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现行制度与立法,讨论了我国物权法立法对物权行为应采取的态度以及认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现状的观点,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权立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现行制度与立法,讨论了我国物权法立法对物权行为应采取的态度以及认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现状的观点,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权立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3.
不动产登记作为一种物权公示手段,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明确提出的物权制度。我国于2015年颁布实施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自《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以来,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日趋完善,但是在实行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集体土地不动产登记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为目前不动产登记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确权,就是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土地台账等资料对农户依法享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认定的过程。登记,不动产登记又称为不动产物权登记,是权利人申请国家职能部门将有关申请人的不动产物权  相似文献   

5.
传统物权理论认为,法定的物权公示方法当然的具有公信力,公信原则是我国《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不动产领域还是在动产领域,所谓公信原则的一般法理在我国《物权法》中都是不存在的。登记、占有和交付无疑是物权的公示方法,但是它们是否有公信力完全由立法者的选择使然,而非公示的必然结果。我国《物权法》没有确立公信原则,是充分考量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但民法通则中仅仅规定了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没有规定对承包经营权人提供充分的保护和救济。随着近几年有关立法和政策相继出台,使得承包经营权由债权性逐步向物权性转化。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3年3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进程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仍有不尽完善之处。笔者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基础上,即将出台的物权法应当体现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7.
物权行为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区分问题。我国一直未明确承认这一理论。实务中许多案件又必须依赖物权行为理论的逻辑思维予以解释。本文旨联系案例分析我国法律目前对物权区分原则的模糊态度。说明了目前物权立法变动模式的混乱状态。通过对物权法草案的评析来说明我国物权法所应采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农村土地的物权体系建立阐发了感想和认识,认为应该以农村土地用益物权为核心,建立有序的农村土 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担保物权体系,弥补我国当前有关立法的欠缺。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是根据物权法中他物权中的用益物权而来的.所谓用益物权,是指在他人所有之物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使用并获取收益的物权.  相似文献   

10.
缪宁 《农业考古》2008,(6):98-100
<物权法>针对农村承包经营权取得途径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流转方式.本文结合<物权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性质、方式和限制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目前法律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的一些不足,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应遵循物权原则,减少行政干预,规范合理的流转方式和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用益物权法定化,目的是为了稳定农村土地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农民具有长期且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最终目的是使农民更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土地,从而保障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但是,该法关于在承包期内不能调整承包地的规定使人产生歧义。由于对这一规定理解不一,在实施中可能会出现偏差,需要法律或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实践看,还存在承包经营权人弃耕抛荒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法律不加以规定,将导致物权法的立法目的不能很好地实现。本文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1地役权的概念及特征地役权,顾名思义,是以此土地供彼土地之役的权利。役,是使用的意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因此,所谓地役权是指不动产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为了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而利用他人不动产的一种用益物权。地役权虽为物权,但基于其成立必须是需役地与供役地同时存在,因此在法律属性上,地役权与其它物权不同,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眭。另外,地役权虽然是物权,  相似文献   

13.
关于添附效果的理论与比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附制度是各国物权法确认物的归属的重要规则,也是物权变动的一项重要规则.但是,由于我国物权立法长期不完善,法律上一直没有明确承认添附制度,只是在司法解释中有一些简要的规定,在实践中也很少采用添附制度解决纠纷.本文将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立法,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添附的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个完整的法律制度予以承认和规范.为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实践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纠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该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使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缺乏了有力的物权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最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人物权范畴,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物权性质的救济手段.将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单一的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虽然没有变化,但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形式、产权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深化土地改革中,应当修改《物权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这两种农民的主要用益物权,应当明确赋予农民对其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四项完整的财产权能。现在我们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种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在  相似文献   

16.
李佳 《甘肃农业》2005,(8):36-3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物权法草案的设计中定性为用益物权,为了避免与现行法律和政策的太大冲突,该法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上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中的弊端没有太大动作。而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着的弊端是非改不可的,但改有个根本原则是不能触动的———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所以需要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另辟蹊径———从承包经营权的主体突破,尝试新的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出台后对农民权益的设计体现在各法域的具体制度中,这使农民在<物权法>实施过程中有了坚强的法律后盾.因物权立法考虑到各方利益及需求,难免存有理论上和一些具体法律规则上的缺憾,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导农民实施物权法律保护其自身的权益成为今后立法完善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应把农村土地所有权与城镇土地作统一化安排,对农村土地物权制度进行改革,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行使农村土地所有者的权利;把农村土地使用权物权化,从法律上明确农民对于土地使用权的性质,赋予农民物权人的法律地位,行使物权人的权利。同时,国家也应该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做出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不动产登记是一项物权制度,它是由《物权法》确立的。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它是一项基础的制度,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公正与公平,它能够保证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工作就是相关产业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因此,与不动产登记息息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对不动产登记这一法律的含义进行深刻的了解,对其性质进行把握,理清其功效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从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其对林业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7《物权法》规定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经历7年,我国最终将于2014年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符合国际通常做法,是我国产权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由此成为倍受关注的热点。但公众在理解上,偏向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反腐方面的庸俗化解读。因此有必要澄清认识,树立权利和规则意识。本研究认为:土地登记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权属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核心,物权保护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主要目的,空间信息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本表达形式,勘验取证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法律特征,现势性强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时态特点,多用途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