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毛竹枯梢病综合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毛竹枯梢病综合防治效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个处理,结果表明,5种处理的防治效果产显著优于对照区,其中清除病原结合垦复抚育的防治效果最显著,是当前防治毛竹枯梢病最为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竹篦舟蛾危害对毛竹次生物质及营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毛竹受竹篦舟蛾危害后竹叶主要次生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受竹篦舟蛾危害后,竹叶中单宁、黄酮的含量显著增加;总糖、可溶性糖、蛋白质、氮和磷的含量显著下降,下降量随着危害的加重而提高,竹叶中钾的含量则随着危害加重而上升。  相似文献   

3.
防治毛竹枯梢病的营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毛竹枯梢病的营林技术徐禄朝刘修豹周施清施大炉(江西省广丰县林业局334600)关键词:毛竹枯梢病防治毛竹枯梢病是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南方各毛竹产区常有发生。被害的当年新竹,轻者个别枝条和梢部枯死,重者整株死亡,给山区林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广丰县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杀青方式(蒸汽和水煮)和时间对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为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提高笋干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经过蒸汽和水煮杀青0.0(对照)、0.5、1.0、1.5、2.0、3.0、4.0和5.0 h后的毛竹笋的蛋白质、草酸、单宁、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对毛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蛋白质的检测采用二辛可宁酸法,草酸的检测使用靛酚蓝比色法,单宁的检测使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检测法,可溶性糖的检测使用蒽酮比色法,总酸的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 1245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执行,糖酸比的计算:糖酸比=糖/酸。【结果】经过杀青处理后,所有的样品蛋白质均有流失,其中水煮处理的笋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且与处理时间没有相关关系。蒸汽处理的笋草酸含量为0.8~1.0 mg·g-1,水煮处理的笋草酸含量均约为1.0 mg·g-1,对照含量约0.1 mg·g-1;蒸汽处理和水煮处理的笋单宁含量分别约为0.38 mg·g-1和0.4...  相似文献   

5.
对毛竹立竹秆部电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毛竹竹龄和电容测距对毛竹立竹秆部电容有较大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毛竹立竹秆部电容呈现出随竹龄、测距的增加而降低、随胸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可反映毛竹当时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6.
毛竹低产林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毛竹低产林施用营养液与对照相比,施用营养液与混合肥相比,对毛竹株数增长率影响均有显著差异,施用混合肥与对照相比,对毛竹株 增长度影响差异不显著。2种施肥方案与对照相比,对胸径的增长率和退笋株数影响均无显著差异。施用营养液可增加纯收入,施用混合肥纯收入反而减少。毛竹低产林施用混合肥效果不明显,经济上也不可行;而施用营养液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立竹度,用工、投资少,效果好,经济效益高,不失为低产林改造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湘中丘陵区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土壤总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热水浸提有机碳(HWC)、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易氧化态碳(ROC)含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SOC,MBC,HWC,WSOC和R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60 cm土层SOC和WSOC平均含量以1月最高,MBC平均含量以7月最高,ROC平均含量10月最高,毛竹纯林7月、毛竹-杉木混交林1月土壤平均HWC含量最高;与毛竹纯林相比,毛竹-杉木混交林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所占比例均较高,但稳定性较差;温度、湿度与WSOC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MB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降低土壤密度,改善土壤通气持水性能,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质含量与SOC,MBC和HW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ROC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与SOC含量及全氮含量与MB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解氮、全磷、全钾含量与SOC和MBC含量,速效钾含量与SOC含量,有效磷含量与MBC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有利于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真菌数量的增加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过氧化氢酶较其他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关系更密切,与SOC和RO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UniSpec-SC光谱分析仪对毛竹叶片反射光谱进行测定,并对叶片色素含量与反射光谱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缓释肥(Tr1)、毛竹专用肥(Tr2)、混合配方肥(Tr3)对毛竹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肥处理对毛竹叶片色素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其中Tr1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呈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比对照增加15.7%、13.8%。3种施肥处理的毛竹叶片可见光区525~605 nm波长的反射光谱都明显降低,在550 nm波长处Tr1、Tr2、Tr3处理的光谱反射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1.4%(P<0.01)、8.1%、7.8%,并使红边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与对照相比3种施肥处理均使毛竹叶片PSSRb、PSSRc、PSNDb、PSNDc、CRI1、CRI2、SIPI和PRI等反射光谱参数升高;相关分析表明,毛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光谱参数PSSRc、PSNDc、NPCI、CRI1、CRI2、SIPI和PRI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PSSRc、PSNDb、PSNDc、NPCI、CRI、SIPI和mSR705等反射光谱参数值与施肥种类相关。说明毛竹对缓释肥的利用率更高,毛竹叶片反射光谱对毛竹叶片色素含量和营养状况有良好的估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分析方法研究桑天牛危害对杨树次生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害植株与健康植株之间单宁、黄酮及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受害植株单宁、黄酮含量增加,总酚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在宜宾市长宁县毛竹林中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地,抽取样株,按刚竹毒蛾危害程度的不同在东、西、东、北方向分别取样全部叶片,带回室内测定竹叶中糖及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受害程度毛竹叶片可溶性糖、总糖与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差异,未受害叶含量最高,重度受害叶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日本核用银杏枝叶生长及黄酮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 给银杏引 种和产 业化生产 提 供科 学依 据, 采用 日 本的 藤九 郎、 金兵 卫、 黄金 丸 和岭南4 个大果 银杏的 标准 枝 和标 准 叶, 对 其 枝 叶生 产 及 黄硐 变 化规 律 进 行了 研 究。 结 果证 明,新梢长、 叶数 枝、叶柄 长、叶长 、叶 宽、 单叶 面 积、 单叶 干 重和 鲜 重 的年 变 化呈 S 型曲 线;新梢长 和叶数 枝分别 在7 月4 日和6 月14 日达最 大值, 而 干重在7 月底 达最 大值。 芽内 黄酮含量> 刚刚展开 的嫩叶 > 成熟叶 > 黄叶 ; 6 月 初叶 内黄 酮含 量 下降 到原 初 的409 % , 到11 月16 日又回升 到304 % ; 叶内黄酮 含量与 叶位及 叶龄 有关; 新梢 上部 叶及 幼 龄叶 单叶 面 积、干重、鲜 重低于下 部叶及老 龄叶, 但 黄酮含 量恰好相 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沙棘果实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中国沙棘果皮渣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检验,并测定了油脂和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果实含有鞣质,有机酸,酚类,黄酮类、挥发油及油脂,并且油脂和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对生长季不同月份红松不同部位单宁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红松当年生叶和宿生叶单宁含量呈稳步上升的规律,韧皮部单宁含量呈有波动的上升趋势,木质部单宁含量与叶类似呈稳步上升的规律,均在9月份达到最大;枯落叶单宁含量未呈现明显规律,各月份之间差异不大;红松各部分单宁含量为韧皮部>老叶>当年叶>木质部。  相似文献   

14.
以葛根为原料,以葛根素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葛根中各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葛根黄酮的制备、葛根黄酮饮品的稳定性及极端条件的破坏性、葛根黄酮饮品口感及感官指标、葛根黄酮饮品生产工艺等。结果表明:与泰国葛根、粉葛等相比,湘葛一号葛根中葛根素等活性成分含量明显较高。不同浓度乙醇提取葛根总黄酮,以65%乙醇提取效果最好。湘葛一号天然葛根饮品的制备过程中,低浓度(21.6 mg/500 mL)、中浓度(216 mg/500 mL)饮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葛根黄酮均无明显变化,含量稳定;高浓度(360 mg/500 mL)饮品葛根黄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稳定性稍差;中、高浓度饮品葛根黄酮高温易氧化变色,低温易沉淀析出,故低浓度饮品稳定性最佳。在各浓度葛根饮品中,每500 mL含葛根素100 mg及以下的葛根饮品颜色透明清亮;每500 mL含葛根素2.16 mg等低浓度的饮品与纯净水无明显口感差异,21.6 mg级别的饮品口感微苦,并有一种清凉感,适合饮用。  相似文献   

15.
银杏生长中黄酮含量变化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湖北省安陆市不同品种、树龄、采收季节、干燥方式、嫁接苗与实生苗的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银杏古树品种间的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实生苗比嫁接苗含量高;10a以下幼树含量较大树高;9月份为银杏叶的适宜采收季节;采收后的银杏叶宜阴干后密封保存,长时间日晒、发霉变黄等保管不善会引起黄酮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磷水平对‘贵农5号’刺梨实生苗生长、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了解刺梨应对低磷胁迫的适应策略,为喀斯特地区低磷土壤刺梨的磷养分管理和生长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培养方法,设5、25、45、65和85 mg·L-1有效磷含量的5个供磷水平处理,对不同处理的生长和根系形态指标及叶、根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解析不同磷水平下根系形态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1) 45 mg·L-1磷水平下实生苗生长的最好,整株生物量、主根长度、总根尖数和根的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平均直径、侧根长度和数量、一级侧根密度均最大,根和叶中的GA1+3含量最高,ABA含量最低。2)供磷水平低于或高于45 mg·L-1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明显减小,GA1+3含量降低,ABA含量增大,上述根系形态指标变小。在5 mg·L-1的低磷胁迫下,植株根冠比、2级、3级侧根密度和根毛的密度及长度达到最大。3)根和叶中的IAA及ZR含量随磷水平的降低而增大。4)不同磷水平下植株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大小与根和叶中的IAA和ZR含量间均表现出极显著(P<0. 01)的一元二次非线性回归关系,与GA1+3和ABA的含量分别呈极显著(P<0. 01)正相关和极显著(P<0. 01)负相关。供磷水平过低、过高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是IAA、ZR、GA1+3、ABA含量改变后协同作用的结果。低磷水平下根的生长抑制与叶和根中的IAA、ZR和ABA含量增大和GA1+3含量降低有关,高浓度的GA1+3和低浓度的ABA能促进主根的伸长和侧根的形成,而高浓度的IAA和ZR对根毛的形成及伸长和增加根毛的密度有促进作用。【结论】45 mg·L-1磷水平下刺梨实生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最好,主根长度、总根尖数和根的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平均直径、侧根长度和数量、一级侧根密度最大。降低或提高磷水平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上述根系形态指标随之变小。低磷胁迫下刺梨实生苗根冠比和2、3级侧根密度、根毛密度及长度明显增大。供磷水平变化导致刺梨实生苗叶和根中IAA、ZR、GA1+3、ABA的含量发生改变,并共同对植株生长和根系形态变化产生协同调控作用。根冠比的增大,2、3级侧根密度和根毛密度及长度的增加是刺梨实生苗应对低磷胁迫采取的适应策略,根和叶中高水平的ZR和IAA发挥重要的促进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菜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硫酸氢钠。结果表明:40~120mg·L^-1的NaHSO3可抑制菜豆叶片的光呼吸,提高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内干物质的积累及嫩荚中的糖含量。从而说明一定浓度的NaHSO3溶液喷洒叶面对菜豆增产、改善品质有一定的作用。还对各组样品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40~120mg·L^-1浓度范围内,各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和收获时间对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总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情况,为其药用价值和科学栽培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个低海拔地区的8年生圆齿野鸦椿,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采集其叶片、枝条和果实,选择高海拔地区6年生的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于2014年8月分别采其叶片和枝条,对其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1)8月采集的叶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野鸦椿高于圆齿野鸦椿,且其含量差异呈显著性水平;但是,8月采集的枝条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野鸦椿低于圆齿野鸦椿。2)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且2个月份采集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叶片>枝条>果皮>种子,均以叶片中的含量为最高,依次为9.06%(农大)、7.14%(清流)和6.85%(邵武)。3)11月采集的圆齿野鸦椿样品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3月所采样品中的含量,其叶片中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可提高172.91%。4)圆齿野鸦椿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试验地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叶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还与年均无霜期呈正相关关系,其枝条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各地理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圆齿野鸦椿的叶片采收期长于野鸦椿;低海拔、较少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圆齿野鸦椿植株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累积,这3个因子可以作为圆齿野鸦椿适宜栽培区域的划分指标;夏季采摘野鸦椿叶片,秋冬季采摘圆齿野鸦椿叶片,所采叶片的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A new labdane diterpenoid, 2,18-dihydroxylabda-7,13(E)-dien-15-oic acid (1), together with two known labdane diterpenes (3, 4), a new flavone, 5,7-dihydroxy-3,6,4'-trimethoxy-3'-(4-hydroxy-3-methyl-but-2-enyl)flavone (2) with three known flavones (5-7)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Dodonaea viscosa.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extensive analy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1D and 2D NMR, MS) and by comparison with literature data.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five compounds (1-5) was evaluated with a flow cytometry TNF-α secretion assay on human THP-1 cell line.  相似文献   

20.
大小年毛竹林中内源激素节律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对大小年毛竹林一个大小年生长发育周期中,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竹叶、竹秆、竹鞭、鞭梢中内源激素(IAA、GA_3、ABA)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大小年毛竹林鞭竹系统中任一器官中IAA、GA_3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AB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IAA、GA_3的相背。(2)立竹的内源激素节律变化,具相对独立性,竹叶、竹秆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具同步性,IAA、GA_3、ABA含量各出现两个峰值和两个低值;IAA、GA_3大小年年均含量大年高小年低,ABA则相反。(3)鞭梢中IAA、GA_3、ABA含量变化也具相对独立性,出现二个峰值和二个低值;IAA、GA_3、ABA大小年年均含量基本相当。(4)竹鞭中内源激素的节律变化具整体性,分别是四个峰值和四个低值;IAA、GA_3、ABA大小年年均含量基本相当。毛竹大小年的形成是由毛竹林鞭竹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立竹个体的生长节律及植物内源激素的调控作用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