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以4个不同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六种不同播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玉米自交系出苗率影响很大;玉米自交系播种期相差的天数与出苗期相差的天数并不相等,它们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玉米自交系播种期相差的天数并不等于雌雄穗开花相差的天数,它们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陇东南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日期。[结果]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期、七叶期~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全生育期生物累积量随≥10℃的积温呈线性变化,各播期玉米生物量在拔节前差异较小,拔节后平均播种期玉米生物量增加高于其余各播期玉米;平均播种期是比较适宜的播种期,玉米成熟期果生物量累积也高于其他播期。[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1983年我们研究了聚乙烯塑料薄膜复盖对玉米花期的影响。试验采用了12个品种、4个播种期、全生育期复盖与露地栽培的裂区试验设计。试验表明:复盖地膜使玉米提早出苗、散粉、吐丝,提早天数随播种期推迟而递减;复盖玉米吐丝前各生育阶段缩短7—9天,吐丝到成熟的天数延迟约2—3天,全生育期平均提早5天左右。生育期不同的玉米,复盖后的开花顺序与不复盖的一致。在武功地区条件下,应用地膜复盖的早开花效应,对生育期相差少于8天的自交系,以晚熟自交系复盖作母本,早熟自交系不盖作父本,可以达到花期相迂;生育期相差约15天的自交系,用晚熟系复盖作父本,早熟系不复盖作母本,可达到花期相迂;如果先播种的隔离区父、母本均复盖,那么它和后播种的隔离区,时问隔离间距可由40天减少到30天。此外,出苗至8叶期间复盖也可促进早开花。地膜复盖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农业新技术,我国在七十年代才广泛应用在芷菜、棉花及粮食、油料作物上,但在玉米上的应用和研究均较少,所见报导多是研究地膜复盖玉米的增产作用。由于玉米育种中常常发生双亲花期不协调的问题,并因此影响到育种进度和限制了一些杂交种的推广,人们采用了分期播种、贮存花粉等办法,这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给工作带来麻烦和困难。为了寻找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促进早熟的效应进行了地膜复盖促进玉米开花的初步研究,探讨不同品种、播期下地膜复盖后的花期变化规律,试图通过复盖解决双亲花期不协调、时间隔离中的花期交叉及生长迟缓亲本的促进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玉米雌蕊吐丝晚于抽雄散粉,所以,即使父母本生育期相同也应当将父本迟播3~5天,或将母本催芽后同期播种。如两亲本花期相差5天以上,为使花期相遇就需要调节播种期。调节播种期应注意两点:一是母本吐丝期与父本花期相差的天数不等于两个亲本播种期相差的天数。二是玉米花丝的生活力一般保持7天左右(夏播5天左右),而雄穗散粉的延期较短,并且花粉的生活力只有几小时,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8个玉米自交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变化,认为干旱胁迫能够增加玉米自交系的脯氨酸含量,提高电导率,不同自交系之间的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差异较大.SOD酶和POD酶活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也增强,但是自交系之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不同玉米自交系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8个玉米自交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变化.认为干旱胁迫能够增加玉米自交系的脯氨酸含量,提高电导率,不同自交系之间的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差异较大。SOD酶和POD酶活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也增强.但是自交系之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西北玉米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陕西凤翔、大荔和新疆若羌、喀什的夏玉米,新疆乌兰乌苏、新源和甘肃武威、张家川的春玉米1980—2004年主要生育期资料,运用距平、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所选地区玉米生育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夏玉米变化趋势不一致,各地播种期呈提前趋势,但大荔变化呈推迟趋势;各地成熟期呈提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全生育期呈推迟趋势,但大荔因播种期推迟趋势大而成熟期提前,使得整个生育期缩短。(2)西北地区春玉米播种期普遍提前,成熟期变化趋势不明显,整个生育期呈推迟趋势。(3)西北地区春玉米突变点普遍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夏玉米突变点均在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偏冷偏暖期内,突变点与气候突变时间及气候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种子贮存蛋白SDS-PAGE技术,对2份玉米母本 种子的蛋白质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母本种子蛋白质电泳图谱差异明显,特征谱带稳定。种子蛋白电泳鉴定与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结果之间纯度达97;以上,该技术可作为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种子纯度鉴定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株型及其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0个玉米自交系叶向值与单叶光合速率(Pmax)及单株叶面积(S)关系的研究表明:①玉米株型与单叶光合速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50个自交系按BLOV(穗上叶叶向值)和Pmax两性状可明显地分为12类。我国现常用玉米自交系以株型较松散而光合速率较高的类型为主(占32.0%),缺乏株型紧凑、光合速率低和株型松散、光合速率高或低的类型;②玉米株型与单株叶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我国目前常用紧凑型玉米自交系单株叶面积往往偏小。以上结果表明为了取得玉米株型与光合生态、生理有种进展,需要进行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玉米及其自交系受玉米螟危害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了超甜玉米、糯玉米和普通玉米的36份自交系受玉米螟危害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受害差异明显,超甜玉米受害最重,其次是糯玉米,普通玉米受害较轻;同一类型玉米不同自交系之间受害差异也明显,受害较轻的有超甜玉米自交系S98、SY18、S红-2,糯玉米自交系穗糯131、中糯2-21、桂糯-3、WX-2以及普通玉米自交系英4-11、M017、泰苏黄、20-3等。  相似文献   

11.
玉米播期和密度对间作魔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玉米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间作魔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玉米播期设3个水平(早播A1:魔芋10%出苗时播种玉米;中播A2:魔芋50%出苗时播种玉米;晚播A3:魔芋90%出苗时播种玉米);玉米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高密度B1:4.17万株·hm?2;中密度B2:2.08万株·hm?2;低密度B3:1.39万株·hm?2)。在魔芋的展叶末期测量魔芋的农艺性状,并对魔芋和玉米产量进行实收测产,分析土地复合产值。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播期的推迟,魔芋株高、叶柄直径、地下球茎和玉米产量降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降低,魔芋叶盘直径和地下球茎产量增大,魔芋株高和玉米产量下降。不同玉米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魔芋叶柄直径和地下球茎产量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玉米播期采用何种密度对魔芋叶盘直径、魔芋株高、魔芋叶面球茎产量和玉米产量都不产生显著影响。单独种植魔芋时,魔芋叶盘直径、叶柄直径、魔芋叶面球茎产量最大,而魔芋株高和地下球茎产量最低。在魔芋零星出苗(10%)时,以1.39万株·hm?2的密度间作玉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对绿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播期对绿豆产量等性状的影响,为实现绿豆的良种良法配套及综合评价优良绿豆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夏播绿豆品种(系)L24、L26和L38为试材,研究4个播期对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第1和3播期生育期最短(65 d),第2播期生育期最长(74 d).绿豆品种(系)、播期处理籽粒产量效应极显著.L26和L38平均籽粒产量相似,均显著高于L24,第4播期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播期.株高、主茎节数、叶片长、叶片宽和单株荚数受品种影响不大,受播期影响较大.荚长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荚宽、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受品种和播期的影响均较显著.L26和L38单株产量相似,均显著高于L24.平均单株产量最大的是第4播期,其次是第3播期.3个绿豆品种,平均百粒重以L26最大,其次是L38.第4播期的百粒重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3种播期.播期处理对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第4播期(8月8日)为较适宜的绿豆播种期,L26和L38可作为以收获豆粒产量为目标的高产绿豆品种进行种植,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内蒙古东北部区3个大豆品种5个播期下农艺性状和品质的比较分析,得出3个品种丰产优质的最佳播期:高脂肪品种‘蒙豆-12’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产量和品质均为最优;高蛋白品种‘蒙豆-13’的最佳播期为4月27日,理论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和蛋脂总和均高于正常播期;高产品种‘蒙豆-15’最佳播期为4月27日和5月5日,早播一周和早播两周产量基本相同,不宜晚播,籽粒品质早播优于晚播;3个品种综合表现为在多雨的年份均可以适时早播。对比分析了最佳播期下各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及气温日较差与正常播期的差别,进而分析了不同播期气候条件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播种—结荚期气温偏低、气温日较差增大以及全生育期降水的偏少均不利于‘蒙豆-12’产量形成,但利于蒙‘豆-13’和‘蒙豆-15’产量的形成;播种—结荚期气温低于正常播期、全生育期气温日较差大于正常播期利于提高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和蛋脂总和。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与收获期对水稻灌浆期、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系)的适宜播种时间,确保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方法】以6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12个组合为材料,采用4期播种(前后两期间隔6 d),利用二因素两向分组资料无重复观察值模型与最小显著差数测验法(LSD法)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籽粒产量、灌浆期、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及成熟后推迟收获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的恢复系糙米率有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糙米率有降低趋势;籽粒产量、灌浆期、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在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II优组合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宜香优组合1~3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第4期显著减少;不同播期对杂交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影响较大,推迟播种会降低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但对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不显著。第4期推迟收获会导致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恢复系和杂交稻在川南3月27日后推迟播种,产量有减产趋势,4月上中旬播种产量减少极显著;恢复系和杂交稻谷粒长宽比不受播期影响;杂交稻灌浆期、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比恢复系大;杂交稻成熟后不及时收获会导致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种期对芥菜型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播种期对芥菜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年的4月下旬到5月初播种,油菜植株发病率低,有利于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而推迟播种期,由于地温升高,油菜出苗明显加快,但其生长后期遇到高温多雨天气,植株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当地适时播种芥菜型油菜是保证丰产增收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晚播对小麦籽粒谷蛋白及GMP积累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在Glu-B1位点等位变异的4个近等基因系材料,研究了在正常播期和晚播条件下小麦籽粒谷蛋白和谷蛋白大聚体(GMP)的积累动态及面团稳定时间。结果表明:在遗传背景相同的条件下,各材料籽粒谷蛋白在正常播期和晚播中积累动态均是从低到高,花后30~35d为快速积累期,含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材料在此时期积累较快。GMP在花后12d左右已大量积累,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快速下降,灌浆中期降到最低点,不同亚基材料降到最低点的早晚不同,亚基17+18出现最低点早,上升时的积累量较其他亚基大;在正常播期中上升直到成熟,在晚播中灌浆后期又有下降的趋势。晚播对Glu-B1位点等位变异的4个材料谷蛋白及GMP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都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17+18最大,7+9次之,7+8最小。推测不同亚基材料谷蛋白及GMP积累动态的差异是导致其品质形成及稳定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玉米自交系耐深播能力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5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播深10 cm和15 cm条件下,研究了出苗率、根数、根长、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苗长与玉米耐深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深的增加,根长、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大体呈增加趋势,而出苗率、根数、苗长呈下降趋势。不同播深条件下出苗率和胚芽鞘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而根长、根数和中胚轴的变异系数较小。在10 cm播深条件下的出苗率与胚芽鞘长、根长和苗长显著相关,而15 cm条件下的出苗率与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根数、根长、苗长显著相关。15 cm播深条件下的鉴定结果可以反映不同品种的耐深播能力。因此,在15 cm条件下,用出苗率、根数、根长、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以及苗长按耐深播性强弱将45份自交系分成3组;同时,将45份自交系划分为Lancaster、四平头、PA、PB、BSSS和旅大红骨共6个亚群,其中Lancaster(Lan)、四平头(SPT)、PA的出苗率、根数、根长、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以及苗长较高,含有较多耐深播系和中等耐深播系,为重要的耐深播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 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 月22 日较4 月12 日播种出苗天数缩短15 天,生长期缩短42 天,抽薹率下降30%;出苗率却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4 月12 日播种出苗率最低[(40.57±0.56)%],5 月2 日以后播种出苗率均在95%以上;4 月22 日播种板蓝根产量(5000.25 kg/hm2)和(R,S)-告依春含量[(0.083±0.0012)%]均达最高水平,5 月2 日播种大青叶产量最高(2034.37 kg/hm2),但播期对板蓝根药材含水量、浸出物和灰分影响不显著。河西走廊菘蓝的最佳播期以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为宜,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药材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分期播种对小麦返白系返白表达的起始时间没有影响;但与适期播种的返白系比较,早播返白发生的生育期推后,返白过程缩短;晚播返白发生的生育期提前,返白过程延长。返白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总量及蛋白水解酶活性在不同播期中变化趋势一致,仅在数量及时间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并反映出温度及返白前期的植株营养基础对整个返白历程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夏枯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太早,夏枯草出苗率低,苗势弱,产量低;播种太晚,发棵晚,生长时间不足,产量受到影响。"白露"前后是夏枯草最适播种期,此时气温适宜,出苗快,单株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期。合理安排夏枯草播期和中稻(或一季晚稻)的播期,可实现夏枯草—水稻一年二熟,种植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