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舌红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发现了虎舌红.虎舌红,又名天仙红衣、红地毯、宝鼎红,属紫金牛科紫金牛属常绿小灌木.虎舌红叶片红润,叶面密布舌苔状红色腺点,上有红色的长绒毛,叶茸果红.  相似文献   

2.
虎舌红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舌红,又名天仙红衣、红地毯,商品名称宝鼎红.叶片红润并密布舌苔状红色腺点,叶面披满红色的长茸毛,叶茸果红,随着观赏者视角的微微改变而倏然变为斑斓色彩,呈迷幻般的动感多变.球形核果簇生于枝头,与叶片相映成趣,如虎舌舐珠.  相似文献   

3.
铝胁迫对虎舌红叶片活性氧代谢及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液培养法探究铝胁迫对虎舌红生理响应的影响。以盆栽2年生虎舌红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用含Al Cl3的Hoagland’s营养液处理虎舌红幼苗,分别以7、14、21 d为不同周期,浓度梯度设置为0(CK)、200μmol/L(T_1)、500μmol/L(T_2)、1 000μmol/L(T_3)和2 000μmol/L(T_4)。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虎舌红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轻度铝胁迫下虎舌红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无显著变化;中度胁迫处理下SOD、POD活性明显上升,CAT活性被抑制;高度胁迫时CAT活性明显被抑制。前2个周期低铝处理(T_1、T_2)下虎舌红叶片通过部分荧光参数F_o、Yield、q_N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来抵抗铝毒害,而在高铝处理下3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一定程度被抑制,表明虎舌红叶片光合效率下降。由此可知,虎舌红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相关荧光参数的大小以及叶绿素含量来增加其耐铝性。虎舌红具有较强的抗铝毒害能力,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有效抵御铝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邱东萍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7):1370-1373
为研究不同光照处理对彩叶植物虎舌红叶片显色的影响,并探究虎舌红叶片呈色部位,在大田条件下,分别设置1、2和4层遮阳网对虎舌红遮阳,以全光照为对照(CK)进行处理。取上述4种处理的新鲜叶片,用FAA固定后制作叶片结构的临时切片,显微镜观察摄影并分析。结果表明:和CK相比,用1、2和4层遮阳网处理遮光率分别降低22%、55%和90%。不同光照处理对虎舌红叶片结构及显色影响明显,以遮光率55%显色效果最好,显色部位在特化的表皮细胞即茸毛中,这为其园林栽培及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明虎舌红在锰胁迫下的抗逆境生理生化响应,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5个锰浓度胁迫对2年生虎舌红扦插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锰浓度增加及胁迫时间延长,SOD活性逐渐降低,POD活性呈先增后降趋势,锰对CAT活性具有明显的低促高抑作用。丙二醛含量均随锰浓度增大逐渐上升。低浓度锰胁迫下虎舌红通过初始荧光和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增加来抵抗锰毒害,在高浓度锰胁迫下这两2个参数都显著减小,表明高浓度锰抑制了虎舌红叶片的光合作用。虎舌红对锰胁迫存在一定抗性,低浓度锰对其光合过程有促进作用,随锰浓度的升高达一定水平,虎舌红叶片细胞发生膜脂过氧化,光合减弱,将受到较大损害。  相似文献   

6.
<正>虎舌红为常绿矮小灌木,原产我国,分布于江西、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谷及沟边阴湿阔叶林下。因其叶片红润呈椭圆形,似老虎的舌头,故名虎舌红、老虎舌。  相似文献   

7.
虎舌红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舌红是新兴开发的野生观叶观果花卉,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倍受人们的喜受.虎舌红,别名红毛毡、毛凉伞、金丝红珠等,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原产我国,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江西等地.虎舌红叶片紫红色,果实鲜红色,叶果并美.可盆栽观赏亦可群植于林下或山石两旁,以添自然景色.全草可入药.  相似文献   

8.
曾云英  李华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54-7854
[目的]建立虎舌红的高频再生体系,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其品质奠定基础。[方法]以虎舌红试管苗顶端叶片为试材进行组织培养和不定梢诱导试验。[结果]外植体在9种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4号培养基的不定芽再生率最高,为45.80%,植株生长健壮;其次是7号培养基,其不定芽再生率为39.76%。从整体上看,不定芽的再生率都不高,最高的也未超过50.00%。综合考虑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适合虎舌红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为:1/2 MS+TDZ 2.0mg/L+IAA0.2~0.4mg/L+AgNO3 3.0~5.0mg/L。选健壮苗接种于1/2MS+IBA 0.3mg/L+NAA 0.5mg/L培养基上,20d后生根率可达90%,炼苗后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虎舌红叶片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9.
钟娟  刘九辉  兰世超  周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04-12408
[目的]为了研究适宜虎舌红栽培的光照条件.[方法]采用不同的遮光处理,结合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除遮光90%处理外,虎舌红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FPSⅡ)均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遮光处理提高了虎舌红的光化学效率;虎舌红光下最大荧光(Fm')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虎舌红初始荧光(Fo)随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减小.虎舌红在不同遮光处理下30 d,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光抑制现象.[结论]虎舌红的适宜光照条件为遮光75%.  相似文献   

10.
虎舌红实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舌红作为一种新兴的珍稀名贵观叶植物,从原始森林中采集少量原种驯化栽培到现在成规模良性繁育,发展的历史不足10年。了解虎舌红生长习性和其对光、热、水、土的需求,掌握管理技术要点,对于培育虎舌红壮苗至关重要。一、圃地栽培技术在保护地栽培繁育虎舌红,与盆栽相比具有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开发野生资源虎舌红栽培管护的产业化实践,总结出开发虎舌红野生资源过程中急切解决和掌握的种植保存和快繁、日常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关键,为促进虎舌红产业化栽培和深度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虎舌红幼苗一、二代侧枝打顶后喷施150 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溶液,可诱发养成较为圆满、紧凑的株型,提高了虎舌红的观赏性和商品性.经侧枝诱发的虎舌红在栽培管理上要注意保证良好的光照,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虎舌红又名宝鼎红,紫金牛科紫金牛属常绿小灌木。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专家在江西省大余县境内海拔600m的岭南山脉原始森林山脊阴湿处首次发现,属珍稀观赏植物。1999年,该植物发现单位庐山植物园将其参展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并荣获室内观叶植物大奖第一名,作为特异新兴花卉品种,在国内外市场渐露头角。现将虎舌红的繁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曾云英  孙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75-5876
[目的]寻找快速获得整齐一致的虎舌红苗木的方法,为虎舌红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虎舌红当年生枝条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诱导虎舌红芽分化的最优激素组合是TDZ0.5mg/L+NAA0.2mg/L+A刚q3.0mg/L,其平均诱导率达94.56%;其次是TDZ0.5mg/L+NAA0.4mg/L+AgNq5.0mg/L,其平均诱导率为89.18%;2号和3号培养基上的芽分化率最低,不到35%。诱导虎舌红芽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是6-BA1.5mg/L+NAA0.5mg/L,其平均增殖系数为5.14。IBA对虎舌红生根的影响比NAA大,培养基1/2MS+IBA0.3mg/L+NAA0.5mg/L诱导虎舌红生根的效果较好,生根率达75.8%。虎舌红组培幼苗的移栽成活率达87.6%。[结论]诱导虎舌红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TDZ0.5mg/L+NAA0.2mg/L+AgNO3.0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1.5mg/L+NAA0.5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3mg/L+NAA0.5mg/L。  相似文献   

15.
以虎舌红为试验试材,探索不同浓度的印度梨形孢对虎舌红株高、地径、叶长、叶宽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对虎舌红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其中稀释10倍的印度梨形孢的促生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虎舌红又名红毛毡、老虎舌、金丝红蛛、毛凉伞,属紫金牛科紫金牛属常绿小灌木,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生长在山地或山谷林下阴湿地,经人工驯化栽培,已成为一种时尚观果花卉。虎舌红在栽培过程中,由于侧枝分枝性较差,株型较松散,观赏性欠佳。笔者采用的侧枝诱发培育技术可使虎舌红株型圆满、紧凑,商品性更佳。下面介绍虎舌红侧枝诱发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虎舌红为试验试材,探索不同的杀菌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后对虎舌红株高、地径、叶长、叶宽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与细胞分裂素复配、木霉菌与细胞分裂素复配对虎舌红均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6,(2):10-11
本文通过对我省野生珍稀植物虎舌红进行芽苗移栽育苗试验,介绍了虎舌红的形态特征及生态分布,并总结了其种子处理、育苗基质,播种、芽苗移栽、幼苗的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以期对虎舌红的生产化育苗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花卉新秀——虎舌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 hance)又名红地毡、红毛毡,属紫金牛科紫金牛属。它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及西南部。生于山地、山谷林阴下及阴湿的地方。由于叶面有紫红色茸毛,整叶极似虎舌,故名虎舌红。又因其珍稀名贵,极具观赏价值,备受中外园艺学家和花卉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故荣获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内观叶植物金奖”称号。 虎舌红为亚灌木近草本植物,多年生,具匍匐木质根状茎,高10~20cm,幼枝有褐色卷缩分节毛。叶纸质,椭圆形或  相似文献   

20.
罗明华  罗英  闵佰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36-4137
[目的]测定驯化栽培的虎舌红与野生品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方法]以野生的和驯化栽培的虎舌红及矮地茶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驯化栽培的虎舌红与野生品中岩白菜素的含量,并将它们的岩白菜素的含量与矮地茶作了对比实验。色谱条件为:Hyper-sil C18ODS色谱柱,柱温25℃,波长275 nm,流动相:甲醇∶水(20∶80),流速1.0 ml/min。[结果]岩白菜素质量在0.204~1.224μg范围与峰面积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9.05%,RSD为0.4%(n=6);在该条件下,虎舌红岩白菜素含量在0.632%以上。[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驯化栽培的虎舌红中岩白菜素的含量与野生品几乎相同,野生虎舌红可以驯化栽培作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