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甘肃省草原灾害评价与预警决策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甘肃省草原的基本概况、灾害类型及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利用GIS的分析与决策方法,建立基于WebGIS的草原灾害预警决策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甘肃省草原灾害的信息化与可视化。  相似文献   

2.
塔娜  何永哲 《安徽农业科学》2023,(7):217-220+267
家庭牧场作为最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和损害的承载体,通过家庭牧场草原灾害风险评估在正确识别灾害风险的基础上,充分认知灾害风险,分析灾害造成的危害及损失,牧户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风险决策与处置。对研究区域内110个家庭牧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灾害脆弱性分析,以期通过对家庭牧场风险评估,让牧户能够更加了解面临灾害风险的可能性与自身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从而能够决定风险最优处置策略。对草原牧区家庭牧场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不仅为家庭牧场做好灾害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做到“精准”防灾减灾,针对不同脆弱等级的牧户防灾减灾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确定重点,差异化推进,不搞“一刀切”,做到风险防范与发展相融合,对全面提高草原牧区防灾减灾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2,(11)
据中国新闻网,针对当前草原虫害防治工作,根据《“农业部2012年为农民办实事——百万牧鸡治蝗增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甘肃省在肃南、民乐、夏河、永昌、天祝、嘉峪关、渭源、漳县、临夏县投放10万只牧鸡治理草原蝗虫灾害。  相似文献   

4.
雷升文 《甘肃农业》2004,(11):74-75
分析了甘肃省渭河流域暴雨洪水灾害发生的原因 ,包括自然地理、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水土流失治理现状等 ,介绍了暴雨洪水灾害损失情况 ,并对治理程度不同的小流域水土流失及灾害损失进行了对比分析 ,提出了暴雨洪水灾害的防治目标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甘肃省泾川县的气象灾害特点,综合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当地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4年4月7日11:00,满洲里市敖尔金牧场三队出现了尘卷风天气,并引起草原火灾,形成火尘卷。本文通过对火灾情况以及气象条件的分析,总结尘卷风灾害原因,为做好尘卷风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灾害地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分析了灾害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灾害地理学的研究现状,指出灾害地理学未来的研究趋势以及对其研究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此来深化和促进对灾害地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业气象灾害拓扑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甘肃省农业气象灾害的拓扑预测模型,并对未来12a的灾害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拓朴预测模型是灾害预测、预报的实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鹏 《河北农业科学》2011,(10):103-105
为加强聊城市气象灾害预报与防御工作,对1961~2010年聊城市8个气象台站实测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影响聊城市的主要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大雪、大风、冰雹、冻害等)的特征,提出了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并介绍了聊城市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产不久公布了对全国草原的首次全面监测情况,监测结果显示:草原生产力与2004年基本持平,保护建设工程区植被呈现良性恢复势头,但草原灾害仍较严重,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1.
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灾害、地理分布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天然草地是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新疆自然生态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严重超载放牧、盲目开垦、人口增长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草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滞后,草地逆向演替,使得优良牧草逐年减少,毒草趁机大量繁衍滋生,造成草地大面积沙化和毒草化,致使大量家畜每年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甚至死亡。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草地毒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单一化,可食牧草急剧减少、草产量下降,草地退化和毒草化程度加剧。严重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部分牧区天然草地毒草化已导致毒害草灾害多发、频发,甚至爆发,已经从基本的生态学问题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新疆是中国主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地总面积5 725.88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4 800.68万hm2,位居全国第三。目前85.0%可利用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37.50%草地严重退化,毒草发生面积接近700万hm2,约占全国天然草地毒草危害面积的20.42%,年平均牲畜毒草中毒死亡数超过3 000余头(只)。新疆天然草地常见有毒植物有81种分属24科54属,对草地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有白喉乌头、准噶尔乌头、醉马芨芨草、小花棘豆、变异黄芪、无叶假木贼、马先蒿、橐吾和毒芹,约占毒草危害总面积的80%以上。因此,全面了解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灾害状况、毒草种类与地理分布,对有效防控和化解毒草危害,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牧草品质,促进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繁荣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已报道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对新疆天然草地毒草实际调查情况,分别就近年来新疆天然草地毒草对区域草地生态及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灾害状况、毒草种类与地理分布、毒草防控对策及合理利用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西部毒草防控研究现状,分析了新疆天然草地目前存在毒草种类繁多、灾害严重、防治困难等问题及原因,提出应从生态角度出发,转变传统防除观念,科学认识毒草,立足“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思路,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有毒植物预防控制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以生态控制为主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预防毒草灾害发生,以期为人们充分认识毒草在天然草地中的生态作用以及有效防控毒草灾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管道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立武  贾韶辉  郭磊 《油气储运》2012,31(4):307-309,313,326,327
每年汛期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严重威胁我国上万公里管道及附属设备的运行安全。对管道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将预警分类及响应标准固化到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中,实现了预警信息的收集、发布、共享、通知的集成。同时通过多种传递方式,实现了灾害预警信息的直达传送,使基层单位的生产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所属企业的受灾害影响程度。以管道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实例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今年我省特大洪涝灾害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今年我省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其致灾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原因。为了我省农业及经济的早日恢复、重建和持续、稳定发展,作者提出了救灾、防灾和强化灾害意识的具体有效措施;同时,从着眼长远和未来出发,作者还要求加强全省灾害(尤其是农业灾害)的科学研究,以造福子孙后代。全文对指导当前及今后我省的救灾、抗灾、防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GIS技术在草地畜牧业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在牧草生产、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牧场评价、草地监测研究、退耕还林还草决策、WebGIS在草地畜牧业的应用、草原灾害监测与预报、GIS模型的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关键概念、评估原理和方法,并回顾了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灾害胁迫下的人类生产生活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自然灾害风险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灾害风险的基本内涵、形成机制、主导因素的分析,结合近年来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对避灾移民工程的决策、实施的影响情况,探讨了灾害风险下的避灾移民搬迁机理、现状与对策;总结现阶段包括避灾移民在内的灾害型移民的总体特征,并发现其已有和潜在的问题;最后从系统性调控的角度,探讨了灾害风险视野下避灾移民的理念、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模型的信息扩散技术,对闽南地区3地市重大雷灾进行分析,并对其出现的可能性作出雷灾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近50年来最大的冰灾,给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林业损失最为惨重。因此,科学评价林业冰冻灾情,探讨灾情的形成机理并寻求林业防灾减灾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以重灾区的湖南省为例,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湖南省林业受灾面积广,直接经济损失大,外来物种损毁严重,人工纯林受损突出,南部林业损失重于北部。这是由于冰冻强度大、低山与弱风以及林业系统不同程度的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要通过调整林业结构、发展林业灾害保险来提高林业系统的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赈灾物资的储备,既要符合物资的科学储存规律、又要满足物资储备的经济规律.在建立赈灾物资储备一般模型后,按照重复灾害事件和未遂灾害事件两类灾害事件的理论之说,对模型进行修改完善,分别构建未遂灾害事件的赈灾物资储备模型以及重复灾害事件的赈灾物资储备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