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绒茧蜂属Apanteles Frster是茧蜂科小腹茧蜂族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是危害农、林和园艺作物的鳞翅目幼虫最常见的一类寄生蜂。调查研究绒茧蜂的种类及分布,对摸清鳞翅目幼虫的天敌资源。保护利用绒茧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绒茧蜂属种类众多,许多学者都将此属再分类。Marshall(1885—1899)将不列颠绒茧蜂属分为4个部(Section),wilkinson(1932、1934)将此属分成6个种团(group),Nixon(1965、1967)又把绒茧蜂属分为44个种团。几年来,我们在各地采到一些绒茧蜂标本,又收到外地送鉴的若干标本,共鉴定出37种,按照Nixon的分类系统隶属7个种  相似文献   

2.
绒茧蜂属Apanteles属于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erinae,是茧蜂科数量最多的三个属(Bracon.Opius和Apantele s)之一。它寄生鳞翅目幼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就湖南未报道过的9种绒茧蜂作一介绍,其中灯蛾绒茧蜂Apanteles jayanagarensis Bhatnagar、刺蛾绒茧蜂A·parasacRohwer和柳天蛾绒茧蜂A.planus Watanabe为我国新纪录。现将9种绒茧蜂形态详细描述于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甲胺磷,研究甲胺磷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亚致死剂量甲胺磷处理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59.1%和32.5%;在菜蛾绒茧蜂处于早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0.5%和32.8%;而在菜蛾绒茧蜂处于中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18.2%和37.2%.结果表明,在绒茧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饲喂小菜蛾幼虫甲胺磷对菜蛾绒茧蜂结茧率的影响较大,但对羽化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茧蜂科刻绒茧蜂属一新种——荔枝蒂蛀虫刻绒茧蜂Glyptapanteles conopomorphae Tsang et You sp.nov.,记述刻绒茧蜂属属征,新种形态,与近缘种的区别,并有新种产地、寄主及模式标本保存地点.  相似文献   

5.
窄径茧蜂是钻蛀性鳞翅目害虫幼虫的一类重要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本文记述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褐径茧蜂属CocygidiumSaussure分布于福建省的2个种.其中,全室径茧蜂Coccy gidiumabsolutusChen&Yang为新种,日本径茧蜂CocygidiumnihonenseSharkey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6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不同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率,稻纵卷叶螟与纵卷叶螟绒茧蜂在生长发育上的相互影响,及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1龄和2龄幼虫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对3龄幼虫的寄生率。在选择性试验中,寄生率因不同幼虫龄期组合的不同而不同,在1龄、2龄和3龄幼虫组合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幼虫的选择性依次为2龄幼虫3龄幼虫1龄幼虫。稻纵卷叶螟幼虫在1龄和3龄初期被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后,稻纵卷叶螟1龄和3龄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而2龄幼虫被寄生后,发育历期未产生显著变化。以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为寄主,纵卷叶螟绒茧蜂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以2龄和3龄幼虫为寄主的。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模型符合Holling-Ⅱ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潜能A=22.727头。  相似文献   

7.
菜蛾啮小蜂的寄主辨别能力和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5 ℃下,以菜蛾3龄幼虫作寄主,研究了菜蛾啮小蜂对已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寄主的产卵寄生行为及其在与菜蛾盘绒茧蜂共寄生寄主中的发育情况. 菜蛾啮小蜂能产卵寄生已被菜蛾盘绒茧蜂产卵寄生的寄主,形成共寄生,其寄生率随寄主体内的菜蛾盘绒茧蜂卵的孵化而下降. 菜蛾啮小蜂能寄生寄主体内的菜蛾盘绒茧蜂高龄幼虫,直接将卵产在绒茧蜂体内,而形成重寄生,重寄生率随寄主体内绒茧蜂幼虫年龄增大呈增大趋势. 共寄生寄主中的啮小蜂不能发育到成虫. 重寄生的啮小蜂能完成发育,并从绒茧蜂的茧中羽化. 当未被寄生和已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的寄主同时存在时,啮小蜂主要寄生于未被寄生的寄主. 表明菜蛾啮小蜂具有辨别寄主是否已被绒茧蜂寄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报道采自福建武夷山的小腹茧蜂亚科 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 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 ,即武夷绒茧蜂 Apanteles wuyiensis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室  相似文献   

9.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螟蛉绒茧蜂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及虫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健康水稻苗、两种害虫的幼虫及虫粪的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雌成蜂都有显著引诱作用.在两种害虫为害水稻苗与健康水稻苗之间,螟蛉绒茧蜂雌成蜂显著地选择虫害苗,但当去除虫害苗中的幼虫和虫粪后,寄生蜂对二者的选择无显著差异.水稻苗以两种害虫唾液处理或机械损伤处理后,其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的吸引作用无显著改变.在两种害虫幼虫、虫粪及其为害苗的挥发物之间,螟蛉绒茧蜂显著地趋向稻纵卷叶螟幼虫、虫粪及其为害苗.结果表明,螟蛉绒茧蜂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寄主植物、寄主幼虫和虫粪.  相似文献   

10.
窄径茧蜂是钻蛀性鳞翅目害虫幼虫的一类重要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本文记述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褐径茧蜂属Coccygidium Saussure分布于福建省的2个种,其中,全室径茧蜂Coccygidium absolutus Chen&Yang为新种,日本径茧蜂Coccygidium nihonense Sharkey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6种的分种检索  相似文献   

11.
对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的经济价值和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介绍,记述了贵州已知12个属,即绒茧蜂属、长绒茧蜂属、稻田茧蜂属、湿小腹茧蜂属、小腹茧蜂属、彘背茧蜂属、拱茧蜂属、盘绒茧蜂属、沟腹茧蜂属、刻绒茧蜂属、侧沟茧蜂属和陡胸茧蜂属,并对每个属的原始描述都作了一些补充或调整,使每个属的属征显得更为清晰。此外,还首次编制了贵州小腹茧蜂亚科分属检索表,以期对该类群的分类鉴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Cotesia flavipes complex(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分布全世界的5个种和外群螟蛉盘绒茧蜂Cruficrus,粘虫盘绒茧蜂Ckariyai,粉蝶盘绒茧蜂eglomerata的24个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支序分析的方法探讨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5个种种间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表明,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是一单系群,芦螟盘绒茧蜂C.chiloluteelli和汉寿盘绒茧蜂C.hanshouensis亲缘关系靠近,共有同一节点,二者与大螟盘绒茧蜂C.sesamiae构成姐妹群,此姐妹群再与二化螟盘绒茧蜂C.chilonis共有同一最近共同祖先,最后与螟黄足盘绒茧蜂C.tlavipes构成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单系群.  相似文献   

13.
窄径茧蜂亚科是鳞翅目幼虫的重要内寄生蜂,该亚科在中国大陆的区系尚无研究报道。本文记述真径茧蜂属Euagathis Szepligeti的中国一新种一多刺真径茧蜂Euagathis sentosus Cchen&Yang,及一中男分布新记录-透翅真径茧蜂Euagathis penetrans(Smith),并提供了该属中国已知7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4.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绒茧蜂寄生期间,寄主二化螟幼虫的取食总量比对照幼虫显著减少36.75%,而在蜂幼虫未啮出寄主体的不同寄生时间内。被寄生的二化螟幼虫和对照幼虫的取食量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对被寄生后的4龄和5龄二化螟幼虫生长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被绒茧蜂寄生后的二化螟幼虫生长加快,发育受抑。被绒茧蜂寄生后的二化螟幼虫生长速率增大,但不包含蜂体的幼虫净生长速率下降:寄主蜕皮次数减少而不能化蛹。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通过对二化螟绒茧蜂过寄生现象的研究发现,二化螟绒茧蜂的蜂体大小与寄主体内寄生蜂数量呈线性负相关。而寄主育出蜂量与寄主体长呈线性正相关。一头寄主可被二化螟绒茧蜂多次产卵寄生,被产卵1~2次的寄主能正常育出绒茧蜂,且体内很少残留不能正常发育的二化螟绒茧蜂卵和幼虫,而被产卵3次以上的寄主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也只有部分二化螟绒茧蜂能正常钻出寄主,多数蜂幼虫和卵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当二化螟绒茧蜂在不同间隔时间内对寄主进行2次产卵寄生吋,均可育出正常后代,但第二次产下的蜂后代因种内竞争失败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3,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24.菜蛾绒茧蜂对25℃下发育的不同日龄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37%时间以上的幼虫该蜂不能寄生.菜蛾绒茧蜂在寄主体内的发育速率及个体大小与寄主龄期大小有关,寄生于4龄幼虫体内的发育最快、个体最大,3龄的次之,2龄的发育最慢、个体最小.试验还表明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幼虫的控制作用除成功的寄生致死外,还包括因不成功的产卵穿刺攻击所导致的死亡.文中还对田间该蜂寄生率估计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小菜蛾末龄幼虫、预蛹及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组氨酸、脯氨酸和丙氨酸是主要的种类.随着小菜蛾幼虫的生长,血淋巴中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发育到预蛹时,总量下降,表明虫体内氨基酸代谢途径因变态的即将发生而产生了变化.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小菜蛾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导致多数氨基酸种类含量增加,表明该蜂有效地调节了寄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使之朝着有利于自身发育的方向发展.但是,当蜂幼虫完成在寄主体内的发育时,小菜蛾血淋巴中氨基酸总浓度明显下降,说明该蜂有效地获取了寄主中的氨基酸营养.对这些氨基酸种类的识别将可为今后该蜂大规模的的人工化培养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窄径茧蜂亚科是鳞翅目幼虫的重要内寄生蜂.该亚科在中国大陆的区系尚无研究报道.本文记述真径茧样属EuagathisSzepligeti的中国一新种—多刺真径茧蜂EuagathissentosusChen&Yang.及一中国分布新记录—透翅真径茧蜂Euagathispenetrans(Smith),并提供了该属中国已知7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9.
菜蛾绒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和寄主适合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3,4龄幼虫同时在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24,菜蛾绒茧蜂对25℃下发育的不同日龄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37%时间以上的幼虫该蜂不能寄生,菜  相似文献   

20.
菜粉蝶盘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对长沙地区菜粉蝶盘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沙,菜粉蝶盘绒茧蜂一年发生4代,从4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菜粉蝶盘绒茧蜂寄生的4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寄生率范围为18.48%~27.89%。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平均历期变化范围为29.4℃下13.5d至20.3℃下16.2d。菜粉蝶盘绒茧蜂喜寄生菜青虫2龄和3龄幼虫,很少寄生1、4、5龄幼虫。喂蜜的菜粉蝶盘绒茧蜂寿命明显长于未喂蜜的菜粉蝶盘绒茧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