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蔬菜》1986,(3)
矮生洪洞南瓜,是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前村王甲生同志于1982年在大田中发现的,经过连续自交选育,矮生性状基本稳定。经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戚春章和山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周祥麟同志鉴定是属中国南瓜种。  相似文献   

2.
无种壳西葫芦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瓜属植物的种子属无胚乳种子,种子由种皮和子叶、胚(种仁)组成.裸仁南瓜的种子只有种仁而无种壳,在自然界中比较少见,其裸仁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独立遗传,当这对基因为隐性同质体时。种子即无种壳。据资料,裸仁南瓜在国内外早有研究,并已选育出一些品种如苏联的格利波夫斯基裸仁14号南瓜,奥地科的裸仁南瓜和日本的裸仁南瓜,以及我国山西农科院选育的6518号裸仁南瓜等;但这些裸仁南瓜均属南瓜属中的中国南瓜种(C.moschata-L.). 无种亮西葫芦为南瓜属美国南瓜种(C.pepo L.),是我所60年代初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它既有普通西葫芦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西瓜嫁接砧     
西瓜嫁接栽培常常导致产品风味不醇、口感不佳、瓤质发硬、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差。为了培育出既能提高西瓜抗病性和产量 ,又能保持西瓜风味品质不变的砧木品种 ,笔者从 1993年开始进行西瓜砧木的选育 ,利用印度南瓜和定向培育的中国南瓜新品系进行杂交 ,至 1997年选育出南杂 8号等西瓜砧木新品种。南杂 8号母本 18号是从中国南瓜选出的自交系 ,生长势极强 ,生育期 2 2 0~ 2 4 0d(天 ) ,植株主侧蔓易连续坐瓜 ,种子下胚轴粗 ;父本 16号属印度南瓜 ,生长势强 ,第 6~ 7节着生第1雌花 ,中熟 ,瓜长圆形 ,皮灰白色 ,高抗枯萎病。经多年品种比较…  相似文献   

4.
选育柑桔矮化品种是进行柑桔“矮、密、早、丰”现代化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柑桔选、育种的一大目标。世界上柑桔生产较先进的国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澳大利亚不但进行矮化柑桔品种及砧木的选育,而且利用裂皮病(Exocortis)弱毒系接种致矮,提高栽植密度。国内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临海市柑桔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协作从1978年起开展柑桔矮生型选种,在浙江临海等地发现一些矮生型温州蜜柑单株,部分优良单株已开始推广。我们所在1972年温州蜜柑选种中,发现一株矮生型早熟温州蜜柑——“早温矮生一号”。本文报导“早温矮生一号”的性状表现及其后代矮化性状遗传情况。  相似文献   

5.
对新选育的西洋南瓜(CucurbitmaximaDuch.)早熟品种MT-422的选育情况进行初步报告。选育结果表明:新品种(组合)MT-422第1朵雌花着生在3~5节,比对照锦栗品种早熟10d;植株生长势弱,叶片小,坐果前期蔓矮生,坐果后伸蔓,增产潜力大;果实质粉味甜;是适合保护地栽培的目标组合,开发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6.
裸仁南瓜的育成及其遗传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作者于1980年开始进行南瓜地方品种整理工作,通过连续自交,1982年在中国南瓜(Cucurbita maschata Duchesne)系统中首次发现裸仁性状。随后的研究证明,控制中国南瓜种子裸仁或有种皮是一对相对基因,位于同一位点,当这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型合子时,种子即无种皮,只要与有种皮的种隔离种植,即可代代遗传下去。裸仁性状可以转育到任何一个中国南瓜系统的品种上,使其种子成为裸仁。  相似文献   

7.
樊立强 《中国蔬菜》2016,1(2):87-88
正印度南瓜和中国南瓜的种间杂交种,有着不同于亲本的特征特性,在种子生产和商品瓜栽培管理上有特殊要求。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俗称南瓜)和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 Duch.,俗称笋瓜)是南瓜属作物中的主要栽培种。印度南瓜和中国南瓜的种间杂交,创新了南瓜属种质资源,也培育出了印度南瓜和中国南瓜的种间杂交种,已广泛  相似文献   

8.
黄叶中国南瓜的发现与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现为数量的增加,生活史向:一型方向选择,这已成为大多数鱼类种群动态的普遍规律。二、鱼类生物学变化与生活史型的演变过程 (一)小黄鱼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种群结构年代骸育经过 笔者1986年从陕北佳县引进南瓜种子,原想通过自交分离从中选出矮生南瓜(当地南瓜常会出现个别矮生株)。结果意外地在1988年的育苗床出现了3株黄叶苗。当年将其移栽、自交,每株收到一个种瓜。1989年分别育苗,黄叶率分别为34.3%、38.2%和26.6%,每个种瓜移栽黄叶15株,编号为 A1……15、 B1……15、 C1……15,花期单株自交,分别留种,收获时每种选了10个种瓜。1990年30…  相似文献   

9.
南瓜矮生基因Bu的比较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南瓜矮生突变体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6F2分离群体。利用黄瓜基因组序列,将南瓜矮生基因Bu比较定位至黄瓜5号染色体,并开发了一个新的PCR标记IF3629,该标记与矮生基因Bu连锁遗传距离为1.0 cM。该标记不仅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而且为Bu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选育经过齐南二号是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于2004年培育成的种间杂交一代南瓜新品系,组合代号99-8-1*99-1-2。母本是从印度南瓜发现的短蔓变异株,利用姊妹交的方法,经4年5代的分离选育成性状稳定的短蔓印度南瓜新品系,又经过两年海南岛的南北加代的自交选育,育成短蔓印度南瓜自  相似文献   

11.
<正>南瓜属葫芦科南瓜属,广泛栽培的有中国南瓜(Cucurbitamoschata)、笋瓜(C.maxima)、西葫芦(C.pope)、黑籽南瓜(C.icifolia)和灰籽南瓜(C.mixta)5个种。我国作为蔬用栽培的是中国南瓜、笋瓜、西葫芦,其中以中国南瓜分布最广,嫩果、老果兼食;其次以食用嫩果的西葫芦,北方早春广为栽培;笋瓜因其含水量高,味淡,主要作饲料或籽瓜栽培,但从  相似文献   

12.
五龙红是新选育优良短枝型苹果品种。近年来,我区发展约1万亩,占苹果幼树的50%,其中:(1)董家埠120亩,1983年建园,地势平坦;共栽五龙红8900株,授粉品种金矮生2000株:栽植方式是8行主栽品种,2行授粉品种,株行距2.5 × 3m,亩栽89株。 1985年3年生时,开花株率60%,总产果1000kg,平均亩产100kg;至1988年(6 年生)全园总产量17.5万kg,平均亩产1508.5kg,市外贸部门收购出口后单价比普通红星高0.3元。(2)五龙涧村200亩,是典型的山地果园,株行距2.5 ×3.8m:授粉品种金矮生、秋红。4—6年生,平均亩产125kg,平均单价比普通红星高0.20元。 现将五龙红苹果…  相似文献   

13.
南瓜属三个种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漆小泉  东惠菇 《园艺学报》1989,16(4):299-304
本文分析了南瓜属(Cucurbita)的三个主要栽培种:美洲南瓜(C.pepoL.)、中国南瓜((C.moschata D.)和印度南瓜(C.maxima D.)的子叶过氧化物酶和种子酯酶同工酶酶谱,过氧化物酶分离出17条酶带;酯酶共分离出20条酶带,分属五个酶区。每一栽培种的4个品种间酯酶同工酶谱带非常接近,而三个种表现出较高的种间特异性。Est-Ⅲ3是美洲南瓜的特异性酶带。Est-Ⅳ3在中国南瓜的品种内表现一致,并且有较高的活性,而高活性的Est-Ⅴ4酶带是印度南瓜的特色。从酶谱分析亲缘关系结果为:印度南瓜、美洲南瓜与中国南瓜的关系较近,而印度南瓜与美洲南瓜之间的关系较远,这与前人利用种间杂交和细胞学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取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的"种间自交系",为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的种间杂交提供桥梁亲本,在获得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种间F1的基础上,以印度南瓜作为回交亲本,通过2次回交后再连续5次自交,获得了可育的BC_2F_6种子。种间自交系BC_2F_5可与印度南瓜正反交,也可用中国南瓜花粉对其授粉得到正常数量F1种子,但用其花粉对中国南瓜授粉仍难获得杂交种子。种间自交系与印度南瓜杂交获得的F1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南园艺》2003,31(4)
一种无藤基因南瓜在四川培育成功 ,并通过技术成果鉴定 ,得到农业专家们认同。据介绍 ,这种新型黄茎中国南瓜 ,因为没有藤蔓 ,种起来不用搭架 ,完全革新了南瓜的传统种植方式。同普通南瓜相比 ,由于经过基因改良 ,注入了矮生基因、黄茎基因等 ,因此产量高 ,营养价值丰富 ,不仅平均6 6 7m2 产量高达 2 5 0 0~ 30 0 0kg ,而且部分营养成分比普通南瓜也高出好几倍。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新型南瓜的总黄酮含量颇高 ,它是治疗心血管病药物的重要成分 ,这无疑为其深加工带来极大的开发价值。无藤基因南瓜问世!本刊…  相似文献   

16.
钱奕道  张领  袁刚  杨坤 《长江蔬菜》2018,(11):21-22
正我国南瓜年栽培面积达100多万hm~2,主要有3个栽培品种,即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印度南瓜。蜜本南瓜是指中国南瓜中果实底部膨大、瓜身稍长、近似长棒形的一类南瓜的统称,其植株耐热、抗病,果肉细密甜糯、品质优,果实易运输、耐贮藏,现已是肉用类型中国南瓜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其产品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周年供应。然而,目前蜜本南瓜均是长蔓、节间长、雌花节位高而稀少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指的黄籽南瓜品种(C.moschata D)是中国南瓜与中国南瓜的杂交种,种子呈土黄色,较小,不同于以前的白籽南瓜(印度南瓜与印度南瓜或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的杂交种,种子呈白色,较大),故称其为黄籽南瓜。  相似文献   

18.
西瓜嫁接砧木南杂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嫁接栽培常常导致产品风味不醇、口感不佳、瓤质发硬、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差。为了培育出既能提高西瓜抗病性和产量,又能保持西瓜风味品质不变的砧木品种,笔者从1993年开始进行西瓜砧木的选育,利用印度南瓜和定向培育的中国南瓜新品系进行杂交,至1997年选育出南杂8号等西瓜砧木新品种。南杂8号母本18号是从中国南瓜选出的自交系,生长  相似文献   

19.
南瓜果实发育过程中肌醇、多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印度南瓜和中国南瓜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肌醇、多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南瓜品种果实中肌醇、多糖和还原糖的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逐步增加,肌醇含量,印度南瓜在果实发育45 d 时达到峰值,中国南瓜则在35 d 时达到峰值,此后含量均逐步下降;多糖含量,印度南瓜在果实发育55 d 时达到峰值,中国南瓜则在40 d 时达到峰值,此后含量也均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印度南瓜在果实发育25 d 时达到峰值,中国南瓜则在35 d 时达到峰值,随后含量均逐步下降;各品种果实均在采收贮藏10 d 时还原糖含量又开始增加,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不同南瓜品种果实中肌醇、多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早熟优质苹果新品种—早红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经过 早红玉是我们于1987年进行果树资源调查和苹果芽变选种时,在平邑县白马乡胡同村果园发现的一株红玉芽变早熟优良单株。该株树的来源是1983年村里建园时。从邻村东午门果园一株老红玉树(该树当时无变异)上剪取一根当年生枝条作接穗进行芽接,砧木为平邑甜茶,嫁接8株全部成活,并于1984年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