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谷子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谷子群体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应用红外测温仪对谷子冠层温度进行了2 a观测,并测定了灌浆结实期谷子功能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自然界谷子存在冠层温度分异现象,衡谷9号的冠层温度持续偏低,谷丰888和05-61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且这两类群的生理特性有着明显差异,尤其在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方面冠层温度低的衡谷9号的表现较冠层温度高的谷丰888和05-61为优。因此,在谷子品种选育中以冠层温度持续偏低作为目标性状之一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花生群体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花生群体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方法】应用红外测温仪对豫花9331、豫花9327及鲁花11号花生的冠层温度进行了长期观测,并测定了饱果期花生主茎功能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以及该时期花生荚果的干物质积累量,并对一些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品种花生群体的冠层温度存在着明显的分异现象,鲁花11号、豫花9331持续偏低,豫花9327持续偏高。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豫花9331、鲁花11号功能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在逆境条件下变化平缓,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持续时间较长;相关分析表明,主茎高、分枝数和侧枝长均与冠层温度呈负相关。【结论】冠层温度偏低的花生品种生理活性高于冠层温度偏高的花生品种,且温度型归属与功能叶片生理性状的优劣及植株农艺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麦冠层温度及其与光合性能的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不同大麦品种冠层温度及光合生理特性,应用红外测温仪对大麦植株开花至成熟期的冠层温度进行长期观测,并测定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结果表明,自然界大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存在明显差异,95-83、D-18、法瓦维特持续偏低,甘啤4号、哈瑞特、99-6持续偏高。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大麦品种在花后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下降缓慢。由此可见,大麦冠层温度与其光合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绿豆群体的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光合性能,以不同产量水平绿豆品种为材料,在开花结荚期利用红外测温仪对绿豆冠层温度进行观测,并定期测定主茎开花节位叶片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参试绿豆品种在开花结荚期间存在冠层温度分异现象,低产品种“汾绿2号”、“洮9947 6”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高产品种“冀绿9802 19 2”和“潍绿2116”冠层温度持续偏低,且高产品种主茎开花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CO2摩尔分数等光合生理指标均优于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大麦品种冠层温度差异,应用红外测温仪对大麦的冠层温度进行长期观测,并测定花后功能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调查部分农艺性状,探讨冠层温度与灌浆结实期功能叶生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法瓦维特(CK)相比,95-83、D-18的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甘啤4号、哈瑞特和99-6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与冠层温度偏高品种相比,冠层温度偏低品种功能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及SOD活性等在灌浆前期差异不明显,但在灌浆中后期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冠层温度与千粒质量、株高、叶面积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可见,不同大麦冠层温度存在差异,且温度型与对应植株功能叶生理特性优劣及农艺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冷型花生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红外测温仪观测了4个不同花生品种的冠层温度,并测定了花生主茎功能叶片的部分光合生理性状。结果表明,自然界花生存在冠层温度分异现象,豫花9331和豫花153冠层温度较对照品种持续偏低,属冷型花生;开农41号和无名2号的冠层温度均高于对照品种,属暖型花生。冷型花生较暖型花生的叶绿素含量高,绿叶面积持续期长,净光合速率(Pn)高,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也具有明显优势,说明冷型花生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此外,冷型花生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能够产生和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7.
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及其与地表温度和光照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特征及其与地表温度和光照度的关系,以揭示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冠层温度差异机理。【方法】于花生结荚期和饱果期,分别应用红外测温仪和照度计对花生冠层温度、地表温度日变化和冠层、1/2株高层、0.02m株高层光照度日变化(06:00-18:00,每隔2h观测1次)进行了观测。【结果】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冠层温度存在明显分异,冠层温度偏高的品种(暖型花生)持续偏高,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冷型花生)持续偏低,且越是到生育后期,差异越明显。结荚期和饱果期不同温度型花生冠层温度、地表温度日变化均能用三次多项式很好地拟合,各层光照度日变化均能用二次多项式很好地拟合。冠层温度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和各层光照度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但不同生育时期各因子的作用大小不同,结荚期:地表温度>1/2株高层光照度>0.02m株高层光照度>冠层光照度;饱果期:地表温度>冠层光照度>1/2株高层光照度>0.02m株高层光照度。【结论】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密切相关,到生育后期,冠层光照度也对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旱条件下冷型小麦的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不同温型的小麦品种,通过测定群体冠层温度、叶片功能持续期以及丙二醛含量等参数,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冷型小麦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期间,冷型小麦群体冠层温度持续偏低,其叶片功能期、蒸腾速率等性状明显优于暖型小麦品种,在籽粒灌浆后期表现尤为明显。冷型小麦对干旱的特殊适应性将为旱地小麦品系(种)的选择和高产栽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绿叶数和冠层温度的连续观测试验研究表明:小麦品种间冠层温度可分成2种类型,cy626,cp601、rb6为温度偏低型(冷型);ys9h、9430、nr9405为温度偏高型(暖型).绿叶数和冠层温度之间关系密切,温度偏低型小麦的绿叶数在抽穗期至成熟期均高于温度偏高型小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花生生理和农艺性状对冠层温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为分析不同基因型花生冠层温度差异机理提供参考。【方法】自花生结荚期到收获,应用红外测温仪对12个北方大花生品种的冠层温度进行了连续观测,并测定了花生主茎功能叶片(主茎顶3叶)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收获时调查了分枝数、侧枝长和主茎高等农艺性状,对各生理和农艺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12个大花生品种的冠层温度有分异,其中,豫花153的冠层温度最低,开农41的最高。花生生理和农艺性状对冠层温度均有强烈影响。生理指标中影响最大的是叶绿素含量,其次是SOD活性、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CAT活性、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农艺性状中以主茎高的影响最大,侧枝长和分枝数次之。【结论】花生冠层温度与生理和农艺性状密切相关,生理活性强,植株高、分枝数多,利于冠层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棉花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同一环境背景下,以辽棉1号为参照,以冷温型棉花中棉41号、炮台1号与暖温型棉花豫422、中棉5629为试材,从花期开始,通过测定群体冠层温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研究了棉花功能叶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冷温型棉花较暖温型棉花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速度慢,SOD、NR的活性较高,下降幅度小,MDA的积累速度较慢.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借助冠层温度作为棉花代谢功能的外部信号,为棉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绿豆的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叶片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测两个绿豆品种安9204和保942—34在结英期冠层温度的变化,发现在大气,土壤、栽培措施完全 一致的一个小尺度范围内,保942—34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而安9204的冠层温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在结荚后 期表现更为明显。观察比较这两种绿豆的叶片结构,发现冠层温度较低的绿豆品种安9204叶片较薄,但叶肉 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少;在结荚后期,叶片结构衰老缓慢,叶肉细胞中含有较多 的叶绿体。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10个油棕新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g新品种(RYL31~RYL40)半年生实生苗进行短期低温处理,测定油棕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油棕可溶性糖含量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低温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随温度降低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RYL37、RYL38和RYL39品种的MDA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不同生理指标对低温的敏感度不同,轻度低温能刺激植物防御机能增强,重度低温则会扰乱植物本身的防御机能.  相似文献   

14.
以3个杜仲无性系为材料,分别进行高温处理10 d,观察杜仲脯氨酸和丙二醛的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杜仲幼苗叶片中的脯氨酸质量分数提高;杜仲幼苗在高温胁迫下,丙二醛的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但不同无性系之间有较大差异,对照处理的丙二醛的质量分数远低于高温胁迫;不同无性系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对照处理的3个无性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大于高温处理;高温胁迫下,3个无性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下降趋势;高温胁迫使杜仲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不同温度处理使杜仲幼苗胞间CO2的摩尔分数产生不同程度的增大;高温条件下各无性系的蒸腾速率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淀粉型木薯品种采后块根变质的生理特性,以淀粉含量较高的木薯品种‘辐选01’(RS01)和淀粉含量较低的木薯品种‘华南124’(SC124)为试材,测定采后贮藏0、5、10、15和20d的块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块根褐化程度逐渐加深,干物质含量和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淀粉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SOD酶活性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POD酶活性则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RS01贮藏过程中块根褐化程度较严重,贮藏第5天褐化面积达30%,而SC124贮藏第20天才开始出现褐化。淀粉含量较高的木薯品种块根干物质含量较高且变化大,失水速率较快,MDA含量较高,SOD、POD和CAT酶活性均较高。可见,块根采后抗变质能力与淀粉含量有密切关系,淀粉含量越高的木薯品种采后块根越容易发生变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型大豆与其叶片生理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揭示自然界大豆种质材料冠层温度是否存在差异,采用BAU-I型红外测温仪,观测了5个大豆品种植株的冠层温度,同步测定其功能叶片的部分生理性状。结果表明,自然界存在冠层温度偏低的低温大豆种质即冷型大豆(如汾豆55、冀NF58)和冠层温度偏高的高温大豆种质即暖型大豆(如94101、东大2号)。在整个籽粒灌浆期,冷型大豆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暖型大豆,随生育期的推移,丙二醛(MDA)含量积累速度也慢于暖型大豆。由此认为不同大豆种质材料冠层温度存在差异,且温度型归属与功能叶片生理性状的优劣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水稻耐寒种质资源,培育耐寒性品种。【方法】以5份不同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供试品种,幼苗经(5±1)℃低温处理后,进行耐寒性鉴定及相关生理特性测定,筛选耐寒性品种。【结果】索稻1号和南阳占较耐寒,达1级耐寒,桂368和R96-82达2级耐寒,爱叶绿达3级耐寒;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则较低。【结论】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可作为耐寒育种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以12个甜椒品种为材料,对低温胁迫下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性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甜椒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不同品种间的升高幅度有所差异。根据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中椒4号’、‘多福’、‘中椒8号’‘中椒105号’为高抗寒品种,‘金华星’和‘冠军椒王’为低抗寒性品种,其他6个品种为中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