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安徽沿江稻区单季杂交水稻高产肥水运筹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推广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在安徽沿江稻区开展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肥水运筹示范提出了水稻的高产肥水运作模型。[结果]试验单季杂交稻的平均产量为10575kg/hm^2。试验秧苗生长健壮,单株分蘖和单株绿叶多,根系入土较浅,主茎扁且基宽适度,二次分蘖率高,叶蘖同伸性好,物质积累多。试验水稻个体发育健壮,根系发生量大,茎基粗壮。试验水稻群体田间封行期推迟。通风透光好。试验水稻始穗至齐穗的间.隔期为2~3d,基本同时抽穗,主茎带穗多,每穗颖花总量发育充足,相对均衡性较好。灌浆结实期干物质输转谷穗率高,乳熟生长阶段完成理论产量积累6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单季杂交水稻在安徽沿江稻区的高产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Y两优7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两优7号(湘审稻200801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生物分子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 1.品种特性该组合为迟熟杂交中籼稻,湖南省适宜作中稻栽培.播始历期90天,全生育期138天,秧龄期30天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剑叶直立,株高120厘米左右,主茎叶片数15.9叶,分蘖能力强,生长旺盛,叶色浓绿,每667平方米最高苗数30万苗、有效穗15.93万穗.叶鞘稃尖无色,无芒,穗长26.5厘米,每穗总粒数159粒,结实率88%,千粒重27克.  相似文献   

3.
杨飞  吴文革  赵前进  王本平  季一胜  胡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80-11581,11586
引进示范“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借鉴“平衡栽培的理念,开展沿江稻区杂交中粳机插稻适宜品种选择、适宜播栽期探索、明确丰产高效栽培的产量结构和再拍技术关键,总结出适合沿江杂交中粳高产平衡栽培的技术要点,并进行了示范验证。即选择嘉优2号机插、百亩示范方径省级专家实产验收平均产量达10615.6kg/hm^2;其平衡栽培技术路线是:选择大穗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精量匀播、培育壮秧、适龄移栽、精量取秧,提高栽插质量;科学运筹肥水、及时防除病虫草害;缩短栽后缓苗期促发低位分蘖、控制高峰苗,减少无效分蘖,从而实现杂交中稻分蘖前后生长均衡、分蘖与成穗均衡和主茎与分蘖穗均衡,构建高质量植物群体,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两优培九的接班组合--两系超级稻P88S/029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88S/0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迟熟两系杂交水稻中籼组合.该组合在南方稻作区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16cm,株叶形态好,分蘖力强,穗长26.1cm,着粒密,每穗粒数207粒,结实率80%,高产栽培条件下亩产800kg以上.  相似文献   

5.
镇稻4号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是一个既适于单、双兼用,又适于常规播栽和直播、抛秧等多种形式栽培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1991~1994连续4a参加江苏省、镇江市中粳稻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结果比对照种盐粳2号和泗稻九号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1996年参加江苏省中粳稻抛秧栽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43.5kg/hm2,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3.08%,位居3个参试品种(系)的首位。大面积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产量8250kg/hm2,最高产量10500kg/hm2以上。作玉米、瓜豆等后季稻种植,一般产量6750kg/hm2,最高产量8250kg/hm2以上。品质优,主要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米饭清香,冷热软润,适口性好。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及其他病害的发病均较轻。全生育期较短,易脱粒,好栽培,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5~150d,每公顷有效穗375~420万,每穗10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株高90cm左右,耐肥抗倒。作后季稻生长期一般125~130d。在淮北、淮南、沿江及苏南北部地区,可用作一季中稻栽培,在沿江,苏南及相应地区用作玉米、瓜豆等后季稻种植,表现也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对品种要求,适宜的稻田类型.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及本田的具体栽培技术。本标准适用贵州一季杂交中稻,中、晚熟品种适宜稻区,稻田肥力中、上等,排灌水方便,地下水位低,以地表水为灌溉水,光热充足的稻田。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免耕强化栽培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以免耕抛秧栽培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免耕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和对照在分蘖高峰期的平均分蘖数分别为36.5和26.7个/株,相差36.7%;在成熟期的有效穗数分别为14.6和11.4个/株,相差28.07%.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免耕SRI的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高17.43%、13.63%和22.41%,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1.37%、32.44%和9.92%,叶片丙二醛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42%、13.62%和9.47%。与免耕抛秧栽培相比,免耕SRI的有效穗数减少了8.93%,穗粒数增加了11.32%。[结论]免耕强化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措施。[方法]研究水稻机插秧品种、秧龄、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影响。[结果]在温凉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宜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80 d的中早熟耐寒品种,秧龄控制在30~35 d,纯氮总量不超过300 kg/hm~2并适当减少氮肥后移比例。[结论]在此条件下,可确保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并实现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措施。[方法]研究水稻机插秧品种、秧龄、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影响。[结果]在温凉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宜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80 d的中早熟耐寒品种,秧龄控制在30~35 d,纯氮总量不超过300 kg/hm~2并适当减少氮肥后移比例。[结论]在此条件下,可确保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并实现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措施.[方法]研究水稻机插秧品种、秧龄、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影响.[结果]在温凉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宜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80 d的中早熟耐寒品种,秧龄控制在30~35 d,纯氮总量不超过300 kg/hm2并适当减少氮肥后移比例.[结论]在此条件下,可确保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并实现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现新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和株叶形态进行分析。[结果]11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对照,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平均值均比对照低。有效穗数、穴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单穗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株型优势与产量明显相关,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影响。红莲优6号、88S/747、Ⅱ优明86、88S/0293有明显的株型优势,增产幅度均在25%以上。[结论]超级杂交稻主要增产因子是穴穗重、穗粒数、单穗粒重、二次枝梗数、有效穗数和一次枝梗数,株型优势与产量有明显的关系,株叶形态符合"长、直、窄、凹、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浙粳88的高产机插栽培技术。[方法]提出浙粳88机插栽培的目标产量与构成,从育秧技术、大田管理技术和适时收获3个方面详细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浙粳88(浙审稻2011008)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中熟高产粳稻新品种,2011年2月通过审定。生产表现为高产稳产、米质较优、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青秆黄熟。10 500 kg/hm2产量结构为:有效穗330万~360万穗/hm2,每穗总粒135~14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 g。浙粳88高产机插栽培技术中,育秧技术包括5个方面,分别为药剂浸种、控制虫传病害,催芽机催芽、确保整齐露白,整平秧板、确保秧苗平衡生长,精细播种、做到定量匀播,苗床管理;大田管理技术包括7个方面,分别为整平大田、短龄早栽、少本稀植、前氮后移、科学管水(浅水促蘖、及早搁田、薄水养胎、防止早衰)、病虫草害防治、喷施"爱苗"和"拿敌稳"等防病保健药剂。[结论]浙粳88机插生产技术可概括为基质育秧培育壮苗、短龄早栽小苗机插、科学管水防止早衰、统防统治适时收获。该技术可为浙粳88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徽两优6号特征特性·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徽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和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并概述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基于已有徽两优6号的选育、试种、示范和推广试验结果进行概述。[结果]徽两优6号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任命为超级稻。该品种具有形态优良,抗倒性强;实粒数多,灌浆速度快;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米质优,食味好。2009年在凤台县的抽查调查表明,有效穗数平均为262.80万穗/hm2;穗粒数平均为197.1粒;每穗实粒数平均为168.5粒;结实率平均为85.5%;千粒重平均为28.0 g;理论产量平均为12.40 t/hm2。要获得高产,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肥床旱育秧技术和大田栽插管理。[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徽两优6号在凤台及在条件相似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37-8938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低、中、高氮3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株高、穗长、产量明显增加,均以高氮处理最高,但千粒重、有效穗数以中氮处理最高。N、P、K肥料投入以施N效益最高,净收入2678.3元/hm^2,产投比3.6:1,其次是K,最低是P。[结论]高氮处理水稻产量最高,N、P、K肥料投入以施N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5.
汪爱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97-16598,16744
[目的]为新型肥料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钾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美盛系列磷钾肥对水稻茎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降低株高,抑制水稻无效茎蘖的发生,改善水稻高产群体结构,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量,防止倒伏。[结论]MESZ和Kmag配合施用对水稻有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农艺措施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统计分析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特点,研究机插密度和肥料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以优化机插水稻农艺配套措施。[方法]分别设置3种机插秧规格和3种氮肥作基蘖肥与穗肥配比田间试验,考察产量及其构成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增产增收明显,单产在5737.5~10315.7 kg/hm2时,产量与总颖花量及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适宜的机插规格应掌握在11.7~13.3 cm×30.0 cm,基本苗75万~105万/hm2。土壤肥力中等,单产要求在9000 kg/hm2以上时,投入总氮(纯)应为270~300 kg/hm2,N∶P2O5∶K2O为1.0∶0.3∶0.5,氮素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宜为5∶5或6∶4。[结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策略适宜走建立适中群体、抬升后期肥料运筹比重、提高成穗率、主攻大穗、增加千粒重之路,穗数型增产与穗重型增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9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系为材料,对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千粒重、穗粒数、单穗重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小麦在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都表现为先缓慢升高,灌浆1、2期达到最高峰后慢慢下降,灌浆3期下降较快,灌浆4期表现最低。旗叶在灌浆2、3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穗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灌浆2、3、4期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1、2、3期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单穗重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灌浆3期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小麦高产育种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甬优538在浙北嘉兴的最适播种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秀水134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甬优538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与其齐穂期、全生育期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短0.31、0.71 d;与其株高、总叶数呈弱负相关,每迟播1 d,株高下降0.34 cm、总叶数减0.02叶;与其有效穂数、穂总粒、结实率均呈弱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减少0.043万/hm~2、0.92粒、0.11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03 g;与其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产量最高点播种期为5月23日,过此期随播期延迟产量下降。[结论]甬优538高产稳产,播种期弹性大,单产≥13 000 kg/hm~2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15日~6月6日。  相似文献   

19.
栽培条件对肥地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450kg/hm^2氮肥处理的产量最高。穗数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多,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总茎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多。播量多穗粒数少。千粒重低。9月24日、10月3日、10月13日播种,产量最高的播量分别为82.5、105.0、142.5kg/hm^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总茎数和穗数随着行距的增加逐渐减少,穗粒数和穗粒重则逐渐增多。行距10.0~26.7cm的产量最高。总茎数和总穗数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穗粒数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尿素450ks/hm^2的产量最高,平均7211kg/hm^2。[结论]试验中,以尿素360kg/hm^2增产效果最佳。磷肥用量、基本苗、行距、品种对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明确早籼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早籼产量的主导因素,为早籼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南方稻区早籼区域试验13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水稻产量的8个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早籼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全生育期(r =0.516 7)>结实率(r=0.485 1)>穗长(r=0.474 1)>千粒重(r=0.427 2)>实粒数(r =0.402 1)>株高(r=0.382 4)>总粒数(r=0.359 4)>有效穗数(r=0.311 0).[结论]在进行早籼选育和高产栽培过程中,要抓住结实率这个指标,在保证穗长和千粒重前提下,提高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