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精料诱导的瘤胃酸中毒往往会引起上皮屏障的损伤,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硫胺素在缓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发生酸中毒时添加硫胺素对于维持瘤胃上皮屏障功能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因此,本文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引起的硫胺素缺乏与上皮损伤的关系以及添加硫胺素在维持瘤胃上皮屏障功能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为硫胺素在酸中毒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淀粉、低纤维日粮已成为当前高产奶牛或育肥牛羊的典型营养特征,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也会增加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本文分析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负面影响,并总结了其营养调控措施,旨在为养殖业预防瘤胃酸中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碳酸氢钠预防乳牛瘤胃酸中毒随着乳牛产乳量的大幅度提高,乳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给乳牛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993年度,我们根据北京市奶牛研究所萧定汉《乳牛瘤胃酸中毒的研究》一文中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试验:在乳牛日粮中加...  相似文献   

4.
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奶牛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累积,瘤胃pH值长时间介于5.0。5.5之间,从而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多发生于高产奶牛群中。泌乳初期和中期奶牛日粮及饲养管理的变化均会导致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继而造成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消瘦、蹄叶炎、角化不全-瘤胃炎-肝脓肿综合征、粪便粘稠度下降、乳脂率下降等。本文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继发症状等方面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危害及与日粮的关系为切入点,从营养和管理角度,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降低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瘤胃酸中毒是目前困扰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一大难题。探讨了瘤胃内有机酸代谢与瘤胃酸中毒发生机制的关系;综述了瘤胃酸中毒营养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NADH辅因子调控手段对瘤胃微生物有机酸代谢进行调控,进而防止瘤胃酸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7.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一种常见的奶牛营养代谢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硫胺素是奶牛所需的营养物质,在奶牛饲粮中添加硫胺素可缓解SARA,提高瘤胃液pH,维持瘤胃内环境稳态。本文综述了硫胺素的生物学功能及硫胺素对SARA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代谢产物及瘤胃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为硫胺素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一种常见的奶牛营养代谢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硫胺素是奶牛所需的营养物质,在奶牛饲粮中添加硫胺素可缓解SARA,提高瘤胃液pH,维持瘤胃内环境稳态。本文综述了硫胺素的生物学功能及硫胺素对SARA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代谢产物及瘤胃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为硫胺素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机制解析及其营养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瘤胃亚急性酸中毒(SARA)是现代集约化生产中常见的营养代谢病.“反刍动物SARA的发生和调控机制”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对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不仅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降低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国际上反刍动物瘤胃中毒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对其产生原因和机制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本文深入探讨了引起瘤胃酸中毒的3个学说,“有机酸中毒学说”、“乳酸中毒学说”和“内毒素和组织胺中毒学说”;较为深入地解析了饲粮中碳水化合物组成、瘤胃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变化对瘤胃酸中毒发生的影响.同时,也对SARA的预防及其营养调控措施进行了论述,并提出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合理设计饲粮的碳水化合物组成,使用益生菌、缓冲剂、有机酸、硫胺素,接种疫苗,调控瘤胃内有机酸的产生和利用的途径来预防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以期为今后我国在预防瘤胃酸中毒方面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不引起瘤胃酸中毒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牛奶产量是大多数奶制品生产商面临的挑战。喂食高能量的食物提供高产奶量所需的能量前体时,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风险也会增加。本文将论述瘤胃酸中毒、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和日粮中的添加等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最大限度减少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营养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瘤胃酸中毒主要是由于饲喂大量的极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引起瘤胃内酸度升高,从而导致机体功能紊乱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发病快、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给奶牛养殖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主要就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合理调配饲料,日粮中添加缓冲物质,调控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加强饲养管理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可有效的防止瘤胃酸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奶牛及其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从而刺激奶牛业的迅猛发展。高产奶牛的日粮往往都处于高能量、高蛋白的水平,容易引起奶牛消化机能紊乱、瘤胃酸中毒、真胃移位、酮血病等。为了能缓解精饲料过多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日粮中补加缓冲物质碳酸氢钠,在奶牛场内使用已上到了一定效果。1碳酸氢钠用于奶牛疾病的治疗目的是防止机体酸中毒,如热性病、酮血病等。在治疗瘤胃酸中毒时,静脉注射5%的碳酸氢钠液1000~1500ml,收效明显。为防止该病发生,可以长期混于饲料中饲喂,按混合日粮计,碳酸氢钠用…  相似文献   

13.
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特有的疾病,由日粮不平衡导致有机酸在瘤胃内蓄积造成的。分为急性瘤胃酸中毒和慢性瘤胃酸中毒,其中慢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体内逐渐提高奶牛饲粮精料水平与体外批次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模型,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硫胺素微生物净合成量的影响,以及添加硫胺素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4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因素1为硫胺素添加水平,设0和180 mg/kg 2个水平,因素2为饲粮的精粗比,设4个水平,分别为40∶60、50∶50、60∶40、70∶30。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体外培养0、3、6、9、12 h后采集样品。结果表明: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培养液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精粗比为40∶60、70∶30的饲粮组培养液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在3、9、12 h时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精粗比为50∶50和60∶40的饲粮组(P<0.05或P<0.01)。在12 h时,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培养液pH极显著降低(P<0.01),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组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硫胺素组培养液pH极显著提高(P<0.01)。在6、9、12 h时,精粗比为60∶40和70∶30的饲粮组培养液中乳酸浓度极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的饲粮组(P<0.01);在3、9 h时,添加硫胺素可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乳酸浓度(P<0.01)。饲粮精粗比对培养液中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培养液中牛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P<0.05或P<0.01);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硫胺素组培养液中牛链球菌的数量降低了3.84%(P<0.01),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提高了4.02%(P<0.01),但乳酸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降低,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添加硫胺素可通过提高瘤胃pH,降低乳酸浓度,以及调节瘤胃菌群结构来缓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15.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一个大多数牛场普遍存在的奶牛代谢性疾病。围产期、干物质采食量(DMI)过高、日粮配制差及采食模式变化过大等奶牛均易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继而造成干物质采食量下降、纤维素消化率降低、乳成分改变及引发腹泻等疾病。本文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危害等方面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揭示硫胺素对诱导型奶牛慢性瘤胃酸中毒的影响。以6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设置4∶6、5∶5、6∶4、7∶3四种精粗比日粮,硫胺素的添加量设为180mg/kg。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各个时间点添加硫胺素组pH值均高于不添加组;(2)各个时间点乙酸含量添加硫胺素组均低于不添加组,而丙酸和丁酸含量添加组均高于不添加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添加组整体上低于不添加组;(3)各个时间点乳酸浓度添加硫胺素组均低于不添加组;(4)添加180mg/kg量的硫胺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慢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分追求养殖效益,使得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分析病因,主要是由于精饲料过多,优质粗纤维较少;诱发因素是没有使用全混日粮、不能及时分群。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具有滞后特征,症状不明显,如果发现不及时,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就会造成较大损失。1临床症状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主要发生在产前1周,产后1个月以及高精料日粮饲喂期间。由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临床症状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常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瘤胃酸中毒定义、瘤胃酸代谢规律、酸中毒临床症状与鉴定以及预防调控措施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瘤胃营养调控与瘤胃酸中毒研究提供相关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奶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使用益生菌来稳定奶牛分娩后-产奶过渡期瘤胃pH可以减轻这种代谢紊乱的症状。因此,本试验选择了体重(741±55)kg,产奶期在(212±19.5)d的奶牛4头,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共4种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组为日粮添加0.5 g/d米曲菌,处理2组为日粮添加2.5 g/d米曲菌,处理3组为日粮添加2 g/d粪肠球菌和酿酒酵母菌的混合物。每组经过3 w的适应期、4 d酸中毒期以及3 d恢复期。结果显示:瘤胃最大pH范围在5.6~6.0,占比最高,与适应期和中毒期的结果相似。中毒期间,其他pH范围表现为显著差异(P <0.05)。中毒期,处理3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瘤胃pH(P <0.05),同时处理3组瘤胃pH在5.6~6.0的占比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日粮添加2.5 g/d米曲菌显著降低了产奶量(P <0.05)。奶牛遭受瘤胃酸中毒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而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除了处理3组外,其他组瘤胃乳酸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 <0.05)。饲喂12 d后,处理3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 <0.05)。瘤胃白球菌和大肠杆菌含量在饲喂2 h后显著升高(P <0.05),之后在6 h达到稳定。结论 :粪肠球菌和酿酒酵母菌复合物可以缓解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症状,米曲菌可以调控瘤胃pH,但高剂量米曲菌添加水平对瘤胃pH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饲喂高谷物日粮时常发生瘤胃酸中毒现象,本文针对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营养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