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禾草克、盖草能等杂环类除草剂的广泛应用,我市油菜田杂草种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原先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草种的田块,逐步变成了以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或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情形。为了探明胺苯黄隆(金星)和油黄隆对油菜田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特作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25%金星可湿性粉剂(沈阳北方联合化工厂生产);20%油黄隆可溶性粉剂(大连农药厂生产)。 1.2 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2.
绿黄隆,甲黄隆残留对水稻药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黄隆、绿黄隆是应用于麦田的超高效除草剂,用量低,药效好,杀草谱宽。但由于在土壤中分解较慢,如使用不当,后茬水稻易出现残留药害。因此,弄清影响残留药害的有关因素是安全使用的关键。为此,我们自1987年起进行了试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建友  周可明 《杂草科学》1993,(2):30-31,29
我市大麦生产因长期连作、免耕栽培,杂草危害呈加重趋势。据湖州市植保站调查,本市冬作田杂草分布有26科、58属、74种之多,其中看麦娘为优势种,占冬作田杂草发生总量的85.53%,频度达98.83%。而目前推广的麦田除草剂,如绿麦隆、杀草丹、草甘膦等都因除草稳定性差,使用限制条件多,成本较高,而效果不理想,影响推广。近年国内开发成功的黄酰脲类麦田超高效除草剂——甲黄隆,为解决困扰大麦生产的草害问题提供了有效除草剂品种。本文试从甲黄隆除草效果,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甲黄隆防除稻田杂草的效果王学文,张淑梅,王广祥(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公主岭136100)甲黄隆由美国杜邦化学公司研制,是当今世界上磺酰脲类除草剂活性最高、用量极少的品种之一,从而使除草剂进入超高效阶段。其杀草机理主要是阻碍有机物合成,抑制细胞分裂,阻碍...  相似文献   

5.
6.
7.
8.
室内试验表明,绿黄隆土壤处理对Wang草(Beckmannia syzigackne (Steud.)Fermald)和看麦娘(Alopecnrus acquallis Sobol.)幼苗生长的影响较为相似,其鲜重ED90分别为166.29ppb和153.41ppb;胺苯黄隆茎叶处理对罚草,看麦娘的影响差异很大,其中看麦娘对胺苯黄隆十分敏感,在供试的4.5 ̄27gai/hm^2的剂量下全部死亡,而  相似文献   

9.
苄嘧黄隆混配防除稻田杂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振保  陈啸寅 《杂草科学》1993,(1):18-19,37
苄嘧黄隆是磺酰脲类新型稻田除草剂。为探索其单用及与丁草胺等混用的除草效果、安全性和应用技术,我们于1991年在本校农场稻田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 供试药剂 10%苄嘧黄隆超微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激素研究所产);60%丁草胺乳油(江苏省昆山化工厂产);96%禾大壮乳油(美国施多福公司产);23.5%果尔乳油(美国罗门哈斯公司产);25%苯达松水剂(江苏省建湖县农药厂产);20%2甲4氯水剂(江苏省武进农药厂产)。  相似文献   

10.
甲黄隆系磺酰胺脲类超高效、超低量除草剂。1990~1991年进行了大麦田化学除草试验、示范和推广,供试甲黄隆为江苏省溧阳化工厂生产的10%可湿性粉剂。1990年首先在塘汇乡张字圩村和南湖乡莫家泾村进行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10.3亩,1991年又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1523亩。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为10%甲黄隆可湿性粉剂,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处理为甲黄隆亩用有效成分0.3克、0.4克、0.5克,绿麦隆亩用有效成分62.5克,以不施药作对照,共5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0.1亩。大麦品种为秀80-7,11月20日播种,11月26日(麦苗在1叶1心期,看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研究了甲黄隆对水稻不同品种及幼苗不同生育阶段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甲黄隆的敏感性表现较大差异,仅协优10号耐药性最强,IC50值为9.608mg/Kg;其次为黑宝、威优77和汕优63;赣早籼31号最敏感,IC50值为0.008mg/Kg。水稻幼苗以芽期对甲黄隆最敏感,依次为一心潮和一叶一心期。  相似文献   

13.
乙草胺与噻黄隆混用防除杂草试验宋凤仙张玉聚孔建尚嘉彦高家明马奇祥王恒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噻黄隆是一种超高效、选择性磺酰脲类除草剂,可以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传导至植物的分生组织,抑制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阻止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14.
室内测定了甲黄隆单用以及分别与苄嘧磺隆、醚黄隆和吡嘧磺隆混用后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 IC50值和IC10值。试验结果表明:单用时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安全性顺序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醚黄隆>甲黄隆。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液能提高对一叶一心期水稻 的安全性,吡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时,吡嘧磺隆在部分浓度范围内,混用液对一叶一心期 水稻的安全性下降;醚黄隆与甲黄隆混用液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安全性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40nm为检测波长,ODS柱为分离柱;70%的甲醇为流动相的反相液相色谱法对可湿性粉剂中的二氯喹啉酸和苄嘧黄隆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二氯喹啉酸和苄嘧黄隆含量测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9、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92%、99.61%;变异系数为0.85%、1.50%。  相似文献   

16.
室内盆栽试验表明,烟嘧黄隆的药效受要草叶龄、助主施药与降不间隔时间的影响。从玉米田马唐防除的生态经济阈值和不同叶龄防产的综合结果看,以马唐3叶期后至5叶期前喷36g/hm^2 嘧黄隆效果最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20、OP-10、平平加15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洗衣粉都能显著提高烟嘧黄隆对马唐的防效,增效幅度在28.6-52.7%。渗透剂T和YZ-901不能显著提高烟嘧黄隆的药效。施药后与降水的间  相似文献   

17.
几种除草剂对不同麦类品种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对50个麦类品种和4个除草剂效应进行了研究。一种除草剂对不同的麦类品种在出苗数、百株苗分蘖数、百株苗鲜重的抑制率有差异,不同的除草剂对一个麦类品种也产生不同的抑制率。从中选出14个品种用甲黄隆超微WP ai 0.5g/666.7m~2进行喷雾处理作产量测定,增产率最高的是浙麦4号,为24.18%,增产率最低的是扬87—158,为0.67%。浙麦1号上几种除草剂的比较试验,增产率最高的是绿黄隆超微WP ai 0.75g/666.7m~2,为33.3%,增产率最低的是丁草胺60%EC75ml/666.7m~2,为16.8%。试验结果表明,甲黄隆在浙麦1号上的最佳施用期是播后芽前至一叶一心期,最佳施用量是ai 0.3~0.4g/666.7m~2。  相似文献   

18.
胺苯黄隆(代号DPX—A7881)是美国杜邦公司80年代初开发的磺酰脲类油菜田除草剂[1]。该品种具有用量低、除草活性高、可有效的防除油菜田内主要单、双子叶杂草,并对人畜安全和对环境压力小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胺苯黄隆的持效期因土壤类型、气候及环境条件不同而不同,有些地区因使用不当对当茬或后茬作物造成药害[2~4]。目前在油菜田内大量使用防除单子叶杂草除草剂后,双子叶杂草的发生量逐年上升。而性能良好、价格低廉、可防除阔叶杂草的油菜田除草剂缺乏时,有必要了解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对胺苯黄隆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包被抗体直接竞争EL ISA 法测定了氯黄隆在盆土中的残留动态和农田土壤中氯黄隆的残留量。结果表明: EL ISA 法测定土壤中氯黄隆的检测限2、45 g/ hm2 第一年麦收时中性沙质土壤和弱碱性沙壤土中氯黄隆的残留量分别为0. 24、0. 56 ng/g 和0. 30、0. 96 ng/g, 第二年分别为0. 28、0. 67 ng/g 和0. 38、1. 09 ng/g , 与平行进行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测定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应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50%杀稗王加10%苄黄隆超微可湿性粉剂与泥土混合撒施对早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安全性和增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抛栽后5d施丁苄120g、150g以及在抛栽后7d施杀稗王30g加苄黄隆15g对早稻抛秧田的主要杂草如稗草、莎草、鸭舌草、节节菜和矮慈姑等均有显著的防效,其总体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96.12%、97.13%和98.73%,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保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