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滨海后沿沙地采用裂区设计,在滨海前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安排木麻黄低效林改造方式、树种和措施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后沿沙地采用湿地松进行改造,效果比营造木麻黄要好,前沿沙地宜选用木麻黄优良抗风品系来改造。  相似文献   

2.
经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不同方式的结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对40年生左右染病较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卫生伐引导成疏林草地,7年间疏林处理的胸径生长量比对照的高62.96%,疏林处理和对照的蓄积收获总量差异不大,疏林的树势得到增强,病害防控效果明显。对30年生左右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改造后,伐1留1从伐后第3年胸径生长量显著超过对照;伐1留1的总蓄积最大;伐1留1和伐2留2改造措施均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且伐1留1效果更明显。处理的冠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的透光率上升。疏林模式和林分改造措施有利于改善林分水分状况,在干旱年份效果更加明显。对30年生左右的沙地樟子松带状人工林,选用6个树种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建立了5种混交模式林,增加了树种多样性,改善了林分树种、年龄结构,丰富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景观,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羊柴为沙生半灌木,丛生,适宜在植被稀疏的流动和半流动沙地生长。1979年,我们在浑善达克沙地中南部的正兰旗桑根达来公社白音淖尔队试验场,划出124亩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种植羊柴,试验结果,茂密丛生的羊柴固定了流沙,提高了植被覆盖度,使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成为固定沙地,亩产干草量从原来32斤提交到340斤,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经济合理的改造与利用沙地,探讨沙地科学造林方法和比较混交林与单纯林的利弊,我们于1976—1980年的6—8月间调查了彰武县章古台林场、昌图县付家屯林场、康平县张家窑林场和法库县部分沙地的混交林,对各树种的生长情况及立地条件作了初步分析,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回顾中国的沙地造林已初见成效,大胆提出在21世纪进行沙漠造林,实施人工改造气候、改造生态环境的设想,这个设想的实施或许将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  相似文献   

6.
榆林地区沙地土壤是指沙地或者荒沙地经拉沙平整覆盖一定厚度黄土改造后的土壤。该类土壤在区内分布广(主要在北部六市县)、面积大,但生产能力低。调查沙地土壤养分状况,对指导合理施肥,提高沙地土壤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1997年开始,对沙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1 调查区概况与方法调查区位于榆林林校实习林场,该区属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接壤的干旱半干旱地带。气候寒冷,雨量稀少,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1℃,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32.7℃,年平均降水量412.2mm,…  相似文献   

7.
在赤峰市红山区城郊林场采用机械开沟整地,并组装配套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沙地杨树低产林改造与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造林成活率一般为95%以上,做到一次成林。造林后10年,杨树平均树高达到10 m以上,平均胸径达到14 cm以上,并通过合理施肥,杨树平均树高净增加0.68~1.24 m,平均胸径净增加1.31~2.09 cm。因此,选用适宜的杨树品种,同时进行农林复合经营、以耕代抚,改造沙地杨树低产林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前言哲盟杨树“小老树”约100万亩,主要分布在各地的沙地上。这些沙地杨树“小老树”到成熟年龄时亩蓄积量仍不足2立方米,只能做薪材,亩收入不足10元,其经济价值极低,严重挫伤了农牧民造林积极性,影响了林业生产发展。所以对其进行改造是当前林业生产上一个很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李姣 《绿色科技》2013,(10):84-88
指出了沙地景观营造因兼有沙地生态恢复的特殊性而日益受到景观设计者的关注,以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恢复性、使用功能性和景观地方性三个方面出发,在GIS分析的基础以及沙地植物的大体演替规律上,进行了沙地立地条件的划分,分析了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结构。并从国家湿地公园的角度,进一步规划了场地的空间分区和游线组织,布置了结合地方性和功能性的景点,以期使沙地植物景观不仅满足功能性的游览需求,也满足了防风保育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间空地在森林动态演替中的作用,文章以呼伦贝尔市30 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个大小不同林间空地,对林间空地内植物种类和数目进行调查。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种多样性指标和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指标,分析不同面积等级林间空地内物种多样性差异。得出在森林经营实践中,可以进行开林间空地式的改造和抚育经营,同时,在开林间空地初期可以补植适量植物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进行拓展,从而提高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榆林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对流动沙丘链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1988年在榆林毛乌素沙地,采用4个梯度,56个测风探头,对流动沙丘和飞播地进行风速的同步或相对值观测报告。测试阐明:飞播形成的植被踏郎(Hedysarum mongolica TUrcz)与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 et Mey.),尤以踏郎对流动沙丘的逆转作用效果显著。由于踏郎地下茎的萌生,使原来24m宽的植被带扩大到40m;10a后保存面积由17.7%增到60%以上,形成固定沙地。 改造后的沙丘,不仅坡度减小、坡长增大,沙丘高度显著降低,并呈“舌状”前移,丘间地也不断缩小等,出现一系列飞播地的地貌形态变化,使“水平”、“垂直”风速的降低值均衡。对比封禁十年后的流动沙丘,除沙丘前移外,坡面上仍然寸草不长。因此,提倡远处飞播,近处人工直播是改造沙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沙地人工林由于其特殊的人工林类型,其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粗略的将沙地人工林划分为稳定型、中等稳定型和不稳定型3种人工林管理类型,并依据此3种类型的特点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有效的指导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使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开始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蹬口县防沙林场第三作业区建立沙地综合治理试验基地,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杨树丰产林集约栽培模式;杨树丰产林产量及其生长规律;杨树丰产林经济效益和基地建设综合效益分析等研究工作。基地的杨树丰产林的生长普遍超过自治区地方标准和国家制定的丰产林指标。沙地经过以营造杨树丰产林为主的综合治理,使原来的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成为栽培用材林、果树、农作物和牧草的生产用地。  相似文献   

14.
入春以后,沙地沙下的暖气就转上地表,天再怎么寒冷,阳面的沙坡上也有雪融的痕迹。远处,沙地与天边接壤的地方,地气在慢慢升腾。山黄榆、酸枣树、紫花丁、麻黄草、沙斑鸡,凡是在沙地里生存的动植物,无不浸染在温馨的暖气里。沙地一隅那棵存活了几百年的老橡树,依然年年伸展新枝,笑傲沙海,成了沙地人心中的“神树”。 沙地人受尽了风沙的凌辱,一代代无奈地守着座座沙山,太多的磨难已使他们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御道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密度效应进行量化比较,采用统计学及种群生态学方法对御道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疏规律进行建模研究,探讨了2种不同自疏规律模型的构建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比较Reineke密度模型和Yoda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差异。Reineke模型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对比的平均误差为0.2%,Yoda模型与实际结果对比的平均误差为22.1%,Reineke自然稀疏模型的预测更接近实测值。该结果可以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御道口地区的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与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毛乌素沙地进行的沙地类型、植被、土壤、地下水动态变化、辐射平衡、热量平衡、沙生植物生理生态,动态监测等基础性研究及组合单一技术进行沙地综合治理,多类型、多层次开发利用沙地资源,科技扶持建设高效益家庭牧场及治沙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国际合作研究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将毛乌素沙地视作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去进行综合治理与合理开发利用,不仅使试验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好的变化,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体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榆林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推广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榆阳区小纪汗沙地矿区为例,选择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为主栽树种,通过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块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带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和常规造林不同造林模式的推广示范,达到改造沙地原有植被、增加防护植被类型、改变林分结构、探讨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的目的。提出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为最优模式,株行距5m×25m,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相思树种更新木麻黄防护林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相思树种更新木麻黄防护林对沿海沙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木麻黄林分相比,在沿海沙地后沿应用相思树种造林使沙地土壤中水溶性C l-和Na+含量降低,而使表层土壤中的水溶性Ca2+含量升高;相思树种能明显地改善沙地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供给,然而,对不同的相思树种来说,其改善程度有所差异;相思树种明显地增加了沿海沙地土壤中全氮和全碳的含量,且增加的量以沙地土壤的表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樟子松被广泛应用在沙地造林中,但对樟子松在沙地改良中的应用缺少系统性研究。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经验,就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沙地人工群落构建技术、沙地樟子松林经营等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并得出在沙地改良中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樟子松的沙地适应性,应用生态恢复理论及先进营林理念,合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加快沙地改良的速度,稳固沙地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证明,鲁西南黄泛平原沙地杨树低产林主要是土壤贫瘠造成的,现有杨树低产林分的林龄越大,抚育改造效果越差。为防止形成低产林,黄泛沙地杨树造林的行距扩大到8—10m,增施肥料,间种农作物,以耕代抚,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