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楼观台从古至今一直是旅游胜地。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初具规模,已接待中外游客400万人次。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多大潜力? 答: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占楼观台林场面积的75%。辖区面积41万多亩,规划为东楼观、西楼观、田峪河、首阳山4个游览区。目前,仅在东楼观有部分开发,可开发利用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记者:楼观台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近期开发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到楼观台旅游、参观的群众达7万多人,楼观台森林旅游服务公司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圆满完成了旅游接待任务,确保了景区旅游秩序井然、旅游资源安全。据统计,今年春节旅游黄金周接待游客8万余人,旅游收入4.7263万元,尤其是百花珍兽园,大年初一接待游客2237人次,收入突破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  相似文献   

3.
赵斌健,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场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主任。任场长之前,林场经营连年亏损,经济日益困难,职工工资无力保障,生产经营活动举步维艰。他1991年上任后提出了“前山抚育造林,后山采伐利用,发展木材生产,开发地热资源,提高养殖业,巩固旅游业、种植业”的经营开发思路,社会总产值由1991年的195万元,增加到1999年1022.7万元,职工人均收入由1991年的2016元,增加到了2002年的12900元。林场面貌焕然一新,经济走上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中国陕西周至县境内,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是古城西安著名的十大旅游景区之一。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是1982年我国最早批建的全国三个森林公园之一,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41万亩,规划为东楼观、西楼观、田峪河、首阳山四大游园,12个景区,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省楼观台林场努力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从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全面发展林业生产力,在搞好造林育林护林前提下,积极开发森林多种经营和森林综合利用。1992年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三年跨了三大步。1994年全场林业生产多种经济总产值达645万元,自营收入402万元。这不仅搞活了林场经济,增加了收入,改善了职工生活,还  相似文献   

6.
省楼观台林场是省林业厅唯一直属的事业性国营林场,与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合署办公,实行林场、公园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自1956年建场以来,一直是以经营为主的事业单位,依靠事业经费从事营林管护工作。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1985年起变为定额补差单位,1986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但一直处于亏损危困状态。改革的大潮给林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近五年  相似文献   

7.
赵侠 《陕西林业》2006,(3):44-44
4月29日,陕西省林业厅张社年、副厅长孙承骞带领有关处室领导,到楼观台试验林场调研。张厅长一行首先深入现场,查看了大熊猫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选址、秦岭植物园苗圃示范基地和西河道路建设情况,随后召开会议听取楼观台试验林场场长和陕西楼观福地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关于楼观台试验林场和温泉建设情况的汇报。  相似文献   

8.
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原是1982年经林业部批准,在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北地区第一个省级森林公园。1992年林业部批准更名晋升为“陕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它以雄伟的森林景观、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吸引着中外游人,年接待中外游客30多万人次,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考察、游人度假避暑、游览观光的佳境,更是人们双休日的理想去处。  相似文献   

9.
林海短讯     
陕西省林业系统第十届老年门球比赛隆重举行 5月23日,由省林业老年体协主办、省楼观台试验林场承办的陕西省林业系统第十届老年门球比赛在省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隆重举行,来自全省林业系统的16 个代表队,160多名老年运动员参加比赛。省林业厅党组  相似文献   

10.
百竹园见闻     
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内古木参天,繁花掩映,既有南方水乡泽国的神韵,又有北方大森林的雄浑豪放。公园始建于1982年,总面积2.7万公顷。在公园负责人杨德夏同志的陪同下,我们沿着公园的道路南行,在路的东面就是百竹园。在这里迎接我们的是李越工程师,他在竹园已工作了18个春秋,为了竹园的建设,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李越向我们介绍说,1962年楼观台林场被林业部列为我国32个次生林改造实验林场之一,建场初期营造竹林1500亩,多为乡土竹种。1965年林业部将林场列为南竹北移的试验地,从此他们便开始了竹类试…  相似文献   

11.
雷建青同志,是一位在林业上战斗了23年的老公安。他十几年如一日,以林为家。在楼观台林业派出所,他先后受理查处各类案件394起,为国家追回损失35万余元。1997年林业部公安局给他荣立二等功一次。 1993年10月19日,楼观台林场道路工程队发生一起3800枚工业用雷管被盗的恶  相似文献   

12.
森林风景资源是林业部门特有的资源优势。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深化林业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为尽快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大力兴办森林公园,注意发挥林业这一自身优势,使全市森林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市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部、省批准,先后在我市建立森林公园8处,即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王顺山、骊山、朱雀、沣峪、太兴山、黄巢堡等森林公园,面积58008ha。1995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收入630万元,并为实施市委推行精神文明“八大工程”。节假日工程提供休憩场所,丰富了人们的精  相似文献   

13.
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情况,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生态学理论指导原则,全面规划原则,旅游资源保护优先原则,景观协调性原则和区内旅游、区外服务原则,针对楼观台实验林场和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现状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应进行的旅游环境建设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对生态旅游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引入SWOT分析法,基于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发展现状,对楼观台森林公园自然与人文优势、区位优势进行充分挖掘,并对公园发展面临的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楼观台森林公园今后开发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1999年以来,广西抓住国家利用中央专项资金和国债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渠道筹集旅游建设资金。到目前为止,广西已获得旅游国债资金达1.94亿元,在今年国家拟安排的20亿元旅游国债资金中,广西争取到了9000万元的额度,其中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瑶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今年我区旅游国债项目安排的重点,已获得第一期国债资金分别达1500万元和1200万元,成为继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之后,获得旅游国债资金的森林旅游景区。目前这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正在加紧进行施工建设前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此外,区林业局森林旅游管…  相似文献   

16.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走出了一条以林业为基础,以资源保护为重点,以发展旅游为龙头的新路子。1991年至93年,经济建设连续三年上了三个新台阶。公园收入在90年800万元的基础上,91年增加到1230万元,92年达到2340万元,93年突破了3000万元。1991年被海内外游客评为“中国旅游四十佳”之一,张家界林场93年被林业部挂于全国国营林场10佳光荣称号。张家界有世界上罕见的自然风景资源,但整体接待水平还不高,外围交通、通讯设施不配套,为解决游客难进门,进门密不住的问题,从91年开始,我们采取…  相似文献   

17.
楼观台实验林场地处秦岭北麓周至县境内,为省林业厅唯一直属的国有林场。自1934年建场以来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198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林场范围内建立了楼观台森林公园,与林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199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公园晋升为国家级。  相似文献   

18.
《陕西林业》2006,(Z1):58-61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这里说的楼观台是指楼观台林场管辖区域内的游玩,是在整个楼观台林区的森林寻找生命的乐趣,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随我们一起畅游。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作用我国森林公园事业起步于SO年代初,1982年9月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5年来,各地森林公园发展很快。据统计,截止目前为止全国各类森林公园已发展到770多处,总面积达到660多万公顷,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69处,地方森林公园50O多处。森林旅游在森林公园建设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国森林旅游接待人数达到8000万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近10亿元,全国已拥有各类森林旅行社30多家,其中一类社二家,开始了有组织地接待森林旅游者的活动。森…  相似文献   

20.
日前,日本林学会官员一行4人,在省林业厅副厅长何发理的陪同下,到省楼观台实验林场进行学术交流。日本林学会有关代表介绍了日本林业发展史、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等情况;楼观台林场场长赵斌健详细介绍了楼观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