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阳棉区属长江流域棉区的南襄亚区,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既不同于黄淮棉区,又不完全同于长江流域棉区。1992~1993年黄淮棉区棉铃虫大发生,南阳棉区却轻发生;1994年黄淮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大发生的势头得到控制,而南阳棉区却大暴发,且超常地发生了完全五代,主害代也由二代、三代演变到四代、五代,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1994年河南省第五代棉铃虫大发生及原因浅析李巧丝高宗仁(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郭松景(漯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据文献记载,在北纬32~40°的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年发生4代,常年第二代为主害代。而1994年,第五代棉铃虫在...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螟虫,又名水稻钻心虫,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发生较为普遍的是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在豫南地区最为常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二化螟第1代为主害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始见,5月上中旬盛发,因越冬场所的不同,羽化很不整齐,可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第1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害早栽早发的春稻,造成大量枯心、枯鞘,减产显著。二化螟2代幼虫在7月下旬发生,为害比较分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棉区第二代棉铃虫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为调整虫量梯度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在自然状况下对棉花的危害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Y)与百株虫量(X)的关系为Y=1.9312+0.0911X,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角度上,提出并制定了不同益害比下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为调整虫量梯度的方法 ,研究了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在自然状况下对棉花的为害和防治指标 ,结果表明 :产量损失率 (Y)与百株虫量 (X)的关系为 Y=1.30 77+ 0 .0 917X,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角度上 ,提出并制定了不同益害比下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6.
贺州市近年稻飞虱持续治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稻飞虱是贺州市水稻重要害虫之一,近十年来主害代大发生频率及次害代发生频率均有加重的趋势。文章分析近10年来贺州市稻飞虱发生情况及特点,介绍贺州市在稻飞虱的持续治理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稻飞虱持续治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1发生规律绿盲蝽是棉盲蝽种类中危害棉花比较重的优势种群,在我国南北棉区均有发生。绿盲蝽个头较小,成虫体长只有5.2mm,绿色,行动敏捷活跃,飞翔力强,在黄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5代,长江流域棉区一年可发生6代,产卵期长,田间世代重叠。若虫、成虫都危害棉花,用刺吸口器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43-45
新疆棉区棉铃虫的暴发与作物布局、栽培制度以及气候因素等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新疆棉区不同自然区域的研究表明 ,新疆棉铃虫的种群发生应划分为三代区、四代区和五代区三大区域。  相似文献   

9.
棉蚜属同翅目,是棉花重大害虫之一。1发病症状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棉花及其他寄主植物背面和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细胞遭到破坏,生长不均衡,即向背面卷曲皱缩。苗期被害后植株矮缩,蕾花脱落,根系发育不良。2发生规律在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每年约发生20~30代以卵在夏至草、木槿、花椒、石榴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2、3月份,当5日平均气温达12℃时,干母在越冬寄主上孤雌生殖,繁殖2~3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棉苗出土后,有翅蚜迁往棉苗继续进行繁殖为害。棉蚜在棉田内扩散蔓延常年出现2~3次有翅蚜迁飞高峰,在淮河流域棉区,有苗期和伏期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棉区玉米田 4代棉铃虫发生与危害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棉区玉米田 4代棉铃虫严重发生 ,平均有虫株率 94% ,平均虫口密度 1 .5 6头 /株 ,平均单穗损失 2 8.5粒 ,重 5 .0 8g。同时引起玉米穗部霉变 ,影响食用品质。棉铃虫成为棉区玉米上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正> 1992年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几年大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棉铃虫的防治工作。棉铃虫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运用农业防治、诱杀防治、保护利用天敌、药剂防治等手段压低两头,狠治中间,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以控制为害。 1.农业防治 ①冬耕冬灌。无论单作、间(套)作棉田,拔秆后必须深耕细耙,有条件的尽量做到耕灌结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玛纳斯棉区蚜虫迁飞的气象奈件分析,认识和掌握棉蚜发生、发展和迁移规律,提出控制蚜害和制定棉蚜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据各棉区病虫害测报区域站监测,今年一代棉铃虫总残虫量大部棉区同比偏高,山东、山西、安徽等省份高于常年;6月份气象条件对黄河流域和新疆部分地区棉铃虫发生有利,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新疆大部为中等发生,长江流域为偏轻发生。预计棉田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其他作物田发生面积为5000万亩。一代成虫发生盛期,大部省(区)比常年接近或早晚在3天之内。成虫盛期推后3天即为二代卵盛期,二代幼虫为害  相似文献   

14.
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纵卷叶螟是高邮市水稻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年发生4代,2代为迁入代,一般6月下旬开始迁入,迁入期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迁入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迁入量的大小是决定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3代为主害代,4代为迁出代。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为控制危害,共...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黑光灯诱虫和大田虫态调查研究了大蒜根蛆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2010年大蒜根蛆在盐城发生3代,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盛发,5月上中旬为害最重;第2代幼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6月下旬至9月下旬以蛹越夏;第3代幼虫于10月上中旬盛发,11月下旬幼虫陆续化蛹越冬。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2 L/hm240%毒.辛EC处理的防效达97.6%,对大蒜根蛆的防效最好;在幼虫始盛期用9~12 L/hm240%毒.辛EC进行灌根,能够有效防治大蒜根蛆的发生和为害。针对大蒜根蛆的发生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是吐鲁番棉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以第二代为害棉花最重。近年来吐鲁番地区采用的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经验指标,即百株累计卵量20粒,或百株三龄以下幼虫5头,对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和棉花的补偿能力利用不足,导致用药量过大。1998年,我们在棉田自然开放系...  相似文献   

17.
介绍新疆棉区棉苗期主要痛害症状,分析了苗病不断加重、病区不断扩大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具体技术措施,就可以减轻和控制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8.
警钟:’95棉铃虫 可能大爆发 据报道,去年在江苏省召开的全国棉铃虫防治工作会议上,来自全国14个重点产棉省的植保专家们预测,1995年第一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将明显重于1994年,棉铃虫将是继续偏重发生的年份,1994年第四、第五代棉铃虫混代严重发生,虫量大,加之去冬气温偏高,越冬蛹量因而大大高于以往历年。至于第三代以后的发生情况,主要取决于对第一、第二代的扑治结果。而如何扑灭虫害恰恰是令棉区干群最为头痛的问题:“如今这虫子神了,简直没药能治。” 在苏北棉区流传的一则笑话  相似文献   

19.
长丰县棉花每年种植达5300公顷以上,常在苗期受到多种病害的侵染为害。棉区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红腐病等,其中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比较常见,一般病株率30%~40%以上。1各病害主要症状和传播途径1.1炭疽病对棉苗的叶和茎杆均可能为害。幼苗受害后茎部出现红褐  相似文献   

20.
<正>棉蚜又名蜜虫、腻虫、油虫等,属同翅目,蚜科。该虫是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是棉花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茄子、辣椒、瓜类、豆类等100多种作物。1棉蚜的发生规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棉区年发生20~30代,以卵在木槿、花椒、石榴等越冬寄主枝条缝隙或芽腋处产卵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上、中旬迁入苗床或棉田繁殖为害。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