more mango flowers compared with other flower visitors.  相似文献   

13.
详细论述了国外甜菜育种家选育甜菜二倍体授粉系的一整套育种程序,该套选育程序设计思路独到、科学、严谨.选育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亲本的选育与品种的选育同步进行,这些都与国内传统的甜菜育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非常值得国内的同行们去研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阻止授粉诱导玉米衰老提前启动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豫816等8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对授粉与未授粉处理自交系导致玉米衰老表型症状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以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阻止授粉植株叶片与授粉对照相比,豫816和B73自交系表现出衰老提前启动的显著症状,启动衰老提前了17 d,说明阻止授粉对衰老启动具有明显诱导作用;郑58等6个自交系的阻止授粉与授粉对照植株叶片均为绿色,没有衰老症状的出现,说明阻止授粉不具有诱导衰老的作用。诱导衰老植株不同子粒结实率与启动衰老提前的天数密切相关,结实率为0~15%的未授粉植株具有启动衰老提早的诱导作用,结实率达到35%以上的植株则不具有启动衰老提早的诱导作用。6个玉米衰老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趋势与衰老表型症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存在1个基因差异表达与表型衰老症状呈现的时间窗口,可能参与了诱导玉米衰老的启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东试早柚进行了授粉试验。结果表明:东试早柚异花授粉座果率明显高于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可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可食率、果汁率、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降低有机酸的含量,但是种子数量有所增加,不同处理的果实品质从好到差依次为: 东试早×ktk处理、东试早×泰农处理>东试早自然授粉处理>东试早网袋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昆虫为杂交大豆授粉的行为,提高授粉效率,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34A和保持系JLCMS34B为材料,研究父母本3种行距配置(T1、T2、T3)对昆虫授粉行为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配置T2条件下昆虫授粉效率最高,母本单株粒数最多,为45.98个(2011年),与T1、T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3配置授粉效率最差,单株粒数最少,为32.06个(2012年),与T1、T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吉林省洮南地区适当缩小父母本行距,增加母本间行距可有效促进昆虫授粉效率,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7.
授粉处理对“度尾文旦”柚果皮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授粉处理对"度尾文旦"[Citrus grandis(L.)Osbeck.Cv.Duweiwendan]柚果实发育期间内源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生长素(LA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影响.结果表明:"度柚6号"和"琯溪蜜柚"授粉对"度尾文旦"柚果皮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大致类似;授粉处理增加了授粉后30~60d及授粉后90~120d的ABA含量;授粉处理增加了"度尾文旦"柚果实细胞分裂初期和授粉后60~130d的GA3含量:授粉处理降低了授粉后40~90d的ZR含量,增加了授粉后90~140d的ZR含量;授粉处理降低了"度尾文旦"柚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的LAA含量;授粉处理增加了"度尾文旦"柚果实发育期间尤其是授粉后90~140d的ABA/(ZR LAA GA3)的比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湘杂棉15号的父母本,通过不同时间去雄相同时间授粉和相同时间去雄不同时间授粉两种处理,对其杂交成铃率等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授粉不同时间去雄的条件下,成铃率和衣分最高的去雄时间是18:30~19:30;在相同时间去雄不同时间授粉的条件下,成铃率最高的授粉时间是8:00~9:00,且随着授粉时间的推迟,成铃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