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研究采集了研究区湿地盐地碱蓬主要分布区域典型植株的种子,分析其二型性特征及主要形态,采用室内萌发方法对2类种子在不同盐分和水淹条件下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以揭示盐生植物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对盐度和水淹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黑色种子体积小,平均直径0.147 cm,种皮角质有光泽,而棕色种子体积大,平均直径0.179 cm,种皮膜质无光泽。本次实验种子数量为2 024粒,棕色种子占87.5%,黑色种子占12.5%。(2)低盐度(<3% NaCl)条件下,棕色种子的萌发率不受影响,而黑色种子发芽率提高;高盐度(>3% NaCl)条件下,2类种子的萌发率均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2类种子的萌芽长度均受到抑制,萌芽长度与盐浓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黑色种子萌芽长度受到抑制的程度比棕色种子高。(3)在非水淹条件和水淹条件下,棕色种子的萌发率都比黑色种子高,而且棕色种子萌发率受水淹条件影响较小,说明无论是水淹还是非水淹条件,棕色种子的萌发率都显著高于黑色种子。黑色种子在非水淹的条件下的萌发率比在水淹条件下高,说明水淹环境对黑色种子萌发率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非水淹环境。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云南龙胆(Gentiana yunnanensis)种子为试验材料,经赤霉素、氯化钙、硝酸钾的不同浓度处理,用不同温度浸种,置不同光照下培养,研究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云南龙胆种子经室温培养10d即可萌发;在不同浸种温度下萌发率相差不显著。蒸馏水室温浸种,24h/d光照培养萌发率为50%,自然光照培养萌发率为60%,黑暗条件培养萌发率为14.00%,光照与黑暗培养萌发指标差异显著(P0.05)。3种试剂浸种,萌发率最高的为300mg/L赤霉素处理,萌发率为82%,其次为0.2%氯化钙处理,萌发率为72%,1.5%硝酸钾浸种萌发率为70%,对照萌发率为60%。试剂处理,自然光照室温培养20d至种子不再萌发为止测其根长,根长最长为硝酸钾浸种,为7.38±0.62mm,其次为氯化钙浸种,为6.83±0.96mm,最短为赤霉素浸种,为5.94±0.90mm,对照为5.34±2.02mm。试剂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光能促进云南龙胆种子萌发,试剂处理不仅能提高云南龙胆种子萌发率,而且能促进胚根与胚轴的伸长。  相似文献   

3.
以白三叶(Trifoliu mrepen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水浸时间、育苗基质类型、不同浓度赤霉素与硝酸钾浸种处理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24h可极显著提高种子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与未浸种的相比发芽率可提高10%-13%;基质类型对种子的发芽指数和萌发活力指数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种子较适合的催芽浓度与育苗基质组合为50mg·L-2赤霉素、0.2%硝酸钾、园土∶沙∶泥炭土=2∶1∶1,平均发芽率达31.67%,平均萌发活力指数达42.212。  相似文献   

4.
四季报春种子萌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种子常规发芽试验对四季报春种子活力测定,并对四季报春种子的形态,吸水特性以及萌芽特性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最适合种子储存和萌芽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四季报春的种子细小,种子千粒重(0 .121±0.002 3)g,种子吸水约需要6 h就能达到水分饱和状态.4℃遮光保存1 a后萌芽率下降了约10.四季报春经赤霉素处理后发芽整齐,但对种子的萌芽率影响不显著.四季报春种子在25℃,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低温会延长晚直播油菜萌发时间,缩短冬前生长期,降低油菜越冬期抗寒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油菜低温萌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敏感型)和‘南农油4号’(耐寒型)为材料,采用种子萌发试验,设置(22±1)℃正常对照(CK)、(10±1)℃低温处理(LT)和(10±1)℃过氧化氢(H_2O_2)浸种3个处理,研究了H_2O_2浸种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低温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低温胁迫显著降低2个品种油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延长平均发芽时间(P0.05)。H_2O_2浸种处理可提高种子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 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有效抑制活性氧(ROS)产生,降低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并且促进抗寒基因Cu/Zn-SOD和Bn ICE1表达量的增加。0.05%H_2O_2浸种处理后,2个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发芽指数显著增加,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减少,表现出较高的萌发能力。[结论]H_2O_2浸种处理可促进油菜种子抗寒基因的表达,提高油菜种子低温萌发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增强油菜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处理诱导黄连木种子的萌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黄连木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运用双因素多水平重复试验设计,开展壳聚糖处理诱导黄连木种子萌发试验。壳聚糖浓度水平为0.2%、0.4%、0.6%、0.8%、1.0%,浸种时间分别为1、2、3、4 d,用蒸馏水浸种作对照。结果表明:没有经过处理的黄连木种子很难萌发,壳聚糖可诱导种子提前萌发;壳聚糖溶液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显著,以浓度为0.2%的效果较好;壳聚糖浸种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浸种1 d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浸种2 d的种子发芽势最高;壳聚糖溶液浓度和浸种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经0.6%的壳聚糖溶液浸种1 d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大黄花虾脊兰自然结实120~150 d成熟未开裂的蒴果作为研究材料,对56个果荚中种子的有胚率进行统计,并采用TTC法测定种子活力,选取最佳用于无菌播种的果荚.以活力最佳的果荚为研究材料,对在不同含量的NAA、6-BA、KT及不同有机添加物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黄花虾脊兰种子的有胚率为15.57%~95.66%,平均值为45.15%±2.68%,授粉后140 d的蒴果种子活性最佳;种子萌发120和140 d后种胚突破种皮生长为原球茎,150 d顶端分生出明显的芽生长点,底部生出肉质的不定根;较佳的培养基组合为:2 g·L~(-1) Hyponex 1+1/2 MS+0.37 mg·L~(-1) MgSO_4·7H_2O+25 g·L~(-1)蔗糖+1.0 mg·L~(-1) 6-BA+0.2 mg·L~(-1) NAA+1.0 mg·L~(-1) KT+5.5 g·L~(-1)琼脂粉+1.5 g·L~(-1)活性炭+2 g·L~(-1)牛肉粉蛋白胨+50 g·L~(-1)洋葱,pH 5.7~5.8,培养(140±10) d可形成原球茎,萌发率达39.64%±3.34%.  相似文献   

8.
酸碱处理对不同条件贮藏的2种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酸碱处理对不同温度和时间贮藏的2种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探寻促进白刺种子后熟及破除硬实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变温贮藏有利于促进‘唐古特’白刺种子的后熟,破除休眠,显著提高了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室温(24~28℃)贮藏2a的‘西伯利亚’白刺种子生活力(80%)和发芽率(74.6%)最高;用70%H2SO4和0.5mol/L NaOH溶液破除种子硬实,显著缩短了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和萌发的总天数,其中0.5mol/L NaOH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明显优于70%H2SO4处理.显著提高了2种白刺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复合钠盐胁迫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种子萌发对不同浓度(0、20、50、80、100、150、200mmol/L)复合钠盐(NaCl、Na_2CO_3,和Na_2SO_4)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沙棘种子的萌发,20、50、80、100和150mmol/L等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的萌发率分别为84.44%、55.56%、32.22%、20.00%和4.44%,均极显著低于对照(100%,P<0.01),而且萌发进程减慢,200mmol/L盐胁迫处理的种子全部不能萌发.未经盐胁迫处理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指数(11.43)和活力指数(291.32),二者均随盐胁迫浓度的提高而减小,而且不同盐浓度间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以北碚榕种子为材料,研究酸蚀与浸种时间、萌发基质与温度、光照条件和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育苗将幼苗移栽到田间.结果表明,北碚榕种子经酸蚀处理后可以萌发.适宜的酸蚀时间为3~5min,浸种时间为4~8h(30℃),萌发基质为河沙,萌发温度为(25±1)℃(3 000lx每天光照12h).在此条件下,15d发芽率可达90%以上.每天光照24h和300~400mg/L赤霉素(GA3)浸种能显著提高发芽率.幼苗在培养皿蛭石中成苗率达85%以上,在穴盆营养土中和营养钵沙壤土中成活率均达95%以上,田间移栽成活率达100%,生长正常.解决了北碚榕的种子萌发问题,初步获得了育苗技术,为北碚榕的种子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低温预处理对刺槐种子抗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将刺槐种子在始温80℃下浸泡24 h,取吸胀的种子用低温3~5℃处理5、10、15 d,置于不同盐分梯度下做发芽试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0.5%盐浓度下,低温处理5 d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低温处理10 d次之;低温处理15 d对种子有伤害作用.低温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普遍提高;0.2%盐浓度下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高于对照组,0.2%以上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各种盐浓度下低温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该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前经5 d低温(3~5℃)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盐胁迫下刺槐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龙胆草育苗技术、播种期和田间管理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龙胆草的种子为试材,通过种子活力测定和对比发芽试验研究龙胆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特征。[结果]龙胆草种子的净度为56.50%,优良度为55.80%,千粒重为24.35 mg。在恒温25℃和光照条件下种子平均萌发率为53.8%±1.5%,略低于四唑染色的测定结果(54.7%),但差异不显著。在30、25、20和15℃下,龙胆草的主根生长量和生物量分别为(7.504±0.365)、(13.488±0.674)、(12.236±0.512)、(6.752±0.326)mm和(0.085±0.004)、(0.289±0.014)、(0.264±0.013)、(0.185±0.009)mg。100%、50%、25%光照强度和暗处理下龙胆草的主根生长量和生物量分别为(5.974±0.756)、(9.425±0.405)、(12.547±0.198)、(13.524±0.602)mm和(0.185±0.007)、(0.308±0.024)、(0.318±0.014)、(0.127±0.011)mg。[结论]在东北龙胆草育苗时,应选25℃的温度条件,同时进行适度遮阴。  相似文献   

13.
黄芪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与积温需要——一种模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芪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与积温需要,采用不同方式破除黄芪种子硬实后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利用模型方法确定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Tb、种子调整累积萌发率达到50%所需要积温θT(50%)及其标准差δθT等参数;同时根据达茂地区气候特点,设置不同起始温度(3.5℃、6.5℃、10.5℃),模拟不同春播时间(3月15日、3月25日、4月5日),对积温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砂磨20min能有效打破黄芪种子硬实,提高种子发芽率;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Tb=0.2℃,种子调整累积萌发率达累积萌发达到50%所需要的积温值θT(50%)=1 129.7℃.h(47℃.d),标准差δθT=18.34℃.h;各起始温度下种子调整累积萌发率达到50%的萌发时间分别为244、165、115h,相应出苗日期为3月26日、4月3日和4月11日。因此,考虑到达茂地区温度条件,播种期可以定在3月25日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中低强度火灾后云南松种子的可能萌发情况和火对种子的影响,在萌发前对其种子进行1、5 min与15 min的60、90℃与110℃高温处理,以常温(20℃左右)为对照,研究种子萌发率、种子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以及萌发率与SOD、POD、CAT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0℃的1、5 min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存在热冲击效应;且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在110℃、15 min的高温处理后仍有36%±3%的萌发率;种子萌发率与SOD、POD和 CAT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热冲击效应的产生与 SOD、POD、CAT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青叶胆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青叶胆种子的保存及人工驯化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从云南弥勒山采集青叶胆种子,自然风干20 d后测其千粒重;在不同温度(15、20、25、30、35、40℃)及光照(红、黄、蓝、绿、白光及黑暗)条件下培养30 d后,记录发芽种子数;分别将种子在GA3(100和200 mg/L)溶液、3%KNO3溶液及蒸馏水(CK)中浸泡3 h,在(25±1)℃、自然光照下培养30 d,计算种子发芽率。[结果]青叶胆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30℃;光照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在自然状态下贮藏4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最高;种子寿命约为7个月,4℃低温冷藏可延长种子寿命;GA3、KNO3浸种可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结论]该试验结果与大多数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红豆杉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中国红豆杉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为红豆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多重单因素试验法,将中国红豆杉种子前处理后,采用9种不同的冷冻保护剂处理,之后分别进行0 ℃冷浴静置、25 ℃室温0.6 MPa抽真空和冰浴250 W超声波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5,10和15 min;然后按照4种不同的冷冻方式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保存结束后分别采用37 ℃水浴快速、20 ℃流动自来水、5 ℃慢速和25 ℃室温静置进行解冻,最后探讨了在较优的3种冷冻保护剂条件下保存时间对红豆杉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法测定冷冻保存后种子的活力。【结果】冷冻保护剂、保护剂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间、冷冻方式、解冻方式、保存时间均对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的红豆杉种子活力具有明显影响。9种冷冻保护剂中较优的是体积分数8%二甲基亚砜(DMSO)、体积分数5%乙二醇和PVS-4,冻存后中国红豆杉种子TTC还原量分别为(2.679 7±0.255 6)、(2.290 4±0.040 7)和(2.055 5±0.009 9) mg/g;冰浴250 W超声波处理10 min的效果最好,TTC还原量为(2.143 1±0.098 6) mg/g;4种冷冻方式中-20 ℃预冻1 h后投入液氮保存红豆杉细胞活性相对较高,TTC还原量为(2.454 4±0.069 5) mg/g。37 ℃水浴快速解冻后细胞活力更高,TTC还原量为(2.469 7±0.022 1) mg/g。【结论】红豆杉种子的最佳超低温保存技术条件为:采收后的新鲜种子干燥后于5 ℃条件下放置9个月打破其休眠,然后机械去掉种子硬壳,用蒸馏水浸泡12 h,脱去种子内皮,在无菌条件下用体积分数75%酒精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3次,沥干,移入冷冻管中,加入体积分数8% DMSO冷冻保护剂,封口,于冰浴250 W超声波条件下浸泡处理10 min,于-20 ℃预冻1 h后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72 h,然后在37 ℃水浴中快速解冻。在此条件下,中国红豆杉种子活力最高,TTC还原量可达(2.469 7±0.022 1) mg/g,而且同等条件下,选用PVS-4冷冻保护剂更有利于红豆杉种子的超低温长期(1个月以上)保存。  相似文献   

17.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5个洽草种群的种子做了不同的处理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在3种温度处理的对照组中,洽草种子在25℃恒温下的萌发率效果最佳,低温显著降低了洽草种子的萌发率。而利用赤霉素浸泡种子后,在15℃恒温下所有洽草种群的种子萌发率从50%左右都提高到87%,萌发总天数缩短了8~10d;而在25℃恒温下,除了大青山的DY、DS洽草种子外,其他3种洽草的萌发率都提高。经过硫酸铜处理后只有来自锡林郭勒白音希勒(XD)地区洽草种子萌发率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它经过硫酸铜处理的洽草种子平均萌发率下降了7~15个百分点;在15℃恒温下,经过硫酸铜处理的洽草种子都没有萌发。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0,100,200,300 mg·L-1)结合不同温度(10,15,20℃)的处理对凤丹种子生根的影响,不同主根长(根长1~5 cm,根长>5 cm)对生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低温处理时间(15,30,45,52 d)对已生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下胚轴最膨大处直径和侧根数量对根长>5 c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0℃结合300 mg·L-1 赤霉素(GA3)处理,最有利于凤丹种子生根;对已生根种子4℃低温处理52 d后萌发率最高,达到84%,但耗时过长,且与低温处理30 d的萌发率差异不大,故30 d的低温处理是打破已生根凤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最佳方法;当穴盘透气不良时,根长小于5 cm的种子易腐烂,根长大于5 cm的种子极少有腐烂现象,且根长大于5 cm的种子移入温室60 d时,萌发率达到80%,远高于根长<5 cm的种子萌发率;在同一处理条件下,生根种子下胚轴最膨大处直径大于3.0 mm或侧根数量大于10根时,上胚轴可优先萌发。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19.
解除紫椴种子休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紫椴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条件,主要对其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计包括3种处理:不同时间的浓H2SO4处理(10、30、60min),4种不同的层积方式(无处理,0~5℃、30d,15~20℃、30d,15~20℃、10d→0~5℃、20d),不同浓度的GA3处理(0、100、300mg/L)。每种处理设置4个...  相似文献   

20.
梁子宁  赖开平  朱意麟  方峰  叶一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34-13036,13044
[目的]明确不同条件下五月艾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通过发芽试验,考察了不同发芽床、温度、光照、pH、水势、播深、不同预处理条件、不同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等因素对发芽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发芽床中,五月艾种子在纸上(TP)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94.32%;在20~35℃条件下发芽率较高,其中在25℃下,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7.50%和93.25%;光照对发芽无明显影响;种子在pH值为4~10时,发芽率较高,为80.21%~92.98%;最适萌发水势为0~-0.2Mpa,发芽率为88.25%~93.02%;最适播深为0~1cm,出苗率大于92.53%;赤霉素处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在冰箱中保存,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种子的活力。[结论]该试验对不同条件下五月艾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其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五月艾的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