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樟子松、油松及小叶杨为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针对三种树种在幼林、中幼林阶段的生长情况、树木蒸腾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樟子松自引种到我省雁北地区以来,中幼林阶段的胸径、树高等各项生长指标都远远超过了乡土树种油松及小叶杨,而且蒸腾强度较弱,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4 370.66 kg,是雁北地区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油松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2 868.08 kg,是三个树种中蒸腾强度最弱的;小叶杨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6 259.76 kg,蒸腾强度最大。从研究结果看,樟子松和油松均为低耗水、生长状况较为理想的树种,而小叶杨需水量大,后期生长极差,应为次选树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章古台沙地3种针叶树生长规律。[方法]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rnus tabulaeformis)、赤松(Prnus densiflora)3种针叶树的解析木进行分析,比较3种针叶树的生长特点。[结果]8~16 a 3种针叶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较快,16 a以后生长逐渐变缓。24 a以后赤松的树高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32 a以后胸径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樟子松和油松8~24 a时材积连年生长量增长较快,赤松在33~40 a时材积生长明显加快,最高可达0.014 2m3/a。[结论]该研究可为掌握针叶树种在沙地上的生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松是我国北方的重要造林树种,由于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地理种源的生长特性各异。为了解种源间的生长差异,调查了30份油松种源的2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油松苗高和地径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16的苗高最大为15.4 cm,地径最大为4.77 mm。综合评价苗期生长情况,油松种源16和18较好。  相似文献   

4.
油松是我国北方的重要造林树种,由于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地理种源的生长特性各异。为了解种源间的生长差异,调查了30份油松种源的2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油松苗高和地径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16的苗高最大为15.4 cm,地径最大为4.77 mm。综合评价苗期生长情况,油松种源16和18较好。  相似文献   

5.
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和油松光合、蒸腾及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引种栽培的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和地带性树种油松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以及树高生长过程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黄松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奥地利黑松和油松,在光饱和点,3个树种的光合速率(CO2)分别为122.153、111.786和62.550 μmol*g-1*s-1;3个树种光合作用的日进程都存在"午休现象";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大于油松,因此,就生长特点和目前表现而言,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表现良好,可以在本区域扩大引种推广范围.  相似文献   

6.
伊金霍洛旗樟子松和油松引种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调查了伊金霍洛旗地区的油松和樟子松生长状况、二者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植株的含水率和生物量以及其在生物体各构件中的分配 ,并测定分析了植物体的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油松 ;该地区种植这两种树种有出现地力衰退的趋势 ,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从蒸腾速率来看 ,油松的抗旱性要比樟子松强 ,但二者都是弱蒸腾树种 ,且樟子松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油松的高 ,在该区沙地应更提倡营造樟子松 .  相似文献   

7.
目标树林分作业对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人工林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森林类型,近自然经营是实现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可行性技术体系,以单株择伐为特征的目标树林分作业法是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技术体系中最实用和最有效的基本技术内容,而林下天然更新能力的促进和发展是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进程的基本林学指标之一。以实施目标树单株木林分作业的46年生油松人工示范林为对象,以6块面积为0.25 hm2的固定观测样地数据为基础,对近自然林分作业在油松人工林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在各样地中随机选取3块面积为25 m2的样方,把树种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先锋树种3类,采用常规调查与幼苗生长状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观测数据,研究单株干扰树择伐4年后各树种类型幼苗天然更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株择伐后林分趋于稳定,林下更新除先锋树种外均呈聚集分布,单株择伐增加了林下天然更新的树种数量、树种株数密度,促进了林下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的大量发育和生长,促进了林下苗木的健康生长。据此认为,近自然的目标树林分作业法适合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施入不同物质组成的抗逆配方,对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和油松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逆配方对侧柏和油松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配方A13、A22、C3和C5在侧柏苗木成活率、生长量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均高于其他配方;配方B5在提高油松苗木成活率、生长量和地径等方面的作用普遍优于其他配方。初步说明上述配方可应用于林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比较适合油松的生长,因为油松是一种温带树种,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油松喜光且根系发达,蒸腾强度较低,所以较耐干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丰山育林树种。本文主要就油松的育苗技术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林业生产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张平  唐国平 《现代种业》2006,(4):47-47,46
一、油松的生长生活习性油松属温带树种,常绿针叶大乔木,高达20多米,抗寒力较强,可耐-25度低温。是深根性树种,不仅根系发达,且穿透力很强,针叶具有蜡质层和下陷气孔,蒸腾量小,在年降水量仅有300毫米的地方能正常生长。油松对土壤养分条件要求不高,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及灰分元素的数量较其它树种少。在及其贫瘠的土壤上也能很好的生长。油松喜微酸性及中性土壤,土壤PH值7.5以上即生长不良。油松是喜光树种,在全光条件下能天然更新,1-2年幼苗稍耐庇荫,4—5年以上的幼树则要求充足光照。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南部地区营造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的一个重要树种。一般15—20年可长成椽材,30-40年能长成檩材,是北方生长较快的针叶树种。幼林期通过修枝、间伐等抚育措施可获得大量枝柴。大树能采脂提炼松香、松节油等。油松材质较好,广泛用于建筑材料、制作家具及采矿立柱等。天然林在黄土高原区有较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11.
因为油松大树自身的实际特点,近年来一直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首选树种,但是因为油松大树是松科常绿树种,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生长较为缓慢,通常在城市绿化需要时选择移栽的方式进行而非选择树苗,为了尽可能的确保油松大树成功进行移栽且保证移栽之后的成活率,建设更漂亮的城市景观,本文主要对油松移栽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条件下油松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油松幼苗在冬春季节低温严重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需水规律及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对油松的伸长生长和萌芽时间影响显著;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相对稳定,叶绿素b含量在冬季增加;油松属于高水势耐旱型,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较好的酶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紫穗槐,侧柏、沙棘与油松种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混交树种的根、叶对油松苗木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紫穗槐的这种作用最为显著,尤其是对直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其作用程度强烈地受到混拌和浇灌入盆栽基质中根、叶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可食松Pinusedulis是自美国近两年引进的一种常绿针叶灌木树种.对其1年生播种苗进行了全年的生长观测、生物量测定以及形态特点的研究.并以本地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1年生播种苗作为对比.将可食松1年生苗的生长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幼嫩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结果表明:可食松1年生苗高生长速生期全年仅1次,地径速生期则出现2次;可食松苗地上部分粗壮矮小、初生叶繁多,地下部分具深根性特点.同时对该树种抗逆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油松,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种植区域,南至广西,北到河北,都是油松种植的广泛区域。油松具有生长周期长、抗寒能力强的特点,因此,木质优良。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河南省的油松种植已有相当的历史。文章介绍油松的繁育、栽培和有别于其他树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油松是我县荒山造林应用比较广泛的树种之一,建昌县号称"百万亩"油松林大县,同时油松还是我们葫芦岛市市树。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引发的生物入侵、全球变暖等因素让油松受到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油松的正常生长。因此,本文对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地区油松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油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动态预测及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北京山区调查的246块油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资料,运用理论生长方程,建立了油松人工林林分高和断面积的生长模型,并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精度评价及预测检验。结果表明:Compertz、Mitscherlish、Logistic方程拟合油松人工林林分高生长过程时,方程渐近参数受立地指数的影响,将立地指数作为方程自变量时,预测精度最高的是Mitscherlish方程;将立地指数、林分密度指数引入Korf理论生长方程中拟合油松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其模拟精度R2达0.98;对两个模型进行χ2检验,发现观测值和预测值差异不显著,拟合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对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动态进行精确预测,为油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内蒙古鄂托克旗所栽植的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主要绿化树种。研究结果表明:①能够承担鄂托克旗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有樟子松、油松、云杉和国槐。②主要园林树种的种源地差异方面,山西吕梁山一带的樟子松苗木生长较好;鄂托克旗本土油松苗木生长较好;辽宁及青海的云杉更能适应当地的各种条件。③在鄂托克旗的两种土壤条件下生长的园林绿化树种中,樟子松、国槐、云杉等在风沙土上长势较好,而金叶榆和油松在栗钙土上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19.
陕西商洛油松飞播林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西商洛地区30年生油松飞播林设置样地开展林分结构调查,并获取28株解析木,运用WinDENDRO软件进行树干解析,统计分析陕西商洛地区油松飞播林的生长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30年生油松飞播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值分别为(10.52±0.18)m、(10.99±0.28)cm和(0.061 9±0.001 8)m3;该地区油松树高生长率在20a以后趋于减慢、胸径与材积生长率25a以后趋于减慢。2)海拔、坡位、坡向和林分密度对油松生长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立地因子、林分密度条件下,油松生长情况差异显著。其中海拔800~1 000m范围内油松生长表现最好;阴坡、下坡位油松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坡向、坡位;密度则以1 000~1 400株.hm-2适宜。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及抗寒性.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与乡土树种油松形成鲜明对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高生长较快的季节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42.3%.31年生奥地利黑松的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年,生长量占树高的32.1%.与油松相比,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0.007 4 m3,是油松的2倍.人工冷冻处理,测定针叶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在-20~-40℃条件下,奥地利黑松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大于油松;用拟合的Logistic测算出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T50),奥地利黑松的LT50为-16.2 ℃,油松的LT50为-17.9 ℃,其抗寒性比油松弱.针叶组织中较低的束缚水含量、K+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ABA含量是奥地利黑松抗寒性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