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稻》1997,(2):46-49
在亩植1.2-1.8万穴和亩施N8 ̄12kg幅度内的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再生稻和两季总产均无显著差异;两因素的互作效应亦不显著,但以中N(10kg/亩)与低密度(亩植1.2万穴)或低N(8kg)与高密度(1.8万穴)配合两季产量较高;再生稻高产的头季稻留桩高度为中桩(全部保留倒3芽并留5cm以上保护段)。  相似文献   

2.
经3年4点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亩植1.1-1.9万窝和窝植1-3株幅度内,随窝苗数递增,头季分蘖势愈强,有产分蘖期短,叶面积指数愈高,苗穗烽愈多,齐穗期愈早,即令穗实粒数递减,头季产量仍然递增,且达显著或极显著标准,同时为再生稻高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几何插秧法是目前水稻栽培中的一项新技术,它是根据水稻个体生长规律,以超稀植理论为基础,探索提炼出的一种插秧新方法。绥化市应用几何插秧法栽培水稻33.3hm2,平均公顷产量达到9000kg,比普通超稀植增产8.97%,每平方米有效穗数398穗,比普通方法多33穗,株高增加8cm,穗长增加1cm,每穗成粒数增加2.2个。1增产、增收机理1.1省种省工几何插秧法每公顷需种20~25kg,比普通插秧法节约种子50%。平方米13~16穴,加快了插秧速度,节省插秧用工20%~30%。1.2结构合理由于穴距均等,穴与穴…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广西农科院经作所徐昌农业厅粮油处王智昭1、产量结构1.1春大豆亩收获株数2.5-3万株;夏大豆亩收获株数1-2万株。1.2春大豆单株结荚数15个以上;夏大豆单株结荚10-20个以上。1.3每荚平均位数1.8粒以上。1.4籽粒...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再生稻抛秧栽培高产稳产的实施方案,利用二次回归模型,设计优化技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抛栽综合栽培技术是:每667m^2抛栽1.64万丛,头季施用氮素基肥比例为71%,头季稻齐穗后15d左右每667m^2施25kg尿素作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5d每667m^2施2kg尿素作促苗肥,留桩高度为46cm。  相似文献   

6.
大穗迟熟组合Ⅱ优6078,在川东温、光资源良好的地区,通过采用大棚旱育秧早播、早栽、稀植,在头季取得比主推组合增产15%以上产量的同时,中稻成熟期较本组合在常规或适期范围内播种的水育秧提早成熟3~4d,有效地获得了再生稻较高的产量。再生稻一般单产2.7t/hm2左右,高的可达单产3.0t/hm2以上,弥补了按水育秧种植难以收获再生稻的不足,为川东温、光资源良好地区发展大穗组合中稻——再生稻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协优46     
协优46(协青早A/密阳46)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开发杂交水稻组合联合体等单位配制而成。1987年参加浙江省组合比较试验,亩产490.2kg,比汕优6号增产6.62%;1988年省区试亩产482.41kg,比汕优6号增产7.93%;1988年浙江省示范面积3.77万亩,其中龙游县2万亩,亩平468.97kg,一般比汕优6号增产50kg以上。有两个百亩方亩产分别达506.3和518.8kg,龙游镇唐尧村占根宝户1.8亩,亩产高达610.8kg。该组合已在衢州、宁波等市通过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全…  相似文献   

8.
平衡施肥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麦区棉两熟种植小麦平衡施肥,增加了小麦的有效穗粒、穗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了小麦量水平,小麦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24.3-56.8%;施肥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其效率与施入化肥养分总量之间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施肥处理每毫米水在每公顷土地上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小麦1.9886-4.2656kg。麦棉两熟小麦最佳施肥量为377.12-389.15kg/hm^2,N:P2O5:K2O=1:0.5:0.  相似文献   

9.
受广西种子公司一良繁科委托,由临桂县综合化工厂提供花信灵产品,于1992.年早稻在民安镇兴上村上良组卢瑞芳户,进行了珍汕97不育系配明恢63制种,于母本抽穗40%和80%时,分别亩用花信灵309对水30kg,于9:00时喷施母本,以提高珍汕97A午前花的数量,提高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试验设计1.1试验甩对比法,设3个重复。每个相连试区设一对照区,共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0.04亩(母本占地)。1.2父、母本行比为2:8,母本插秧行株距为16·65cm×13.32cm,每…  相似文献   

10.
开沟起垄、插植宽行窄株、实行干湿管理是垄栽制种的关键技术。垄栽制种,由于改善了稻田土壤的理化性和生态环境,禾苗插后分蘖早而快,低位分蘖多,病虫为害轻,亩有效穗多,穗层整齐,花期集中,异文结实率高。垄栽制种比平栽制种平均亩增产23.8公斤,增产14.1%。  相似文献   

11.
在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1994年,采用赤霉灵对3个小麦品种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灵能大大减轻赤霉病危害,其防治效率达91.8%-94.8%;增加穗实粒数4.4-12.4粒,千粒重增加2.8-5.0g,增产幅度达35.8%-170.1%。  相似文献   

12.
分蘖抑制剂抑特(主要成分为2,4-D和DNP)在稻麦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分蘖前期施用,能抑制分蘖产生,加速小分蘖消亡,使水稻品种化四明单穴有效穗数比对照下降14.4%,使两系杂交小麦组合E优102比对照下降49.1%;在两用浅不育型小麦雄性不育系ES-14分蘖后期施用,能减少小分蘖成穗,提高不育穗率。抑特除减少分蘖外,还能降低株高8~12cm,提前孕穗1~2d,井增加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13.
以往水稻高产群体的研究重点为群体的数量,近年来逐渐转移到群体的质量上,更强调在优良群体素质下,保证个体质量。因此围绕“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群体素质标准调控技术研究”这一主题,开展不同群体成穗率与光合生产力的研究,以明确在优良群体构造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前、中、后期群体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外在表现及相关关系。1研究内容和方法1.1试验材料:选用穗数型早熟品种空育131。1.2试验设计:按二因素三水平裂区设计1.2.1主区A为不同移栽规格群体,A1:25穴/m2、A2:20穴/m2、A3:17穴/m2。每穴…  相似文献   

14.
矮化处理低、中、高三个不同密度的夏花生,其株高比对照处理3个相应密度均矮10cm左右。结实指数分别提高8.14%、10.2%和18.81%;饱果指数分别提高2.14%、6.93%和10.33%。总生物产量的分配,V/R率均<1,经济系数均>0.55,经济产量依次提高8.21%、14.64%和22.76%。实际荚果产量,矮化处理的以高密度(22.5万穴/hm2)最高、中密度(18.75万穴/hm2)次之,分别比低密度(15万穴/hm2)增产15.04%~16.89%和14.02%~14.54%;对照处理以中密度最高,高密度次之,分别比低密度增产11.71%~12.40%和5.34%~7.91%。矮化处理与密度有显著的连应效果,比对照处理依次增产7.55%、9.6%和16.5%。  相似文献   

15.
杂交再生稻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杂交再生稻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插植11.7cm×23.3cm和11.7cm×26.0cm两种规格较好,它比对照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明确提高再生稻产量,应以抓好栽插规格、增加有效穗数、提高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为主。  相似文献   

16.
棉花高产经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宽行稀植、免整枝、少中耕为主体的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具有良好的高产高效结果。通过全国10个主产棉省区联合试验,简化栽培地产量较常规栽培增产8.2-10.8%,省工16.8%,,节省成本7.6%,产值增加10%,净产值增加11.3%,湖南试点大区示范理论产量增加8%,小区增产1.6%,简化栽培日劳动投工产出效益提高23.3%。  相似文献   

17.
耐丛根病甜菜杂交种甜研203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研203系以3个多粒型抗病高糖有粉系,按2:2:1混植自然杂交制种,花期相遇杂交率高,种子混收1次性使用。该品种在抗(耐)丛根病区域试验中,8个点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7.4%,4.38度,317.8%;生产试验中3个点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7.0%,3.29度,72.7%,且丛根病罹病率低于对照3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姜桂龙 《杂交水稻》1992,(4):25-25,21
试验证明,杂交稻制种采用单行比同时缩小趟距,能改善开花授粉环境,使群体结构更趋合理,较之双行比,母本基本苗增0.72万/亩,穗数增1.14万/亩,父本总颖花量每亩增50.6万,母本结实率提高8.87%,亩增产32.9公斤,增产幅度达24.1%。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娄底地区从1976-1993年累计推广杂交水稻2089.94万亩,增产稻谷12.37亿kg,增加产值98979.6万元,双季杂交稻产投比达1.27-1.76,能投比为2.02-3.32,氮粮比为1:28.7-1:34.9。杂交水稻投资报酬率高,经济效益与技术优化等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适宜栽插密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栽插密度15万~33万穴/hm2范围内,研究了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不同栽插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淦鑫688栽插密度以每公顷植27万穴(行株距24.0 cm×15.4 cm)为佳;栽插密度主要通过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