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是灰色GM(1,1)模型和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预测模型的综合。用GM(1,1)模型揭示数列发展变化总趋势,用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确定系统未来状态的转移规律。其预测精度较高,尤其适合随机波动较大的数据预测。笔者利用福建省1971年至1991年历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统计值建立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的1992年度全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实际值相比较,精度达90.1%,明显高于GM(1,1)模型的预测值。应用该法预测1993年度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为498次。可为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物流量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统计数据。结合灰色理论和马尔可夫链的特点,建立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某物流园区的物流量进行预测。首先,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再根据灰色模型预测误差将系统划分为3个状态,确定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建立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并预测物流园区的物流量。将预测结果与灰色模型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可用于物流园区物流量预测,且其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两种主要森林害虫发生面积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马尔可夫链和灰色系统GM (1,1)预测模型对宁化县 2种主要森林害虫—马尾松毛虫和黄脊竹蝗的年度发生面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 :马尔可夫链对马尾松毛虫和黄脊竹蝗发生面积预测效果较好 ,灰色系统GM (1,1)预测模型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效果较好 ,而对黄脊竹蝗发生面积预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论述了森林病虫害灾变预测的建模方法,并建立了大袋蛾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精度较高,利用该模型对未来10年内大袋蛾的灾变时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波动必然会引起整个林业产业经济的波动。因此,人们在努力提高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的同时,也期望知道未来一段时间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量的变化情况,以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1979-2012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量数据,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动态模拟该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量的变化态势,并运用马尔科夫方法修正的灰色模型大大提高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量的模拟精度。模型修正后的模拟发生量的相对误差较之修正前下降了16%,将灰色GM(1,1)模型和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相结合用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量预测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量将呈上升,防控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6.
以永泰县城峰镇1986~1999年历年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数据为基础,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以城峰镇“十五”期间的有林地面积与森林蓄积量进行预测。经检验,有林地面积GM(1,1)模型(1986~1999年)预测值的平均误差2.23%,森林蓄积量GM(1,1)模型(1986~1999年)预测值的平均误差1.16%,预测精度较高,可以对“十五”期间城峰镇有林地面积与森林蓄积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灰色系统理论在澜沧县松脂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书文  杨婧  李荣 《绿色科技》2015,(2):186-187
在简要介绍灰色系统基本理论及最常用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基础上,以澜沧县松脂产量为例,将松脂产量视为灰色系统,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未来年份产量做出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灰色系统GM(1,1)模型在澜沧县松脂产量预测中有比较高的预测精度,能为松脂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以1975—1982年全国历年橡胶产量为时间数据序列,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全国橡胶产量进行预测。预测模型为:(?)_(t+1)~(1)=75.66275886e~(0.100486482t)-68.80275886该模型预测精度在94.25%以上,平均误差为3.51%。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毛竹产量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建荣 《华东森林经理》2000,14(2):24-25,40
利用1980-1997年安徽省行竹产量,建立时间数据序列,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建立安徽省毛竹产量预测模型GM(1,1),推算出今后几年安徽省毛竹产量,并探讨了该模型应用于毛竹产量长期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研究了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变化趋势的预测和分析方法.以江西省为例,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得出了灰色预测曲线和灰色预测区间,并对2010年前该省森林火灾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从而为森林保护的有关决策提供了依据.此外,通过预测精度分析,以及与回归方法的比较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已达到精度要求,且明显优于白色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理论的雾滴尺寸参数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滴尺寸参数影响喷雾技术的应用效果.应用灰色理论建立雾滴粒径预测的GM(1,1)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对雾滴粒径的预测精度较高,并可为某一雾滴粒径范围内的喷雾系统参数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王博  肖生苓 《森林工程》2009,25(1):93-96
针对公路口岸货运量预测的问题,基于常用预测方法:线性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和灰色系统预测及组合预测方法的研究,提出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结合绥芬河公路口岸货运量运输情况,对组合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公路货运量的预测很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保立木材积和树皮材积预测的一致性并提高预测精度。【方法】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控制法和分解法研建了可加性模型系统。利用SAS统计软件模型模块proc model中的NSUR法进行拟合及参数估计。拟合结果采用确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评价;检验结果则通过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误差绝对值(MAB)和相对误差绝对值(MPB)进行评价。【结果】从模型的整体评价结果来看,两种方法的拟合和检验效果均很好,基于分解法构建的模型略优于基于控制法构建的模型;不同径阶的检验表明,对于中等径阶的树木(20≤D<36 cm),基于控制法的模型相对较好,而对于小径阶(5≤D<20 cm)和大径阶的树木(D≤36 cm),基于分解法的带皮、去皮、树皮材积模型的预测精度要比基于控制法的各立木材积模型要稍好。【结论】总的来说,两种可加性模型系统均能很好地预测单木带皮材积、去皮材积和树皮材积,并确保得到满足一致性的预测结果,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可加性材积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选用与中山柏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潜力有关的气候因素资料,采用关联序分析法,以关联度来作为气候生态适应性的一种度量,并结合数理统计原理,根据气候生态适应性关联度值的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山柏的生长量进行灰色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较高,而且计算简便,实用性好,为林木生长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毛白杨树干解析木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和Vcrhulst模型,对毛白杨生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GM(1,1)模型优于Verhulst模型;根据树木生长变化规律,分段建模,效果很好;提出了毛白杨树高、胸径及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6.
广西森林资源结构的动态预测及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资源结构的动态变化预测,是制定林业发展长远规划和林业经营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优化林种结构、实现宏观调控的科学依据。应用马尔科夫过程理论,通过广西近两期“连清”材料,建立了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分析广西森林资源结构变化趋势,为广西林业宏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青海省不同地区的圆柏林分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林分立地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以立地得分为时间序列的林分胸径和树高的非等间距灰色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立地质量与林分生长有着十分明显的关联性,即随着立地质量的提高,圆柏林分的生长状况也有明显提高;在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全氮、有效磷、有机质、碱解氮、土层厚度这9个立地因子中,对林分立地质量及林分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坡向,权重为12.1%;影响最小的是有效磷,权重为10.0%。此外,构建的林分树高、胸径生长模型,经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在圆柏林分生长预测中的表现效果良好,对于特定林龄和密度范围的圆柏林分,应用灰色理论,根据立地条件对林分生长特征进行预测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灰色系统理论及预测进行了简述,并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从1981~2006年每相隔5a的有林地面积数据为例,对灰色系统理论应用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