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杧果皮乙醇提取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抑菌性测定。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纹枯和水稻纹枯等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硅胶柱层析及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甲醇为 60∶40∶20(v∶v∶v)时对抑菌成分的分离效果最好;化学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最强的(11~13)组段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酚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等物质,但具体是那一类物质起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和鉴定。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茶叶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a菌株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对H37Ra菌株进行抑菌试验,研究不同茶叶提取物(茶多酚、茶多糖和茶皂素)及不同种类茶叶(华农绿针、大宗炒青、广东大叶青、福鼎寿眉、铁观音、凤凰单丛、祁门红茶、下关沱茶、青砖茶)对H37Ra菌株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茶多酚对H37Ra菌株表现出显著的抑菌能力,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逐渐增强;在40 mg·m L-1下,茶多酚显示出长期抑制H37Ra菌株生长的能力;茶多糖和茶皂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没有抑制作用;不同种类茶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其中凤凰单丛的乙酸乙酯部较其他分离部有更强的抑菌能力,其60%乙醇洗脱的柱层析分离物抑菌能力最强,推测茶多酚是抑制H37Ra菌株生长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证实了茶叶对H37Ra菌株具有抑制作用,且茶叶不同提取物和不同种类茶叶在抑菌能力上存在差异,为开发结核病相关的抗菌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辅助水溶液浸提技术,通过均匀试验设计法研究了芒果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将所得提取液用于抑菌试验.微波辅助提取芒果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L)为1∶25,微波功率为50W,提取时间为180 s,提取1次,提取率为6.50%;芒果叶黄酮类化合物对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40%、40%、40%、70%,但对霉菌无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将微波应用于芒果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可有效地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所得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面法对金柑果皮精油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金柑果皮精油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柑果皮精油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7∶1 m L/g、超声时间1.25 h、超声波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金柑果皮精油得率为2.24%,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金柑果皮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黑曲霉、酵母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5%、0.5%、0.5%、0.1%。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柑果皮精油对食用油脂的货架期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具有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工业大麻叶生理活性功能,研究工业大麻叶抑菌物质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采用牛津杯法结合微量二倍稀释法比较工业大麻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并以抑菌效果最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浸提工业大麻叶抑菌物质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4∶1(m L/g),乙醇浓度88%,超声温度29℃,超声时间20 min,在该条件下,工业大麻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9. 65±0. 20) mm,与理论最优值19. 68 mm接近。该工艺稳定可靠,适用于工业大麻叶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物质的超声提取,可为工业大麻叶的高效利用及新型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花红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花红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花红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花红叶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为:提取液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60 min,液料比12 ∶ 1,在此条件下花红叶多酚的提取率为4.61%。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芹 《大豆科学》2007,26(2):276-279
研究大豆异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乙醇-水体系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液料比(溶剂∶原料)24∶1,提取温度50℃.对异黄酮分别进行清除自由基和抑菌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有良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米根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板培养法从玉竹根茎中分离得到的18株内生真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部分菌株对于供试的5种病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DP06对玉竹叶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性,并对其他几种病菌均有抑制效果,通过分子鉴定,鉴定该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了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13.29d,温度24.55℃,转速120rpm,抑菌活性达到了82.25%。  相似文献   

9.
以武夷水仙茶叶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剂法提取武夷水仙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V/V)、料液比1∶7、pH 9、提取温度60 ℃,在该条件下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提取率为93.61%。在提取的武夷水仙茶叶籽油中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以油酸(51.77%)、亚油酸(23.14%)为主,∑SFA∶∑MUFA∶∑PUFA=1∶2.64∶1.27,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表明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食用油,研究结论可为武夷山茶产区茶叶籽油提取、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多指标筛选绿茶中抑菌成分,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3个贵州特色茶树品种(黔茶1号、黔湄419、黔湄601)夏季的一芽三叶为原料,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分别加工成绿茶,采用双层平板法比较抑菌活性,并测定各提取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以相关成分的含量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4个茶树品种绿茶甲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共8个样品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黔茶1号绿茶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与抑菌作用呈相关关系的成分有总酚、总黄酮、儿茶素类、EGCG、ECG和EC。以上述6种成分为指标,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12 min,浸提温度70℃,料液质量体积比1∶25,甲醇体积分数75%。3次平行验证RSD值均在5%以内。综上所述,本研究优选出的甲醇提取工艺条件科学合理、简单可行,可为黔茶1号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抑菌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菠萝叶纤维为研究对象,选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纤维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评价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定性分析发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以及水5段提取物中分别含有酚类、黄酮类、生物碱及香豆素等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12.
油菜内生菌BY-2的脂肽类抑菌物质的分子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菜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Y-2(Bacillus subtilis)的细胞外分泌型抗菌性纯化物进行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离、质谱分析和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HPLC分析。结果显示:BY-2的胞外分泌型抑菌物质含肽键,具有环状分子结构。在甲醇/水的流动相条件下,1.969min出现1个抑菌成分峰值;在三氟乙酸/甲醇流动相条件下,抑菌成分形成了6个峰值。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抑菌物质由分子量分别为995Da、1009Da、1023Da、1037Da、1051Da和1087Da六种成分构成,其4种氨基酸比例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亮氨酸=1∶1∶1∶1.5。该抑菌物质可归类为环脂肽类抗生素(Cycle lipopeptide)中的枯草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其中的1087Da大分子同系物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澳洲坚果油提取得率并获得高品质油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澳洲坚果油,并分析提取油脂的理化性质。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正己烷对澳洲坚果油提取率较高;适当增加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溶剂量,澳洲坚果油得率均随之增加;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为9.6∶1(mL/g),超声功率为520 W,超声时间为32 min,澳洲坚果油得率达69.1%,2次提取总得率达96.3%。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从脂肪酸成分比例及理化性质来看,澳洲坚果油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桔小实蝇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可为害200多种水果,目前其防治方法或毒性大,对环境不友好,或成本高昂。本研究拟采用廉价易得的水黄皮荚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单因素试验比较乙醇浓度,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醇的料液比对水黄皮荚果中水黄皮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溶剂及其料液比;再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叶碟法测定其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抑制活性和对1龄幼虫的胃毒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最佳提取浓度为60%,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与60%乙醇的最佳料液比分别为1∶30、1∶20、1∶30和1∶25,提取率分别为0.48%、0.31%、0.37%和0.44%,即1∶30乙酸乙酯的提取效果最好。杀虫活性研究表明,2%水黄皮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抑制作用最强,校正孵化抑制率为58.53%,6%提取物对卵孵化抑制作用次之,校正孵化抑制率为46.46%;4%提取物对桔小实蝇1龄幼虫胃毒活性最好,24 h校正死亡率为54.05%,48 h校正死亡率为95.94%。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料液比1∶30时,水黄皮中水黄皮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其提取率是0.48%。水黄皮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对1龄幼虫有胃毒活性,因此有望开发为针对桔小实蝇的植物源杀虫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果胶酶开展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及茶皂素工艺研究,单因素实验探索酶量、作用温度、作用时间、料液比等对油得率及副产物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心组合试验,进行响应面分析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为R=-61.384+0.719A+2.994B+4.829C+3.475D+0.015AB+0.075AD+0.045BC+0.065BD-0.122A2-0.040B2-0.913C2-0.663D2;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8 h、料液比1∶5.3(g∶mL)、果胶酶添加量7.3 mL(0.2%),验证试验茶叶籽油得率为27.0%,为茶叶籽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茶叶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分别用茶黄素单体(TF1)、EGCG、纯度为40%的茶黄素(TF40)处理细胞,然后观察细胞形态,并以溴化二苯四偶氮法(MTT法)测定受试物对黑色素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中的黑色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细胞活性、酪氨酸酶浓度和黑色素合成量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这3种茶提取物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黑色素合成,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且茶叶提取物的效果优于Vc。  相似文献   

17.
“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及方法,特选用超级稻品种吉粳803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3个因素中,氮肥对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生物学性状影响较大。氮肥在0水平时,磷钾肥的投入与产出比小于1;公顷施肥量为N∶P2O5∶K2O=160∶60∶90为最佳比例,施肥水平最合理。  相似文献   

18.
就4种食品防腐剂对铁皮石斛幼苗和原球茎在开放式组织培养中的抑菌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尼泊金复合酯和肉桂酸钾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0.12 g/L的尼泊金复合酯和0.09 g/L的肉桂酸钾可有效抑制培养基污染;尼泊金复合酯和肉桂酸钾对原球茎的分化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尼泊金复合酯和肉桂酸钾的复配质量比为2∶3且总浓度为0.07 g/L时,抑菌效果最佳,且对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超声波法提取茶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与传统醇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可以明显提高茶叶总黄酮得率,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对超声波提取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液固比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0.01相似文献   

20.
利用酶法辅助超声提取法从余甘子中提取多糖,考查了超声时间、液料比、超声温度和超声功率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余甘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41℃,液料比6∶1,超声时间75min,超声功率300W,多糖提取率为5.76%,接近于模型预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