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州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家畜放牧方式和草地利用的现状 ,主要从放牧时期、放牧强度及划区轮牧 3个方面阐述了该地区放牧草地的优化控制及其合理利用的方法 ,为当地高寒草地的生态恢复和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甘南高寒草地利用现状,针对发展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制约因素,提出合理利用放牧草地需要放牧时间正确、畜群结构与放牧强度适宜、划区轮牧,实现高寒草地的生态恢复及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加大草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季节畜牧业、优化畜群结构、增加草地投入、培养畜牧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放牧时段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和生物量的影响,对青海省海北高寒草原的连续放牧地、暖季放牧地以及冷季放牧地进行群落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常年连续放牧相比,暖季放牧和冷季放牧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的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代表性牧草高度;季节性放牧较常年放牧显著增加禾本科生物量、莎草科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和优质牧草产量;地下总生物量变化趋势为冷季放牧暖季放牧连续放牧,其中冷季放牧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冷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地,但与暖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差异不显著。在海北高寒草原地区,采用季节性放牧有助于提高高寒草原群落高度、盖度和草地生产力。可以适当鼓励牧民进行季节性放牧,促进天然草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放牧草地退化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川西北地区的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换法研究了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种放牧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特征.在实地测定大量样方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现存量、草地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初步拟定了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地的放牧退化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寒草原放牧强度,以新疆和静县高寒草原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年7—8月野外草地地上生物量采集数据和2013年遥感数据源MDOIS13Q1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了高寒草原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指数(NDVI)的遥感反演模型;并通过分析近10年(2008—2017年)监测点每年NDVI的旬变化特征,解译高寒草原草地的放牧起止时间,通过分析归类各样点NDVI变化特征,并以ΣNDVI值划分放牧强度。结果表明:1)本研究中建立的高寒草原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以模型y=523.21NDVI2-82.8NDVI+55.84(R2=0.732 9,P0.000 1)精度最优;2)通过NDVI变化曲线的突变点确定了高寒草原夏季放牧开始时间为6月9—26日,结束时间为8月28日—9月14日,该结果与实际放牧时间基本吻合。3)通过分析NDVI生长季累积总量(ΣNDVI)、生长季NDVI波动下降频数和幅度确定放牧强度,构建了高寒草原草地放牧强度分级标准,与实地判断的放牧强度相比,精度验证达到89.47%,并据此制作了研究区放牧强度等级图。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快速确定草地放牧强度和放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芳芳  侯生珍  王志有  吕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32-15733,15736
[目的]对青海高寒草地放牧藏羊妊娠期和哺乳期进行补饲试验。[方法]通过转变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对青海高寒草地放牧母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进行补饲效果研究。[结果]与传统游牧养殖方式组相比,母羊关键繁育期补饲组产羔率显著提高,为98%;母羊关键繁育期补饲组4月龄羔羊成活率高于传统游牧养殖方式组。母羊关键繁育期补饲组初生重和2月龄日增重与传统游牧养殖方式组差异极显著(P<0.01)。母羊关键繁育期补饲组母羊分娩后体重和断奶体重比对照组大,而断奶失重比对照组小,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对高寒放牧藏母羊在关键繁殖期进行补饲,能有效促进高原畜牧业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方10年来,开发利用草山草坡资源,建植人工草地初具规模,促进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但因草地利用过重,部分草地出现退化.作者在鄂中丘陵区建植面积较大的苇状羊茅草地上,初步进行了放牧强度试验.试验表明:牧草生长季放牧率为1.8亩/只,草地利用率60%为较适宜的放牧强度,既能维持稳定的草地初级生产能力,又能控制苇状羊茅老化,供羊只获得较高的增重。  相似文献   

8.
放牧作为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对土壤细菌的生长、活动、生存具有重要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放牧是主要的草地利用方式,而放牧条件改变引起的生境变化成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子。目前关于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结论并不统一。采用Hiseq高通量测序对放牧梯度下西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放牧梯度下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在中度放牧下最高,而均匀度没有显著变化。其优势物种相对丰度随放牧强度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Pseudonocardia、Sporosarcina、Thermomonas相较于中-弱放牧梯度在强放牧强度下相对丰度增大,而Rhodoplanes、Microlunatus在强放牧作用下相对丰度表现为减小。门水平上细菌类群间相关性随放牧梯度而变化,且细菌群落结构和位置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显示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围栏内禁牧与轻牧对高寒草原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围栏内全年禁牧与轻牧下草地群落及生物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内全年禁牧虽然提高了草地的初级生产力,但却使草地群落的均匀度、物种多样性及禾草在草群中所占比例下降;而围栏内轻牧,牧压虽轻,但仍没有避开草地春季返青的危机期,并且由于羊群对草地枯落物的啃食以及严重的风蚀,草地退化严重,使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循环受阻。所以应该优化青海湖区草地生态系统的放牧管理制度,实现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玛曲县高寒草地的退化、超载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及气候变化等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人工草地、牛羊舍饲育肥、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优化畜群结构和放牧强度等实现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放牧是影响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生长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长期的放牧已经改变草地植被生物学特征,造成草地退化。于2010-2012年在河北坝上草原研究季节放牧压调控对草地植被生物学特征变化的影响。试验设计为2因素3水平的野外放牧试验,即: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放牧压(重度放牧、适度放牧、休牧),放牧家畜为蒙古绵羊。主要测定不同放牧季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春季放牧处理对草地植被影响最为显著,而夏季和秋季实行重度放牧和适度放牧轮换对草地优势植物高度、盖度、生物量影响不显著;在整个放牧季中放牧处理连续重度放牧的植被高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与适度放牧相比,重度放牧可使草地优势植株的高度、生物量分别下降31.0%和17.5%。放牧制度T1(春季禁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为最合理的季节性放牧调控措施,将为改善该地区草原牧草生物量、营养价值、以及草地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贵州岩溶山区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贵州喀斯特高寒山区混播草地建植4个月后,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高度、盖度、频度、密度、生物量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明显抑制禾本科杂草马唐及多年生草黑麦草和鸭茅的生长,但对白三叶和草地有毒有害植物西伯利亚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放牧强度为中牧有利于改善草地比例,草地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出率高,兼顾了畜产品和草地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从正确的放牧时期,适宜的放牧强度及划区轮牧3个方面阐述放牧草地的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和研究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地植被分异特征及演替规律,综合分析天然草地退化的成因,探索退化草地治理对策,不仅对治理祁连山北坡退化草地、恢复草地生态功能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对促进该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实现放牧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放牧与草地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草地放牧对植物影响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分析了放牧与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草地植物生存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适当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分蘖繁殖有利.并且有利于草地植被的补偿性生长,提高草地产量.适当的放牧有利于草地植被结构的改善,提高优良牧草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草地放牧对植物影响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分析了放牧与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草地植物生存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适当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分蘖繁殖有利,并且有利于草地植被的补偿性生长,提高草地产量.适当的放牧有利于草地植被结构的改善,提高优良牧草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以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放牧样地与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样地中植被群落的特征变化,为缓解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生态退化提供新的措施.采用野外随机样方调查方法,在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选定常规放牧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脱落后放牧试验样地进行草地群落特征数据调查.研究表明: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群落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同时,放牧时间改变对高寒草原植物群落伴生种组成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重要值显著增加,常规放牧时间下耐牧性品种占优;此外,放牧时间改变对群落丰富度有显著影响,但对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可见,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缓解高寒草原生态退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植物群落特征的基本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以及高寒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及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08-16-19进行野外调查,首先在冷、暖季放牧草地内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各拉1条50 m的样线,然后沿着样线摆放100个50 cm×50 cm的大样方,再将每个大样方细分为4个25cm×25 cm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出现的植物种,统计植物种数,采用β-二项分布模型进行数据解析,计算冷、暖季放牧草地植物种的出现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空间异质性指数。【结果】(1)检验结果表明,冷、暖季放牧草地的主要组成植物种对β-二项分布模型具有很好的吻合性。(2)冷季放牧草地的总物种数比暖季放牧草地多6种,冷季放牧草地大样方内的平均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极显著高于暖季放牧草地。(3)在暖季实施围栏封育的冷季放牧草地,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等优质牧草增加,而在暖季放牧草地,草地退化的标志性植物鹅绒萎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车前(Plantago asiatica)成为主要优势种,物种多样性降低。(4)冷季放牧草地的群落整体空间异质性高于暖季放牧草地。【结论】在暖季实施围栏封育而在冷季进行放牧利用的冷季放牧草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增加,优质牧草种类增加,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应尽量避开牧草的生长季节而实行冷季放牧。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放牧样地与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样地中植被群落的特征变化,为缓解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生态退化提供新的措施。采用野外随机样方调查方法,在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选定常规放牧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脱落后放牧试验样地进行草地群落特征数据调查。研究表明: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群落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同 时,放牧时间改变对高寒草原植物群落伴生种组成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重要值显著增加,常规放牧时间下耐牧性品种占优;此外,放牧时间改变对群落丰富度有显著影响,但对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可见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缓解高寒草原生态退化。  相似文献   

20.
选择青海省海北地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初步分析了该地区高寒草地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2)随着放牧强度增加,高寒草甸物种数目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对于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干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指数。3)优良牧草生态位均较高,但放牧强度对其有显著影响。认为:对处于轻度、中度放牧草地,需要维持一定放牧强度,辅助采取补播、耙松、或适当去除毒杂草等方式。对于重度、极重度放牧草地,需要降低放牧强度,通过施肥或者采取建植人工草地方式,有助于其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