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侵蚀产沙强度变化及其治理目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确定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的治理目标,采取"水文—地貌法",利用98个水文站控制区和234个侵蚀产沙单元,在分析其不同治理阶段土壤侵蚀产沙变化特征与减沙幅度,不同侵蚀强度面积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20a黄土高原主要流失区的区域治理目标:土壤流失量控制在3.60×108 t左右,土壤侵蚀模数1 300 t/(km2.a)左右。其中,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为3 000t/(km2.a),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为2 000t/(km2.a),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为2 000t/(km2.a),黄土平岗丘陵沟壑区为1 000t/(km2.a),风沙黄土丘陵沟壑区为1 000t/(km2.a),黄土山麓丘陵沟壑区为1 000t/(km2.a),森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300t/(km2.a),黄土高塬沟壑区为1 500t/(km2.a),黄土残塬沟壑区为3 000t/(km2.a),黄土阶地区为500t/(km2.a),风沙草原区为500t/(km2.a),高原土石山区为100t/(km2.a)。未来20a黄土高原的治理重点区域为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2.20×104 km2)、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1.50×104 km2)、黄土高塬沟壑区(8 600km2)、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4 600km2)。  相似文献   

2.
“3S”技术在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沿线区域不同时相的ALOS数据和地形图,应用"3S"技术提取工程建设准备期与建设期的土地利用、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等因子,通过GIS叠加、对比分析等,获取项目建设区土壤侵蚀信息。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项目区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分别减少了4.64、1.75、0.68和0.12 km2,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却分别增加了5.28和1.91 km2,公路建设中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7.07 km2;植被覆盖中无明显覆盖面积从0.89 km2增加到6.75 km2,低覆盖面积从2.56 km2增加到6.65 km2;中度侵蚀面积从4.81 km2增加到8.08 km2,强烈侵蚀面积从1.79 km2增加到6.53 km2。公路建设造成土壤侵蚀程度加剧明显。  相似文献   

3.
沁水县总面积2 65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 200 km2,占总面积的82.8%。年均气温10.4℃,多年平均降水量580 mm,非常适宜生态自然修复。自2002年以来,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生态修复,截至2010年底,全县建成工程刺丝围栏214.6 km,植物围栏3.8 km,人工补植面积54.4 km2,补播面积2.1 km2,封禁治理面积达到356.7 km2。介绍了实施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存在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德庆县崩岗治理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庆县是广东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崩岗流失最为严重,1957年统计水土流失面积378km2,崩岗面积65.6km2,有23 293个崩岗。经过几十年的治理,1997年卫片普查水土流失面积为208.10km2,减少了170km2;崩岗面积仅有17.85km2,减少了47.75km2。此外,对德庆县的治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崩岗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中阳县武家庄生态修复项目,属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区总面积9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4.2 km2。为了定量研究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效果,设置了2个径流观测小区和1处测流堰,进行了2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王家圪塔撂荒地小区年均径流模数为40 57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525 t/km2,径流量提高1.08倍,土壤侵蚀量下降33.0%;高家庄荒草地小区年均径流模数为34 36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71 t/km2,径流量减少14.2%,土壤侵蚀量减少96.1%;王家圪塔沟年均径流模数为19 60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236.9 t/km2,径流量减少31.2%,土壤侵蚀量减少92.2%。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展状况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北黑土区典型流域1965和2005年各种类型侵蚀沟的数量、长度、密度、面积(主要为吞食耕地面积)和分布情况以及40年来侵蚀沟的时空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展状况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1965至2005年的40年,研究区侵蚀沟总面积增加85.27 km2,条数增加13 168条,总长度增加6 183.70 km,沟壑密度由1965年的0.034 km/km2变化为2005年的0.193 km/km2,侵蚀沟条数、面积和密度呈快速增加趋势;2)40年间,耕地上的侵蚀沟面积增加81.83 km2,条数增加12 825条,长度增加5 981.23 km,沟壑密度增加0.271 km/km2,林地与其他用地上的侵蚀沟面积增加3.44 km2,条数增加343条,长度增加202.47 km,沟壑密度增加0.02 km/km2;3)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发生在耕地上的比例极大,其中面积所占比例达96%,条数所占比例达97.4%,说明40年来侵蚀沟的发展主要在耕地上。研究结果对区域的粮食生产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丹江口库区综合治理 确保南水北调供水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省淅川县总面积2789.4km2,其中2616km2属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流失面积1568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4118t/km2。为减轻丹江口水库淤积、提高水质、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安全,计划用25年时间使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得到治理,并提出了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渭北旱塬秦庄沟流域为例,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数据,结合ArcGIS技术,对地形因子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叠加并提取,采用地形分布指数(LDI)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坡度、高程、沟壑密度存在密切关系,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耕地优势分布主要在海拔900~1 100m,坡度为5°~25°,沟壑密度为0~4km/km2的区域;在海拔800~1 200m,坡度为0°~15°,沟壑密度为0~2km/km2和4~6km/km2的区域是园地优势分布区;林地优势区主要在海拔1 100~1 250m,坡度为15°~25°和25°,沟壑密度为2~6km/km2的区域;裸地的优势区在海拔800~1 000m和1 100~1 200m,坡度为25°,沟壑密度为4~8km/km2的区域;居民点用地优势区在海拔900~1 000m,坡度为0°~5°,沟壑密度为0~2km/km2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交城县的水土流失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城县总面积1 822.1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55 km2,占到35.9%.年土壤侵蚀总量283.5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4 328.2t/km2.至2008年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93.40 km2,治理度29.5%.在分析全县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圪塔涧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地处三门峡库区,总面积29.28 km2,水土流失面积28.25 km2,占总面积96.5%。水土流失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 750 t/km2,75%的地表径流和泥沙直接入库。三年试点期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26 km2,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1.3 km2,治理程度75.4%。通过试点治理,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综合效益显著。2005年,流域农民人均粮食430 kg,人均纯收入达到2 036.8元。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5 750 t/km2下降到557 t/km2。各项治理措施每年拦蓄径流123.1万m3,拦泥15.15万t,蓄水效率达到81%,保土效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1.
甘肃东部地区面积约18.26万km2,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区内滑坡等地质灾害非常严重。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甘肃东部地区滑坡的发育程度进行分区的结果为:滑坡强烈发育区面积8 353 km2,发育区面积19 364 km2,中等发育区面积38 741 km2,弱发育区面积63 194 km2,不发育区面积52 948 km2。滑坡强烈发育区、发育区、中等发育区基本构成了甘肃东部滑坡主要分布地区,弱发育区和不发育区构成了甘肃东部滑坡稀疏分布地区,介绍了每个类型区滑坡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都汶公路左右5 km为研究区,引入森林立地类型划分方法,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把研究区划分为6类立地类型组,其中低海拔阳坡有176.11 km2、低海拔阴坡有156.89 km2、中海拔阳坡有174.76 km2、中海拔阴坡有174.80 km2、高海拔阳坡有41.59 km2、高海拔阴坡有39.35 km2,并分析了各地层岩性在各类立地类型组的分布关系;然后利用敏感性系数SC,分析了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对地层岩性的敏感性,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将敏感性系数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极敏感区占研究区的29.39%,较敏感区占24.57%、较不敏感区占19.62%、极不敏感区占26.42%.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以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小流域治理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全区已初步治理的小流域有12条达到国家治理标准,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初的1 019.9 km2降到621 km2,年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初的7 350 t/km2降到3 580 t/km2,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46 341.3 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7%。其中:水力侵蚀为40 429.1km2,风力侵蚀3 318 km2,人为侵蚀2 593.3 km2。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31亿t,水土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834 t/(km2.a)。地域分布主要在辽西4市及辽东32个县(市、区)。地类分布:林草地中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 551.3 km2,占全省总侵蚀面积的55%。旱作坡耕地侵蚀面积18 131.3 km2,占全省侵蚀总面积的39.1%,主要发生在3°~5°坡耕地上,占耕地侵蚀面积的71.8%。防治对策:认清形势,继续加大治理力度,改善林草地环境质量,发挥植被防御功能;加强坡耕地治理,改变小地形及退耕还林;沟壑治理必须防御性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正> 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西临鄱阳湖,北依长江,东南群山环抱,中部残丘起伏,属滨湖丘陵地区,总面积672.6 km2。1984年普查水土流失面积为102.8 km2。18年来,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30.7 km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基本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移民建镇工作迅猛异常,由此而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日益明显。最新资料表明:虽经历年治理,我县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14 km2。与1984年普查数相比,流失面积净增11.2 km2。  相似文献   

16.
应用ArcGIS技术,选取海拔、坡度、河流水系、断层密度、地层岩性、灾害点密度、年降雨量等7个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加权法对利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研究结果为不危险区面积190.05 km2、低危险区750.18 km2、中危险区450.02 km2、高危险区148.27 km2,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17.
冀南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1997年和2007年LandsatTM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根据Costanza、谢高地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分析了邯郸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所引起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1997-2007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十分明显,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414.90km2,林地面积增加了644.33km2,草地面积减少了602.51km2,建设用地增加了252.37km2,水域减少了121.99km2,未利用地增加了178.81km2;(2)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7-2007年10a间呈下降态势,根据Costanza、谢高地、段瑞娟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计算分别下降了1.2,9.7,27.1亿元,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8.
高平市位于国家太行山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全市共有水土流失面积807 km2,其中轻度侵蚀124.63 km2,中度侵蚀643.16 km2,强烈侵蚀39.21 km2。多年来,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综合治理、连续治理、集中治理,先后治理小流域9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8.35 km2,治理度达到54.32%。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小流域治理已不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新路子。分析了传统小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201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同步开展了我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我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94.91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29.32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65.59万km2,与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面积355.55万km2相比,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60.64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减少35.56万km2、风力侵蚀面积减少25.08万km2。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土壤侵蚀分布、面积与强度和侵蚀沟道的数量、面积与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仍然在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和西南岩溶区等地区,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充分利用好全国第四次土壤侵蚀普查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情况普查成果,认真落实《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确定的任务,全力推进我国水土保持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2 935万km2 ,虽比 1985年减少 1 0 5 3万km2 ,但各类型侵蚀程度却明显加重 ,土壤风化、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 ,水土流失发展令人担忧。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十五”期间全省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5 6 70km2 ,2 0 0 6~ 2 0 15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 134万km2 ,2 0 16~ 2 0 30年使全省 80 %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整治 ,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实现山川秀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