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南岛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祖光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2):198-200,212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状态是农业发展良好基础;战略性、整体性、区域性是农业生态安全3个主要的特点.海南岛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兼顾了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和海南岛这个特殊地理环境的特点,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资源生态环境保护3方面来构建.海南岛农业生态系统总体上是健康、安全的,除了陵水县轻微归属评价标准中的三级(较不安全)外,其它市县都属于安全或较安全的级别.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原理,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从区域的压力特征、物理化学特征、生物特征、生态景观特征、生态功能特征及响应特征等方面,筛选能确切反映丹江口水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建立丹江口水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为湖泊生态环境建设和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确立了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探索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生态功能特征指标的异同,按照气候与地貌特征的一致性,对重庆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具体化分为:4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3个三级区.这对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农业生产布局及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方便乌恰县流域生态环境的管理与规划,通过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PSR模型建立了适合该区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值及其权重,并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乌恰县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进行预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08—2015年乌恰县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总体上在不断"恶化",2014年退化至0.176,达到"病态"状态;(2)根据灰色预测模型,做出该地区未来5 a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预测,分别为0.306,0.289,0.273,0.258,0.244,流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并有向病态发展的趋势,生态健康面临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急需对该区域流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管理。该研究可为协调区域发展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六安段饮用水源污染隐患突出,生态功能下降,季节性污染严重,城区水域景观功能弱化。基于DSR模型,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淮河流域(六安段)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5年至2010年淮河流域六安段的生态安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0年,淮河流域六安段生态安全状况正在不断改善,生态安全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生态安全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其仍然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人类不仅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减轻和解除生态环境的威胁,从而使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健康和完整。  相似文献   

6.
豫北低山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豫北低山丘陵区近30 a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压力和保护整治能力方面对这一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1995年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大幅度下降;2000年后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指数开始缓慢上升.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从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1975年以来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指数呈波动式上升状态,这一指数在1985年和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稍有降低.随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的变化,农业生态安全度指数在2000年以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0以后开始缓慢上升.在分析各指数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及标准和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149个县区的资料,将河北省分为3个级别:不敏感、弱敏感、敏感。评价结果为生态敏感区、生态弱敏感区、生态不敏感区分别占河北省总面积的34%、64%和2%。对各区域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为河北省将来的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54-6455
在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以临沂市为实例,对全市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按照区域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划分了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根据各功能区的主体功能,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调控和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AHP和RS的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流为主线,以流域为单元,根据生态系统内部诸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绿洲与荒漠两大生态系统间的耦合机理,对交错带生态环境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权重,得出了该带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定量结果.层次分析法对于田绿洲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可以为解决生态安全评价中分配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和推广提供一种有效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生态安全理论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土地生态安全是指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土地生态平衡期望值的设定及重要阈值的判定(变化的允许范围);主要土地生态过程演化的连续性、演化状况的监测以及演化的预测和预警;管理和维护的调控对策等。在对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以构筑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体系为目标,加大土地生态建设力度等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域尺度,以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为生态系统健康度的表征,选取21个评价指标,构建3个层次指标体系,在专家群咨询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借鉴生态系统医学理论划分健康等级,根据客观赋值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极差法对参评指标进行标准量化,并建立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以山东省垦利县生态系统为例,从时间纵向上判断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走势。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3年,垦利县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由0.3664缓慢上升至0.7951,2003年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状态,表明垦利县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逐渐加强,部分指标有所恶化。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西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综合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明辉  张琛  胡艳  董德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2-21844
[目的]对吉林省西部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综合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以吉林西部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英台采油厂中水灌溉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构建了人工湿地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均方差法对2003~2010年吉林西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综合生态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经中水灌溉的人工湿地运行8年后,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由Ⅳ级(退化区)转变为II级(近自然区);人工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等级由IV级改善为II级,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已趋于完善。[结论]在干旱、半干旱的湿地地区,采用中水灌溉恢复生态系统是一种"以废治旱"的适宜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 ESDA的宁夏县域生态补偿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米楠  米文宝 《宁夏农林科技》2014,(4):55-58,F0002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聚类分析等方法,通过ArcGIS和GeoDA软件,评价宁夏县域生态效益,结合宁夏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ESDA分析,确定宁夏县域生态补偿的主客体。结果表明:红寺堡区、泾源县、彭阳县等区域生活条件恶劣,发展困难,但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而银川市辖区、石嘴山市辖区和灵武市等区域经济发达且ECPS等级很低,后者应对前者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4.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不仅可以客观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现状,还有助于决策者确定河流的管理活动,对于流域可持续开发和管理、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实现环境功能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云南牛栏江为研究河流,采用多指标法对生态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影响河流生态健康的现存环境问题,并从开展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推进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加大工业水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流域陆域生态建设步伐、构建流域综合管理体系网络、划定并严守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健康保护对策,以期维护流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河流水质、有效减缓生态压力,为其他河流生态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维持和改善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当前城市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目前已开展的研究进行综述,概括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不同阶段国内外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的主要特征,并分析指出我国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指标不统一,评估体系有待完善和统一;价值估算以部分绿地类型为主,且多以短期的观测指标为依据,缺乏长期全面的监测。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造成的,基于分析结果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唐国滔  叶凡  姚焕玫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74-12778,12791
改变传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模式,利用GIS对空间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分析的优势,针对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对于软件操作简单化和系统开发资金节约的要求,构建了在Visual Studio 2008.NET平台上利用C#语言和ArcGIS Engine组件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可实现GIS的基本功能,可扩展性强,能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效率,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门槛理论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现状进行分析,挖掘出影响该区生态环境规划的有利因素为水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优势生态产业得以发展,以及门槛限制(不利因素)为生态过程不连续、生态环境的破坏、农药化肥的使用、城镇化水平低;提出了保障生态安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价值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生态建设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森林城市,并不是"森林"与"城市"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森林生态环境的城市,是把森林引入城市,两者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实现人类与森林互为和谐生态复合体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建设森林城市,完全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森林城市"的建设,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草花优化组合,林种树种合理搭配,并与山水地貌相依托,构成绿色点、线、面、圈相连,绿化、美化、净化相结合,生物群落多样化的相对稳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种特征表明,人类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城市森林是进行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能力的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Health)是近十余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使生态系统不能够提供正常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系统具有活力、稳定和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将对公众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笔者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评价方法和指标、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了生态系统健康与公众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