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86—1987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早熟7号和早熟14号大豆植株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叶片的最高光合速率和平均光合速率,基部叶片>中部叶片>顶部叶片;叶面积、功能期和光合势,均为中上部叶片>顶部叶片>基部叶片。夏大豆植株叶片的平均光合速率,以苗期及开花期较高,随后呈下降趋势,鼓粒后期下降尤其明显。单株光合速率及叶面积随着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以结荚期最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蛋白质含量明显不同 而产量相近的两个春小麦品种研究了生育期间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孕穗 期相对较高的光 合速率、开花期较低 的叶温、灌浆中 较高的气 孔导度和 灌浆期间 光合速率 衰减速率 慢并能维持一定的 叶面积指数是高 产高蛋白品种的重 要生理基 础,一切有 效调控两 阶段光合 特性的可行措施对高产优质将都是有 益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灌溉对大豆叶片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灌水处理,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开花期》开花期 鼓粒期》结英期》鼓粒期》对照》分枝期.开花期灌水能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光合速率,使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在大豆鼓粒期水分胁迫下不同磷肥处理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0.56 g/盆)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开花期灌水一次,灌水量为40 m3 667 m-2,并配合增施磷肥,能提高大豆叶片光合性能、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刘娜  于海滨  周芹 《中国糖料》2006,(4):36-37,43
春季干旱条件下,苗期灌溉处理可以提高甜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尤其对于生育后期保持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有明显作用。苗期较好的水分条件,能够提高甜菜块根的产量和含糖率。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追肥时期和次数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膜下滴灌适宜的追肥时期和次数,在大田条件下,以青花7号为供试材料,在花生生育期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设置等量施肥量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试验,研究膜下滴灌追肥时期和次数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时期追肥均有利于提高花生叶片光合性能并增加产量。就追肥时期而言,追肥效果为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就追肥次数而言,分次追肥效果优于1次追肥,即在3个追肥时期中,追肥时期越早、前期追肥量越大和分次追肥越有利于促进花生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提高,而分次追肥既有利于提高花生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又能缓解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下降。追肥通过提高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单株荚果数和出仁率而提高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而分2次追肥提高产量幅度最大,分3次追肥提高产量幅度反而下降。因此,本研究表明花针期和结荚期追肥有利于花生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光合作用机制 ,以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旗叶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生育期间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具有相同的特点 ,在叶片功能旺盛的前中期 ,光合底物 CO2 对光合速率的限制主要是非气孔限制 ,在叶片老化后期 ,光合底物 CO2 对光合作用的限制同时存在着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 ;不同生态型品种小麦旗叶光合功能和碳代谢特性具有与生态型表现相关的规律。春性品种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面积大 ,功能高值期 (RSP、PAD)长 ,叶源量 (L SC)大。半冬性品种光合速率高 ,叶绿素含量较低 ,功能高值期较短 ,叶源量最小。冬性品种叶绿素含量最低 ,功能高值期最短 ,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与半冬性品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对吉林省1923年-2004年间育成的21个大豆品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在R2期和R6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在R4期呈不显著负相关。在R2期和R6期,大豆品种间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增长率明显大于净光合速率增长率,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R4期,现代品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低于老品种,而净光合速率仍高于老品种,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氮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就高,净光合速率也高,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却低;可将R4期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高产施肥条件下玉米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与生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P2O5、K2O用量分别为240、150和240kg/hm^2时,玉米的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性均处于最高水平,缺乏或过量的氮、磷、钾供应均不利于春玉米产量和光合性能的提高。由此得出以下结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能够在春玉米生育前期提高其叶面积指数和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在生育后期能延缓叶面积指数的衰退和光舍色素含量的降低,使得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性能,从而促进了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叶片的光合特性也呈不同程度的变化。在25日叶龄以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和光合速率均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峰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经过相关分析,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与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和0.903。  相似文献   

10.
在玉米植株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穗生长发育受阻,雌穗比雄穗敏感。小穗分化期干旱几乎没有影响花粉活力;小花分化~开花期干旱花粉活力降低,且主轴小穗花粉活力降低幅度大于已开裂分枝小穗花粉,而未开裂分枝小穗花粉活力受干旱影响较小;雌穗花丝伸长速度变慢,在一定时间内伸出长度较短,数量较少,其活力亦降低。花粉和花丝受干旱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减产幅度亦存在差异,以花丝活力受干旱影响较重,减产幅度较大。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减产顺序,小花分化~开花期>灌浆期>小穗分化期。不同水分  相似文献   

11.
施用硅肥对甘蔗抗条螟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甘蔗施用硅肥对甘蔗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抗性的影响,在田间自然螟虫胁迫条件下,对甘蔗含硅量、抗条螟性指标和产量性状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硅肥在187.5~750 kg/hm2施用量范围内能显著提高整个生长季甘蔗植株的硅含量,显著降低甘蔗条螟钻蛀率和为害程度。硅肥施用量、植株硅含量和抗条螟性指标间响应一致。采用因子分析对7个抗条螟性指标进行简化,可分为3个公因子,即苗期条螟为害因子、工艺成熟期条螟为害因子和条螟生长发育因子。苗期螟害枯心率、工艺成熟期螟害节率和羽化率可作为硅肥调控甘蔗对条螟抗性效应的评价指标。经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7个抗条螟性指标中,苗期螟害枯心率和累积蛀道长度对蔗茎产量影响最大。562.5 kg/hm2硅肥施用量对甘蔗条螟防治效果和甘蔗增产效应最适宜。研究表明,硅肥能显著提升甘蔗植株硅含量,增强甘蔗植株对条螟的抗性,有效降低甘蔗条螟发生为害,促进甘蔗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2.
不同覆膜方式下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叶片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内单314为试验材料,在行间覆膜(SPF)、行上覆膜(UPF)及不覆膜(NPF)3种处理下,对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POD活性表现为下位叶>穗位叶>上位叶;CAT、SOD活性表现为上位叶>穗位叶>下位叶。灌浆期玉米不同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变化趋势表现为穗位叶>上位叶>下位叶;乳熟期不同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现为上位叶>穗位叶>下位叶。表明在玉米花粒期,行间覆膜处理可以提高玉米上位叶及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POD活性、CAT活性及SOD活性,减小气孔导度,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延缓叶片衰老,维持花粒期生理功能,保证子粒充分灌浆,提高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13.
以YXD053和98A-04两个茎秆高糖自交系及Y6-1茎秆低糖自交系为材料,分析玉米棒三叶光合性状对玉米茎秆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茎秆糖含量在雄穗始花期基本一致,雄穗始花后21 d茎秆糖含量差异最大。不同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光合参数特征明显,与茎秆低糖自交系Y6-1相比,茎秆高糖自交系YXD053和98A-04光合速率有较长的高光合功能持续期,且在子粒发育后期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茎秆低糖自交系Y6-1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高于茎秆高糖自交系YXD053和98A-04,气孔导度及叶面积对茎秆糖含量的影响在2个茎秆高糖自交系之间表现不一致。乳熟期棒三叶光合速率可作为茎秆糖含量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对多粒型花生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对多粒型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明显抑制花生主茎和侧枝的徒长,促进植株分枝的形成,协调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荚果的发育,提高单株果数、饱果率及籽仁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SHW)在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利用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5份SHW(SHW1、SHW2、SHW3、SHW4、SHW5)分别与普通小麦驻麦762进行杂交、回交,构建相应回交群体(BC2),综合分析其农艺、产量、光合、叶绿素、水分利用效率等性状特点。结果表明,SHW的株高较高,穗下节和穗下茎较长,收获系数和产量低,分蘖多,部分材料千粒重较高;BC2可将SHW的高分蘖、高生物量和驻麦762的多花多实、矮秆、高收获系数等性状聚合;SHW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开花期之后维持较高水平,BC2-SHW1、BC2-SHW4和BC2-SHW5在开花期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双亲,灌浆期BC2的叶绿素含量整体低于SHW和高于驻麦762;SHW在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有明显的光合优势,BC2的光合速率从抽穗期之后明显低于双亲;驻麦762在抽穗期、开花期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SHW在拔节期和灌浆期有较高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在部分BC2中得以遗传。SHW可以在小麦育种中用于农艺性状的改良及叶绿素含量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保护性耕作提高春小麦产量的光合生理机制,依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2001年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于2019年研究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免耕秸秆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四种耕作措施对春小麦叶片光合相关性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达到峰值,保护性耕作延缓了花后叶片衰老,其中NTS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在乳熟期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耕作措施对开花期小麦旗叶RuBP羧化酶活性没有影响,但在灌浆期免耕和秸秆还田均提高了RuBP羧化酶活性,其中NTS处理的RuBP羧化酶活性是T处理的1.95倍;秸秆覆盖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影响显著,NTS处理可有效改善春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光合性能,其中NTS处理的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比T处理分别提高了19.2%、30.7%、23.0%;免耕处理(NT和NTS)下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贡献率较耕作处理(T和TS)提高了41.7%,秸秆还田处理(TS和NTS)花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较不还田处理(T和NT)分别提高了71.2%和35.7%;NTS处理有效促进了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显著增加了穗数和千粒重,使产量较T处理提高了18.7%。因此,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应用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促进春小麦旗叶花后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分配,延缓灌浆后期叶片衰老和叶绿素降解,协调和优化光合性能、光合时间、光合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以 3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花期利用遮光度为 50%遮阳网人工模拟寡照环境,测量雌雄间隔期、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雄穗长度、产量等 14个性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玉米品种进行耐荫性评价,筛选出玉米品种耐荫性评价关键指标,根据鉴定指标对玉米品种进行耐荫性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优化出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 4个耐荫性评价指标,以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 4个性状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将 35个玉米品种分成耐荫性强、耐荫性弱两大类型。通过分析建立玉米品种花期耐荫性评价体系,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作为玉米品种花期耐荫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菜用大豆“292”秋播花后干物质积累及鼓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国强  黄建成 《大豆科学》1997,16(4):293-297
本文对菜用大豆品种“292”秋播花后干物质积累和鼓粒特性的研究作了阐述。结果表明,籽粒增重和籽粒含水下降过程均呈“S”形曲线,但趋向相反;平均鼓粒速度在物质积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鼓粒前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重,鼓粒中期以生殖生长为主,鼓粒末期营养生长则停止。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出口型菜用大豆品种始花期和鼓粒初期各灌水一次,能提高籽粒鼓粒速度,延长鼓粒持续期,促进籽粒饱满,增加标准荚数,提高鲜荚产量和标准荚产量.鼓粒速度越快,百粒鲜重、单株鲜荚重、单株标准荚重越大.  相似文献   

20.
灌水量与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大型防雨设施池栽,研究灌水量与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水量与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呈高度正相关,不同灌水量对群体光合速率、单叶光合速率、光合速率日变化、叶面积发展动态、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生产率产生显著差异,并随生育进展而加剧。根据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夏玉米13 500 kg/hm2产量水平的耗水量在630 mm左右,9 000 kg/hm2产量水平的耗水量在490 mm左右,200 mm左右为夏玉米经济产量形成的耗水临界值。穗期、花粒期土壤水分状况不同是导致产量及光合性能差异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保证夏玉米中、后期水分适宜是提高光合性能及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