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蔬菜资源鸭儿芹属植物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鸭儿芹属(Cryptotaenia DC.)的鸭儿芹(C.japonica Hassk.)、深裂鸭儿芹[C.japonica Hassk.f.dissecta(Y.Yabe)Har]、紫叶鸭儿芹[C.japonica var.atropurea(Makino)Ohwi]和北美鸭儿芹[C.canadensis(L.)DC.]的不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林下仿生栽培和无遮阴的露地栽培方法对鸭儿芹、深裂鸭儿芹、紫叶鸭儿芹和北美鸭儿芹进行人工栽培,结果表明,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的4种鸭儿芹属植物栽培性状均优于露地无遮阴栽培。在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高于无遮阴露地栽培。说明鸭儿芹、深裂鸭儿芹、紫叶鸭儿芹和北美鸭儿芹更能适应林下仿生栽培条件,明显增产;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北美鸭儿芹产量最高,且远高于其他种类。结合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北美鸭儿芹产量高,紫叶鸭儿芹植株紫色,两者均可周年多次收获。  相似文献   

2.
在南京地区林下仿生和露地无遮阴2种栽培条件下对中国野生分布的鸭儿芹、深裂鸭儿芹以及来源于日本的紫叶鸭儿芹和从美国引种的北美鸭儿芹4份材料的生长特性及物候期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鸭儿芹及其近缘植物在2种栽培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并且开花结实,其中北美鸭儿芹综合性状良好,紫叶鸭儿芹全株紫色,而且该属植物均具有植株低矮、绿色期长、耐阴湿、耐粗放管理等优点,作为地被植物,具有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鸭儿芹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野生植物,集药用、食用、观赏于一身。简要介绍了鸭儿芹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病虫害的防治以及药用、食用及园林应用,为鸭儿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药用野菜--鸭儿芹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儿芹,别名三叶芹、野蜀葵、鸭脚板草等,为伞形科鸭儿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日本和中国,目前是日本重要的栽培蔬菜品种之一,我国栽培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地。可食用嫩苗或嫩茎叶,其质地柔嫩、芳香、风味独特,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的野菜,是本所成功引种并开  相似文献   

5.
以鸭儿芹种子为对象,研究其在浓度为0、50、100、150、200 mmol/L的NaCl、NaNO3、CaCl2 3种单盐胁迫下种子萌发的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这3种单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鸭儿芹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根长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盐害率升高,种子开始发芽时间推迟并且发芽过程延长.鸭儿芹种子耐盐适宜范围为NaCl 97.78 mmol/L、NaNO3 103.38 mmol/L、CaCl2 69.12 mmol/L,耐盐半致死浓度为NaCl 162.04 mmol/L、NaNO3 176.05 mmol/L、CaCl2 113.76 mmol/L,耐盐极限浓度为NaCl 264.87 mmol/L、NaNO3 292.33mmol/L、CaCl2 185.19 mmol/L.通过建立不同盐分处理的种子相对发芽率(Y)与盐浓度(X)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CaCl2盐胁迫对鸭儿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NaCl次之,NaNO3最弱.试验结果对盐渍化土壤推广鸭儿芹栽培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不同颜色鸭儿芹中花青素的含量及其调控基因CjDFR,为进一步开发鸭儿芹中花青素及不同品种鸭儿芹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圆叶鸭儿芹(RL,绿色)、浅裂叶鸭儿芹(LL,绿色偏浅紫色)和深裂叶鸭儿芹(DL,绿色偏紫色)3种鸭儿芹为材料,比较分析三者花青素含量,并对其花青素合成调控基因CjDFR进行研究。【结果】花青素在DL叶片和叶柄中的含量最高,LL次之,RL中含量相对最低。经测序3种鸭儿芹材料的CjDFR长度均为1 005bp,均可编码334个氨基酸残基;3种材料的CjDFR序列同源性为99.54%,有14个位置不同,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0%,存在11个位点不同;经进化分析,鸭儿芹的CjDFR与其他伞形科的DFR处在同一分枝上,其他科植物的DFR也处在各科分枝上。DL和LL中CjDFR在叶片、叶柄中表达量显著高于RL。【结论】3种不同颜色的鸭儿芹材料花青素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花青素含量与材料颜色呈正相关,CjDFR的表达量也与鸭儿芹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处理技术应用于鸭儿芹保鲜的可行性。[方法]以新鲜的鸭儿芹为材料,采用前期研究出的漂烫条件对鸭儿芹进行护色处理,研究漂烫前后及贮藏期间鸭儿芹品质和生理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漂烫能使鸭儿芹保持较好的色泽,降低鸭儿芹的失重率;漂烫还可以钝化鸭儿芹组织中的酶活,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都大幅度降低;同时,漂烫也导致了鸭儿芹组织中的维生素C、叶绿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大幅度减少。[结论]研究可为鸭儿芹的贮藏保鲜和商业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科研快讯     
正漂烫有利于鸭儿芹的贮藏为探讨热处理技术应用于鸭儿芹保鲜的可行性,以新鲜的鸭儿芹为材料,采用前期研究出的漂烫条件对鸭儿芹进行护色处理,研究漂烫前后及贮藏期间鸭儿芹品质和生理的变化。试验表明,漂烫能使鸭儿芹保持较好的色  相似文献   

9.
研究林下仿生栽培、露地遮阳网栽培和大棚设施遮阳网栽培3种不同栽培方式对鸭儿芹栽培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质地和色泽以林下仿生栽培为最佳;株高、株幅和产量以大棚设施遮阳网栽培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种期对鸭儿芹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 ,在广东佛山 ,收获的鸭儿芹种子以 9月 14日至 10月 14日播种的质量较佳 ,其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及外观形态特征显著好于 10月中旬以后播种的鸭儿芹种子  相似文献   

11.
为指导歪头菜和鸭儿芹推广应用时立地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设置林下(Ⅰ)和林缘(Ⅱ)两种生境对歪头菜和鸭儿芹的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ETR)、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境Ⅰ下歪头菜叶片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及其对应的饱和光强均显著高于生境Ⅱ,分别为85.895和640.283 μmol·m-2·s-1;生境Ⅰ下鸭儿芹叶片的ETRmax及其所对应的饱和光强也显著高于生境Ⅱ,分别为136.160和861.633 μmol·m-2·s-1。同ETR对光强响应的拟合结果类似,与生境Ⅱ相比,生境Ⅰ下歪头菜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Pnmax)及其对应的饱和光强均显著高于生境Ⅱ,分别为9.001和695.318 μmol·m-2·s-1;生境Ⅰ下鸭儿芹叶片的Pnmax及其所对应的饱和光强显著高于生境Ⅱ,分别为14.786和967.158 μmol·m-2·s-1。另外,从光补偿点来看,不同生境下歪头菜和鸭儿芹叶片的光饱和点均低,分别约为20和15 μmol·m-2·s-1,说明歪头菜和鸭儿芹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能很好地适应弱光环境。另外,气孔导度、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等光合参数与上述结果一致。因此,歪头菜和鸭儿芹均为半阳生植物,在种植时应选择半遮阳环境。  相似文献   

12.
根芹菜又称根洋芹、根用荷兰鸭儿芹、球根塘蒿、根用塘蒿或荷兰芹。它是伞形科、芹属,二年生草本,根菜类蔬菜。以脆嫩的肉质根和叶柄供食用。在夏季冷凉地区,早春育苗,秋冬收获上市;在夏季淡热地区,冬季育苗,初夏收获或夏季育苗,霜冻前收获上市。霜冻前收获后,可贮藏半年,在较长时间同供应市场。在冬季还可利用肉质根进行促成栽培,在14℃条件下长出鲜嫩叶柄采收上市,供鲜销。  相似文献   

13.
根芹菜又称根洋芹、根用荷兰鸭儿芹、球根塘蒿、根用塘蒿或荷兰芹。它是伞形科芹属,二年生草本,根菜类蔬菜,以脆嫩的肉质根和叶柄供食用。在夏季冷凉地区,早春育苗,秋冬收获上市;在夏季炎热地区。冬季育苗,初夏收获或夏季育苗,霜冻前收获上市。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最大熵值模型的山白树适生区分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白树在不同时代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分布区范围和变化规律,推测其过去和未来的适生区分布。【方法】利用山白树在中国的分布点数据和气候因子数据,基于最大熵值模型预测山白树在当代、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21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分布范围和面积。【结果】最大熵值模型对山白树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月份降水量、最湿季度平均温度、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和最冷季降水量等7个生物气候变量对山白树适生区分布有较大影响。山白树在末次间冰期的适生区总面积为当代的1.65倍,分布范围更靠南方;在末次盛冰期其适生区明显缩小,为当代适生区面积的4.4%,仅分布在巴山地区和汉水上游河谷地带;在21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山白树的适生区面积大幅度增加,总面积分别为当代的19和13倍。【结论】山白树对气候变化敏感,适生区范围变化幅度大;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山白树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鸭掌菜别名鹅脚板、鸭脚板、鸭儿芹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肥大的嫩茎叶作为蔬菜食用.原产亚洲,我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均有分布,喜山坡草地、路边荒野、河流两岸.鸭掌菜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特色蔬菜.  相似文献   

16.
营养液膜栽培即NFT栽培(Nutrient Film Technigue),是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与传统的无土栽培技术相比,具有设备简易、投资小、成本低、便于生产上推广应用等优点。 此项技术是由英国温室作物研究所Allen Cooper教授最早研究推出,肯定其实用价值。目前,英国、日本的NFT栽培已成功地应用于莴苣、草莓、番茄、茄子、甜瓜、鸭儿芹等蔬菜上。  相似文献   

17.
<正>芹菜,别名药芹、旱芹等。是伞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的沼泽地带。芹菜经多年栽培,演化成两个类型,即中国类型(本芹)和欧洲类型(西芹)。我国广泛栽培的为本芹,下面笔者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芹菜的生物学特性1、生长发育特点:由于原产地气候冷凉、土壤湿润,芹菜自然形成了喜冷凉、较耐寒、喜欢充足的水分、不耐干旱的特性。芹菜的种子有休眠期,收获当时不易发芽,高温下  相似文献   

18.
<正>芹菜,别名药芹、旱芹等。是伞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的沼泽地带。芹菜经多年栽培,演化成两个类型,即中国类型(本芹)和欧洲类型(西芹)。我国广泛栽培的为本芹,下面笔者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芹菜的生物学特性1、生长发育特点:由于原产地气候冷凉、土壤湿润,芹菜自然形成了喜冷凉、较耐寒、喜欢充足的水分、不耐干旱的特性。芹菜的种子有休眠期,收获当时不易发芽,高温下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野生鸭儿芹为材料,研究了与植物抗逆境胁迫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家族成员异黄酮2'-羟化酶(I2'H)基因对温度胁迫的应答和响应。利用PCR扩增技术克隆得到鸭儿芹异黄酮2'-羟化酶基因Cj I2'H,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为1 5 2 7 bp,可编码5 0 8个氨基酸,通过DNAMAN软件预测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270 9×10~5,等电点(p I)为4.80。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j I2'H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植物间相对保守。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鸭儿芹在30℃处理下,叶柄中Cj I2'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且在24 h时达到峰值;10℃处理下,Cj I2'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高温处理。说明Cj I2'H基因表达与温度胁迫存在关联性,高温胁迫后该基因的表达响应大于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20.
前言我省为北亚热带和温暖带过渡气候,适生树种很多,但由于多年来在一些地区存在着造林不见林,成林不成材,或者虽然栽培成活但生长缓慢等情况,这与没有掌握当地适生树种和气温指标有关。为了发挥各地区林业生产潜力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试以温暖指数(即一年中平均5℃以上的月平均温度各减去5℃后的累计值),参考寒冷指数(即平均温度5℃以下的平均温度各减去5℃后的累计值),作为林种分布的限制因素,以正确判断适生乡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