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灌水条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我区水资源的匮乏。本试验试图在相同土质、肥力水平的情况下采取灌一、二、三水的方法,模拟土壤不同的含水量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找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灌溉模式和筛选节水型的春小麦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土壤水分减少时春小麦的生育进程加快,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提前,分蘖减少。在3种灌水处理下,灌二水的效果最好;宁春32号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节水型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宁夏引黄灌区头水灌溉较迟,影响了春小麦的幼穗分化和产量。为进一步挖掘宁夏春小麦增产潜力,开展了春小麦早灌头水试验。以宁春50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早灌头水处理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早灌头水延长了小麦生育期,促进了分蘖,增加了穗数,但对小麦株高无影响。此外,早灌头水对小麦单株叶面积有影响,其中4月2日灌水处理的小麦叶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土壤供水能力和作物生长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春小麦总耗水量明显增加,土壤储水消耗量相应减少,覆膜土壤储水高于露地栽培,同时,植株性状发育优于露地,产量也得到提高,增幅在8.3%~18.3%,不同灌溉制度对春小麦产量结构与产量有显著影响,灌1次水以孕穗期,灌2次水以拔节期和扬花期,灌3次水以拔节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灌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南部山区对春小麦集雨补充灌溉研究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覆膜栽培能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大幅度增加产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在覆膜春小麦拔节期灌水30mm,产量可增加371.1kg/hm2,水分利用率提高11.2%,拔节期是地膜春小麦集雨节灌最佳补水时期.地膜春小麦拔节期1次供水30~120mm,与不灌水相比,小麦籽粒产量均有大幅度增加,增幅为25.6%~105.5%.分析认为,覆膜春小麦1次补灌水量以60mm为宜.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生育期缺灌水处理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一时期的缺灌处理都会使产量降低,但不同时期缺灌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缺灌拔节水的处理B的产量较对照减产最多,主要是因为穗数和每穗粒数都较对照减少;缺灌分蘖水的处理C的产量较对照降低,主要是因为穗数较对照下降;而缺灌开花水的处理D和缺灌麦黄水的处理E的产量较对照降低,主要是因为粒重较对照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以永春4号为试验材料,在分蘖到拔节期,设置常规渠水灌溉为CK(4月29日)、T1(4月28日头水灌溉)、T2(4月24日头水灌溉)、T3(4月19日头水灌溉)和T4(5月10日头水灌溉)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头水灌溉时间对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小麦穗长、穗重、茎秆重、小穗数、穗粒数及穗粒重,并显著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秆比,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0.23%、11.46%、18.75%。而T4处理则不利于小麦生产发育,减产21.98%。由此可知,以T3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在显著增产的同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密度、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这表明提前灌头水均有利于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且以提前10 d灌头水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优质强筋小麦郑麦9023在黏土、壤土和砂土中的最佳灌溉模式,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在这3种土壤中不同灌溉处理对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郑麦9023大多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质地中差异不显著,但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反应有所不同,在足底墒的情况下,黏土全生育期内灌拔节水和灌浆水2水,壤土和砂土灌越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3水的灌溉模式可以兼顾小麦品质、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永春4号为试验材料,在分蘖到拔节期,设置常规渠水灌溉为CK(4月29日)、T1(4月28日头水灌溉)、T2(4月24日头水灌溉)、T3(4月19日头水灌溉)和T4(5月10日头水灌溉)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头水灌溉时间对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小麦穗长、穗重、茎秆重、小穗数、穗粒数及穗粒重,并显著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秆比,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0.23%、11.46%、18.75%.而T4处理则不利于小麦生产发育,减产21.98%.由此可知,以T3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在显著增产的同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密度、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这表明提前灌头水均有利于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且以提前10 d灌头水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引黄灌区春小麦早灌头水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十大增产技术之一,但随着80年代后期以来的持续暖冬和近些年来春灌放水时间的逐年提前,春小麦生长发育时期也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相应提前,特别是在小麦早灌头水上,头水灌溉时间、头二水间隔时间一直是技术界、农民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套种的玉米在未出苗的情况下不能早灌,由于认识上的分歧,直接影响小麦早灌头水技术措施的落实。为了进一步摸清早灌头水对小麦和套种玉米出苗的影响,2004年进行了不同时期头水灌溉试验,2005年进行了头、二水间隔时间灌溉试验,以期选择对小麦和套种玉米产量适宜的头水灌溉时间和头、二水间隔时间,为指导大面积小麦套种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在干旱绿洲环境下农田水分的有效利用措施和合理灌溉指标,为节水技术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试验地分成5个小区,T1~T4区代表不同的灌水处理,T5区为传统自然灌水作为对照。T5区全生育期实际灌水总量实测合计为132.5m3,T1~T4区灌水量标准分别是2490、3000、4005、4995m3/hm2,头水灌占总灌溉水量的25%,二水和三水占30%,四水占15%。测定不同生育期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含量、千粒重以及生育期内水分的利用效率。[结果]小麦孕穗期、抽穗期及开花期为水分敏感期,其灌水量不能低于总灌溉量的60%;全生育期内分4次浇灌较适宜;适度水分亏损有利于灌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水分补充不足将加剧土壤深层水分的损耗;当灌溉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小麦产量不再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1hm2需6000mm灌水量可以作为干旱绿洲区春小麦用水的一个优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