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麻类作物的韧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一些胶杂质,由于胶杂质使纤维胶结在一起.因而麻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纱.必须先行脱胶.脱胶是麻纤维初步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麻纤维相互分离.麻的脱胶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两种.生物酶法脱胶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对酶法脱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科院"高效清洁型红麻生物脱胶技术"是麻类研究所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工艺,利用本所选育的专用菌种研究形成的一种用于红麻脱胶的高新技术成果.其基本技术原理是:将少量具有脱胶能力的菌种接种到红麻韧皮上,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这些菌种利用红麻韧皮中的胶质作为培养基进行生长繁殖,形成一个"胶养菌-菌产酶-酶脱胶"的生物大循环,直到韧皮纤维间的胶质彻底崩溃为止.  相似文献   

3.
<正> 红麻沤洗是红麻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纤维的产量和品质。脱胶的好坏,既关系到麻农的收入,又关系到麻纺工业的使用。脱胶适度的麻,纤维柔软,拉力强,杂质少,色泽好。在麻纺工业上可优麻优用,使工艺过程正常,并可提高织机的产量和成品质量。脱胶过度,纤维受到破坏,强力下降。脱胶不充分,纤维粗硬,且硬块、硬皮多,杂质多,色泽差,可纺性低。目前,广泛采用的脱胶方法是微生物脱胶——利用天然水源,在细菌分泌的果胶酶作用下,进行脱胶,即红麻沤洗。笔者就近年出现的红麻质量问题,谈谈红麻沤洗脱胶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高的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行香蕉假茎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和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初步试验研究,为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腐烂香蕉假茎和土壤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假茎具有脱胶作用的菌株,并利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对香蕉假茎进行脱胶,测定假茎失重率、纤维得率和残胶率,对菌株的脱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FR1和BR2-1菌株对香蕉假茎均表现出很好的脱胶效果,其最佳脱胶时间均为72h,脱胶前香蕉假茎含胶率为83.6%,脱胶后分别降至24.7%和20.2%,失重率分别达72.9%和77.8%,纤维得率分别达2.27%和2.01%。【结论】筛选获得的FR1和BR2-1菌株在香蕉假茎脱胶提取纤维上均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表明应用生物脱胶法去除香蕉假茎中的胶质物质来提取生物纤维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行香蕉假茎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和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初步试验研究,为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腐烂香蕉假茎和土壤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假茎具有脱胶作用的菌株,并利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对香蕉假茎进行脱胶,测定假茎失重率、纤维得率和残胶率,对菌株的脱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FR1和BR2-1菌株对香蕉假茎均表现出很好的脱胶效果,其最佳脱胶时间均为72 h,脱胶前香蕉假茎含胶率为83.6%,脱胶后分别降至24.7%和20.2%,失重率分别达72.9%和77.8%,纤维得率分别达2.27%和2.01%。【结论】筛选获得的FR1和BR2-1菌株在香蕉假茎脱胶提取纤维上均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表明应用生物脱胶法去除香蕉假茎中的胶质物质来提取生物纤维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以解决浓香花生油脱胶除磷技术难题、规范行业管理和促进产业化发展为目的,通过精心设计和实验筛选,探索出一种纯物理脱胶技术——微孔过滤板精滤脱胶除磷技术。该技术既可脱胶,又能除去微型杂质和磷脂,将油脂中的胶质降低至合理的范围,不仅提升油脂的品质,又有效保持浓香花生油原有的色香味,属国内首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效清洁型红麻生物脱胶技术是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 (邮码 : 413100 电话 : 0737- 2721162)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工艺、利用本所选育的专用菌种研究形成的一种用于红麻脱胶的高新技术成果 . 其基本技术原理是 : 将少量具有脱胶能力的菌种接种到红麻韧皮上,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这些菌种利用红麻韧皮中的胶质作为培养基进行生长繁殖,形成一个 “胶养菌 - 菌产酶 - 酶脱胶”的生物大循环,直到韧皮纤维间的胶质彻底崩溃为止 . 技术内容包括去叶 - 剥皮 - 扎把 - 接种 - 堆麻 - 脱胶管理 - 洗麻 .  相似文献   

8.
将实验室自行分离的功能菌株HDDMM02、HDDMG05培养至最大产酶时期后用于大麻(Cannabis sativa)脱胶沤麻,并对大麻纤维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菌株最佳的接种量为麻原料体积的0.5%,尿素和NaCl的最佳添加量均为1.0 g/L.在此条件下进行中试,对麻纤维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加菌沤制麻纤维的平均出麻率比正常沤制时增加了1.45个百分点,平均强度提高了23.67 N,断裂比强度提高了0.21 cN/dtex,麻束有效强度伸长了0.16m.扫描电镜图片显示加菌沤麻纤维脱胶完全且粘附在纤维表面,单纤维已基本游离出来.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传统沤麻工艺的不足,提高沤麻的效率,以亚麻原茎为菌种筛选的来源,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了1株产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性较高,不产纤维素酶的脱胶菌株A6.摇瓶脱胶试验表明,A6菌能24h完成亚麻脱胶.脱胶后,纤维残胶率为20.63%,胶质脱除率达38.80%,比天然水脱胶高出11%.初步鉴定并命名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A6.  相似文献   

10.
小粒咖啡脱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小粒咖啡豆的几种脱胶工艺技术方法,包括自然发酵法、微生物脱胶法、化学脱胶法、物理脱胶法。并分析了在脱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为咖啡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酶促发酵在咖啡初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咖啡在初加工环节中存在的常规发酵脱胶费时、费力、费水和产品批次间质量不一,机械脱胶又存在破损率高等问题,为云南咖啡初加工寻找一种高效、快捷、稳定的加工方法。[方法]以云南种植的咖啡品种卡蒂姆为原材料,利用诺维信公司生产的Pectinex Ultra SP-L咖啡果胶酶,进行了脱皮、脱胶对比,研究咖啡酶对咖啡鲜果脱皮脱胶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该酶能软化咖啡鲜果皮,使机械去皮效率提高3~4个百分点,酶能大大缩短脱胶时间、节省用水,根据用酶量的不同,甚至有可能使脱胶在2 h内彻底完成,而且不会造成任何破损,解决了普通加工和机械加工2种方法中存在的难题。[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Pectinex Ultra SP-L咖啡果胶酶能软化咖啡鲜果皮,同时能加速果胶的分解,大大提升了果皮和果胶的脱净率。  相似文献   

12.
亚麻原茎收获后需要经过水沤或雨露脱胶以制取纤维,但这2种方法耗时长、有污染,本文利用射频介电加热进行亚麻原茎脱胶。为研究射频脱胶方法,明确脱胶介质与功率、温度和处理时长对亚麻脱胶质量的影响方式,进行了3组对比试验,脱胶质量则通过脱胶效果和纤维力学性能两类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组内与组间麻茎失重率的分析得出,无水射频较有水射频脱胶会增加脱胶效果;并且不管何种脱胶介质,增加射频功率、温度和处理时长都会改善脱胶效果。通过亚麻纤维力学性能的比较分析得出,相比于原麻纤维,无水射频频脱胶后纤维的拉伸性能显著降低(P0.05),而有水射频脱胶时增加温度和处理时长则有使拉伸强度增大的趋势。综合考量,亚麻原茎短时水沤后采用有水射频脱胶能够获得较优的脱胶质量,可以成为一种亚麻原茎绿色、高效的增值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亚麻纤维包埋于茎秆的韧皮部,必须经过“脱胶”,去除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非纤维素物质(统称为胶质),才能获得用于轻纺的纤维,实现其使用价值。脱胶是连接亚麻种植与纺织加工的桥梁和纽带,是亚麻产业中的关键环节,脱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亚麻纤维的产量、质量乃至农民、企业的经济收入。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雨露沤麻法和生物脱胶法,均利用微生物及其酶对亚麻的胶质进行降解,下面简单介绍技术方法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最佳茧丝脱胶剂。[方法]分别以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硅酸钠、亚硫酸钠、醋酸钠、钨酸钠、柠檬酸钠、草酸钠、钼酸钠为脱胶剂对茧丝进行脱胶处理(在100℃条件下,1g茧丝加入50ml脱胶液中脱胶30min,洗净后进行第2次脱胶),比较不同脱胶剂的脱胶效果。[结果]碳酸氢钠浓度为3~6g/L时,茧丝脱胶率为27.14%~28.65%,继续增加碳酸氢钠浓度茧丝脱胶率增加不大;碳酸钠浓度为0.3g/L时,茧丝脱胶率达27.10%,继续增加脱胶液浓度会使丝素受到损伤;硅酸钠浓度为0.4g/L时,茧丝脱胶率为28.67%;亚硫酸钠浓度为3g/L时,茧丝脱胶率为25.53%;其他化学试剂的脱胶效果均不理想。[结论]碳酸氢钠、碳酸钠、硅酸钠、亚硫酸钠等均为较理想的茧丝脱胶剂。  相似文献   

15.
碱性果胶酶对大麻脱胶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性果胶酶对大麻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脱胶后大麻纤维残胶率的比较得出,在50℃,pH9.0,浴比1:10条件下,碱性果胶酶适宜的脱胶条件为:果胶酶适宜添加量为150U /mL,螯合剂草酸的添加量为5 mM/L,适宜作用时间为27 h,大麻纤维残胶率可降至17.54%;NaOH后处理的适宜浓度为1.2%,处理时间为2 h,处理后大麻纤维残胶率为2.58%,纤维断裂强度为4.52 cN/dtex,纤维分散良好.  相似文献   

16.
苎麻脱胶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纤维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苎麻脱胶是获得优质苎麻纤维的最基础、最关键步骤。本研究探讨了常规苎麻脱胶工艺及新型脱胶工艺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生物脱胶在苎麻脱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罗布麻生物脱胶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筛选,从29株菌中获得5株对罗布麻脱胶效果比较好的菌,它们的脱胶条件是:温度34℃,时间24h或50℃,7h,pH9 0以上,菌液用量控制在菌液体积(ml):麻重(g)=3∶1左右。从脱胶纤维的分散程度、脱胶后的失重率和残胶率分析,进一步改善条件,罗布麻生物脱胶工艺的实际应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蚕(Bombyx mori)蚕丝纤维脱胶后蛋白质成分的变化,为了解丝蛋白在蚕丝纤维中的分布特征打下基础,并为改进蚕丝纤维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木瓜蛋白酶、碳酸钠、尿素、中性皂和碱水法5种方法对蚕茧进行脱胶处理;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方法处理的蚕丝和不同蚕丝加工产品的脱胶程度,以及脱胶对丝素的影响;利用FASP酶解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的技术鉴定不同方法脱胶后的蚕丝及各种蚕丝加工产品的蛋白组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鉴定到的丝蛋白进行注释并通过非标定量的方法比较各种样品中丝蛋白的丰度。【结果】通过5种方法对蚕茧丝进行脱胶,蛋白电泳检测发现木瓜蛋白酶法降解丝胶蛋白的同时基本不会破坏丝素蛋白;碳酸钠法对丝胶的降解能力较弱,但对丝素的降解较强;中性皂法和尿素法对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的降解都比较严重;碱水法的效果不理想。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木瓜蛋白酶和中性皂法脱胶后的蚕丝中几乎没有丝胶蛋白,主要是丝素蛋白、seroin 1和甘氨酸富含蛋白等;尿素法和碳酸钠法脱胶后的蚕丝中残留蛋白最少,主要是丝素蛋白和甘氨酸富含蛋白等。通过蛋白电泳检测了6种蚕丝加工产品中的蛋白质,发现生丝和胚绸中的丝素蛋白比较完整,绸、缎和电力纺中的丝素蛋白出现了部分程度的降解,而丝绸旧衣中的丝素蛋白有严重的降解。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生丝和胚绸中的主要成分包括3种丝素、丝胶1、seroin 1、osiris 9a、甘氨酸富含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SPI51等;绸、缎和电力纺的主要成分包括3种丝素蛋白和seroin 1,而丝绸旧衣中的主要成分包括3种丝素蛋白和甘氨酸富含蛋白。【结论】木瓜蛋白酶脱胶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丝素纤维的完整性,碳酸钠和尿素法的脱胶程度最高。生丝和胚绸中的丝胶蛋白含量很高,丝素纤维比较完整。绸、缎和电力纺中的丝胶蛋白很少,丝素纤维有部分程度的降解。蚕丝经过彻底的脱胶后还剩余的蛋白包括丝素重链、丝素轻链、丝素p25、seroin 1和甘氨酸富含蛋白。  相似文献   

19.
红麻细菌脱胶研究初报(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在红府的初加工过程中,沤洗是一项重要的工艺。以往,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是天然脱胶法。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方法存在的缺点与问题越来越突出,如需水源多,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畜健康,与水产养殖业发生矛盾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利用微生物进行脱胶,取得了一些成就。近几年我们研究用细菌对红麻脱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苎麻脱胶共生菌群RAMCD407中分离高效脱胶菌种,利用苎麻发酵物培养基分离筛选高效脱胶菌株;形态、生化结合16S rDNA分子方法鉴定菌株;水解圈法结合酶活力测定验证入选菌株产酶能力;苎麻脱胶试验核实入选菌株脱胶能力;分离出K30和L11两个菌株。K30和L11都能在果胶和木聚糖平板上形成水解圈,K30的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238.47 U/mL和 98.36 U/mL,L11的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 170.79 U/mL和 64.11 U/mL;K30和L11进行苎麻生物脱胶时,能使纤维残胶率由32.3%下降为1243%和15.70%, 纤维强力均超过5.5 cN/dtex。VITEK系统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都一致表明,K30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相似性高达99%,L11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相似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