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目前,已报道侵染苹果的病毒有30余种,其中大部分可在苹果的叶、果实和枝条上引起明显症状。另外,有些病毒在栽培品种上呈潜伏性感染,又称潜隐病毒。已经鉴定出我国苹果潜隐病毒有3种: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潜隐病毒由于其潜隐性,在栽培中不易被发现清除,我国苹果主要栽培区上述3种苹果潜隐病毒的感染株率达90%以上,每年使苹果减产约40%~73%。  相似文献   

2.
两步多重RT-PCR快速检测苹果潜隐性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检测3种苹果潜隐性病毒更为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以携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成龄苹果树韧皮部为试材,根据基因库中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pitting virus,ASP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合成的苹果茎沟病毒(ASGV)引物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的引物组合配伍,筛选出最佳的引物对组合。对cDNA的合成所用引物和总RNA模板进行遴选和量化,对PCR过程中cDNA的用量、引物对的终浓度、退火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反转录引物为Oligo(dT)18、总RNA 0.1~3.0μL时,可以得到较好的cDNA;ASPV-FR与ASGV-Pch、ACLSV-Pch引物组合优于ASPV-Pch,并且筛选出4组最佳的终浓度处理组合;cDNA用量为2.0~4.0μL、退火温度为50.0~52.9℃、循环数为35时,扩增效果较好。采用优化的多重RT-PCR体系对采自陕西和山东两省的样品进行检测,并用3种病毒的单重RT-PCR体系进行验证。【结论】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充分印证了该多重RT-PCR体系的准确性,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袁小环  李青  张开春 《中国果树》2005,(1):40-40,42
樱桃树受到病毒侵害,造成树势衰弱,果实畸形,观赏和经济价值大大降低,其中危害严重的病毒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2种.本文采用微茎尖组织培养法脱除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并用RT-PCR技术检测脱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3种苹果潜隐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 和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 的多重RT-PCR方法。以复合感染3种病毒的苹果‘望山红’组培苗为试材, 对影响多重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多重RT-PCR体系灵敏性测验显示, 最低能从RNA总量187.5 ng的样品中检测3种病毒的存在。多重RT-PCR产物的序列与报道的病毒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 12个田间苹果样品的多重RT-PCR检测结果与单一PCR的结果一致, 初步证明了多重RT-PCR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A蛋白酶联法检测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茎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和茎沟病毒(SGV)是苹果的两种主要潜隐病毒,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检测苹果潜隐病毒的传统方法是木本指示植物二重芽接鉴定法,但这种方法耗工费时。由于两种病毒不稳定和在苹果树中含量低,用经典的血清学方法不能直接检测苹果植株粗汁液中的病毒。近几年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相似文献   

6.
采用RT—PCR技术检测苹果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建立了危害仁果类果树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RT—PCR检测体系。其检测灵敏度高,专一性强,为仁果类果树的病毒检测提供了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应用该体系对田间的苹果树携带上述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单独感染率和复合率均很高,达84.2%~100%。  相似文献   

7.
高接病高接病是病毒病的一种,得病后树势衰弱,2~3年全树枯死。它是由带病毒的新品种作接穗进行高接所引起的。引起高接病的病毒有三种,即:褪绿叶斑病毒(CLSV)、茎沟槽病毒(SGV)、茎痘病毒(SPV)。这三种都是为害苹果的潜隐性病毒,在日本目前用的园叶海棠、三叶海棠、小叶三定子砧木均可被害。其病症的表现,决定于病毒与砧木的组合。褪绿叶斑病毒与园叶海棠、茎沟槽病毒和茎痘病毒与三叶海棠和  相似文献   

8.
苹果和梨树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脱病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2000年,以18个苹果品种和15梨品种为试材,以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进行脱毒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表明,苹果茎沟病毒和褪绿叶斑病毒脱毒率可分别达到75%以上和100%.现已获得16个苹果品种和6个梨品种的无病毒母本树.  相似文献   

9.
江峰  孙振华 《落叶果树》2000,28(1):48-48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简称CLSV)、茎沟病毒(简称SGV),是感染苹果的两种重要的潜隐性病毒,在苹果上通常引起慢性衰退症。当用感病材料嫁接时,往往导致衰退病急性暴发,给生产造成毁灭性损失。CLSV和SGV均是通过嫁接传染,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而采用脱毒方法杜绝苗木带毒,把好育苗关,是防治病毒的根本出路。热处理是脱除苹果病毒的主要方法,这在国内已有较多的报道。但直接对试管苗进行热处理脱毒,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系统研究了茎尖培养的试管苗,在光照培养箱内直接进行热处理的方法及优点,并采用酶联免疫…  相似文献   

10.
利用RT-PCR方法检测无融合生殖砧木采种母树的带毒状况。结果表明,平邑甜茶、小金海棠、青砧一号、青砧二号等砧木的采种母树不同程度带有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等3种潜隐病毒,带毒株率0~13%。应当重视由此可能给苗木繁殖和研究利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