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苜蓿含水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取同一块地初花期紫花苜蓿,分别采用太阳能干燥、室外晒干和室外阴干三种方式进行干燥,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苜蓿中水分、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不同干燥方式水分蒸发速度太阳能干燥室外晒干室外阴干;粗蛋白含量以太阳能干燥方式下最高(P0.05),其次是室外阴干,室外晒干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不同含水率情况下,室外晒干样品粗蛋白含量较太阳能干燥降低6.86%~22.43%,室外阴干样品降低4.92%~17.20%;同一含水率下,不同干燥方式粗灰分含量室外阴干室外晒干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干燥粗灰分含量低于室外晒干3.72%~19.22%,低于室外阴干8.12%~29.9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室外晒干的情况下最高,显著高于另外二种干燥方式(P0.05),太阳能干燥最低,太阳能干燥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室外晒干9.08%~27.25%,低于室外阴干4.84%~24.84%。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豫西地区羊常用的3种粗饲料(紫花苜蓿、大力士、黄豆)的营养成分及不同干燥方法(自然晒干和实验室烘箱65℃、105℃烘干)对其茎、叶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分别对3种粗饲料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粗饲料的品质以紫花苜蓿最优,大力士最差;在不同的干燥条件下粗蛋白(CP)的含量实验室烘箱105℃烘干实验室烘箱65℃烘干自然晒干;粗脂肪(EE)含量受干燥温度的影响较大,随温度的升高其含量呈升高的趋势;粗纤维(CF)含量以自然晒干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紫花苜蓿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易消化等优点,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奶牛饲养离不开紫花苜蓿,奶牛业号称"苜蓿型奶牛业"。【方法】本试验对不同奶牛场的八种干苜蓿样品进行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磷成分测定和分析。利用上、中、下9点采样法采集干苜蓿样品,对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钙、磷、有机酸等进行检测。【结果】结果表明,第五场英特干苜蓿干物质、粗灰分含量最高(93.54%,9.84%,P0.05);第六场干苜蓿样品粗白质、粗脂肪、钙含量最高(17.10%,4.76%,1.46%,P0.05),第六奶牛场的干苜蓿营养价值最高;第十四场干苜蓿样品磷含量最高(2.91%)。【结论】不同场家干苜蓿样品营养成分含量不同,进口干苜蓿营养价值优于国产干苜蓿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天蓝苜蓿野生种质的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毓琴  曹致中 《草业科学》2009,26(10):80-84
以采集于甘肃、四川等我国西部地区的野生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生态型为试验材料,以《中国苜蓿》中的20种多年生苜蓿品种和蜗牛苜蓿M. scutellata、蒺藜苜蓿M. truncatula 2种一年生苜蓿作参照,对其始花期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3个天蓝苜蓿野生生态型的粗蛋白含量为24.26%~29.36%,粗脂肪为2.68%~4.36%,粗纤维为17.05%~22.61%,无氮浸出物为33.79%~40.25%,天蓝苜蓿各个生态型的各种营养指标均优于多年生苜蓿;3种一年生苜蓿中,蜗牛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以及无氮浸出物均为最低,品质较差。蒺藜苜蓿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高,无氮浸出物低,天蓝苜蓿虽然粗蛋白、粗脂肪略低于蒺藜苜蓿,但粗纤维都低,草质柔软,适口性好,属优质饲草。  相似文献   

5.
选取不同生育期(抽穗期、开花期、结实期和枯黄期)的新疆小芦苇原料,分别采取自然荫干、压裂茎杆荫干、自然晒干、压裂茎杆晒干和压裂茎杆翻晒等5种方法进行干燥。并测定自然荫干后的茎叶比及全部样品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生育期的推迟,茎叶比例上升,由抽穗期的0.45:1到枯黄期的0.89:1,其茎秆增加了近1倍,从而导致原料植株体内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上升,粗灰分(CA)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钙、磷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从以上几种营养成分的分析来看,抽穗期收获小芦苇营养成分最好,其余依次是开花期、结实期、枯黄期。②从4个生育期里5种干燥方法的平均营养价值来看,粗蛋白质的含量以压裂茎杆晒干的最高,达到了8.3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压裂茎杆晒干的最低,为77.57%,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间相差不大,都在53.0%左右,粗脂肪的含量以压裂茎杆翻晒最高,达到了3.47%。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压裂茎杆晒干的干燥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收割时间和加工工艺对饲用桑叶和桑叶枝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测定了不同收割时期及不同干燥方法的桑叶和桑叶枝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9月份收割的桑叶枝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5月份、7月份(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5月份、7月份(P0.05);7月份收割的桑叶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5月份(P0.05)。3个不同时期收割的桑叶和桑叶枝样品氨基酸含量丰富,氨基酸总含量为13.3%~20.22%。9月份收割的桑叶枝和桑叶维生素E和叶酸含量显著高于5月份、7月份(P0.05)。通过不同干燥方法对桑叶枝处理,结果自然晒干样品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直接烘干或酸液处理组(P0.05);自然晒干桑叶枝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直接烘干(P0.05);酸液处理桑叶枝样品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非酸液处理组(P0.05);而直接烘干桑叶中维生素E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晒干处理组(P0.05)。说明饲用桑叶和桑叶枝收割时间和干燥方式对饲用桑叶及桑叶枝有影响,可视畜禽养殖的营养需求而定。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4个苜蓿品种 HA-3、Ta、M8、Ja 无性系在大田蓟马持续为害后茎叶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受蓟马为害后,4个苜蓿无性系品种叶片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消化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升高,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 〈0.05),HA-3和 Ta 苜蓿叶片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M8和 Ja 叶片中的升高。在茎中,4种苜蓿无性系的粗蛋白、粗灰分和可消化蛋白含量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P 〈0.05);粗脂肪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显著低于对照(P 〈0.05)。HA-3苜蓿无性系在多个牧草品质指标中表现最佳,耐害性最佳,而 Ja 苜蓿最差。  相似文献   

8.
菌糠在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降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瘤胃瘘管羊,利用尼龙袋法分别在0、2、4、8、12、24h进行采样测定菌糠的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含量,以评定营养物质在瘤胃内的降解情况。测定结果表明:风干菌糠样品中水分4.8%,粗蛋白7.5%,粗脂肪7.2%,粗纤维45.16%,粗灰分11.3%,无氮浸出物38.19%;菌糠中的粗蛋白在瘤胃24h内没有显著变化(P0.05);粗脂肪在瘤胃内2h降解了90%(P0.05);粗纤维在瘤胃中降解缓慢,前12h粗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变化,12~24h时间里粗纤维降解了20%。  相似文献   

9.
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营养成分及其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生育期苜蓿的营养成分及开花期样品的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进,CP和CA含量逐渐下降,NDF、ADF的含量逐渐增加,而WSC的含量开始增加,到现蕾期最高,后又减少;(2)干燥方法对WSC含量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烘干、晒后烘干、晒干、阴干;(3)开花期样品OM和DM的降解率从高到低的排列为烘干、晒后烘干、晒干和阴干。  相似文献   

10.
4份苜蓿材料在3个生态区的营养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生长在武威、榆中、天水3个生态区的4份苜蓿材料清水紫花苜蓿、陇东紫花苜蓿、野生黄花苜蓿和甘农2号杂花苜蓿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苜蓿材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生态区呈显著差异。武威生态区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镁、P等指标含量都较其他2个生态区高,说明外界环境因素对苜蓿的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具有主导作用;4份苜...  相似文献   

11.
贵州南部苇状羊茅混播草地营养成份含量动态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在贵州南部地区生态条件下表现优良的草种组合 :苇状羊茅 +扁穗雀麦 +白三叶人工草地各种牧草的各个生育阶段及草地全年各月份营养成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四种混播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三种营养成份含量都是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呈线性下降 (P <0 0 1)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呈线性上升 (P <0 0 1) ,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变化跟生育期无明显联系 ;混播草地全年各月份营养成份含量变化规律为 :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在 1~ 7月份较高 ,8、9、10月份最低 ,11、12月份又逐步回升 ,粗蛋白含量尤以 4、5、6月份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变化跟粗蛋白等情况相反 ,无氮浸出物含量各月间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美拉德反应对添加5%糖蜜的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严重破坏了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分含量均与青贮原料和正常的青贮料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正常青贮料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也随之发生显著性下降(P<0.05)。苜蓿青贮后酸性洗涤纤维(ADF)变化不显著,中性洗涤纤维(NDF)为下降趋势,发生美拉德反应后ADF和NDF均为升高的趋势(P<0.05)。17种氨基酸的含量在青贮前期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和美拉德反应的发生,半胱氨酸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青贮料高于青贮原料(P>0.05),发生美拉得反应的苜蓿其含量低于青贮原料和青贮料,且差异显著(P<0.05),其它14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为降低趋势,其中以赖氨酸降幅最大(77%)。  相似文献   

13.
杨龙  邢为国 《中国饲料》2021,1(8):69-72
本研究开展了3个独立试验,旨在评估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喂水平对鲤鱼生长性能、形态学指标及体组成的影响。3个试验的饲养水温分别为18、20和22℃,每个试验均选择体重为(15.83±1.02)g的鲤鱼800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条。4个处理组鲤鱼的饲喂水平分别为体重的2.5%、3%、3.5%和4%,整个试验持续28?d。结果:在水温为18℃条件下,T4组鲤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而T3组饲料效率及蛋白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水温在20℃时,T4组鲤鱼增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T3组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最高(P<0.05)。水温在22℃时,各处理组鲤鱼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T3组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最高(P<0.05)。水温在18℃条件下,T2~T4组鲤鱼机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1组(P<0.05),而T3和T4组鲤鱼机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水温在20和22℃时,T3和T4组鲤鱼机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水温在18℃时,T1组鲤鱼外形指数、肝体指数和内脏指数均最低(P<0.05),而T2组血清容积最高(P<0.05)。水温在20℃时,T3和T4组鲤鱼的肝脏和内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水温在22℃时,T1组鲤鱼外形指数、肝体指数和内脏指数均最低(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20℃的水温、饲喂水平为3%~4%可以改善鲤鱼的生长、形态和体组成。 [关键词]饲喂速度|水温|鲤鱼|生长性能|机体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为改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L.)营养品质,探索不同生育期营养积累分配的动态规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施硒肥用量对其不同生育期营养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基施硒肥能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和钾的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以基施硒量0.45kg·hm-2效果最好,营养品质最佳。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灰分和磷含量分枝期最高,初花期最低;而NDF含量孕蕾期最大,ADF和钾含量盛花期最大,钾、NDF和ADF含量苗期最小;粗脂肪含量初花期最高,苗期最低;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钾的贡献率均高于50%,而叶NDF和ADF贡献率低于50%。适量基施硒肥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叶粗脂肪、叶磷、叶钾贡献率及孕蕾期叶粗蛋白、NDF贡献率(P<0.05),苗期叶ADF贡献率和分枝期叶粗灰分贡献率,以基施硒肥0.45kg·hm-2时达到最大。综上可知,叶是苜蓿营养的重要来源,适量基施硒肥能改善苜蓿营养品质并提高叶营养贡献率;分枝期是苜蓿营养相对较高的生育期,以基施硒肥0.45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3个密闭的房间放置自动控温电热器自动控制温度,分别设3个贮藏温度梯度(25、30和35℃),每梯度设3个重复。模拟真实环境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捆的霉变规律以及霉变对草捆品质的影响,贮藏时间为16 d,同时隔天(即第1、3、5、7、9、11、13、15 d)采样。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苜蓿草捆中霉菌数量增加越快,就越容易发生霉变;不同贮藏温度苜蓿草捆中粗蛋白含量表现为各试验组每天之间差异显著(P0.05),每天中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也都显著(P0.05),30℃试验组粗蛋白含量最高;各个试验组的霉菌数与粗蛋白的含量呈负相关;贮藏温度对苜蓿草捆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夏半干旱区7龄以上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退化导致的牧草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披碱草(Elymus nutans)、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补播对退化草地苜蓿主要农艺性状和牧草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评价其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补播禾草对苜蓿株高、叶茎比、一级分枝数和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补播苇状羊茅干草产量最高,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和无芒雀麦;补播禾草对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PCA分析得出,补播鸭茅、苇状羊茅综合性状分别排第一、二位。因此,可根据不同改良目的选择不同禾草种类进行补播,苇状羊茅可显著提高退化苜蓿草地生产性能,补播鸭茅可显著改善退化苜蓿草地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7.
乙酸钾对紫花苜蓿干燥速度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刈割后初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分别喷洒不同质量分数乙酸钾(CK:0、C1:0.5%、C2:1%、C3:1.5%、C4:2%、C5:2.5%、C6:3%),测定其水分含量变化和干燥后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能量(GE)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洒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酸钾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干燥速度,并改善其干草营养品质。除C6外,其余各处理组间紫花苜蓿的C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C2组CP含量最高(19.24%);C2组NDF含量(36.2%)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除C6外,其他各处理组的ADF含量显著的低于CK(P0.05);CK处理GE含量显著的低于其余各处理(P0.05),其中C2组GE含量最高(17 801.67 J/g)。综合考虑,7个处理组中以C2处理组的干燥效果最好,能有效地改善紫花苜蓿干草品质。  相似文献   

18.
22个苜蓿品种在甘肃永登地区的生产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2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甘肃永登地区进行生产适应性评价,测定了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最高的是甘农4号(17 537.0kg/hm2),其次为德宝(16 610.8kg/hm2)、甘农5号(16 356.7kg/hm2),陇中苜蓿(10 220.0kg/hm2)最低;平均株高最高为驯鹿(88.1cm),其次为阿尔冈金(84.6cm)、中苜1号(83.7cm),最低的是陇中苜蓿(65.2cm);生长速度较快的是驯鹿(1.39cm/d)、阿尔冈金(1.33cm/d)、中苜1号(1.31cm/d),最慢为陇中苜蓿(0.99cm/d);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三得利(18.51%),其次为北极星(18.24%)、驯鹿(17.77%),最低的品种为柏拉图(15.3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太阳神(33.38%),其次是苜蓿王(33.40%)、皇后(33.58%),最高的是甘农1号(40.0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陇东苜蓿(41.6%),其次是甘农3号(41.9%)、太阳神(42.5%),含量最高的是甘农8号(48.7%);粗灰分含量最高是驯鹿(11.39%),其次是甘农3号(11.29%)、中兰1号(11.17%),含量最低的是皇后(9.64%);粗脂肪含量最高为北极星(2.41%),其次为中苜1号(2.34%)、太阳神(2.33%),含量最低的是甘农1号(1.7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2个品种中,甘农4号、德宝、甘农5号、阿尔冈金、陇东苜蓿、皇后、中苜1号品种产草量高、品质好,综合评价较高,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适宜于在甘肃灌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ary crude protein levels on the nutrient absorbability in the small intestine of lambs.Three Kazakh lambs (30 kg body weight) fitted with permanent ruminal,duodenal and ileal fistula were selected.3×3 Latin square design was adopted.A dual-phase marker system with LiCr-EDTA and Yb-Ac as the liquid-phase or particulate-phase digesta flows maker wa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true digesta flows at duodenal and ileal fistula,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trogen intake,total tract apparent digestibility,N deposition,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 and organic matte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dietary crude protein (P<0.05),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intestinal digesta flows (P>0.05).Increasing dietary crude protein level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ost part of nutrients of duodenal digesta except fat and purine (P<0.05),while it only significantly effected CP,Ash,dry matter,neutral detergent fibre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of ileal digesta flows (P<0.05).In addition,intestinal absorbability of nutrients except for CP,Ash,dry matter,neutral detergent fibre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dietary crude protein(P<0.05).The test provided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dietary CP level on the digestibility and utilization of la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