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畜禽种业》2012,8(5):159-159
因本地农民拒绝为由Guelph大学培养的"转基因猪"提供资金,"环保猪"的新品种面临夭折。据悉,这些猪是加拿大培育的首个"转基因家畜"。该猪体内含有某种老鼠基因,以便大幅度减少猪粪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1一般情况 1.1品种名称《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及品种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8~42)和《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39~42)中都有一个同名地方猪种"东山猪",前者"原产于"绥宁县"东山"(鹅公、朝仪)乡,与新晃“凉伞猪”、溆浦“龙潭猪”类群分布于“黔阳、邵阳两地区……统称黔邵花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铜仁市加大了良种猪的"内推外引"工作力度,良种猪普及率达90%以上,外三元猪生产成为铜仁市生猪生产主要模式。笔者根据多年深入养殖场(户)指导积累的经验,总结了瘦肉型猪"五化"高效养殖技术,现将"五化"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1饲料配制合理化养瘦肉型猪要整个饲养期蛋白质的含量不应低于13%。因瘦肉的增长除受蛋白质水平高低的影响外,还受三种限制性氨基酸的平衡,特别是赖氨酸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而被誉为猪类"名门贵族"的广西巴马香猪,因其骨细皮酥、清香甘甜、肉质细嫩而闻名于世。巴马烤香猪加工技术如下。一、原料与辅料原料为巴马香猪,体重6~10千克。配方1:食盐60~70克,白糖120~150克,白酒20~50克,味精10克,  相似文献   

5.
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在云南省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是由寄生于人体小肠内的有钩绦虫的幼虫在猪体内寄生所引起的疾病。鹤庆县当地百姓将患病猪称为"米心猪",将此肉称为"米心肉"。该县曾有很多被感染的病例(多数患有脑囊虫),本文就鹤庆县情况浅谈猪囊尾蚴病的检疫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6.
一、把握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肉猪生长过程中如充分利用这一规律,便可多长瘦肉。  相似文献   

7.
三农动态     
《新农业》2010,(12):9-12
"猪圆环病毒"疫苗批准上市 2010年9月,农业部批准我国自主研发的"猪圆环病毒"疫苗作为国家级二类新兽药上市。此疫苗由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打破了进口疫苗垄断市场的格局,大大降低了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成本。临床试验表明,该疫苗可显著改善猪场的生产能力与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畜牧业向商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各种猪的传染病也越来越复杂,由以前的单纯感染发展为现在的多种混合感染,其中原发性猪喘气病和继发性混合性猪喘气病是较为突出的一种。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猪群中可造成地方流行性,主要特征是咳嗽、喘气。病变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根据诊治实践,选出几个典型病例及诊治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或"猪接触传染性脓疮病",是由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皮肤大面积出现渗出性皮炎症状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本病主要感染初生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多发于高温及高湿的春夏季及卫生条件差的猪场。  相似文献   

10.
岷县蕨麻猪生长在海拔2 600m左右的高原环境,本地人习惯叫"蕨麻猪",藏语叫"戳玛猪",由其终年采食草原植被"蕨麻"而得名。岷县蕨麻猪以高原放牧为主,只有严冬收牧后才舍饲越冬,其食物链中以蕨麻为主,兼食蒲公英、车前草、益母草、防风、秦艽、冬虫夏草、贝母等草原野生中草药植物。蕨麻是该种猪生长发育的主要能量和蛋白来源,  相似文献   

11.
在食用菌的生产与栽培过程中,防治食用菌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利用农、化、理、生等进行综合技术防治,以促进食用菌健壮生长,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不同防控措施对温室番茄品质、产量及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防控措施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发病率的影响,明确温室番茄优质高产的防控措施,以"瑞粉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W1)、化学防控对氯苯氧乙酸点花(W2)、生物防控对氯苯氧乙酸点花(W3)、生物防控熊蜂授粉(W4)共4个处理,检测番茄的单果重、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固酸比、口感接受度、生理性病害果发生率、晚疫病发病率、灰霉病发病率、叶霉病发病率共12项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2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项指标归为2个主成分,代表88.57%的主要品质性状遗传信息量,不同处理的综合得分排名为W4W3W2W1。不同防控措施中W4处理(生物防控措施下熊蜂授粉)综合得分最高,且该处理的植株田间长势好、发病率低。因此,通过生物防控病虫害措施,结合熊蜂授粉,能提高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减少病害发生,为番茄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的定殖能力及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植株根际土壤分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515-126"对玉米纹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解该菌株的具体防治效果,本试验利用该菌株的抗利福平突变菌株,分别测定了其在玉米植株的根际土壤、根表和玉米叶鞘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根际土壤、根表有很好地定殖力,在叶鞘的定殖力较差,在灭菌土中的定殖力要强于大田里的定殖力;施入该菌株60 d后,根际土壤的菌量在大田土中下降92.8%,在灭菌土中上升15%;在45 d后,根系的菌量在大田土中下降68.9%,在灭菌土中为初始菌量的4.46倍;在40 d后,叶鞘的菌量在大田土中下降达99.95%,在灭菌土壤中下降达99.91%。该菌株在田间对玉米纹枯有一定防治效果,相对防效达到49.37%,低于井冈霉素(60.76%)。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和稳定该菌的生防效果,制定科学的防治技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outlin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on control of agriculture tridimensional pollution and its tendency.The new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tridimension pollution (ATriP)" with its control theory is initially proposed as a result of continuously increased agricultural pollution within the systems of hydrosphere, pedosphere, biosphere and atmosphere due to improper use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easures. Furthermore, the high priority of the next 5-10 years' national research domains and areas, and techniques for strengthening of "ATriP"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河南省当前禽病发生的特点,提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提介以法治牧,加强疫病防制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禽病防疫体系,加强禽病防制技术的及科技成果的推广,重点提出要加强常用疫苗和新疫苗的研制,加快快速诊断试剂的研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柴健 《北京农业》2011,(36):57-59
河北省南皮县植保站在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下,认真分析了当前植保工作和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在提高对绿色防控工作认识程度的同时,强化绿色防控技术服务,创新植保技术,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与统防统治有机结合,稳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吴登 《广西农业科学》2007,38(5):559-561
总结"三避"技术在广西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模式、应用效果等现状,指出生产中存在的宣传不够、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人才奇缺、技术难到位、缺乏研究、创新性不够等问题,提出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培训、加强宣传引导等对策,重点扶持以"三避"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及推广应用,提升广西食用菌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花期高温频发,常引起玉米花粒现象,严重影响夏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花期高温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玉米丰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基于当前研究现状,综述近年来黄淮海地区玉米季气候变化规律及高温热害发生特点;基于源库理论与产量形成特点,进一步分析玉米花期高温危害特点及其影响机理。还从品种选择、种植方式、耕作方式与水肥管理等方面综述当前高温热害的栽培技术防控措施。玉米花期高温发生常伴有干旱特点,加大了危害程度与危害机理研究难度,从而影响对玉米花期高温的有效防控。因此花期高温与干旱叠加危害机理及其防控措施研究将是未来黄淮海地区玉米丰产、稳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综合地质地理和大气环境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于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区域,这不仅制约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制约"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败。通过灾害识别与防范,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相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是顺利推进战略实施推进的关键,也是保障沿线国家民生的重大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总体上比较薄弱,亟待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的防灾减灾合作,整体提高灾害设防水平;提高灾害风险的投保范围和投保水平;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的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经济、产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立"一带一路"综合减灾论坛,将有关内容纳入"一带一路"系列高端论坛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