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遮荫对华南毛蕨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遮荫强度(0,48%,74%和96%)对华南毛蕨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遮荫处理下,叶片总叶绿素、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高于全光照下的含量,且随遮荫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a/b的值则随着遮荫度的增加而下降。各遮荫处理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值均显著高于全光照,且随着遮荫度的增加,Fv/Fm和Fv/Fo值均依次上升。可见华南毛蕨对弱光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11 种城市木本植物叶片生理物质对遮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遮光率45%、75%和全光照3种光生境的植物栽培试验,测定了11种城市木本植物叶片叶绿素、花青素、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的变化,分析了遮荫对不同木本植物生理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能增加多数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花青素含量,特别是色叶植物,从而影响色叶植物的叶色效果,遮荫可减少色叶植物可溶性糖的含量,而增加非色叶植物可溶性糖含量,但对不同类型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幅度不一;遮荫能减少大多数植物的淀粉含量,但使部分色叶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而不同遮荫程度对植物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光生境变化对植物叶片蛋白质影响缺乏明显的规律性,影响幅度也不一。  相似文献   

3.
以杨树扦插苗为试验对象,通过采用不同的水肥处理研究水肥对杨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水肥处理量的增加而上升;水肥处理对杨树叶片的光合指标也影响显著,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是在高水量的施肥处理中较高,而蒸腾速率在低水量施肥处理中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1年生仿栗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仿栗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仿粟幼苗的生理活性影响较大,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仿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其潜在的光合能力;同时施肥处理对仿栗叶片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随物候期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处理N500P200K500的效果最好,保护酶的活性最高,叶片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最弱,与不施肥处理形成显著性差异,这为通过施肥来提高仿栗的生长速率和抗逆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遮荫对茶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遮荫处理,研究不同透光率(100%、48.5%、22.4%)对茶花品种‘大海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8月份,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茶花株高增长量呈上升趋势,但对地径的影响不大;而继续遮荫则会抑制茶花幼苗的生长.夏季高温时期(7月10日)透光率为48.5%时,茶花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内CO2浓度最高;透光率为22.4%处理下严重影响气孔导度和细胞内CO2浓度,因此光合速率也明显下降;3种处理的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长期遮荫处理后,随着透光率的降低,‘大海伦'叶片含水量上升,比叶质量显著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浓绿,但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因此,在夏季高温时期,透光率为48.5%的遮荫处理有利于茶花生长及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遮荫处理(全光照、遮荫30%、遮荫60%和遮荫85%)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日本荚蒾Viburnum japonicum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该植物的引种驯化和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日本荚蒾幼苗叶片比叶重(SLW)逐渐降低,在遮荫30%和60%处理下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RGR)较大,而在全光照条件下日本荚蒾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日本荚蒾幼苗叶片花色素苷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逐渐减小;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均降低了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处理60 d和90 d时,遮荫60%处理叶片的MDA含量最低;在全光照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处理90 d时,遮荫60%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遮荫处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但遮荫60%处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处理60 d和90 d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遮荫60%处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遮荫30%和遮荫85%处理。综上分析,全光照下日本荚蒾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遮荫60%处理较适宜该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和用量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取2种不同施肥方式(等量施肥和指数施肥),以不施肥为对照,分别设置3个处理(100、300和500 mg/株)开展交趾黄檀幼苗盆栽试验,施肥结束1个月后对植株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施肥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施肥有效促进交趾黄檀苗木生长、生物量分配、养分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施肥水平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影响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显著促进交趾黄檀苗木的苗高,而对地径的粗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同等施肥水平内不同施肥方法间差异效应不显著。在合理氮肥供给时,指数施肥优于等量施肥方式。指数施肥方式更有利于交趾黄檀幼苗早期高生长,植株物质积累,N养分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累积。N匮乏时,等量施肥促进交趾黄檀幼苗根系和叶片生长,提高根和茎中N、P养分含量。各施肥处理中,300 mg/株的指数施肥处理更有利于苗木生长。【结论】不同施肥方式和用量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养分承载和生理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指数施肥更有利于交趾黄檀容器苗的生长。合理施肥方式,可以满足交趾黄檀苗木有效N供给,使树体营养元素保持适当的水平,实现苗木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苗期施肥对黎蒴栲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对黎蒴栲实生幼苗进行不同梯度的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T_4(N 0.112 5 g/株、K_2O 0.050 0 g/株)、T_5(N 0.075 0 g/株、P_2O_5 0.350 0 g/株)均较有利于黎蒴栲幼苗的生长。施氮肥处理的黎蒴栲苗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未施氮肥处理(T_3,P_2O_5 0.175 0 g/株、K_2O 0.100 0 g/株)和对照的,施氮肥有利于黎蒴栲幼苗叶片叶绿素的积累。黎蒴栲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施肥前期,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后期生长阶段,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可通过叶片叶绿素含量了解植物对氮肥的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施肥对紫穗槐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影响,并筛选出单独施肥对其影响的最佳浓度,为紫穗槐人工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及技术指导。试验采用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单独施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紫穗槐幼苗光合色素以及可溶性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增加了紫穗槐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施K2,钾的含量为0.75 g/株,紫穗槐叶片的叶绿素a最高;施P2,磷的含量为0.10 g/株,紫穗槐叶片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最高;施N3,氮的含量为0.93 g/株,紫穗槐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3种不同肥料配方的3个浓度梯度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红花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了土壤的EC值,降低了土壤的pH值,使土壤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处理效果一般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施肥增加了红花槭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2.6%~21.3%,4.4%~16.3%和10.5%~20.1%,不同的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以Ⅰ2、Ⅲ3、Ⅱ1处理效果较佳;土壤肥力的提高尤其是土壤中N含量的增加,促进了植物光合色素的合成,进而提高植株的光能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贞  丛磊  刘燕 《林业科学》2006,42(7):113-119
介绍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其野生资源、栽培繁殖等.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杂交、繁育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兜兰属植物开发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分解开始的第3~4个月后,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下降;经过1 a的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下降11.7%;(2)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数量从分解开始就减少,而其它几种类型分解初期有机碳数量都表现一个净积累的过程,然后才逐步释放;经过1 a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53.8%的有机碳净释放;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粗放经营毛竹林、早竹林、杉木林、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3)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剩余率随时间变化的模型都极其显著地符合分解指数模型,因此都可以用指数方程表达;(4)影响凋落物分解的环境因子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721 g.cm-3和0.680 g.cm-3,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572 g.cm-3和0.535 g.cm-3,闽楠天然林木材密度大于人工林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人工林木材密度变异系数却小于天然林。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气干状态下体积干缩率分别为4.935%和6.439%,全干状态下分别为9.330%和11.376%,闽楠人工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稍差于天然林,但从木材的差异干缩来看,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相近,分别为1.75和1.76。闽楠天然林木材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分别为7 583 N、6 183 N和6 625 N,稍大于人工林,但差异不显著。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旋切板背面裂隙率分别为53%和67%,单板厚度的偏差人工林和天然林分别为0.08mm和0.09 mm。由此可知,发展闽楠人工林可以得到质量与闽楠天然林相近的板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树木解剖及昆虫饲养选择的方法调查红脂大小蠹的捕食性天敌,发现一种鞘翅目颚甲科的昆虫为红脂大小蠹的天敌.利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研究发现健康油松挥发物、虫害油松挥发物及虫粪挥发物对该天敌昆虫都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尤其对虫害油松挥发物趋向行为更强烈.该天敌昆虫在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上述3类挥发物.4种单萜烯化合物对此种天敌昆虫的室内引诱实验发现,(S)-( )-3-蒈烯对天敌的引诱作用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①轮伐期短或培育周期相对较短;②培育目标明确,即为特定的工业加工提供原料;③实现优质、高产、高效;④采取集约经营措施,适度规模经营[1].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花期和完全展叶期对几种绿化树种的叶保水力、含水量、水分饱和亏、自由水和束缚水、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这几种绿化树种间的基本水分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等有差异性;同一树种随着叶片的生长,抗旱性增强,叶绿素含量增加;在四树种中,紫丁香、连翘、日本晚樱的抗逆性强于榆叶梅。    相似文献   

17.
虚拟森林环境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不同尺度的森林可视化建模内容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从单棵树的建模、林分结构规律,森林场景的绘制技术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虚拟森林环境系统原型,系统采用几何与图像混合绘制的方法实现森林环境建模,场景采用八叉树空间分割方法,实现了虚拟森林三维场景模拟、小班信息查询等功能,为森林资源和经营可视化提供了虚拟环境.  相似文献   

18.
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洲紫罗兰叶片切块为外植体,用MS作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等进行诱导分化、增殖、生根培养和过渡炼苗。其中以MS 6-BA0.5—1.0mg/L NAA0.2培养基作诱导增殖培养基较好;生根则采用MS培养基;过渡移栽基质为3:2的腐叶土和珍珠岩,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高光谱遥感森林信息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光谱遥感技术森林信息提取,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森林类型识别、森林郁闭度估算和森林叶面积指数估测等森林物理参量,以及森林化学参量估计和森林健康状态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状况,最后对高光谱遥感森林应用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