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僵藕萌发过程中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和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重僵藕在萌发过程中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均依次低于中度僵藕和正常藕 ;淀粉、可溶性蛋白和水分含量在萌发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 ,而还原糖含量则呈上升趋势 ;重僵藕在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始终约为正常藕的 50 %  相似文献   

2.
采用烘干法、总目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凯氏定氮仪分别测定了僵藕叶片、叶柄、根状茎的干物质、可溶性糖、淀粉、钾、粗蛋白含量变化,并与健藕相比较。结果表明,僵藕藕身干物质、淀粉含量均低于健藕;在新藕形成和膨大期间,僵藕藕身可溶性糖、钾含量有一个激增过程,与健藕的平缓下降趋势完全不同;僵藕叶片、叶柄、根状茎中的钾含量均高于健藕,粗蛋白含量与健藕相近。  相似文献   

3.
采用烘干法、蒽酮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凯氏定氮仪分别测定了僵藕叶片,叶柄,根状茎的干物质,可溶性糖,淀粉,钾,粗蛋白含量变化,并与健藕相比较,结果表明,僵藕藕身干物质,淀粉含量均低于健藕,在新藕形成和膨大期间,僵藕藕身可溶性糖、钾含量有一个激增过程,与健藕的平缓下降趋势完全不同。僵藕叶片,叶柄,根状茎中的钾含量均高于健藕,粗蛋白含量与健藕相近。  相似文献   

4.
莲藕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莲藕膨大过程中,测定其干物质、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等含量,研究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莲藕膨大过程中均逐渐上升,至膨大后期有一个急增过程;还原糖含量先有所上升,膨大中期迅速下降,至膨大后期维持较稳定水平;可溶性总糖含量从膨大始期至膨大中期平缓上升,至膨大后期则迅速增加。莲藕根状茎的储藏物质主要为淀粉。  相似文献   

5.
以大西洋(早熟)、克新1号(中熟)、青薯168(晚熟)3个马铃薯品种原原种为材料,分析其在萌发前后的淀粉、还原糖含量及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萌发前后,3个供试品种的淀粉含量在萌发过程中均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3个供试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在萌发前后均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3个供试品种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在萌发前后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萌发时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最高,发芽后最低。  相似文献   

6.
苹果梨果实生长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苹果梨果实在生长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主要检测糖类和淀粉.结果表明,果实重量的增加主要在迅速生长期,成熟期果重没有明显增加;果实中水分含量的积累主要是在缓慢生长期和迅速生长期;果实中总糖、还原糖在生长过程中均表现出增加趋势,并且都是在成熟期出现迅速积累现象,采收时其含量分别约为12%和11%;而非还原糖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淀粉含量在生长早期下降较快,成熟期降解较缓慢,到采收时其含量约为1.2%.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杨酸(SA)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以"镇安"红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水浴处理10 h,于0℃±1℃条件下贮藏,对板栗贮藏过程的腐烂率、水分含量、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Vc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水浴处理可以极显著降低板栗贮藏的腐烂率.1 mmol· L-1SA水浴处理能有效保持板栗贮藏期间的水分、Vc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降低淀粉和还原糖的降解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板栗品质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锌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32-535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外源硫酸锌(0,50,100,150,200,250,300,350,400 mg/L)处理对白三叶种子的萌发率、还原糖、总糖含量、淀粉酶活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可以延缓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当硫酸锌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萌发率最高,促进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但对淀粉酶总活力影响不明显,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也受硫酸锌处理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白三叶种子中还原糖含量增加,超过这个范围,还原糖含量会降低,明显抑制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光照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长状态、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确定玉米种子萌发的最适光照。【方法】以湘农玉27号为材料,测定不同光照(24 h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h黑暗)处理下玉米萌发过程中(1、3和5 d)的发芽率、胚根和胚芽长度,同时测定玉米种子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还原糖、总糖、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赖氨酸、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变化,并对生长、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胚根和胚芽长均呈上升趋势,玉米籽粒中的谷蛋白、醇溶蛋白、总蛋白、总糖、直链淀粉、总淀粉、POD含量降低,在24 h光照处理下含量最低;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赖氨酸、CAT和SOD含量呈上升趋势,在24 h光照处理下含量最高,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光照处理下,CAT、SOD和POD与淀粉组分呈显著相关,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与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和赖氨酸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24 h光照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刺苦草(Vallisneriasp inulosa)根状茎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水温8~10℃条件下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为延长其保鲜及其生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水分、淀粉含量不断下降:还原糖含量、褐变度逐渐上升;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PO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地上茎段扦插育苗,在空心莲子草生长20、45、70、95 d时,研究其不定根膨大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不定根膨大过程中,随着根直径不断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急剧上升趋势并保持在较高含量水平,淀粉含量低且变化不大。不同膨大时期,蔗糖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均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与空心莲子草宿根的主要生长指标(宿根直径、根长、表面积、体积、干重、根冠比)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淀粉含量与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蔗糖是空心莲子草不定根膨大的物质基础,其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是宿根的重要组成物质和贮藏成分。而淀粉在空心莲子草宿根形成中并不是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亚精胺浸种对渗透胁迫下玉米(Zea mays L.)种子萌发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渗透胁迫下,玉米发芽势、发芽率和胚芽鞘长度均下降,且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下降;用亚精胺(Spd)浸种处理后,抑制了玉米种子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其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鞘长度、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以及淀粉含量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Spd浸种处理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淀粉的降解,从而促进渗透胁迫下玉米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硝普钠对圣女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控机制,以圣女果品种朱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硝普钠处理对其碳氮代谢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圣女果种子萌发至幼苗期,淀粉、总氮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硝普钠处理的淀粉、蔗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蒸馏水处理(CK);圣女果种子萌发至幼苗期,淀粉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下降趋势,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K和0.25 mmol/L硝普钠处理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下降趋势,0.50、1.00 mmol/L硝普钠处理SS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硝普钠处理增强了淀粉酶活性;各处理碳含量逐渐下降,碳氮比除CK呈先上升后下降外,其他硝普钠处理均呈下降趋势;此外,硝普钠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幼苗生物量、根长和苗高。可见,硝普钠处理可影响淀粉的转化和糖的积累,延缓总氮和萌动期前可溶性蛋白质的分解,加速游离氨基酸的积累,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以0.50 mmol/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下新红星苹果叶片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干旱时期对盆栽“新红星”苹果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活性及离脯氨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SOD和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升高,以后又逐渐下降,SOD比POD对干旱的反应灵敏,注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时间在延长呈长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在干旱初期增加较多,以后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甘草扦插繁殖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对插穗生根过程中叶片及茎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及总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插穗叶片及茎中的可溶性糖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后期又有轻微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茎中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后期又下降的趋势。总氮含量均呈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糖/氮及C/N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说明甘草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与插穗体内的营养水平有密切关系,且营养物质对甘草的扦插生根过程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木薯品种南洋红、华南205、GR891、华南124、新选056、辐选01、华南5号、新选048为材料,对木薯不同品种生理生化和淀粉积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辐选01、GR891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蔗糖含量较高,块根淀粉积累早、积累快,淀粉含量较高;而华南124、南洋红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蔗糖含量较低,块根淀粉积累较迟、积累较慢,淀粉含量较低。华南205、新选056、华南5号、新选048介于前四者之间。可见,木薯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蔗糖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马铃薯块茎收后贮藏期间淀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坡帝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马铃薯收获时及其收后贮藏期间块茎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及变化、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时以低氮、中氮处理干物质含量较高于无氮和高氮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增加趋势,且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亦有此趋势,但处理间差别较收获时减小,两酶活性在贮藏期间呈增加趋势,且与还原糖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变化,以山农17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各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淀粉含量随萌发进程以不同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α-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上各指标均在露白前后有明显的变化;β-淀粉酶呈现双峰变化趋势,且一直保持较高活性;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温度能强烈影响萌发过程中淀粉降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在种子置床初期即可被检测到活性,且受其编码基因的调控作用显著,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延长烤烟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及定色期的时间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吉烟9号为材料进行了烘烤试验,探讨在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找到降糖降淀粉适宜的烘烤技术.[结果]试验表明,延长烘烤与正常烘烤相比较,烟叶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所降低,淀粉酶活性提高,且叶片各化学成分含量适中,比例协调,说明延长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和定色期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淀粉酶活性并且降低烟叶中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达到了降糖降淀粉的目的.[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苦荞营养保健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明确不同苦荞材料的营养保健成分含量,筛选出优质苦荞材料。[方法]以T32、T31、T30、T14、T28、T23、T24、九江苦荞、威苦2号和威苦1号10种苦荞材料为试材,测定了其营养成分(总糖、还原糖、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黄酮含量及理化特性(膨胀力和持水力)。[结果]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还原糖、直链淀粉含量和膨胀力在某些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所有品种在总淀粉、支链淀粉、黄酮含量和持水力方面均差异不显著。[结论]苦荞籽粒中淀粉含量较高,以支链淀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