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全程温室养鳖因水体小、养殖密度高,所以水质不易控制,病害多。大量换水和使用抗生素,造成生产成本高,水、热资源浪费和成品品质严重下降,在崇尚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今天,显然已不合时宜。如何降低成本,保持温室养殖模式时的生长速度,实行健康养殖,生产出安全、天然风味的甲鱼,是各生产场家在市场竞争中的不败之法。分段饲养可能是许多场家采用的方法之一,即将养殖过程分稚鳖培育期(控温、高密度)和商品鳖养成期(室温、低密度)。笔者采用网箱培育自繁稚鳖9.7万只,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网箱及其设…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中华鳖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急需研究中华鳖质量安全体系的关键技术,特别是稚鳖的培育技术。目前,稚鳖大多在温室培育,而温室培育因水体小、密度高、病害多、大量换水和使用抗生素等,造成生产成本高,药物残留高,鳖的品质严重下降。为此,我们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网箱培育稚鳖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情况及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水域的选择试验点选择在生态养鳖中心的一口成鳖养殖池,面积16亩,水深2.2m左右,水域的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体肥度适宜、无敌害生物,水位易控制,日照条件好,环境安静,其水源主要为天然水。二、网箱结构与设置养…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体和网箱培育稚鳖的方法一般农家都没有配套的稚鳖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采用了小体积网箱来培育稚鳖,效果颇好。现介绍如下。一、网箱的制作:采用固定式网箱。笔者是制成1m3的封闭式网箱,上面遮以黑色尼龙布,网目以小一稚鳖体宽为准。置于池中水较浅的...  相似文献   

4.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8,25(2):15-19,31
温室养鳖采用养鳖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无沙养鳖新工艺和温室养鳖生态调控与综合防病新技术,稚鳖经12个月的饲养。平均现格即可达到500克的商品鳖.且可实行自繁自养。这种方式自成一个完整的相对封闭的健康养鳖体系、即自然条件下培育亲鳖.控温条件下人工孵化和稚幼鳖培育,自然条件下养成鳖。一般,稚鳖在温室内培育至幼鳖(亦可在温室中从稚鳖直接养成商品鳖)。在苏州每年9月底将稚鳖放养到温室养鳖池进行加温养殖.至翌年6月纳鳖平均规格达到250克.此时纳鳖出池并移人室外露天成鳖池饲养3个月,至9月底长成平均500克左右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全控温封闭式温室养殖解除了鳖冬眠、缩短了鳖的养成期,但由于高密度的养殖易使环境恶化,加之封闭式温室破坏了鳖的晒背等自然习性,鳖病频发,一些养殖单位滥用药物,使鳖产生抗药性,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养鳖业的效益。江苏宝应县发展了仿生态养鳖模式,主要为在温室培育稚鳖、外池养殖商品鳖的模式,一般外池鳖的养殖  相似文献   

6.
1996年8月至1997年12月,利用小网箱进行培育稚鳖试验,稚鳖成活率均在95%以上,与水泥池塘相比,网箱培育稚鳖成本低,生长快,提高了稚鳖冬眠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甲鱼的养殖技术成熟,一万只苗温室养殖产量(台湾鳖、泰国鳖)基本可达到4000kg以上,高者甚至超过5000kg,外塘生态养殖也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温室转外塘、稚鳖培育以及冬眠管理等技术环节.但是温室和外塘养殖因过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商品鳖口感、品质逐年下降.我场主要养殖日本系中华鳖,为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我场采用了拟天然生态养殖,它是生产实践和消费市场所孕育的产物,使中华鳖养殖业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按一般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稚鳖,生长极为缓慢,体重仅能达到8克左右,极少数的能够达到15克,所养出的稚鳖多数体表形态变形、代谢异常,作者经过几年不断地探索,总出温室稚鳖三级快速培育技术,培育出的稚鳖体质健壮,体重达到35克左右,且大幅度提高了成活率,为其后的越冬休眠,或是进行温室的再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稚鳖温室综合症的防治@库么梅@温小波¥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稚鳖温室综合症的防治库么梅温小波(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荆州434103)稚鳖阶段由于体质相对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感染发病。尤其是温室养殖,由于高温、高湿、高密度、投饵量大等养殖条件,导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季龙辉 《内陆水产》2001,26(3):37-37
稚鳖培育是工厂化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稚鳖培育成功与否对整个养殖周期的成活率、生长效果、僵鳖比率等生产指标均有重大影响。白斑病是稚鳖培育中最常见、死亡率最高,且最容易复发的病害。可以说防治好了白斑病,稚鳖培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1998年 10月份,浙江杭州某养鳖场,刚进池的 1万只稚鳖,放养 3天后即发生白斑病,一周后损失即过半。经种种努力,总算保住了 4 000余只,但其中僵鳖就占 30%,到 1999年 6月份出温室,只剩下不到 3 000只,平均规格 200余克, 2000年 6月中旬,浙江嘉兴某场,其中一幢温室放养了 3.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