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沼液浸种对水稻秧苗和产量影响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肖兰 《中国稻米》2007,13(5):39-40
沼液中含有丰富的N、P、K等多种营养性物质和各类氨基酸、赤霉素、生长素等多种活性物质,有利于水稻种子的新陈代谢,对水稻生长有调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可以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成秧率,使秧苗根系发达,从而提高秧苗素质,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效,最终降低生产成本,为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成秧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活力的新种采用沼液原液浸种比清水浸种发芽率提高4.2%,成秧率提高10.7%,且出苗快,苗壮根粗,叶色浓绿。秧苗素质明显比对照好,是一项新型的种子处理技术,且技术简便、安全、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NEL生物活性肥对水稻种子发芽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水稻P88S/747为材料,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NEL生物活性肥对水稻种子发芽和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NEL生物活性肥浸种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和成秧率;幼苗期(2叶1心)喷施NEL生物活性肥能明显降低秧苗高度,促进秧苗横向生长,增加秧苗茎基宽和分蘖数,促生新根和白根,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喷施NEL生物活性肥的适宜时期为幼苗期。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双季稻机插育秧适宜播种量,以早稻品种淦鑫202、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通过秧盘育秧试验和大田机插试验,研究了播种量对双季稻机插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秧苗素质、漏插率及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高度、单株根数、假茎宽、百苗干物质质量及成秧率下降,秧苗个体素质降低,但单位面积秧苗数增加,秧苗成毯性增强,漏插率降低,机插质量提高,大田基本苗及有效穗数增加。产量则表现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双季早、晚稻实际产量均以100 g/盘(干谷)处理最高。综合来看,机插双季稻适宜播种量(干谷)早稻为100~120 g/盘、晚稻80~100 g/盘。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9,(5):19-21
以红莲型不育系中莲1A为材料,比较了6种育秧基质条件下秧龄16 d时的秧苗素质。结果表明:1/2"万年翠"基质+1/2自然土+25 g壮秧剂混合基质的成秧率和盘结力较高,并且秧苗的地上部形态优于其他基质。最长不定根长度以1/2"万年翠"基质+1/2自然土+25g壮秧剂混合基质最长,其他根系性状以"万年翠"基质为优。综合出苗率、成秧率、盘结力、秧苗地上部形态和根系性状等方面,以1/2"万年翠"基质+1/2自然土+25 g壮秧剂混合基质培育的秧苗素质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析种衣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种衣剂技术的防病、增产机理,通过考察水稻秧苗的单株发根数、白根数、茎基宽、分蘖数、分蘖率、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单株叶片数、株高、出苗率、成秧率等,从种衣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包衣能够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成秧率、有效防治蓟马虫危害,显著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7,(6):44-49
为培育适宜双季晚稻机插的健壮秧苗,提高机插双季晚稻产量,以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喷施多效唑对机插秧苗素质、大田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苗根量、发根力、假茎宽、成秧率均高于湿润育秧秧苗,机插大田后叶面积指数、大田干物质生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高于湿润育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200 mg/kg多效唑可提高秧苗发根力、假茎宽以及成秧率,且机插大田后秧苗返青快,叶面积指数、大田干物质生产量、有效穗数和实际产量均明显增加;旱育秧并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200 mg/kg多效唑处理秧苗素质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机插后大田生长优势明显,有效穗数、实际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双季晚稻机插育秧选择旱育秧并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200 mg/kg多效唑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不同培肥营养土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壮秧剂培肥、常规培肥+基质覆盖、常规培肥三种营养土培肥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壮秧剂培肥和常规培肥+基质覆盖都可以改善秧苗生长环境,提高出苗率、成秧率,秧苗整齐度和综合素质好,一定程度上减少死苗发生;移栽大田后,秧苗起身快、分蘖多,叶面积指数高,壮秧剂培肥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硕丰481在早稻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在益阳资阳区迎丰桥基点,开展了硕丰481在早稻上浸种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早稻采用硕丰481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12 h,种子发芽率提高10.66%,成秧率提高16.9%,同时能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有利培育早稻壮秧;在早稻分蘖期、始穗期和灌浆期每次每公顷分别用90 g硕丰481对水675 kg叶面喷施,能显著促进水稻营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改善穗部经济性状,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平均增产576.5 kg/hm2,增幅达8.42%,平均增加纯收入672.1元/hm2,投产比达1:4.98,经济效益显著,可以在湖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种量对机插粳稻秧苗素质及大田栽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淮安市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机插标准化育秧技术,以淮稻11号和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对机插粳稻秧苗素质和大田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粳稻在120~130 g/盘、杂交粳稻在80~90 g/盘的播种量(干种)下,所育秧苗素质较好,不仅秧苗成毯效果佳,且大田的移栽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2.
以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广适性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钵苗育秧和毯苗育秧2种育秧方式以及4种播种量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和育秧方式对籼粳杂交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无论是钵苗育秧还是毯苗育秧,各秧苗素质指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同一播种量条件下,钵苗育秧处理的株高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钵苗育秧处理出苗率在S4播种量(8粒/孔)时显著低于毯苗育秧处理(86.0 g/盘),其他播种量下无显著差异。2种育秧方式的叶龄和茎基宽在S1播种量(2粒/孔或21.5 g/盘)时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播种量时钵苗育秧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2种育秧方式的根长、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下部干物质量仅在低播种量时差异显著;同一播种量下2种育秧方式间的根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对杂交籼稻机插秧节本增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机插杂交籼稻稀播育秧秧苗生长特性、栽插质量、产量与效益特点。【方法】以F优498和Ⅱ优498的种子为材料开发并优选条播器后,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播种方式为主区,播种量为副区。【结果】条播播种均匀度优势明显,24行条播规格效果最佳。播种14 d后,秧苗开始产生分蘖芽,播后17至23 d是分蘖芽发生速率最快时期。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成苗率、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秧苗充实度、N积累量、分蘖芽发生率、发根力、漏插率都呈降低趋势,同时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条播相对于散播,秧苗整体素质较好,易形成壮秧,产量较高。【结论】投入与产出综合分析,采用条播方式,播种密度为50 g/盘时,秧苗群体密度和个体优势之间能得到较好的协调,产投比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鉴定转导SaNHX耐盐基因T1代980个红麻株系的耐盐性,本研究对980个株系在福州进行耐盐性鉴定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9个耐盐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和不同盐浓度水培和盆栽初步鉴定。通过调查转基因T1代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情况,对转基因后代的耐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转耐盐基因红麻T1代9个株系在0.71%的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明显优于未转导对照红麻。苗高、苗重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4cm,0.23g和3.7cm。(2)0.3%、0.5%和0.71%三个不同盐浓度胁迫5天、10天、15天三个处理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耐盐转基因T1代的株系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编号176株系最佳;(3)在0.71%盐胁迫处理下,生长10天的T1代红麻幼苗苗高、苗重和根长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在9个转基因株系中,176号植株最好,其苗高、苗重和根长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47cm、0.72g和4.54cm。  相似文献   

15.
近年,直播稻面积在我国迅速扩大。本文结合国内外直播稻生产概况,指出了直播稻在抗倒伏、出苗率、耐冷性、防治杂草以及生育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生育期适中、抗倒伏、耐低温、耐低氧萌发”的适合直播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4个粳稻品种(日本晴、秀水11、武运粳7号、中花11)为材料, 研究发现,在含NaCl的NB培养基上,NaCl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率与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生长的抑制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水稻种子发芽抑制率达50%左右时的NaCl浓度与愈伤组织生长抑制率达80%左右时的NaCl浓度一致,可以作为耐盐基因转化水稻时NaCl有效筛选浓度的重要参考。由此获得日本晴、武运粳7号和中花11 NaCl有效筛选浓度为200 mmol/L,秀水11 NaCl有效筛选浓度为250 mmol/L。采用上述浓度的NaCl对BADH基因转化的日本晴和秀水11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成功获得了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化率分别达到38.9%和32.0%。建立的NaCl筛选浓度确定法通过测定NaCl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抑制率来确定水稻耐盐基因转化时合适的NaCl筛选浓度,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无需其他抗性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7.
硒对不同类型杂交水稻品种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硒对海南省50个杂交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硒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最长苗长和幼苗鲜重值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即低浓度硒(0.2mg/kg)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变弱,且当浓度为12mg/kg时,外源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述四项指标。最长根长随着外界硒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根据在浓度为5mg/kg硒作用下发芽率,发芽势,最长根长,最长苗长和幼苗鲜重的胁迫指数,将50个杂交水稻品种分为三大类:耐受型(3个品种)、中间型(24个品种)和敏感型(23个品种)。与中间型和抑制型品种相比,耐受型水稻品种的种子萌发在5mg/kg外界硒作用下,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且幼苗最长苗长、根长和苗重所受该浓度硒抑制作用较小;抑制型品种的种子萌发在5mg/kg的外源硒作用下开始受到轻微的抑制作用,且与耐受型和中间型品种相比,幼苗最长苗长、苗鲜重、最长根长也受到最大强度的抑制作用;中间型品种五项发芽指标指数居于耐受型和抑制型品种之间。耐受型中的品种捷丰优629在浓度为5mg/kg硒处理下,与其它参试品种相比,呈现出最强的耐硒性,且在外界硒胁迫作用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发芽率、发芽势等发芽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中稻组合川香优9838和K优17为材料,对冬水田区水稻直播技术进行了研究,形成了配套技术:每hm~2施纯氮120~150 kg(比大面积手插秧减少10%);川南3月10-15日播种,川北4月10-15日播种,比当地大面积地膜湿润育秧推迟7~10 d,每hm2用种量12~15 kg;播种后第2 d喷施直播稻专用除草剂,或3.5叶左右根据苗高情况灌水3 cm左右,用普通水稻田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1次。  相似文献   

19.
追施沼液对冬小麦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沼液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用沼液作追肥,研究了不同沼液追施水平时冬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脲醇和蛋白酶活性均呈"V"字形变化趋势,但不同指标处于谷值的时期存在差异.适宜沼液追施量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且以120 kg·hm-2沼液追施量(均以沼液态纯氮计,下同)效果最好;蛋白酶活性以60kg·hm-2沼液追施量表现最高,其与120 kg·hm-2液追施量比较差异不显著.根际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时期呈"S"形变化,沼液追施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优质丰产杂交籼稻品种机直播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适宜平原(崇州)与丘陵(三台)稻区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群体质量的共性特征,构建规范化的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的鉴选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为杂交籼稻机械化直播配套技术的融合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两生态区以29个品种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精量穴直播(以下简称机直播),研究机直播对平原与丘陵稻区不同产量水平的优质杂交籼稻群体质量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群体质量特征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依据两生态区各品种的平均籽粒产量聚类分析,将两生态区供试品种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种类型。其中,三台高产类型品种占17.24%,中产、低产类型品种占82.76%;崇州高产类型品种占10.34%,中产、低产类型品种占89.66%。与中产、低产类型品种相比,两生态区高产类型品种的共性特征为分蘖能力强、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拔节期后叶面积指数(LAI)大,干物质累积量高;结实期顶3叶叶长、叶位、叶张角、株高及其顶部截获光能优势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机直播条件下,除群体透光率、顶3叶叶张角、分蘖盛期LAI及干物质累积量外,各群体质量指标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 =0.37*~0.90**),尤其是齐穗期高效LAI率、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及其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结论】机直播条件下,高产类型品种能够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并协同提高结实率,实现生育后期群体干物质的高增长,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