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杂118(原名SM211)系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1年以母本J21-2与父本苏9701杂交配组,2002-2003年在江苏省进行两年多点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安徽省杂交棉区试与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皖品审06100527。1产量表现2004-2005年区试结果加权平均:每公顷子棉3692.25kg,比对照皖杂40F1增产12.20%;皮棉1525.2kg,比对照增产9.28%。2005年生产试验结果:每公顷子棉3487.50kg,比对照皖杂40F1增产6.60%,;皮棉1450.95kg,比对照增产6.30%。2特征特性2.1生物学特征。苏杂118早熟性较好,生育期129天。植株较高,株…  相似文献   

2.
创杂棉9号(原名GKZ9)是南通创世纪转基因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新组合,2002年和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5年进入生产试验。2005年底通过国家转基因安全性评价。2006年1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39次会议审定通过。1产量水平2002年和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999.0kg,较对照(2002年对照为泗棉3号,2004年为苏棉9号)平均增产12.4%,每公顷皮棉产量1582.5kg,较对照平均增产4.0%;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子棉产量每公顷3165kg,较对照苏棉9号增产18.8%,皮棉产量每公顷1249.5kg,较对照增产12.0%,子、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3.
南农7号(原名南抗7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4年取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棉200606)。其品种选育方法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16967.5。1产量水平在2000、2001年江苏省棉花区试中,两年平均每公顷产子棉3951kg,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1.44%,皮棉1624.5kg,比对照增产2.3%;200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子棉3960kg,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6.08%,皮棉1621.5kg,比对照增产5.6%,均居第一位。2纤维品质南京农业大学在2000-2001年试验田取样,送农业部检测中心测试,…  相似文献   

4.
鄂杂棉12F1(原代号20-9)是湖北省黄冈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新品种。2003-2004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鄂杂棉12植株高大,松散塔形,茎秆粗壮,叶中等大,色较淡。全生育期长势强,后劲足,不早衰。1.1丰产性。2003-2004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617.1kg,皮棉产量1540.2kg,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12%和10.78%。其中2003年每公顷子棉产量3540.6kg,皮棉产量1469.85kg,均居第1位,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3%和9.9%,皮棉产量较对照及参试品种增产均达…  相似文献   

5.
1试验情况豫杂056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继标杂A1、标杂A2后,最新选育的第一个常规叶型杂交棉花新品种,2002年在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公顷产子棉4153.2 kg,皮棉每公顷1684.1 kg,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9.84%、9.93%,在6点次试验10个品种中分别居第1、2位;2003年在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公顷产子棉2892.5 kg,皮棉每公顷1157.3 kg,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2.48%、9.43%,在5点次试验12个品种中分别居第6、7位;2004年在安徽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公顷产子棉3869.4 kg,皮棉公顷1537.1kg,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4.8%、8.03%,在6点…  相似文献   

6.
湘杂棉 2号作为 1 6轮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 ,于 1 998年引入南阳盆地。根据1 998年的试验结果 ,1 999年进行了连片规模种植 ,两年多点综合分析 ,该品种适宜南阳气候 ,从产量、效益、品质等方面都不失为一个优秀品种。1 产量表现1 998年试验 ,当年子棉每公顷 442 5kg,较泗棉3号对照增产 1 8.7% ,皮棉每公顷 1 843.9kg,较泗棉 3号对照增产 6.0 % ,霜前子棉每公顷3571 .9kg,较泗棉 3号增产 33.5% ,是自泗棉 3号参试到成为对照品种 7年间唯一超过对照并显著增产的品种。1 999年连片示范 ,表现更为突出。经对不同管理水平下的 …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中棉种业长江有限公司推荐并申报的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53(中杂003)于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生育特性。生育期129天,单铃重5.38g,絮朵大,吐絮畅,衣分41.54%。长势较强,结铃性较强,丰产稳产性好,属高产型杂交棉。1.2丰产稳产。安徽省2004-2005年棉花品种区试,两年平均子棉每公顷3812.25kg,为对照(皖杂40F1,下同)的115.84%;皮棉每公顷1583.70kg,为对照种的113.47%。2005年安徽省同步生产试验,子棉每公顷3442.5kg,为对照的105.2%;皮棉每公顷1442.7kg,为对照种的105.7%。1.3抗病…  相似文献   

8.
《江西棉花》1997,(6):40-40
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培育的优良品种“泗棉3号”,1993、1994年分别通过江苏省与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被定为全国长江流域及苏、皖、赣等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最近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1996年已是进入省级(1990)以上试验的第七年,在全国长江流域区试中,皮棉产量仍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其它7个参试品种平均增产9.56%。“泗棉3号”1989年育成以来在各级各类试验中比其它常规棉及抗病棉高产品种均表现有较大的增产优势。1992年江苏省生产试验,比高产品种“泗棉2号”增9.68%;比抗病棉高产品种“盐棉48”增产18.53%c1…  相似文献   

9.
泗阳328系江苏泗阳棉花原种场利用陆地棉品种(系)间相互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于一体的杂交棉新组合。2004年~2006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2006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杂交棉皖杂40是由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于1993年配组试验育成,属人工去雄授粉的陆地棉品种(系)间杂交种,现已经过1994年安徽省杂交棉擂台赛试验,1996年安徽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及安庆市品比试验。其F1、F2皮棉产量均居第一,与对照品种苏棉2号、泗棉3...  相似文献   

11.
苏棉 1 8号经 1 996— 1 997年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 ,两年平均皮棉产量为1 52 5 35kg·hm- 2 ,比对照品种泗棉 3号增产 1 1 47% ,名列第 2位。 1 999年参加江苏省抗病棉新品种 (组合 )生产试验 ,平均皮棉产量为 1 361 55kg·hm- 2 ,比对照品种泗棉 3号增产 1 5 38%。经稳定性分析 ,苏棉1 8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我场以泗阳437与墨西哥910杂交选育的棉花新品种泗棉2号(原名泗阳835),1982—1987年先后参加了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全国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在所有省与国家级(长江流域)试验中均表现高产稳产。分别经江苏省(1984)、安徽省(1985)、湖南省(1988)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市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被定为江苏、安徽、湖南、江西及全国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  相似文献   

13.
1选育经过徐棉18号原名徐9856,该品种组合为苏棉12号×豫棉21号,1995年杂交,经南繁加代、扩大群体,1996年F2代长势突出,抗枯、黄萎病好,1997年从F3代初选出单株40多个,复选出单株20多个,决选出10多个单株于1998年进入株行圃鉴定。其中徐9856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强、衣分高等特点。1999年升入所品比,每公顷子棉产量4381.5kg,皮棉产量1945.5 kg,较泗棉3号增产13.9%。2000年参加江苏省联合鉴定,每公顷子棉产量3148.7 kg,皮棉产量1373.7 kg,较泗棉3号增产4.87%。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试,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557.4 kg,皮棉产…  相似文献   

14.
泗抗3号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选育的集高产、优质、抗病虫、适应性广于一体的杂交棉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两年被江西省农业厅确认为江西棉花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唐军  邹烁 《江西棉花》2009,31(4):48-49
亚华棉7号是由湖南隆平高科亚华棉油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铃大等特点的杂交棉新品种。于2006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域试验(预试A组),皮棉单产2085kgihm^2,居参试品种的第1位,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10.97%,增产极显著。2008年通过湖南省棉花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湘审棉2008012。2007年开始在南襄盆地示范种植,2007年在河南南阳种植获得子棉产量6750kg/hm^2,2008年在湖北襄樊种植获得子棉产量6375kg/hm^2,均表现良好,能适应在南襄盆地种植。为进一步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并结合南襄盆地的生态和生产条件,特将研究和总结出的亚华棉7号在南襄盆地高产栽培技术叙述如下,以便能发挥更大的生产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棉所4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1年引入我市小面积试种表现较好,2002年大面积生产示范,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当地推广的常规抗虫棉品种。2003年重点推广,2004年达到2万多公顷,成为漯河市棉花生产的当家品种。1产量表现2001年在大区品比试验中,在未防治棉铃虫的条件下,中棉所43霜前子棉产量每公顷4385.6kg,比对照新棉33B增产29.6%,子棉总产每公顷4789.3kg,比对照增产20.5%。大田示范6.6公顷,4月3日方块育苗,5月6日移栽,每公顷4万株左右,常规管理情况下,平均单株成铃22.8个,子棉产量每公顷4712.…  相似文献   

17.
慈抗杂 3号是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以慈 96— 5为母本、WH— 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抗虫杂交棉新组合。 1999年随着浙江省区试引入海盐种植 ,几年来 ,慈抗杂 3号表现出了产量高、抗性好、管理方便等特点 ,深受棉农的欢迎。1 种植表现1 1 产量1999年浙江省棉花区试海盐点 ,慈抗杂 3号公顷皮棉产量 15 34 5kg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39 4 % ,居第一位 ;2 0 0 0年浙江省棉花区试海盐点 ,慈抗杂 3号公顷皮棉产量 1912 5kg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9 8% ,居第一位 ;2 0 0 1年浙江省棉花生产试验海盐点 ,慈抗杂 3号公顷皮棉产量 15 34 5kg ,比对照泗棉 3…  相似文献   

18.
泗抗3号人工去雄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泗抗3号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选育的集高产、优质、抗病虫、适应性广于一体的杂交棉新品种。2001~2002两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被江西省农业厅推荐为江西棉花主推品种。本文针对泗抗3号亲本特性,结合近两年大田制种实践,对该品种制种技术规程及栽培技术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9.
泗抗1号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虫、耐盐碱中早熟转基因棉花新品种。2001~2002年通过江苏省抗棉铃虫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通过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4年进入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生产性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20.
标杂 A2 是利用叶型和腺体含量明显不同的两个自交系杂交而成 ,是一个有超常优势的亚鸡脚叶棉花杂交种。在 2 0 0 2年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中 ,公顷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4437kg、1 770 kg和 1 62 7.5 kg,在试验中均居第一位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38增产 1 8.9%、2 6.5 %和 32 .3%。在 2 0 0 3年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中 ,比对照豫杂35分别增产 4.9%、0 .8%和 4.2 %。标杂 A2 利用个体增产潜力 ,充分发挥营养枝的生长优势 ,实行宽行稀植 ,密度由常规棉的公顷 5 .2 5万株降为 1 .80万~ 2 .2 5万株 ,行距由原来的 90~ 1 0 0 cm改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