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年来,水稻云形病在我省发生普遍,且发病严重。为此,作者于1988年对水稻云形病作了损失率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云形病属真菌性病害,近年有扩大蔓延趋势,尤其是山区中稻发病更为严重。铅山县南部乡镇海拔均在500米以上适合云形病的发生,为了摸清云形病对水稻产量损失程度。我们聚合技术力量,在铅山县陈坊、篁碧乡两处进行了田间观察调查,共调查病田面积276亩,占种植面积8.4%,稻丛发病率100%,病指数43.66。本文着重调查分析水稻云形病发生规律,病叶被害对产量构成的经济性状。1发病症状云形病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先从叶尖、叶缘呈现水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稻云形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防治该病应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良种;收割后及早将病稻草清理,搬离田间堆放,作牛栏的垫草应堆沤腐熟后才能当肥料使用;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浅水灌溉;栽培密度不宜过大。另外在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的基础上,采取生长期喷药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减轻水稻云形病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稻云形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防治该病应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良种;收割后及早将病稻草清理,搬离田间堆放,作牛栏的垫草应堆沤腐热后才能当肥料使用;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浅水灌溉;栽培密度不宜过大。另外在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的基础上,采取生长期喷药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减轻水稻云形病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j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纹枯病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俗称花秆、花脚瘟。水稻主要病害,全国各水稻区均有发生。一、病原水稻纹枯病病菌为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和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初为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每个细胞有细胞核3~23个,平均4~8个。菌核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靠病斑的一侧稍凹陷,成熟后易脱落于土壤中。菌核大小不一,明显分和内层。细  相似文献   

6.
水稻云形病发生分布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云形病[Fusarinm SP.]是我市单季晚稻上普遍发生的病害,发病面积占总面积的25%以上,云形病在海拔210~1089m的单季晚稻稻区均有分布,据对市10个点调查结果,发病率46.4%,损失率一般在15%.幅度为8.36%~20.8%。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俗称花秆;花脚瘟。水稻主要病害,全国各水稻区均有发生。一、病原水稻纹枯病病菌为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和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初为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  相似文献   

8.
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产生边缘黄褐色、中央灰色的梭形病斑,发生严重时,病斑密集,汇合成梭形条斑,叶片枯焦,轻者影响水稻灌浆成熟,重者不能正常抽穗结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富锦市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生呈增长性趋势。一、危害部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穗部。1.叶片病斑初为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纹,最后病斑中心呈灰色常融合形成大型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富锦市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生呈增长性趋势。一、危害部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穗部。1.叶片病斑初为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纹,最后病斑中心呈灰色常融合形成大型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  相似文献   

11.
Aster albescens is a medicinal plant. The rust caused by Aecidium asterum is a new record in China and an important disease of A. albescens in Feng Tong-zhai national reservation area. The percentages of diseased plant and the diseased leaf reach 100 and 28% respectively when the disease is serious. The disease results in leaf spot and leaf cast. Tuberculina persicina is a natural hyperparasite of A. asterum and is firstly reported in the world. The hyperparasite attacks aecium of A. asterum and hinderes the release of aeciospores. The symptom of the rust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asterum is reported. The hyperparasitism of A. asterum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berculina persicina are also reported.  相似文献   

12.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防风及其近缘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分子标识法对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硬苗防风Friocyclaalbescens(Franch).wolff,竹节防风P.dielsianumFeddeexwolff,前胡PeucedanumledebourieuoidesK,T,Fu,葛缕子CurumCarvil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SDS法提取防风及其近似种的总DNA,以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通过距离系数UPGMA法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关系树系图,获得了理想的RAPD。结果表明,RAPD法可准确鉴定正品防风及其近似种。  相似文献   

14.
设施生菜种植与T1菌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生菜的种植(种菜)与混合菌肥T1对设施生菜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影响,设计菌肥(T1)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利用16SrRNA基因与ITS基因高通量测序解析生菜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同时测定生菜产量及病株率。结果表明:1)种菜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与真菌Shannon指数,而T1处理不明显改变土壤中Shannon与Sobs指数。2)T1处理降低由种菜提高的假霉样真菌属、烟草镰刀菌属、丝孢菌属与赤霉菌属在土壤中丰度,同时提高毛壳菌属、支顶孢菌属、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中未分类属、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中未分类属、火丝菌科(Pyronemataceae)中未分类属与拟盐杆菌科(Halobacteroidaceae)中未分类属在土壤中丰度。3)种菜对土壤中细菌真菌OTU总量改变不明显,但T1处理可以明显改变土壤中真菌OTU总数。4)T1处理后生菜产量增加11%,生菜病株率降低2.5%(P0.05)。因此,设施生菜种植时用T1菌肥处理,在不明显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样性情况下,能够富集部分有益菌属,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生菜产量,降低生菜病株率。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三七根际具有拮抗促生活性的耐皂苷木霉菌,通过收集一年生健康三七根际土壤进行木霉菌株的分离,并测定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木霉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皂苷对木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获得耐皂苷的菌株,进一步对其分类鉴定后进行拮抗根腐病病原菌活性测定以及盆栽促生效果、根际定殖能力及其对连作障碍缓解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到6株木霉菌株,其中2株对三七根系分泌物敏感性较低,经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比对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3和渐绿木霉(T. viridescens)T20。T3和T20菌株对三七主要根腐病病原菌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雪腐镰刀菌(Monographella cucumerina)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对恶疫霉菌抑制率分别可达到61.76%和70.59%;T3和T20菌株能促进三七植株的生长,将其接种于三七连作土中,在接种20 d后能够在根际较好的定殖,增加三七植株的存苗率,降低根腐病发病率。该研究结果为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提供了重要的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16.
对化防区、生防区、混防区3个不同类型美国杂交杏李园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动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防区中的天敌密度与生防区中的差异不显著,而生防区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生防区和混防区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平均密度和种类高于化防样田,表明化防区对天敌的影响很大。生防区和混防区天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于化防区,且随着农药使用水平的增强,美国杂交杏李园中占统治地位的天敌种群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17.
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了结线虫的种类及发病规律,详述了根结线虫病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扼要分析了该病防治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生物防治和抗根结线虫育种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省袁河流域为例,介绍了控制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初步提出了控制单元的命名方法,同时还探讨了控制单元划分的尺度和等级问题。根据划分结果,袁河流域自上游而下共划分为5个控制单元,依次为芦溪控制单元、袁州区控制单元、仙女湖控制单元、新余控制单元和樟树控制单元,这样的划分模式既保证了小流域的完整性,又为袁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提供了实施单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GAP在烤烟病虫害防治应用中的意义,总结了烤烟GAP病虫害综合立体防治原则,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等方面概述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提高烟叶品质及烟叶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效果。[方法]测定了3种单项防治技术(菜农化学自防、性诱区和化防)和1个综合防治技术(性诱+化防)对甘蓝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不同处理区甘蓝上的小菜蛾幼虫发生量为:综防区≈化防区﹤自防区﹤性诱区﹤不妨区。不防区的捕食性天敌最多,分别在11月2日、11月9日达到高峰(1.16和1.22头/株);自防区的捕食性天敌数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在0.04~0.18头/株。整体上,化防区和综防区的天敌数量相似,但高于自防区,低于性诱区和不防区。综防区和化防区的一级甘蓝比例均比自防区高,分别为71.6%和66.8%。综防区的投入收益比在各处理中最高(1∶7.84)。[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小菜蛾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