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海英 《北京农业》2011,(36):164-165
水分是中低产田小麦产量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在栽培上,以节水为中心,合理运筹土壤、肥料、种子等生产要素,提高水分利用率,是中低产田小麦增产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低产田小麦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层浅薄、土壤养分贫瘠、蓄水能力差是中低产田的基本特征,而在北方旱作区,水分是中低产田小麦产量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在栽培上,以节水为中心,合理运筹土壤、肥料、种子等生产要素,提高水分利用率,是中低产田小麦增产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土层浅薄、土壤养分贫瘠、蓄水能力差,是中低产田的基本特征,而在北方旱作区,水分是中低产田小麦产量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在栽培上,以节水为中心,合理运筹土壤、肥料、种子等生产要素,提高水分利用率,是中低产田小麦增产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成果。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瓜州县移民乡镇中低产田小麦的种植,应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增产技术使增产田充分发挥出增产的能力。从而增加小麦的产量,提高种植户的收入。推进农村的稳定且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低产田小麦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层浅薄、土壤养分贫瘠、土壤蓄水能力差,是中低产田的基本特征.在栽培上,以节水为中心,合理运筹土壤、肥料、种子等生产要素,提高水分利用率,是中低产田小麦增产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丁利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71-71,141
为进一步挖掘中低产田小麦生产潜力,继而全面提高宿州市小麦整体生产水平,针对中低产田小麦产量低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覆膜种植;大力培肥地力等对策措施,并就如何改造小麦中低产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低产田在辽宁省仍占有较大的比例,中低产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土壤瘠薄,抗灾减灾能力差,农民种植及田间管理水平低,粮食生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要实现玉米持续增产,必须充分挖掘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狠抓中低产田玉米关键技术与措施的推广与应用。1中低产田玉米增产关键技术1.1选用良种中低产田玉米品种选用要注意稳  相似文献   

8.
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十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5500万亩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的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9.
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10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366.7万公顷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并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10.
沈东元  魏彪 《农村科技》2009,(11):11-11
农2师223团中低产田面积大,条田平整度差,南北坡度大,盐碱重,小麦浇水难度大,常造成“高包没上水,低洼一片海,排渠往外排”的现象,故小麦单产一直难以提高。2009年223团改变栽培模式,采用加压滴灌种植小麦32.3公顷,平均667米^2产量528.6千克,比常规栽培增产100千克,增收119.4元。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述了卓尼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现状,提出了中低产田改良对策,旨在促进卓尼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探索适合卓尼县中低产田改良的最佳方法。同时,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易普朗稻麦520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低产田的干旱年份,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喷施2次易普朗稻麦520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每次施用量600 g/hm2,能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比空白对照增产6.14%。而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喷1次或2次清水,与空白对照相比有增加千粒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柘城县中低产田玉米增产措施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中低产田生产水平,阐述了中低产田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从选用良种、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中低产田玉米增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低产田影响小麦产量的土壤障碍因子,研发出对应的消减技术,以提升中低产田小麦生产潜力。通过对6种不同的施肥模式进行对比,为中低产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砂质土壤中低产田的土壤肥力是限制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为突出。本试验以开麦22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无氮、低氮、中氮、高氮4种氮肥施用量,探讨开麦22在实际生产中的适宜施氮量。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等明显增加,但过多的施氮量反而造成小麦增产不显著,以及较低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因此,开封地区砂质中低产田适宜的施氮量为210 kg/hm2。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湖北低湖地区稻茬麦难以适时播种问题,2004~2007年在江汉油田进行了低湖地区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秋季多雨年份,在水稻秸秆还田免耕、少耕的耕作方式下,小麦出苗早、齐、快,并对中低产田小麦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稻茬麦免耕法小麦撒播具有显著的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效应,比撬窝点播增收705.6元/hm2,比翻耕机条播增收446.1元/hm2。  相似文献   

17.
<正>日照市地处鲁东南沿海,气候适宜,雨量适中,有利于小麦的生长,但山地丘陵超过50%,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制约因素较多。近年来,日照市通过积极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集约资源、集成技术、集中力量,单产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提升了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带动了全市粮食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低产田小麦节水栽培技术□徐洪海土层浅薄、土壤养分贫瘠、土壤蓄水能力差,是中低产田的基本特征。综合中低产田的生态特点、环境条件和北方旱作区气候特点看,水分是中低产田小麦产量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在栽培上,以节水为中心,合理运筹土壤、肥料、种子等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9.
土壤耕作深度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旱地中低产田不同耕层养分和降水的利用率,在禹州市旱作农业区开展了不同耕层深度(0、10 cm、20 cm、30 cm)对小麦生长和增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铁茬播种相比,随着耕层深度增加,小麦春季群体增加72.0万~184.5万株/hm2,单株次生根增加5.0~20.7条,叶面积系数增加0.3~1.8.同时...  相似文献   

20.
周口市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自然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大。有利于发挥小麦的增产潜力,和提高小麦的品质。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口市一直是河南省发展小麦的重点地市,在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的努力下,一批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小麦大面积中低产田变成高产田,使小麦产量不断提高,单产由二十世纪初的2190kg/hm2发展到2000年单产达6043kg/hm2。小麦总产量一直稳居全省前列,但随着小麦连年丰收,造成普通小麦积压严重,截止2002年10底全市粮食部门总库存小麦32亿公斤,预计农民手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