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第I副区梯田断面水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黄土丘附区第I副区梯田土壤水分系统测定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年份及不同坡向梯田断面土壤水分变化模型,结合产量综合分析订为,在干旱年和正常年,田面宽度小于4m的梯田,田坎侧向蒸发对田面对土训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显著,“歇边”宽度占田面宽度的27.5%-35.0%,干旱年份梯田作物平均半日产较坡地减少21.9%,并提出了提主梯田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改进措施和作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兰州市榆中县境内24 m 宽的16台新修梯田为研究对象,分3种情况设置了16个测点,试验分析梯田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坡改梯后沿水平方向土壤含水量呈两边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受作物蒸腾、耕作管理、降水量等因素影响,沿垂直方向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层间变化分明,自上而下递增;分内侧、中间、外侧3个区位,梯田土壤含水量受“胁边”、“胁坎”效应影响,内侧影响范围小于外侧,中间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紫色砂页岩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土石混合梯坎+黄花菜梯埂"梯田技术就是下部毛条石梯坎、上部土质梯坎,梯埂种黄花菜,组成较为稳定的梯田埂坎。该技术比毛条石坎梯田投资少,比土坎梯田稳定性强、埂坎占地少,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为紫色砂页岩区坡耕地综合治理提供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梯田田坎水分耗散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梯田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监测结果的分析,认为田坎水分蒸发对田面土壤水分的减少作用,在距田坎1m距离内是明显的,它使作物单株产量较坡地减少了18.2%,理论计算表明:1m高田坎水分损失10.9%,2m高田坎水分损失11.2%。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区的新修梯田作物选择与轮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干旱地区,梯田修筑质量一定时,先锋作物的选择及增施化肥是保证新修梯田增产的重要措施。关川河流域的监测资料表明,新修梯田前4年,年平均亩产达到102.02kg,比老梯田增产9.28%,比坡耕地增产67.41%。保证新修梯田增产的主要措施是,以洋芋、春小麦、扁豆、荞麦为先锋作物,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并根据作物产量需求增施相应数量的化肥。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定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石埂梯田对田间作物产量及其收益的影响效果,在试验流域内分别布设了70个修石埂梯田与未修石硬梯田的试验小区,种植小麦和蚕豆。在每个石埂梯田小区内划出两个相互平行的正方形(面积为 8m2),一个在石埂梯田上方作为土壤积累区;另一个在上一级石埂梯田的下方作为土壤流失区;在每个未修石埂梯田小区内也划出一个正方形作为对照区。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积累区的作物产量、秸杆产量显著高于土壤流失区或对照区;(2)土壤积累区的作物产量、秸秆产量变化比对照区的稳定;(3)石埂梯田(设计标准超过30a)的回收率达到50%,几乎等于埃塞俄比亚地区报导的农民贴现率。  相似文献   

7.
宁南山区坡改梯作物产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夏项目区6个重点小流域实施坡改梯工程后不同年限的作物产量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限梯田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和马铃薯产量均以5年以上梯田最高,其次为3~5年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梯田修建3年后能够达到增产效果,5年以上的梯田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梯田修建初期,种植小麦和玉米均会出现减产现象,但种植马铃薯不会减产,在配套相应的培肥措施的条件下,修建当年种植马铃薯就能达到增产效果,因此马铃薯可作为宁南山区水平梯田修建初期种植的先锋作物。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探索》2014,(10):55-55
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持研发的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近日研发成功。该技术在西北沿黄灌区累计推广76.9万hm2,使中度盐碱地作物增产9.8%,14.6%,重度盐碱地作物增产26.3%~35.3%。西北沿黄灌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油主产区和生态脆弱带,传统大水漫灌方式造成农田在灌溉时段“盐随水走”和在非灌溉时段“水走盐留”现象循环发生,导致盐分“表聚化”、出苗保苗困难、产量低下等问题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9.
宁南黄土丘陵区旱作梯田水分利用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在宁南黄土丘陵区半干旱气候地带梯田和坡地上进行的作物水分利用比较试验,分析了丰水年与欠水年和高肥与低肥条件下,作物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梯田丰水年与欠水年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变化小,而坡地大。在高肥条件下,梯田作物耗水量为328.0mm,用水效率为0.227kg/mm;而坡地分别为262.2mm与0.208kg/mm。充分挖掘梯田增产潜力的出路在于增加投肥量。  相似文献   

10.
新修梯田旱作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自然降水条件下对新修梯田施肥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得出:1.不同施肥处理以有机无机配合的产量最高,其次是氮磷配施,单施磷量与对照相当;2.植株生物学性状以示同肥料的反应与产量趋势一致,因配施可增加作物茎叶量进而提高生物学产量;3.新修梯田增加施肥量,尤其是有机肥用量,并注意与化肥合理搭配,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