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饲料与畜牧》2004,(1):39-41
美国畜牧专家在15个养猪场共5000多头猪进行的试验表明,给母猪注射β-胡萝卜素能够提高其繁殖率。 试验是这样进行的:将母猪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母猪在断奶时先肌肉注射含有200毫克β-胡萝卜素的非离子乳化剂5毫升,配种时再注射5毫升。结果,注射了β-胡萝卜素的母猪受胎率提高了12.5%,活产仔数增加了12.3%。这是因为,β-胡萝卜素是一种生理性抗氧化剂,可保护母猪子宫  相似文献   

2.
美国畜牧专家在15个养猪场共5000多头猪进行的试验表明,给母猪注射β-胡萝卜素能够提高其繁殖率。   试验是这样进行的:将母猪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母猪在断奶时先肌肉注射含有200mgβ-胡萝卜素的非离子乳化剂5mL,配种时再注射5mL。结果,注射了β-胡萝卜素的母猪受胎率提高了12.5%,活产仔数增加了12.3%。这是因为,β-胡萝卜素是一种生理性抗氧化剂,可保护母猪子宫和卵巢类固醇化合物合成细胞免受氧化剂作用的危害,维持排卵、着床和妊娠的正常进行。 (李兵译自俄《畜牧业》2000年8期)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试验结果表明,b-胡萝卜素对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良好的作用。试验是这样进行的 :将母猪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在断奶时,先肌肉注射含200 mg b-胡萝卜素的非离子乳化剂5 mL,配种时间再注射 5 mL。结果,注射了b-胡萝卜素的母猪平均受胎率要比对照组母猪高13 %,产活仔猪数增加12.5 %。另外,在杂交青年母猪中,自配种之日至产后3周内,每周注射230 mL b-胡萝卜素,其胚胎的存活率、产仔数、初生重和断奶重均高于未注b-射胡萝卜素的对照组母猪。β-胡萝卜素能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李有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胡萝卜素微囊制剂的生产工艺和β-胡萝卜素对怀孕后期母猪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微囊制备试验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其最佳生产工艺参数,并测定产品的稳定性和溶出度;饲养试验选用繁殖性能基本一致的长×大母猪48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II、III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含β-胡萝卜素40、100、160 mg/kg 3个水平的微囊制剂。结果表明:当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200℃,固形物浓度25%时β-胡萝卜素微囊产率最高;在光照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微囊较未经处理的原粉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在培养箱中持续光照4 d,保留率仍有75.39%。β-胡萝卜素微囊在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溶出度分别为89.23%和95.69%;在妊娠110 d时,160 mg/kgβ-胡萝卜素组母猪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综上所述,微囊化能够提高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在怀孕母猪日粮中添加160 mg/kgβ-胡萝卜素有利于提高母猪类固醇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西德科技人员研制成一种方块状特种饲料——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 的补充饲料,使用效果很好。这种饲料每公斤含8,000mgβ-胡萝卜素或4,000mg 维生素 E。它适用于母牛、公牛、母猪、母马。母畜在β—胡萝卜素供应不足(尤其是缺乏维生素 E)时,出现许多症状,如难以发情、排卵延迟、囊肿、胚胎死亡等。饲喂这种饲料,可以提高繁殖率。据试验,从母猪断乳3日,开始适量加喂这种块状饲料至发情时为止;然后,将两种块状饲料剂量减半饲喂,直到配种后21天结束。结果表明,试验  相似文献   

6.
1、妊娠早期合理的营养水平。母猪配种后不宜马上提高其营养水平,妊娠早期饲养水平过高会使胚胎存活率下降5%,其中配种后的1~3天特别重要。2、注射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在断奶时,配种当天和配种后7天内给母猪注射200mgβ-胡萝卜素或5万IU维生素A棕榈酸盐,可显著增加初生仔猪的存活率。但增加饲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并不能获得同注射相同的效果。3、补饲叶酸。在母猪日粮  相似文献   

7.
卡罗来纳州大学研究发现,对母猪给予高剂量维生素A,可增加仔猪窝重.方法是在母猪临产前及产后的15天内,每日注射正常需要量5倍以上的维生素A,结果,比对照母猪平均多产近一头仔猪. 临床应用时常以β-胡萝卜素代替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必须是注射制剂,目前只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母猪后期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妊娠母猪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粪便、血清和乳汁中免疫球蛋白A(Ig A)浓度的影响。将体况相近、胎次相同的妊娠母猪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猪,饲养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半月组和一月组分别在预产期前半个月和1个月的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β-胡萝卜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粪便、血清和乳汁中Ig A浓度。结果表明:半月组和一月组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组,大部分差异显著(P0.05);在分娩前1周,半月组和一月组粪便中Ig A浓度大部分高于对照组,但在分娩后1周,半月组和一月组粪便中Ig A大部分浓度低于对照组;半月组和一月组血清和乳汁中Ig A浓度高于对照组,除一月组血清Ig A浓度外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β-胡萝卜素可以增加妊娠母猪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血清和乳汁中Ig A浓度,从而增强妊娠母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试验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对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良好作用。试验是这样进行的:将母猪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在断奶时先肌肉注射含  相似文献   

10.
β-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中活性最高的维生素A前体物,不仅具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而且在动物繁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母猪繁殖性能是母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β-胡萝卜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在母猪生产中具有抗氧化、维持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和繁殖性能等作用。本文阐述了β-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并综述了在母猪繁殖中应用β-胡萝卜素的研究成果,以期为β-胡萝卜素在母猪生产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荷兰进行的试验进一步证实,饲喂母猪和公猪维生素A前体类胡萝卡素,即β-胡萝卜素,可提高其繁殖性能。据记录,饲喂类胡萝卡素的母猪窝仔数较多,公猪精液质量较好,即使其日粮已含有足量的维生素A。 Szczcin农业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每日用含10%合成β-胡萝卜素的商品制剂供给配种前后和怀孕期第100—110天的母猪β-胡萝卜素200mg,另外这些母猪哺乳期间补充100mg。结果,未添加的对照组母猪平均窝产活  相似文献   

12.
1985年以来对β-胡萝卜素注射液的效果作了评估.迄今的研究表明,注射β-胡萝卜素提高了猪和马的受胎率,增加了母猪活产仔率和仔猪活重。  相似文献   

13.
张明海 《养猪》2006,(1):24-24
铁是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给2~3日龄仔猪进行1次补铁。但是,不少养猪场户认为2次补铁效果要好于1次补铁效果。针对2次补铁有没有必要,进行了2次补铁与1次补铁效果的对比试验。2005年4月在陕西省榆阳区一规模养猪场的生产母猪群中,选择终端父本为台系杜洛克、由同一公猪所配的PIC初产怀孕母猪10头,实际产期相差不到2天,以其所产仔猪为试验动物。将参试的怀孕母猪分成两组,每组5头。试验1组母猪所产仔猪在2日龄注射铁制剂1毫升,10日龄再注射铁制剂2毫升;试验2组的仔猪仅在2日龄注射1次铁制剂1毫…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β-胡萝卜素对小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保护作用。将40只体重在22~25 g的雄性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β-胡萝卜素处理组、脂多糖(LPS)组、保护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正常鼠粮,β-胡萝卜素组饲喂含有50 mg/kgβ-胡萝卜素的鼠粮,LPS组饲喂正常鼠粮并每天注射10 mg/kg LPS,保护组饲喂含有50 mg/kgβ-胡萝卜素的鼠粮并每天注射10 mg/kg LPS。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的注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液中IL-2、IL-4含量(P0.05),显著提高小鼠血液中NO含量(P0.05),影响小鼠结肠结构并显著降低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蛋白表达(P0.05);而与LPS组相比,保护组的小鼠血液中IL-2、IL-4含量以及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NO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显示,β-胡萝卜素可对由LPS应激造成的小鼠肠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结果对保护肠屏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母猪初乳、常乳成分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揭示肠道菌群与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选取胎次相近的妊娠后期二元杂交母猪4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30和90 mg/kg β-胡萝卜素的饲粮,试验从妊娠第90天开始到分娩后第14天结束。分娩当天采集母猪初乳和粪便样品,哺乳第14天采集母猪常乳样品。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水平以及常乳中乳成分进行测定,粪便样品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β-胡萝卜素有提高母猪初乳中IgM的趋势(P=0.173),降低IgG的趋势(P=0.155);添加30 mg/kg β-胡萝卜素显著提高了常乳中乳蛋白和尿素氮含量(P<0.05),同时降低了乳糖含量(P<0.05),而添加90 mg/kg β-胡萝卜素降低了常乳中总固体含量(P<0.05)。对粪便菌群进行分析发现,β-胡萝卜素上调了Eubacterium brachy group、Ruminococcaceae UCG009、Ruminococcaceae UCG014等菌群的丰度,下调了Candidatus Soleaferrea、Coprococcus 3、Lachnospiraceae NK4B4 group等菌群的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Coprococcus 3与初乳中IgM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Fibrobacter与初乳中IgG、IgM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Lachnospiraceae NK4B4与常乳中乳蛋白和总固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Ruminococcaceae UCG009与初乳中Ig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母猪初乳及常乳的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
<正>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对600多头母猪在断奶时用β—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进行注射的研究结果证明,提高了下一胎成活仔猪的头数18%。以后,北卡罗来纳州的研究员Terry Coffey博士和Jack Britt博士又继续进行了这一研究,他们在母猪交配后的第七天,用  相似文献   

17.
1985年以来对β-胡萝卜素注射液的效果作了评估。迄今的研究表明,注射β-胡萝素提高了猪和马的受胎率,增加了母猪活产仔率和仔猪活重。  相似文献   

18.
围产期饲喂β-胡萝卜素对奶牛免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选择胎次相同、产奶量、体重和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基础日粮+150 000 IU维生素A),处理Ⅰ日粮(对照日粮+300 mg-β胡萝卜素),处理Ⅱ日粮(对照日粮+600 mg-β胡萝卜素),预试期15 d,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添加-β胡萝卜素对奶牛血液白细胞数量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围产期奶牛血液淋巴细胞的转化率(P<0.01)。-β胡萝卜素的添加提高了血浆中-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浓度;在产后8-12周,处理组奶中-β胡萝卜素的浓度显著提高(P<0.005),而且奶中-β胡萝卜素的浓度随着-β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β胡萝卜素的添加对产后4周内奶中的-β胡萝卜素的浓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关于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一些研究结果,主要将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影响母猪生殖机能的作用方式、添加剂量及其作用机制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在夏季,为了缩短母猪断乳至下一次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繁殖率,应用不同剂量的孕马血清和脑垂体后叶素作了两批生产试验。第一批试验用700头哺乳母猪(分娩后24—26日),分成3组。试验Ⅰ组250头,断乳当天肌注孕马血清1800—2000小白鼠单位;试验Ⅱ组200头,断乳后8日内自然发情的就直接配种,未发情的母猪于第9日注射上述剂量的孕马血清;Ⅲ组为对照组,250头。所有母猪发情后按常规方法输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