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横断山脉中段,自然条件极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区系跨度大,植被类型齐全,稀有植物繁多,具有许多起源古老的孑遗种,如水杉、云杉、珙桐等;同时,动物区系也很复杂,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羚牛、华南虎、白唇鹿。根据国务院要求,凉山州建立了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并于1993年设立了冶勒自然保护区。一、保护区自然资源状况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凉山州东北角的美姑县,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与马边县大风顶自然保护区连成一片,北和峨边县毗邻,海拔1800-4040米。保护区内山峦重叠、沟壑交错、雨量充沛、气…  相似文献   

2.
在对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有关珍稀濒危植物评估的标准体系,对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1科19属24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4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被《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的有5种,另有国际禁止贸易的野生兰科植物13种。保护区珍稀植物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分布区狭窄的特征,中国特有属的濒危度较高,急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2020—2021年,在广东西部的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2种兰科植物标本,经鉴定,分别为鸟巢兰属(Neottia Guett.)的日本对叶兰(Neottia japonica(Blume) Szlach.)、齿唇兰属(Odontochilus Bl.)的西南齿唇兰(Odontochilus elwesii C.B.Clarke ex Hook.f.),均为广东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其中,鸟巢兰属为广东省新分布属。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坡典型天然次生林下灌草植物的种间关系及地位,为相似立地条件下植被人工恢复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沿海拔梯度设置灌木和草本样方各100个,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重要值、Shannon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阴坡典型天然次生林下灌草植物的生态位特征。【结果】灌木灰栒子分布在3个较低海拔,且重要值均较大,八宝茶、刚毛忍冬分别在海拔2 350和2 550 m占绝对优势;草本披针苔草在不同海拔均存在且重要值均较大,苔藓仅出现在海拔2 350 m以上,但其重要值均为同海拔最大值,贝加尔唐松草、小红菊、东方草莓、四叶葎仅存在于较低海拔。灌木土庄绣线菊生态位宽度最大(1.04),其次为灰栒子(0.91),茶藨子、刚毛忍冬、黄刺梅、悬钩子生态位宽度在0.55~0.70之间;草本披针苔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1.32),其次是东方草莓(1.21)、三脉紫菀(1.01)和小红菊(0.80)。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无显著相关关系,而与资源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灌草植物中具有生态位重叠的种对数共353对,占总数的50.72%,其中重叠值0.1以上的299对,占42.93%,重叠值0.5以上的197对,占28.30%。【结论】灌草优势物种具有明显的海拔差异,生态位分化明显;在相似立地条件植被重建过程中,应优先配置生态位宽度大的灌草植物,同时辅以人工干预措施,在确保生物多样性不降低的同时,资源环境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水青冈群落的结构特征,分别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的水青冈群落中设置样地和样方,分析其物种组成、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群落共有85科153属243种植物,植物种数表现为低海拔段的>中海拔段的>高海拔段的,含单属单种科所占的比例表现为中海拔段的>低海拔段的>高海拔段的;不同海拔段水青冈群落极不相似,物种组成差异较大。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主要分布在海拔1 100~1 566 m范围的中、高海拔段;海拔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e′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e均呈不显著负相关,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e′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e相互影响;物种均匀度指数Je对物种优势度指数D的贡献率较物种多样性指数He′的更高。  相似文献   

6.
观赏植物是具有美学观赏价值的野生和人工驯养繁殖的植物,具有叶、花,果等美学观赏价值。天池自然保护区保存了自然界遗留的野生物种资源,是自然物种的种源基地,具有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天池自然保护区位于天山中部的博格达峰北麓,海拔高度1300米~5445米,其境内的生物物种具有天山北坡广布物种的特点,是典型的天山山地北坡森林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高山区寒湿,降水量多,低山区干旱,降水量较少,植物呈带状分布,出现不同的生态类型景观,海拔3200米以上为高山垫状植被,海拔2700米~3200米为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海拔1600米…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对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区系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种子植物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秃顶子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04个科,其中世界性分布的有53个科,热带分布科19个,温带分布科14个,间断分布科18个;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具有中山植被分布带,海拔在950 m以下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在950~1 050 m为枫桦和云杉、冷杉等树种组成的混交林带;海拔在1 050~1 180 m主要为云杉、冷杉针叶林带;海拔在1 180~1 250 m为岳桦林带;海拔在1 250~1 290 m为中山灌丛带;海拔在1 290 m以上为中山草地。  相似文献   

8.
1998年 11月,潞西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黑河老坡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资源和森林分布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考察。 黑河老坡自然保护区位于潞西市的中山乡境内,总面积约1万多公顷,是潞西市目前森林植被保存最完整、自然景观最丰富的自然林区,是该县的一颗绿宝石。 考察小组共有 14人参加。这次考察,我们重点考察了海拔2 500米以下原始森林的植被情况和植物种类分布以及动物踪迹等。第一天的考察从大单腰开始。大单腰是黑河老坡山系中比较平缓的中间地带,从大单腰看黑河老坡,仰头望去顶峰在云雾缭绕之中。在白白的云雾和碧蓝…  相似文献   

9.
麻咪泽风光     
吴宗勉 《中国林业》2008,(4):I0004-I0004
麻咪泽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东部,在雷波县西北部的谷堆,长河.拉咪乡境内,地处我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南端,与邻县美姑县大风顶和马边县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雷波锦屏山大熊猫栖息地相连接。以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山鹧鸪,以及植物珙桐、凹叶木兰、云南红豆杉、水青树等为主;是植物的天堂。动物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坡种子植物区以及植物多样性,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进行样地调查并划分植物区系,分析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共有种子植物145科687属1 41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4.32%;植物分布区类型表现出从亚热带到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谱为海拔8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1 100 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100~1 300 m为落叶阔叶林,300~1 500 m为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 500 m以上为黄山松针叶林;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表现为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大致表现出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受冰川影响,南坡海拔高差大,地势陡峭,土壤层薄,因而在相同海拔条件下,北坡的物种丰富度往往大于南坡。【结论】该保护区北坡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最大的物种多样性出现在中海拔地带。对牯牛降保护区北坡进行植被监测时,应以大样地为主要监测方法,以海拔700~1 000 m的落叶阔叶林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对北坡科普、旅游区域需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影响评估,建立完善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并依照自然景观进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1.
秦岭植被景观多样性与物种梯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申国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04-109,112
秦岭植被景观类型丰富,具有过渡性和复杂性特点,植被垂直分带明显,在分析秦岭植被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利用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秦岭山地植被景观的数量统计特征与海拔的变化关系;利用基于GIS的梯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秦岭的植被与海拔梯度的关系,得到秦岭不同植被景观类型的斑块数、分布范围、植被分布的高度均值和标准差,并以太白山为例,对太白山植物种进行了梯度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各植被型的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基本上呈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海拔的增加,呈波浪式的变化趋势,自然植被在海拔1 325 m、1 500 m和2 930 m时出现峰值。乔木的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 500 m和2 930 m时达到最大值,在海拔1 200~1 470 m和1 600~2 650 m左右处,乔木的多样性指数值较小,但均匀度指数却较高;灌木的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 325 m时达到最大值;草本的多样性指数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海拔2 400 m和3 500 m左右处有2个峰值。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太白山依次出现温带草丛→温带落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和热带山地针叶林→草甸→高寒草甸等植被类型,并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出现相应的植物种。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中游临沧市境内。该区域植被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呈垂直分布规律。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澜沧江两岸低海拔区域植被的研究。文章以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沿江两岸低海拔植物群落为主要对象,分析该区域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以期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在沿江两岸海拔750~1400 m区域,共计发现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及8个群落类型。除季风常绿阔叶林外,其他7个植被亚型均为本次调查新发现,其中热带季雨林与暖热性针叶林是研究区域主要的植被类型,而暖热性针叶林与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受破坏较大,分别产生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和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而干热灌丛则小面积分布。并根据澜沧江周期性枯水期出现的狗牙根群落,新提出河流消落带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埃塞俄比亚东南部Dello Menna森林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和植被结构。鉴定和描述了50个20m×20m的样方的植物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性,分析了已鉴定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还描述了木本植物种群结构。每个样方内,均记录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高度和胸径以及海拔、坡度。利用PC-ORD软件对植被进行分类。用Sorensen相似性系数探测群落之间的差异性。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均匀性来描述各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共记录了53个科的171个维管植物种。豆科植物是主要的优势植物科系,包括13个属26种(1 5%),其次依次是菊科、唇形科和槭树科,各包括8个物种(4.6%)。根据植物分类结果,识别并描述了3个植物群落(Dalbergia microphylla群落、Grewia bicolar-Acaciabrevispica群落、Combretum molle-Combretum collinum群落)。植物区系之间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存在差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海拔变化呈现出贝尔型分布。群落间植物随海拔梯度有一定的变化,表明海拔是决定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Dalbergia microphylla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优势种群落结构呈现出各种模型。植被可持续利用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野外调查法对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西3坡向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拔1 840 m处,乔木层的优势种都是常绿阔叶树种,其他海拔区域乔木层的优势种未呈现规律性;西坡不同海拔高度乔木层的优势种都属于常绿阔叶树种,而其他坡向未呈现规律性;北坡840 m和西坡840 m处的灌木层优势种都为乔木幼树,分别是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e)幼树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树;海拔1 840 m处,各坡向草本层以阴生的植物为优势种。②西坡1 340 m和北坡1 840 m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受到严重干扰的山顶和南坡1 840 m处物种多样性最低而北坡1 340 m和南坡1 340 m处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仍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③植物群落内各层的物种丰富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15.
雾灵山植物生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雾灵山19个代表性植物群落6、个植被类型及全山植被的生活型和生活型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植物生活型与生存环境的关系。雾灵山全山植被总生活型是:高位芽植物18.67%,地上芽植物2.84%,地面芽植物39.6%,地下芽植物22.09%,1 a生草本植物16.8%。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地下芽植物次之,高位芽植物和1 a生草本植物接近并列第三,地上芽植物极少。  相似文献   

16.
对生长于海拔高度1480~3350 m及相应的7个类型12个群系植被类型的98株云南红豆杉样木枝叶的紫杉烷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其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海拔高度及相应植被群系中的云南红豆杉其林木枝叶紫杉烷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方差分析表明,云南红豆杉所处的植被群系与其林木枝叶紫杉烷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含量最高的为生长于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倒卵叶石栎林、木果石栎林中的云南红豆杉种群,其含量为最低者生长于冷杉林中的云南红豆杉种群的5.2倍。相关分析结果还表明,云南红豆杉所分布的海拔高度与其林木枝叶紫杉烷的含量高低具高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851,在样木分布的最高海拔组与最低海拔组间其含量比为1:6.71。据此,以讨论的方式,表明利用云南红豆杉林木枝叶紫杉烷含量的分异性规律,可从"高含群系"、"回归预测值高含量奇点"、"单株最高值分布"等3条途径,将其应用于云南红豆杉的优良种源及高含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floral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plant species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in the high altitude cold desert of Ladakh, India.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survey and field explorations were made across the different parts of Ladakh in order to create a compilation of vascular plant species.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vegetation, a total of eight habitat types were identified and sampled using the point intercept method. In all, 647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58 families and 243 genera were documented. Asteraceae (89 species), Poaceae (66 species), Brassicaceae (54 species), and Fabaceae (43 species) were the dominant families. Astragalus was the most dominant genus as it obtained 24 species, followed by Polygonum (18 species), Artemisia (15 species), and Potentilla (14 species). Among the habitats, riverine beds contain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plant species, followed by narrow gorges and tablelands. The crags and ridges had the lowest frequency of plants. Relatively high water and moisture availability may be the cause of the high frequency of plant species in riverine beds and narrow gorges. The vegetation composition was influenced by elevation; however, the intensity of change reduced at >4500-m elevatio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altitude cold desert vegetatio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findings.  相似文献   

18.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受光、热、水、土等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海拔是影响光、热、水、土等分配的因子之一,进而影响植被分布。为了探索植被沿海拔空间的分布规律,以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为例,按每100 m为一海拔带把整个保护区划分为13个带,并利用其数字高程模型和植被图,使用ArcView、ArcMap、ERDAS、EXCEL等软件,进行了该保护区植被沿海拔空间分布的研究。通过研究,给出了该保护区13种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适生海拔区间和每一海拔带的优势植被类型,并制作了按海拔带分布的三维立体植被图。该研究成果为开展本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石门国家级森林公园植被垂直分布按100 m垂直海拔高度分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植被垂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指数在总体上是随着海拔上升呈下降趋势;在海拔、坡度、坡向3个因子中,海拔因子是对群落分布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0.
开远市原生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开远市不同海拔高度原生植被类型状况的设样调查,得出开远市原生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为:海拔高度1 500 m以下分布着以毛叶青冈为代表的偏干性季风常绿阔叶林、细叶云南松林;海拔高度1 500~2 000 m生长有元江栲、银木荷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而海拔高度2 000 m以上为红花荷、黄丹木姜子群落及光叶石栎群落组成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海拔高度1 100~1 200 m干热河谷地带分布的铁橡栎、清香木群落不作该地的代表类型。结合垂直分布规律,对除细叶云南松林外的6种植被类型的物种分层结构特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