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茶黄素积累及其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切细红茶生产上,“发酵”应控制怎样的条件,又应“发酵”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的制茶品质等,是“发酵”控制的关键性问题,只有依据叶内化学成份的化学反应规律,对“发酵”的化学过程进行准确的定量控制,才能获得预期的制茶品质。茶黄素含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切细红茶的品质。因此,如何取得最高的茶黄  相似文献   

2.
黄建琴 《茶业通报》2003,25(3):122-123
本项研究探讨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祁红品质成分形成的影响,并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加工的祁红,其TF、TR总量及其TFS含量有较大差异,CTC祁红的TF总量大幅度高于工夫祁红,尤其是TFS中的TF4,是工夫祁红的2倍多;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比较分析表明,CTC祁红的TFS含量仍然比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低较多,但其中TF4的含量则与肯尼亚、斯里兰卡比较接近。无论是工夫祁红还是CTC祁红,其儿茶素总量均大幅度高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红茶。  相似文献   

3.
四川中叶茶、云南大叶茶“发酵”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是红碎茶初制的一道关键性工序,多酚类化合物是形成红茶品质的重要成分,“发酵”过程的氧化缩合作用是主要的化学反应,因而探明多酚类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对提高红碎茶品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于1965年、1966年进行了“四川中叶茶、云南大叶茶“发酵”规律的研究。”现综合两年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谈改进祁红品质风格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门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但汤色和滋味与国际红茶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从而造成祁红出口量大幅下滑。导致祁红汤色发暗 ,滋味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槠叶种原料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 ,且加工工艺以重萎凋 ,深度发酵为特征的传统制法。文章对红茶的传统制法与CTC工艺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通过添加外源酶、提高温度、充分通气、调节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槠叶种与大叶种原料拼配加工以及在干燥过程中掌握发酵程度等途径 ,在保持“祁门香”的基础上 ,改进祁红品质风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祁红”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外销茶,它以优异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而蜚声于国内外市场。一九七九年度祁红以地名牌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创造十几年来的最高水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祁红”出口需求量将不断增长。如何进一步提高祁红品质,保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非常重要。现就祁门红茶目前在初精制等方面存在问题,谈点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关于开发“祁红”系列名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红”近年来品质下降,企业严重亏损,使“祁红”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主要有: 1.品质单一,国内竞争力不足。几十年一惯制的“祁红工夫茶”虽做工精细,名声在外,但对国内市场来说,销售甚微,远不如绿茶那样,种类繁多,饮者普遍。近两年虽然开发了新品种,但就真正的红茶来说,还是微乎其微,只有祁门茶厂1991年开发了一个  相似文献   

7.
茶黄素是影响红茶茶汤滋味鲜浓度和汤色明亮度的重要物质。其与红碎茶品质的相关系数为0.875。因而,探明茶黄素在通气“发酵”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及对形成红碎茶品质的关系,以及最有利于茶黄素转化、积累的通气“发酵”技术条件,对于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提高红碎茶品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发酵”技术条件下的通气“发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赵和涛 《茶业通报》1992,14(2):22-24
祁门红茶,不仅是工夫红茶中珍品,而且也是我国主要外向型出口茶类。该茶品质特点;条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甜厚。尤其是独特芳香深爱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研究表明,祁红由于香叶醇含量特高,故而含有浓郁玫瑰花香。国外称“祁门香”。关于祁红香气形成大都在加工中产生,但与茶树品种,生态环境也是密切相关。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同一茶树品种,同一制茶加工方法的鲜叶和干茶中芳香物质测定以及实感香气表现,来探讨不同生态自然环境对祁红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发酵和干燥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综述了萎凋及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pH值、通氧量、发酵时间和程度等环境因素对红茶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干燥方式和干燥设备,控制干燥的温度、时间、速度和初烘的程度等,可更好的发展红茶的品质,以期能为红茶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工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1 祁门红茶的二次崛起祁门生产茶叶的历史距今至少在 1 30 0a以上。“祁红”因自然条件优越 ,茶树品种优良 ,采制技术考究 ,而品质超群 ,成为红茶中后起之秀 ,1 91 1年前后达到鼎盛时期。据历史资料记载 ,当时的祁门、浮梁、至德 (今东至 )三县所产红茶 ,统称“祁红” ,年产量在 30 0 0t以上。“祁红”以其清高而持久的特殊香气 ,在世界茶坛独树一帜 ,成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一 ,于 1 91 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被誉为“群芳最”、“茶中英豪”、“祁门香”而名扬四海。此为本世纪初 ,祁门红茶的第一次崛起。1 940年后 ,由于太平洋…  相似文献   

11.
祁门红茶因其“似花、似果、似蜜”的优雅而迷人的香气,是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瓦红茶齐名的“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国际上称这种香气为“祁门香”.祁红也因其独特的品质获“王子茶”、“茶中英豪”和“群芳最”等众多美誉,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2.
陈椽《安徽茶经》记叙了“祁红”肇始的两种说法:首先是一八七五年余干臣在建德尧渡街创制“祁红”说(清末祁门、建德、浮梁三县的红茶合称“祁红”),其次是一八七六年胡元龙于祁门贵溪创制“祁红”说。李则纲的《安徽历史述要》,安徽农林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的《安徽名茶》,均认定“祁红”肇始于建德。不过,对与之密切相关的其它建德外销茶,尤其是朱兰茶,在省学术界,除了最近出版的《安徽省情工》记载了一鳞半爪外,似一直无人问津,这是很遗憾的。本文由于资料的限制,对此也只能作一点力所能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祁红”具有独特的内质和外型,尤以甜花香高持久,闻名于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曾获得金质奖,在国际贸易中拥有很高荣誉。解放以来,祁门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祁红”的生产发展,为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每年投入了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祁红”生产的发展。1983年茶园面积已达127847亩,可采面积为103934亩,比1939年增加43090亩,约51.91%,并建立了一批高产稳产的茶场。但祁红的产量、品质尚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器要。其原因:一是“祁红”赖以生长的良好环境日益恶化。在1958年前,祁门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14.
红茶发酵及自控通氧发酵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与红茶的品质形成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发酵过程中多酚类、色素、香气、滋味物质的变化及影响,探讨影响茶叶发酵的因素。同时,通过黔湄601、福鼎大白茶、黄观音的发酵试验得出了自控通氧发酵的"遵义红"红茶其综合品质高于自然发酵的红茶,验证了自控通氧发酵技术在红茶发酵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工夫红茶发酵适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分析手段,用科学计量上的品质指标来控制工夫红茶品质的形成,依据形成工夫红茶优良品质的生化变化原理,在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用分光光度计在460 nm处定时检测工夫红茶发酵叶茶汤汤色(茶黄素水溶液主色)的变化,依据其变化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现行的凭感官对发酵叶看叶相、嗅香气等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的方法相比,本方法实现了以检测发酵叶中与红茶品质成高度正相关的茶黄素含量多少来确定发酵适度的时间,所以该方法比人用感官判定更科学、更准确,产品品质更有保证。用分光光度计定时检测工夫红茶发酵叶茶汤汤色的变化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依靠人感官判断存在的局限性与模糊性,从而达到稳定、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祁门红茶以它的独特品质风格,尤其是特有的高香(国外谓之‘祁门香’)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对于祁门红茶的香气,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祁门红茶具有“甜花香”或“蜜糖香”。山西贞(1978)研究了中国祁门红茶和斯里兰卡红茶的香气成份,认为祁门红茶中(牜龙)牛儿醇(香叶醇)、(牜龙)牛儿酸、苯甲醇、(α—苯乙醇的含量比斯里兰卡红茶多,而沉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则较少。竹尾忠一(1983)对中国各地红茶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证实祁门红茶中(牜龙)牛儿醇含量要比云南、两广红茶高3—4倍,因而祁门红茶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为了解“祁门香”实质,掌握祁红主要产区不同产  相似文献   

17.
池州辖区内拥有生产祁红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已发展出具有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t的龙头企业。池州辖区祁红生产中目前存在:小作坊初制产品规格不一、鲜叶直接放在水泥地上萎凋、发酵叶直接放在水泥地上晒干的问题。应从规范制作工艺与试验示范、高端与中低档产品系列化、规模化与清洁化生产方面提升品质。  相似文献   

18.
陆国富 《茶业通报》1993,15(1):22-23
“祁红”以其条索苗秀的外形,清新持久的甜香、醇和隽厚的滋味蜚声于国内外市场,被称为茶中“英豪”,而礼茶是“祁红”上崇茶,誉为工夫红茶的珍品,每年加工不多,为外交部指定茶叶,作为招待和赠送尊贵友好客人的礼物,其原料精细,加工独特,目前全国唯祁门茶厂一家能加工生产,其加工方法是制茶行业中的瑰宝,为继承和发扬,现对我厂多年礼茶加工技术及本人多年亲临生产指挥的经验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冯胜祥 《茶业通报》1993,15(4):42-42
“祁红”发祥于东至。众说肇始于余干臣。其实余来东至经营红茶之前,已生产红茶了。据1883年6月27日出版的《益闻录》第二百六十七号报道:“建德(今东至为旧建德、东流合并而来)为产茶之区,绿叶青芽、茗香遍地。向由山西客贩至北地归化城一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售。同治初年(1862年)则粤商改作红茶,装箱运往汉口,浮梁巨贾获利颇多。”  相似文献   

20.
武当红茶是十堰红茶的自有品牌,其加工沿袭了传统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有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初制加工工序。十堰地区红茶产业在选育良种、优化加工工艺、统一品牌标准、重视农药残留和清洁化生产等方面仍可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