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根据林分在经营周期内的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先用贴现方法分别对支出和收中现贴现,然后进行财务分析,确定林分投资的财务收益率为15.33%和经营周期为10年(相应林分年龄11年)即林分经济成熟龄。用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方法确定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0年。用查平均胸径方法确定林分工艺成熟龄时平均胸径为9cm。数据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一致,因此确定杉第二代人工林主伐年龄11年,轮伐期15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湖北省高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对鄂东南地区高密度杉木人工林进行标准地调查,获取61块样地数据和183株解析木数据,建立了杉木单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模型,根据拟合优度及残差指标,高密度杉木单木胸径和树高生长的最优模型选择理查德模型,单木材积最优模型选择考尔夫模型,所选模型检验精度均较高,达到拟合效果;通过绘制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曲线图,杉木生长量在初始阶段生长速率较大,单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在第4 a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单木材积连年生长量在第10 a达到最大值;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关于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与林龄、立地指数和林分密度的林分生长模型,选择的林分生长模型均通过检验;利用林分蓄积量的平均生长量和林分平均直径来确定高密度杉木林分的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在立地指数16~20 m和林分密度4 000~6 000株/hm~2时,杉木的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分别为10~13 a、10~11 a,与湖北咸宁地区高密度杉木造林小径级采伐年龄相符。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经营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中优势木生长的影响效果,以洪雅国有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方法,测定分析了不同经营密度的杉木人工林中优势木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密度调控能够影响优势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林分经营密度越大,树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最大值越小,树高数量成熟时间越早;林分经营密度越小,胸径平均生长量越大,胸径数量成熟龄越晚;林分经营密度越大,优势木材积总生长量越小,材积平均生长量减小,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越晚,材积的数量成熟年龄越晚。低经营密度(500株·hm~(-2))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而中高经营密度(500株·hm~(-2))利于培育中小径材。  相似文献   

4.
利用标准地和伐区调查设计材料,选择合适的方程建立杉木人工林林分因子模型,主要包括林分平均胸径模型、平均高模型、蓄积量模型和出材率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和目的材种为规格材的工艺成熟,以期为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确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19 a,工艺成熟龄为32 a。蓄积量和出材量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一定年限范围内平均生长量的变化幅度不明显,在此期间采伐均可获得最大的木材收获。  相似文献   

5.
杉木高密度造林林分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邵武卫闽林场南际工区10000株·hm^-2高密度造林杉木速生丰产林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树高、胸径及蓄积等生长因子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为杉木小径材的培育和经营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杉木高密度造林林分平均胸径速生期为5~8a,平均树高速生期为3~5a;林分单位蓄积平均生长量在14a时达到最大值,即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4a,为培育小径材,建议12~15a即进行主伐。  相似文献   

6.
我场现有部分杉木林已进入近熟林和成熟林,自然整枝与枯枝现象日趋严重,经树干解析,部分林分连年生长量逐年下降,已达数量成熟.为合理的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现经省农林厅批准,已于82年2月份对平山分场马心凹杉木林开始进行主伐更新.该片杉木林分为1956年营造,面积43.6亩.样地平均树高7.6米,平均胸径11.0厘米.林木连年生长量从13—15龄始  相似文献   

7.
谈谈利用树干解析资料确定数量成熟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量成熟是树木或林分生长过程中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的一种现象,其所对应的年龄称作数量成熟龄。此时采伐利用,在木材收获量上会有最大的经济效果。因此,在森林经营上将其当作一个重要的时间指标,并以其作为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之一。必须指出,林分(或森林)的数量成熟龄和林分内各别树木的数量成熟龄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杉木是我省苏南低山丘陵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目前有些林分已达到20年以上,急待进行主伐更新.为了适时做好主伐更新工作.现提出几点看法,供生产上参考.一、杉木适伐的年龄和季节根据杉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点,一般造林后3—4年开始速生,5—6年林分郁闭,6—8年出现自然整枝,9—10年呈峰值生长,12—14年后生长衰退,20年左右趋于停滞.因此,杉木的主伐更新宜在18—20年间进行.此时树高、胸径的生长量甚微,每年仅递增树高16—30厘米和胸径0.2—0.3厘米.即使经过肥培管理,中龄(14年)以上林分生长效应并不显著.且立地条件愈差,数量成熟愈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提出用经济成熟龄确定伐期龄。即以单位面积上云杉天然林年平均经济收入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求出不同地位级云杉林的经济成熟龄。并计算了不同龄级的损益值。进一步阐明了达到经济成熟龄时采伐的经济效益为最佳。提前或推后采伐,在经济上都不合算。同时也提出了由林分平均胸径推算经济成熟龄,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60多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之历年调查资料,建立了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与林龄、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的回归方程后,导算出林分蓄积量的生长过程,进而探讨了不同立地的马尾松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和自然成熟龄,为确定马尾松的主伐年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杉木人工林货币收获表编制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梅林国有林场为对象,收集大量资源数据,分别不同的立地类型拟合了杉木人工林的生长模型和林分各村种出材率与林分平均胸径的回归模型,编制了杉木人工林货币收获表,在此基础上,探讨货币收获表在确定杉木人工经济成熟龄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广西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广西10年生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分析杉木第二代良种在广西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及增益效果,将良种林分生长量与行业标准及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低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间差异显著;3个试验点的良种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增益分别为47.2%、50.8%和215.8%;10年生良种林分的树高、胸径、年均蓄积生长量和蓄积量均达到行业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16年生时的低限指标要求,年均蓄积生长量和蓄积量达到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15年生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德昌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8年生德昌杉木的树高、胸径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18.34m、25.52cm与0.462 2m~3。德昌杉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在27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树高数量成熟龄约为28年,胸径生长培育关键期是在植株生长的前24年,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为0.024 68m~3,材积的数量成熟龄为41年。德昌杉木生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9年为幼树期,10-30年为速生期,31-40年为近成熟期,41年后为成熟期。  相似文献   

14.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探索杉木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量变化的驱动因子,比较不同驱动因子的重要性,构建不确定性单木胸径生长模型,为杉木经营管理者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和逐步回归法(SR)分析杉木单木胸径生长量与内部因子(林分变量因子)和气候因子的关系,构建杉木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结果】杉木单木胸径年均生长量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小,主要受竞争因子和单木大小因子影响。单木胸径生长量随林分密度、林分平方平均胸径、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和、年龄、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增加而减小,随期初胸径、胸高断面积、优势木平均高、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年均降雨量增加而增加。基于SR获得模型的后验概率小于BMA获得最佳模型(最高后验概率)或SR模型不在BMA模型空间前几个后验概率高的模型中。【结论】杉木单木胸径生长量随竞争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和降雨增加而增加。贝叶斯模型平均法考虑所有可能变量的组合,能够反映出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造纸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省宜宾地区湿地松造纸林的主伐年龄,依据291个标准地,1758株材积测定样木,编制了该树种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材种材率表、现实林分平均生长过程表和模拟林分平均过程表。采用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种计算方法,求主伐木数量成熟龄;近材种标准确定材种工艺成熟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造纸工艺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造纸工艺成熟龄;采贴现法进行分析,并净现值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依据“以材种工艺成熟和造纸工艺成熟为基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豫南杉木人工林不同立地指数级标准地和生产经营经济指标的调查,利用Richards等经典方程拟合豫南杉木生长的基本模型,编制生长过程表,确定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采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分析杉木经济成熟龄。综合考虑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结果表明:8立地指数不适合营造杉木用材林;10立地指数只能培育小径材,主伐年龄为22~24 a;12立地指数以培育小径材为主,主伐年龄为20 a,以培育中径材为辅,主伐年龄为22 a;14立地指数以培育中径材为主,主伐年龄可确定为20 a。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调查区的文学调查、资料收集、标准地各测树因子的计算,并用“林分解析法”研究杉木林分生长过程结果表明:27—34年生的杉木林分平均直径在171.6—22.3cm,平均高20.9—23.7m,每公顷蓄积量300.9—754.9m~3,在8-26年,不同龄阶胸径的年平均生长量每年1cm以上。在6—18年,不同龄阶胸径连年生长量每年1cm以上,最高达1.59cm;不同龄阶树高连年生长量每年在1m以上,最高达1.22m.胸径和树高速生期始于第6年,高峰期在第10年。林分生长量在24年才开始下降,速生期较长,可作为杉木大径材培育基地。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杉木、马尾松林分胸径与冠幅之间的相关规律,编制了林分适宜密度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规律、胸径生长过程、林分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胸径、间伐木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树高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相关关系式.并据此确定杉木、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蓄积量,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抚育间伐、选择造林密度及提供营林设计和调查规划参考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关于杨树丰产林数量与工艺成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们对11~13年生林分9~13年各年林木蓄积量和大、中、小径级材种出材量的研究,了解到大部分林分的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在10~12年达到最大值,经营强度较高的林分要早一年,低者则稍晚。大、中径材总出材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则比较晚,一般向后推迟一二年。立地条件,经营强度,造林密度的影响较小。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确定,数量成熟龄为10~12年,工艺成熟龄在12年左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坡向13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阳坡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1~13年生均大于阴坡;阴坡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材积数量成熟期早于阳坡;而阳坡的树高数量成熟早于阴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