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酿造糯高粱黔高8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高8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育成的早熟、优质、高产、稳产酒用糯高粱常规种。在2006-2007年的贵州省区域试验中,2年6点次平均产量为354.03kg/667m2,比对照(青选2号)增产13.91%,6个点次均增产,2年分别比对照增产30.90%和16.5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70.91kg/667m2,比对照增产12.63%。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粱2009002-1)。黔高8号品质优良,符合酱香型酿酒用高粱对支链淀粉、丹宁、蛋白质等理化指标的要求,综合抗性好,从2010年开始在贵州省示范推广,至2014年已累计推广6.2万hm2。  相似文献   

2.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2004年以徐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了2007年-2008年山东省组织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6个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2299.69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37.71kg/667m^2,增产幅度为17.21%;薯干产量701.39kg/667m^2,比对照增产99.64kg/667m^2,增产幅度为16.56%;2009年参加山东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产量2108.93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23.65kg/667m^2,增产幅度为18.13%,薯干产量730.34kg/667m^2,比对照增产87.68kg/667m^2,增产幅度为13.66%;增产淀粉19.06kg/667m^2。三年试验的平均烘干率为32.27%,淀粉率为21.74%,属于高产、高干、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可作为能源型的甘薯新种质。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浙江农业科学》2011,(6):1257-1257
佳乐原名为荃银佳乐(浙审瓜2011001),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2008-2009年浙江省露地西瓜区试平均667 m2产量2 583.4 kg,比对照增产8.1%。2010年省露地西瓜生产试验平均667 m2产量1 745.1 kg,比对照京欣1号增产3.4%。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是引用黑龙江克山农科所马铃薯“克疫”品种的实生籽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抗逆性强,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为2143.3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5.1%;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76.20kg/667m^2,比对照增产5.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2015.17kg/667m^2,比对照增产35.11%。该品种适宜在中高海拔1450-2200m的地区种植。2002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糜子新品种赤糜2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赤糜2号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以当地粳性黄糜子为母本、内糜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糜子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二年平均籽实产量271.4kg/667m2,比对照大黄黍和大黄糜分别增产11.2%和21.8%。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生产试验,平均籽实产量246.3kg/667m2,比对照大黄糜增产26.6%。具有较对照品种大黄糜产量高,抗落粒,抗逆性强,米质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浙江农业科学》2011,(6):1223-1223
系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品种(浙审瓜2011002)。2007年省露地西瓜区试平均667 m2产量2451.6 kg,比对照京欣1号增产0.8%;2009年省露地西瓜区试平均667 m2产量2246.1 kg,比对照增产0.5%;2010年省露地西瓜生产试验平均667 m2产量1749.5 kg,比对照增产3.6%。  相似文献   

7.
宝油517是以高油分黄籽双低不育系1528A为母本,黄籽双低恢复系17 R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于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并获审定。在2006—2008年度的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68.51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5.91%,比对照增产的点次占75%。在2007—2008年度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为173.0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增产3.53%,较对照增产的点次占50%。  相似文献   

8.
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选6号(原名3E158)于2006-2008年参加国家区试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两年区试结果:33个试验点有23个试点增产,增产点次率达69.7%;33个试点平均产量435.6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2.42%,增幅为1.2%~18.9%.抗病性鉴定结果是两年均达到高抗赤霉病(R级).2008-2009年度进入国家生产试验,7个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00.4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增幅为3.2%~19.3%.2009年10月由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生选6号.生选6号是一个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赤霉病抗性强而稳;二是矮秆抗倒性好),适应江苏、安徽两省的淮南冬麦区,河南南部的信阳、南阳地区和湖北长江两岸以及江西、浙江和上海市的赤霉病多发区、重发区.生选6号中感白粉病,拔节后要关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及时控制白粉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开农41是利用83-13×豫花1号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高出仁率、抗病花生新品种,生育期117 d,百仁重81.24 g,出仁率76.6%,平均荚果产量240 kg/667 m2,籽仁产量180.8 kg/667 m2,比对照平均增产7.72%和9.90%,最高荚果产量530.16 kg/667 m2,高抗青枯病、病毒病和枯萎病。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0.
以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全不育系6515A与恢复系6373R为亲本组配育成了高效型杂交油菜新组合油07-4.该组合在2008-2010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3.52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7.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5.53 kg/667m2,较对照增产3.99%...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丹玉406号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玉406号(丹462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冬在海南岛以丹420为母本,丹99长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406号2008 ~2009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产量765.3kg/667m2/667m2,比对照郑单958号增产12.4%;2009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4.5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号增产3.2%.具有抗病性强、高产、品质优良、后期脱水快、耐密植、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黔白3号由自交不亲和系K12-1-2-7-8-2和c21-2-3-5-2-1互为父母本杂交而成。其品比试验平均净菜产量为4 575.5 kg/667m2,比对照晋菜3号增产10.2%;区域试验平均净菜产量4 014.5 kg/667m2,比对照增产8.3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768.1 kg/667m2,比对照增产5.87%。田间测定霜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5.15%和4.17。营养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等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经测定,结球紧实率及叶帮比较高,商品性佳,符合广大群众消费习惯,适于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黔油29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黔杂6-18是以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比例为1:1、稳定的、性状优良的甘蓝型油菜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用系Q618AB为母本,双低优良恢复系6-18C为父本于2004年配制的杂交油菜新组合.在2006-2008年贵州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89.18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1.13%.在2008年贵州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65.7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增产4.02%.芥酸含量0.6%,硫甙含量32.58μmol/g,含油量40.54%,种子蛋白质含量28.13%.2008年12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黔油29号.适于在贵州省及邻近相同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7274A与恢复系5735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原名油YL053),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81.4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6.27 kg/667m2,比对照增产10.59%,居C组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222.9 d,比对照早0.6 d.含油率43.83%,芥酸0.2%,硫甙18.84 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0.97%.抗倒性、抗寒性强,耐菌核病.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新品种洋人洋芋的引种鉴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人洋芋是盘县农业局2000年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引进的马铃薯中熟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和综合农艺性状好等特点.2005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53.4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5.6%;2006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68.98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0.33%;2年平均产量1811.19kg/667m2,比对照增产2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945.1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9.7%.该品种适宜在贵州省不同海拔高度推广种植,中、低海拔地区产量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1 产量表现 泉花327系于1998年引进我区(笏石农业示范场)试种,667 m2荚果产量304 kg,比对照品种粤油551增产28%,比泉花10号增产12.4%.1999年试种平均667 m2产量315 kg,比对照粤油551增产32.9%,比泉花10号增产14.5%.2000年试种平均667 m2产量385.7 kg,比对照泉花10号增产39.3%.2001年(在忠门镇安柄村)示范3.33 hm2,经验收667 m2产量310 kg,比泉花10号增产10.5%.4年的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一般667 m2达300 kg左右,计划在我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黔青235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于2015年春在贵阳用自选系QR273作母本,T32作父本配单交种,当年冬在海南以该单交种作母本,外引贵州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选育的交51作父本杂交获得三交种组合(黔青3382),于2021年9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7个试验点平均鲜物质产量4 030.7 kg/667m2,比对照(筑青1号)增产10.44%,增产点率85.7%。2019年8个试验点平均鲜物质产量3 978.0 kg/667m2,比对照增产8.53%,增产点率75%,产量居第2位;干物质产量1 519.6kg/667m2,比对照增产17.11%,干物质产量居第1位。2年鲜物质平均产量4 004.4 kg/667m2,比对照增产9.48%。2019年生产试验鲜物质平均产量4 161.68 kg/667m2,比对照增产2.2%。黔青235青贮全生育期94~125 d,适宜在贵州755~1 400 m海拔区域种植,最适密度为3 800~4 300株/667 m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3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于2009年6月12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薯块经济性状好、商品薯率高.历年品种鉴选共26点次试验,总平均产量为2094.9kg/667m2,比对照米拉(1 611.3kg/667m2)增产483.6 kg/667m2,增产率为30.0%.区试、生产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适宜贵州省海拔高度在750~2530 m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年河16号是日喀则地区农科所利用年河1号为母本,托儿88-20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油菜新品种。在2005年至2006年西藏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67.55kg/667m2和126.02kg/667m2,比对照品种年河1号增产7.45%和3.80%;在2007年至2008年西藏油菜生产示范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年河1号增产1.56%和6.25%。2010年4月通过西藏农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0143)并定名为年河16号,该品种适宜海拔4100米以下河谷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黔茄3号是以安徽紫长茄自然变异株,经多代自交选育的品系安3-1为母本,以贵州的优良种质苏-9为父本,组配而成。1996~1997年参加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4 379.5 kg/667m2,较对照增产17.3%。1998~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217.9 kg/667m2,比对照增产14.4%。2002年8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茄3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成熟期较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贵州及西南地区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