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各地欧洲鳗发生“狂奔病”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尚未见到与“狂奔病”这种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发病特点相应的肉眼病变、显微及亚显微病变,也未查到此发病特点相应的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作为病原的确切证据。初步认为养殖水体的不稳定和欧洲鳗生长环境的不良刺激(应激)是造成“狂奔病”的重要因素。由于欧洲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弱于日本鳗,因此,在多种因素频繁或过强的刺激下,欧洲鳗可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欧鳗“狂游症”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永泰、山东和诏安欧鳗养殖场患“狂游症”的鳗鱼脑组织内,分离出弹状病毒样病毒。用病鳗脑组织匀浆液、经肌内和口腔人工接种,感染健康欧鳗获得成功。表明该弹状病毒是欧鳗“狂游症”的致病原,并能经口腔行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3.
欧鳗“狂游症”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国内首次较系统报告了欧鳗“狂游症”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和防治方法,同时在国内外首次报告了侵袭欧鳗脑部的该病的致病原,这对今后深入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国内首次较系统报告了欧鳗“狂游症”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和防治方法,同时在国内外首次报告了侵袭欧鳗脑部的病毒是该病的致病原,这对今后深入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欧洲鳗烂尾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烂尾是鳗鲡的常见病,尤其是欧洲鳗的黑仔及幼鳗阶段更易发生。生产上往往采取药物浸泡的办法治疗,但停药后易复发,难以彻底控制,有时还引起迅速蔓延和大量死亡。这种治疗办法,即使烂尾不发生了,三类苗也明显增多。所以,烂尾给欧洲鳗养殖带来相当大的损失。我们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认为欧洲鳗烂尾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单用药物浸泡的治疗方法,可能是烂尾不易根治的主要原因。对于烂尾,应根据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变被动用药为主动预防,才能有效地控制烂尾的发生。1烂尾的主要原因与日本鳗相比,欧洲鳗的皮肤幼嫩,…  相似文献   

6.
(一)注重观察,及早治疗 一般鱼被病原体感染或侵袭后,都有一些征兆,如病鱼活动迟钝,常缓慢游于水面,不聚群,若有惊动,略下沉后,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鱼刚发病时,狂游急窜,或体色灰暗,鳞片脱落等。应注意及时发现鱼病征兆,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瓜虫病,亦称“白点病”,主要危害人工饲养的淡水鱼,无论鱼种还是成鱼,过度密养极易发生,并常常引起大批死亡。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Iohthyophthirius-multifilis)。发育过程分童虫期和成虫期。生活周期分营养期和胞囊期。营养期自幼虫钻进皮肤和鳃上到形成孢子止。它寄生后,在皮肤组织间来回地钻动,吸收养料生长发育,同时刺激组织增生,形成白色脓泡,即“小白点”。若大量寄生,饲养鱼狂游不食,大量消耗体力继而死亡。小瓜虫,除汞制剂外,对大多数药物不敏感。过去有人用孔雀石绿、冰醋酸、福尔马林、美兰…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渔业生产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能再走以牺牲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为代价的劣夺性渔业之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渔业数量型发展阶段,多品种集约化养殖所引起的水生生物病害问题已超出人们的想象,以致于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甚至发展到了“养什么病什么、病什么就死什么”的地步,几乎所有的养殖品种都受到病害的困扰。诸如淡水养殖品种甲鳖的白底板病、河蟹颤抖病、鳗鱼的狂游症、罗氏沼虾的白体病、牛蛙的红腿病,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在患有“狂游症”的欧鳗脑细胞中发现一种弹状病毒,该病毒颗粒只存在于细胞浆中,大小约50-80nm×100-250nm,具有囊膜,囊膜外附有纤突,可造成宿主细胞肿胀和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它是欧鳗“狂游症”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
鳗鱼“狂游病”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近两年在我国福建省等地养殖的鳗鱼暴发流行的一种不明病因的疾病(俗称“狂游病”),通过寄生虫学、细菌学、病毒学检查,以及人工感染回归试验,确认其病原为鳗冠状病毒样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鳗鱼的肝脏、肾脏和心脏,导致这些器官的实质细胞呈现变性、坏死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是  学军 《山东饲料》2005,(9):25-25
一些寄生虫寄生于鱼的体表或体内,往往使鱼表现不安而狂游,疯狂病、中华鳋病,鲺病、车轮虫病及三代虫病,因其症状相似,流行季节基本相同,故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造成经济损失。现将这几种病的不同症状及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漳浦县某海水养鱼场饲养的10万尾鲈鱼苗(Lateolabrax japonicus)发生以自转、狂游、侧游等运动失调及大批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病死鱼眼睛发亮、微肿,部分鱼体表有新鲜的破溃伤口,死亡率高达65%。寄生虫、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检测引物,采用RT-PCR检测方法扩增出神经坏死病毒特异性的421 bp基因片段,依此诊断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e necrosis,VNN)。采取及时捞取病死鱼,去除网箱沉渣粪便,中草药吊袋消毒,减食和氯苯尼考、黄芪多糖、益生菌拌料等防治措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们对绵羊狂蝇的预防工作抓得不紧,1989年春绵羊狂蝇严重危害羊群,致使部分春产母羊发生死亡。为此,我们先用10%敌百虫溶液5毫升,对10只病羊进行鼻腔注射,结果仅有2只症状减轻,随后我们对角根已软化、活动的病羊,在  相似文献   

14.
我省耕牛“肿脚烂蹄病”,俗称“烂蹄病”,曾认为是坏死杆菌病、有机氯农药慢性中毒、伊氏锥虫病。据调查,此病从1971年冬开始零星发生,1973~1976年已波及到9个地区的30个县、市。1975年以来,我们对此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作了细菌学、寄生虫学、稻草农药残留量检测和真菌分离及本动物复制试验,明确了本病是由于饲喂霉稻草所引起的真菌中毒病,现将调查和诊断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5.
狂游病又名疯狂病、狂奔病、飞机病等,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本症传染性极强,因而认为具病原体,而且病原体对寄主具较高的选择性。为鳗鲡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为严重疾病之一。1病原与病因有关本症的病原体还未真正弄清楚,黄印尧等初步认为该病原为弹状病毒样病毒。发病原因是由于对生活环境(例  相似文献   

16.
进境欧洲鳗苗养殖及疫病危害情况调查王侃李永学罗新安谭国英(沙头角动植物检疫局518081)随着国内养鳗业的蓬勃发展,对鳗苗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近年来由于日本鳗苗资源日渐枯竭,苗价上涨,而欧洲鳗苗价格低廉,进口量剧增,仅1995年上半年经沙头角进境欧洲鳗...  相似文献   

17.
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由带科多头属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骆驼(有时寄生于人脑和脊髓)所引起的。羊多头蚴病分布广,危害大,2岁以下的羊易感本病。羊鼻蝇蛆病系由昆虫纲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的羊狂蝇(又称羊鼻蝇)的幼虫——羊鼻蝇蚴寄生于羊的鼻腔、鼻窦、额窦或颅腔内所引起的、呈现慢性鼻炎症状的寄生虫病。1临诊症状病羊精神沉郁,身体极度消瘦,打喷嚏,有脓性鼻液流出,呼吸困难,对声音刺激反应弱,食欲消失,行走时步态不稳。叩诊病羊头部有浊音,触诊有痛感,头顶部皮肤稍隆起。最后病羊站立不稳,卧地不起,因极度衰竭…  相似文献   

18.
在夏季水绿鱼肥时节,是鱼寄生虫病和出血病的高发病季节,由于水面大,费用高,防治难度也大。1寄生虫类型1.1中华鱼蚤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名鳃蛆病。中华鱼蚤仅寄生于草鱼、督鱼和赤眼鳟。病鱼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中华鱼蚤病分布广,  相似文献   

19.
春季“爬蜂病”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松林 《蜜蜂杂志》2003,(12):23-24
意蜂“爬蜂病”自 1 988年在全国暴发流行以来 ,病情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是养蜂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2 0 0 3年春季又是“爬蜂病”较严重的一年 ,给养蜂生产造成惨重的损失。“爬蜂病”虽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 ,但它的致病菌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笔者经多年的实践观察和调查研究 ,根据症状判断及显微镜检查 ,断定我地春季“爬蜂病”是由孢子虫病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成蜂先天不足 ,免疫功能低下。本文提出不用药物 ,通过管理手段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或减轻病情。现就以孢子虫病为主症的“爬蜂病” ,谈一点我的见解 (据笔者定地养…  相似文献   

20.
“金曼”牌欧洲鳗配合饲料等产品获省优秀新产品奖去年我省饲料工业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产品取得较好成绩。经省饲料工业办审核,省优秀新产品评审委员会评定:潮州市通宝饲料有限公司“金曼”牌欧洲鳗配合饲料、梅州市嘉洲制药厂50%饲用维生素E粉、新兴县饲料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