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龙果果实具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是新兴的热带亚热带果树之一,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火龙果价格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良好,推动福建地区火龙果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结合福建南靖县气候特点,针对目前火龙果传统露地种植所存在的越冬风险、搭架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设施栽培和种植管理技术的改进,从建棚、搭架、定植、苗期管理、植株与花果调整、水肥管理、人工补光、大棚温光调控等技术,总结红心火龙果设施高效栽培的技术规程,对火龙果栽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火龙果园中间种3个不同品种的牧草,研究不同生草栽培模式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火龙果园生态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3种生草栽培可明显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下降了13.29%~15.8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43.65%~72.28%,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33.91%~55.89%和43.66%~72.28%,影响程度为紫花苜蓿>柱花草>百喜草;3种生草栽培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则因牧草品种不同出现较大的差异,间作紫花苜蓿和百喜草表现增加,而间作柱花草则明显减少;3种生草栽培均能有效提高火龙果果园相对湿度,降低气温和土壤温度,并能抑制火龙果园杂草的滋生,有效改善了果园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红肉火龙果间种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红肉火龙果间种马铃薯经济效益,研究红肉火龙果间种马铃薯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火龙果产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产值和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火龙果桂香红间种的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产量达36 139.5 kg/hm~2,商品薯率达97.3%;桂香红产量达35 586 kg/hm~2,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0%;与桂香红纯种相比,总产值增加52.7%,纯收入增加109.7%,土地当量比为1.13。  相似文献   

4.
紫肉火龙果可用扦插法和嫁接法育苗。在栽培管理中利用水泥杆做支架,选用向阳的坡地建园,栽培管理要薄肥勤施,及时浇水和排水,进行摘心、绑缚、修剪等植株管理,授粉、疏花疏果等花果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火龙果授粉效果,以白肉火龙果花粉和红皮红肉火龙果花粉为试材,进行了火龙果花粉液组分的优化研究和火龙果液体授粉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火龙果花粉液最优组分为葡萄糖100 g/L+硼酸70 mg/L+硝酸钙80 mg/L+脯氨酸0.8 g/L。使用该花粉液组分,并加入2.5%花粉量进行授粉试验,坐果率和单果重分别比自然授粉处理提高14.4%和36.95%,种子数与1.5%液体授粉处理、人工毛笔点授处理和自然授粉处理相比分别提高39.75%、54.69%和92.0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火龙果液体授粉不仅能显著提高火龙果坐果率,而且能促进果实发育,提高单果重和果实品质,是提高火龙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火龙果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论证了玉林市种植火龙果的气候优势,提出了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的防御措施,为在玉林市推广种植火龙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西亚热带喀斯特岩溶石山区的土壤、气候条件,对火龙果在喀斯特岩溶石山区发展条件进行适宜性分析,以广西平果县火龙果产业为例,对火龙果产业在平果的先天条件、发展规模、产值效益、市场前景以及火龙果对石漠化的治理作用等展开阐述,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火龙果产业发展遇到的石山地区土地流转难度大,栽培技术及苗木繁育基地未能满足发展需求、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等过程中一系列发展瓶颈,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诸如实行区域布局、加快火龙果无病毒健康苗木基地的建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贵州省地区火龙果的耐贮性。[方法]火龙果植株根施普钙,果实成熟后采果常温贮藏试验和统计挂果数。[结果]根施普钙对火龙果耐贮性和挂果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结论]火龙果生产中可适当地施用普钙。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降雨对火龙果产量造成的损失,探索红肉型火龙果雨季授粉技术,比较了不同降雨类型气候条件下,套袋授粉和自然授粉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相比,红肉型火龙果雨季套袋授粉后,座果率提高18.89%~51.67%,平均单果重提高181.79~201.77 g,增产23006.55~27073.95 kg/hm2,为自然授粉处理的2.63~4.19倍;套袋授粉还促进了火龙果的果实发育,增加了一、二级商品果比率,每公顷比对照净增收18.92~20.62万元,增幅达240.7 %~433.2%,大幅提升了火龙果种植效益,同时对火龙果的内在品质无影响.雨季套袋授粉在生产上是简便、有效、经济、可操作性强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火龙果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和蛇鞭柱属植物,不同类型火龙果种质的染色体倍性尚不明确。为明确所收集的种质资源以及创制的新材料的染色体倍性,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29份火龙果材料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显示,供试的18份种质资源中共鉴定出二倍体火龙果14份,四倍体4份,无三倍体材料。通过不同倍性亲本杂交和秋水仙素诱变所创制的8份后代材料经鉴定发现有二倍体材料1份,三倍体材料3份,四倍体材料4份,这表明火龙果属间杂交和化学诱变可获得多倍体材料。研究结果对火龙果资源的遗传学评价以及开展倍性杂交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诏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平均年霜日仅为2天,适宜火龙果生长。但近几年在种植过程中,火龙果多次受到不同程度寒害(或冻害),部分火龙果甚至全部冻死,损失惨重。通过分析诏安县冬季低温情况并划分火龙果寒害(或冻害)类型,提出合理防御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浴浸提火龙果果皮红色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浸提液乙醇浓度、pH值、水提温度和水提时间对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的主要因素及次序为:浸提温度、提取液浓度、pH值、浸提时间。试验范围内,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45 min、pH值为6.5和乙醇浓度40%。  相似文献   

13.
从火龙果果皮色素、果肉色素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稳定性及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火龙果色素研究进展综述,同时展望了该类色素的研究及应用前景。为更好的开发利用火龙果色素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红皮红肉型火龙果品种‘金都一号’茎段为材料,开展火龙果外植体选择方式、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方式、不定芽诱导培养等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火龙果外植体最好选择无病害健壮的近成熟茎;火龙果外植体最佳处理方式为不去刺座,75%酒精快速消毒30 s,0.1%升汞消毒10 min,最后无菌水冲洗5~8次;火龙果的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1 mg/L NAA,诱导率为80%。  相似文献   

15.
火龙果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关于火龙果对磷吸收以及响应规律的研究仍然极其匮乏。本研究以‘软枝大红’火龙果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析不同施磷水平(0、25、50、100、200 mg/kg)下火龙果幼苗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量的差异,探究火龙果幼苗生长适宜的磷供应浓度。结果表明:火龙果幼苗在供磷水平25 mg/kg和50 mg/kg,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37.1 g/株和36.2 g/株,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供磷水平未影响地上部磷和钾吸收,但当供磷水平在50 mg/kg时,氮吸收量显著高于供磷水平0、100和200 mg/kg处理;火龙果幼苗在供磷水平25 mg/kg和50 mg/kg,总根长分别为1068.8 cm和1069.6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供磷水平50 mg/kg的根表面积显著高于0 mg/kg和200 mg/kg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总根长及根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供磷水平通过影响根系生长间接影响火龙果幼苗对氮素的吸收。综上所述,供磷水平在50 mg/kg可改善火龙果幼苗根系形态,促进幼苗对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16.
以火龙果扦插盆栽植株为试材,研究NaCl胁迫后火龙果茎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探索火龙果的耐盐特性。结果表明:在0.4%的NaCl胁迫下,0~14 d火龙果茎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较小,到28 d后变化显著;0.8%的NaCl胁迫7~14 d后,火龙果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开始显著升高,可溶性糖、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均升高,且有一个调节的过程,Pro含量变化无规律;在1.2%的NaCl胁迫下,火龙果茎的相对电导率、MDA、Pro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显著上升,到14~21 d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当土壤中Na+含量为5 mg/g时,植株生理生化指标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说明火龙果具有较强的耐NaCl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火龙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国内外火龙果的分类、主要推广品种、育种目标和育种技术等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火龙果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O_2与高CO_2气调包装对鲜切火龙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氧高二氧化碳(70%O2+30%CO2、50%O2+50%CO2)气调并结合CPP膜包装条件下,测定5℃贮藏15 d时,包装盒中CO2/O2浓度的变化、鲜切火龙果外在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探讨鲜切火龙果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氧高二氧化碳气调包装能够避免无氧酵解,但在贮藏0~12 d,能促进鲜切火龙果的呼吸作用;而在整个贮藏期,高氧高二氧化碳气调能够明显地维持鲜切火龙果的硬度,减缓其甜菜红色素的降解;在贮藏的0~6 d,高氧高二氧化碳处理抑制可溶性总糖、总酚的消耗和加速总Vc分解,但对可溶性蛋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高氧高二氧化碳气调包装有利于鲜切火龙果营养品质的维持。结果可为鲜切火龙果商业化贮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鉴定火龙果主要商业品种和评估其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20对火龙果SSR核心引物对58个火龙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共检测到116个多态位点,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为5.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0519,观测杂合度(Ho)为0.3318,期望杂合度(He)为0.4603,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417。基于遗传相似系数聚类结果,将火龙果主要商业品种分为3大类群。依据20对SSR引物在58个品种中扩增的特异带型组合,选取其中9对引物采用引物-带型组合法构建了58个火龙果品种的指纹图谱,品种鉴定的置信概率几乎为100%。研究结果可为火龙果种质分类、品种鉴定和品种权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根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器官,控制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因此,健康庞大根系网络的建成,对促进作物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属于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工业价值,近年来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种植面积呈现出急剧扩大的趋势。火龙果是浅根系作物,而关于如何促进火龙果根系生长的研究依然非常匮乏。氨基酸态氮是植物重要氮源,对改善根系生长和作物品质有重要作用,而外源氨基酸态氮如何影响火龙果根系生长以及养分吸收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以‘软枝大红’火龙果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分析了不同外源氨基酸态氮(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对火龙果幼苗根系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究适合火龙果生长所需的外源氨基酸类型。结果表明:甘氨酸处理条件下,火龙果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侧枝长度分别为18.12 g/株和59.0 cm,显著高于无机氮(NH4++NO3?)、谷氨酸或精氨酸等处理。地上部养分吸收量也显著受氨基酸类型的影响,甘氨酸处理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氨基酸处理。同谷氨酸和精氨酸相比,甘氨酸处理显著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幼苗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达到2578 cm/株、401 cm2/株,但低于对照无机氮处理。甘氨酸处理火龙果幼苗根系FTIR光谱在1604 cm?1和1380 cm?1波数附近的透射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甘氨酸处理降低了火龙果根系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可能由于含氮素等物质更多向地上部分配引起。综上所述,同谷氨酸和精氨酸相比,甘氨酸能显著促进火龙果幼苗根系生长,并提高地上部生物量以及养分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