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室内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不同施用方式对侵染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影响,以及田间喷施球孢白僵菌防治桔小实蝇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诱集感染方式桔小实蝇成虫存活率分别为40%、41.7%,差异不显著;添加性引诱剂在白僵菌侵染桔小实蝇的过程中没有起到明显地促进感病的作用,只是缩短了病程,IIPC为0.41-0.44,说明两种诱集感染方式对桔实蝇成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三种施菌方式的桔小实蝇羽化率、成虫死亡率与对照差异均显著;以IIPC为评价指标,施菌方式对桔小实蝇各因子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成虫存活率羽化率化蛹率,其中以对成虫存活率的影响最大。应用化学防治和球孢白僵菌田间防治桔小实蝇的效果表明,施用2500倍40%毒死蜱效果最好,控制作用达到71.9%,其次是喷施2.0×108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防效达46.9%,施用25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效果达最差,防效仅37.5%。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明确驱避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产卵的挥发物成分,于室内测试橘小实蝇对被产卵不同时间的番石榴果实的产卵偏好,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触角电位(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联用技术和生物测试等方法鉴定被产卵不用时间的番石榴果实中可驱避橘小实蝇产卵的挥发物。结果表明,被产卵48 h后的番石榴果实可显著驱避橘小实蝇产卵,橘小实蝇在未被产卵和被产卵番石榴果实中的产卵量分别为238.9粒和90.7粒。被产卵48 h后的番石榴果实中产生了辛酸乙酯,该物质可引起橘小实蝇雌成虫触角发生电生理反应。0.25、0.5、1和2μL/mL的辛酸乙酯均可驱避橘小实蝇雌成虫,驱避率分别为28%、48%、48%和28%。含有辛酸乙酯浓度分别为0.25、0.5、1和2μL/g的番石榴果泥可显著驱避橘小实蝇产卵,果泥中被产卵量分别为105.7、125.5、100.8和157.9粒,显著低于对照。番石榴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光周期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生态影响,于室内测定全光(24 L∶0 D)、全暗(0 L∶24 D)和对照(14 L∶10 D)这3种光周期处理下橘小实蝇的表型、肠道菌群以及免疫变化。结果显示,全光和全暗处理后橘小实蝇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51 d和5.40 d,单头蛹重分别为14.47 mg和10.82 mg,均较对照显著降低;全光和全暗处理后橘小实蝇雌成虫的卵巢面积分别较对照显著减小;全光和全暗处理后橘小实蝇肠道微生物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而Simpson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3个光周期处理后橘小实蝇肠道微生物共有36个门,处理后橘小实蝇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较对照减少;3个光周期处理后橘小实蝇肠道微生物样本组内集中,组间无重叠,全光样本、全暗样本均与对照样本距离较远;全光和全暗处理后橘小实蝇肠道微生物类群分别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全光和全暗处理后橘小实蝇被线虫侵染的死亡率显著增加,分别为80%和9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018—2019年贵州猕猴桃上的橘小实蝇发生规律、趋光行为、不同诱集方法包括杀虫灯,引诱剂及杀虫灯与引诱剂组合使用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7—9月为橘小实蝇的盛发期,其对540 nm的绿色光波有明显趋性。杀虫灯、诱捕器及其组合使用对橘小实蝇均有诱杀效果。其中,杀虫灯平均诱虫量为31头/诱捕器;甲基丁香酚实蝇诱捕剂平均诱虫量为201.67头/诱捕器,与其他引诱剂差异显著;杀虫灯与甲基丁香酚实蝇诱捕剂组合使用的平均诱虫量为509.67头/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杀虫灯与引诱剂组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橘小实蝇成虫诱捕总量。  相似文献   

5.
实蝇是一类重要的检疫性园艺害虫,易造成果实未熟先黄、脱落和腐烂。利用饵剂进行成虫诱杀是防治实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国内目前普遍缺乏绿色高效的实蝇饵剂。多种微生物被报道对实蝇具有引诱能力,配合诱捕器使用,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绿色的成虫防治技术。本研究从海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等地的柑橘、番石榴、杨桃等虫果及寄主叶片上分离获得了357株酵母菌菌株,通过26S rDNA测序,鉴定出这些菌株分属于8个属、25个种,包含假丝酵母属Candida(6种)、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5种)、毕赤酵母属Pichia(9种)、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1种)、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1种)、子囊酵母属Galactomyces (1种)、Starmerella属(1种)和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属(1种)。在所有分离培养的酵母菌中,优势种是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优势度指数为0.22。在模拟田间环境的半封闭网室中测定357株酵母菌株发酵液对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和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雄成虫的引诱活性,初步筛选获得发酵液引诱活性较好的菌株12株,其引诱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的数量分别是阳性对照的1.0~3.7倍和3.2~7.8倍。进一步筛选发现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 ZJGJA31和球形环孢菌Torulaspora globosa HBMTA13发酵液对南亚果实蝇田间引诱能力分别为(10.6±1.7)头/诱捕器和(6.8±1.1)头/诱捕器;对橘小实蝇田间引诱能力分别为(9.1±1.1)头/诱捕器和(23.0±2.9)/诱捕器。结果表明,P.kluyveri ZJGJA31和T.globosa HBMTA13发酵液具有被开发成实蝇引诱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朱红毛斑蛾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1株自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上分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PfBb,与3种常用虫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afz01、卵孢白僵菌B. brongniartii 400和球孢白僵菌B.bassiana DSXJ-07)进行致病力比较,以期筛选出高效的虫生真菌用于朱红毛斑蛾的生物防治。采用浸虫法,测定4种虫生真菌不同浓度下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及僵虫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Mafz01、卵孢白僵菌400、球孢白僵菌DSXJ-07和球孢白僵菌PfBb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1×10~8、1.1×10~8、1.9×10~7和2.8×10~5孢子/mL;1.0×10~9孢子/mL浓度处理下的僵虫率分别为52.5%±6.45%、52.5%±6.45%、73.75%±6.29%和97.50±2.89%,且球孢白僵菌PfBb处理后的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虫生真菌。4种虫生真菌对朱红毛斑蛾幼虫毒力大小依次为球孢白僵菌PfBb球孢白僵菌DSXJ-07卵孢白僵菌400金龟子绿僵菌Mafz01。推荐使用浓度大于1.0×10~7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PfBb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  相似文献   

7.
2018年,在云南大理梨主产区祥云、巍山、漾濞三县开展梨园橘小实蝇和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及性诱防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橘小实蝇和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存在差异。海拔较低的祥云县梨园橘小实蝇和梨小食心虫发生较重。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应用性信息素开展大面积防治后,各试验梨园橘小实蝇和梨小食心虫的成虫数量较空白对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蛀果率均控制在2.5%以下,相对防效(保果率)达61.9%~88.39%,挽回产量损失1305~4045.5kg/hm^2。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在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叶片组织(处理组)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玉米叶片(对照组),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5.7%和62.5%,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茎秆组织上的取食率与对照组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 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6.3%和20.6%,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和对照组玉米茎秆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幼虫取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第48 h时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3.1%和45.6%,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表明,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9年对鸭塘镇柑橘园和州委大院柑橘园橘小实蝇进行监测及综合治理技术探讨。结果表明,凯里地区橘小实蝇成虫一年中有3次消长峰期。第一个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为全年主峰期,第二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三峰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比较了0.02%多杀霉素诱杀液和糖醋酒药诱杀液对柑橘园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种诱杀液对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诱杀效果分别为89.76%和77.83%,基本可将蛆果率控制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饲料混毒法,初步测定了毒死蜱、甲氧虫酰肼、螺虫乙酯、氟氯氰菊酯和噻虫胺对2日龄橘小实蝇洛阳种群成虫的毒力,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日龄橘小实蝇洛阳种群成虫对毒死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供试药剂中对橘小实蝇2日龄成虫毒力最高的是毒死蜱,其对雌成虫的LC_(50)为0.455 4μg/mL,对雄成虫的LC_(50)为0.300 8μg/mL;毒死蜱对15个不同日龄橘小实蝇雌成虫的LC_(50)为0.314 6~10.055 8μg/mL,对雄成虫的LC_(50)为0.222 7~5.840 7μg/mL,不同日龄间呈现出较大的敏感性差异,且雄成虫比雌成虫对毒死蜱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杨桃园桔小实蝇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控制桔小实蝇的危害,通过田间调查桔小实蝇数量动态和杨桃产量损失,研究了杨桃上桔小实蝇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杨桃产量损失率与桔小实蝇虫口密度、杨桃被害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建立了第一收获期至第四收获期桔小实蝇虫口密度、杨桃被害率与杨桃产量损失率回归方程。根据防治指标求解模型,将各回归方程系数和求解防治指标参数代入,得到一年四个收获期里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桔小实蝇的防治指标。当以桔小实蝇虫口密度作为防治指标时,各收获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5.6、14.0、19.3和8.8头/瓶;经济允许密度为10.1、19.5、21.7和10.4头/瓶。当以杨桃被害率作为防治指标时,各收获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5.3%、8.9%、6.8%和7.5%;经济允许损失率为15.1%、15.3%、12.0%和9.8%。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黏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体内的免疫反应,设置孢子浓度为104、5×104、105、5×105、106个/mL及5×106个/mL的球孢白僵菌菌液注射黏虫6龄初幼虫,研究球孢白僵菌对黏虫校正死亡率、羽化率、蛹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以及成瘤反应的浓度依赖效应。结果表明,6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随菌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蛹重随菌液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仅在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蛹重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在孢子浓度为5×105、106、5×106个/mL时羽化率较对照显著降低,雌雄成虫寿命也显著缩短,而6龄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发育历期在105、5×105、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较对照显著延长。此外,白僵菌侵染诱发黏虫免疫成瘤反应,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效应。注射84 h内,黏虫体内成瘤的数量随注射时间延长而递增,其后不再增加;同时,成瘤数量随着菌液浓度升高而增加,至106个/mL浓度时不再显著上升。该结果为揭示黏虫抵抗真菌侵染的免疫防御机制以及所产生的免疫代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美国白蛾僵虫的虫生真菌Bb08 12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及致病性测定。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将其初步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26 ℃恒温、高湿度下对1龄中期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107 孢子/mL剂量饲毒处理幼虫72~120 h,幼虫死亡率可达25.47%~79.32%,120 h的LC50 为1.169×106孢子/mL。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差异明显。沙氏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10 d产孢量可达到5.59×108孢子/cm2,极显著高于PSA、查彼培养基和5%麸皮 蔗糖固体培养基上的产孢量。24 h光照和24 h黑暗两处理间的菌落生长量差异不明显,而在培养的最初48 h,24 h黑暗处理可显著促进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4.
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茧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评价了一株球孢白僵菌Bb0062对天敌昆虫烟蚜茧蜂寄生行为的影响。直接喷雾接菌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茧蜂具有较高毒性,随着接种剂量的增加,致死中时(LT50)缩短。利用烟蚜茧蜂寄生接菌和未接菌的桃蚜,发现寄生蜂对健康桃蚜的寄生率为52.54%,明显高于对接菌桃蚜的寄生率40.19%,表明球孢白僵菌可通过侵染蚜虫间接影响寄生蜂的寄生行为。以喷雾接菌当天(0天)、1、3和5天的寄生蜂寄生桃蚜,寄生率分别比对照下降21.0%、17.2%、33.3%和30.4%,寄生时间分别比对照下降35.9%、38.7%、53.1%和39.7%。由此表明,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茧蜂的寄生行为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株侵染柑橘木虱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柑橘木虱虫体分离得到一株具有强致病性的虫生真菌GZMS-28,本文测定了该菌株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并分析了其rDNA ITS基因序列。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浓度为1.0×108个/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柑橘木虱成虫7d后,其校正死亡率达到95.7%。菌株GZMS-28的培养特征与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较为一致,其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白僵菌属多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因此将菌株GZMS-28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16.
姜灵  洪波  王新谱  贾彦霞 《植物保护》2018,44(1):199-204
本试验测定6种常用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选取相容性高的杀虫剂在10倍稀释浓度下与球孢白僵菌复配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与10%吡虫啉WP的相容性最高,而与2.5%联苯菊酯EC和20%高氯·噻嗪酮EC相容性较差,在10倍稀释浓度下10%吡虫啉WP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2%和3.38%,产孢量为1.94×106个/mL。对白粉虱协同防效试验中,3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复配药剂的防效最高能达到85.19%,在防治3d后一直维持在80%以上,高于单独使用球孢白僵菌制剂和10%吡虫啉WP的防效。因此,在温室白粉虱的防治过程中,可利用生防真菌制剂与低浓度的化学杀虫剂复配,从而达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室内评价了5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常用化学农药(辛硫磷、噻虫嗪、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与高毒力球孢白僵菌YB8的相容性,并测定了菌药联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5种农药对菌株YB8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供试浓度下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5 d时能促进菌株YB8菌落生长,且随着浓度降低促进作用加强(抑制率为-2.26%~-15.69%),10 d时对菌株YB8生长略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0.29%~8.33%);高效氯氟氰菊酯(16.7 mg/L)和高效氯氰菊酯高浓度(30 mg/L)均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6.87%、86.82%),而低浓度(1.67、3 mg/L)则促进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24.96%、104.10%);二者不同浓度对菌落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在低浓度3 mg/L时,5和10 d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64%和-13.11%;辛硫磷与菌株YB8相容性差,随着浓度增加,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菌落生长明显受到抑制。5种农药与菌株YB8联合使用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联合作用时农药的LC50值降低,菌株YB8对韭蛆的LT50缩短。因此,生产上推荐菌株YB8与噻虫嗪和噻虫胺联合使用,而避免与高浓度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4种不同诱杀剂?4种诱捕器及9种常见组合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防治效果, 为橘小实蝇田间防控优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诱杀剂聪绿处理区成虫总数和果实受害率最低, 成本低廉, 可用于桃园橘小实蝇防控?迷饵?诱尔和康碧可显著降低橘小实蝇发生数量, 可根据发生区实际情况选择或改进使用?4种诱杀剂对雌性比的影响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2)甲基丁香酚油剂与诱捕器组合中, 推荐常规诱捕器和新蛾类通用诱捕器分别用于监测和防治工作, 不建议采用迷你型实蝇诱捕器+矿泉水瓶或新型飞蛾诱捕器进行监测和防治?3)常规诱捕器+甲基丁香酚油剂?专用诱捕器+食物诱杀颗粒剂?黄板2和黄球4种组合分别在各自类组中表现较好, 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9.
用酯酶同工酶技术检测球孢白僵菌株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40个不同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分离株的酯酶同工酶图谱进行了测定,根据图谱对林间放菌前和放菌后发生的白僵菌菌株类型进行分析,进而评价了冬前放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图谱可以用来鉴别白僵菌菌株的株型。根据图谱将所试菌株归为10个类型。菌株类型与其采集地点、寄主具有相关性。采自同一试验区不同小生境的18个分离株属于同一酯酶型。冬前所放菌株在次年春季4月底前未能检出,导致春季马尾松毛虫种群白僵病的仍是当地菌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